戲劇小知識——川劇變臉來由

2020-12-25 雩風十三

川劇是我戲劇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流行於四川東中、重慶以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它在這幾個地區備受人民所喜愛。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川劇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至於川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在《太平廣記》中記載,戰國時代,秦昭王任命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李冰為蜀郡太守。李冰在本地修築水利工程,治理水患。當地的百姓就要頌揚他的功績,從流傳數千年的牛圖騰崇拜文化衍生出一種民俗祭祀活動——鬥牛戲。這個鬥牛戲和另外一種戲曲為早期的川劇奠定了基礎。

到三國時期,川劇鼻祖《忿爭》出現在歷史舞臺上,這是一曲諷刺喜劇。到了唐代,川劇進入最為鼎盛之期,出現了「蜀技冠天下」的局面,並且戲班開始出現<畢竟有需求就有市場>。從鬥牛戲開始,歷時千年,終於在宋代形成了地地道道的「四川戲」。

而具有現代意義上的川劇,是從明代開始的。民代時期的四川百姓,每逢年過節之際,就會在鄉鎮村落碼頭處的林立的廟堂搭起戲臺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戲"在街頭巷尾發展起來。明末清初,因戰亂問題,人口銳減。於是,清初的統治階層採取了移民墾荒措施。這次的」湖廣填四川「。由於各地移民入川,致使多種南北腔劇種流播到四川各地。在和四川當地的方言土語、民風民俗、民間音樂、舞蹈、說唱曲藝、民歌小調融合在一起,逐漸形成了具有四川特色的地方戲曲劇種——川戲,後來改為了」川劇「

川劇的特色」bianlian"為世人所喜愛,並遠涉重洋傳遍世界。變臉產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最早出現在傳統折子戲《歸正樓》。是戲中一個名叫貝去戎的盜賊,經常劫富濟貧。是個義盜,為方便救人和躲避官兵追捕,巧妙地變換臉譜而脫身。最初,演員表演時,使用紙面具作為臉罩,後來材質變為草紙。依次粘貼在臉上,然後層層揭去。由此變臉這種新奇的表演方式,就被延續下來。

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因其神秘而獨特的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為「國粹、國寶、絕活、奇觀。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戲劇裡的紅色故事「走」進小學校園 川劇變臉、皮金滾燈嗨翻全場
    ……重慶大學城人民小學報告廳裡,周星雨正在為學生們講述川劇知識,隨後又開始現場教學如何喊嗓,如何模仿雞、鴨、貓、豬等動物的叫聲,學生們紛紛效仿,報告廳裡歡笑聲一片。「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川劇裡面動物的喊聲,往往是經過藝術加工,且要經常常加練習,才能保持聲音的清亮和流暢。」周星雨說。
  • 川劇進成都幼兒園 變臉震撼小「戲迷」
    神奇的川劇「變臉」不僅在臺上表演,更是走進孩子零距離互動。驚呼聲中,孩子們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疑問:「花臉怎麼變出來的?」「花臉又變哪兒去了?」帶著謎團孩子們津津樂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約40分鐘的展演,師生、家長都是笑語連連。
  • 川劇「變臉」由來
    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面對兇猛的野獸,為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形態,以嚇唬入侵的野獸。「變臉」絕技源自傳統戲《歸正樓》,表現義盜貝戎劫富濟貧,遭到官兵追捕,以變臉巧妙脫身。早在上世紀初葉,傳統大幕戲《歸正樓》之「三變化身」(或叫「九變化身」。
  • 川劇變臉與歐美變臉的不同方式,一個靠自己,一個靠打
    在中國有一種傳統戲劇——川劇變臉。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比較有名的特技,通過變換臉譜,表達出劇中人物內心的思想和心態的變化。川劇變臉這種藝術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世界各地不少人喜歡上了這種藝術,甚至有人慕名學習。在歐美一些國家,他們也有變臉藝術。
  • 川劇跨界 孩子們的川劇興趣課開講啦
    >近日,四川非遺在抖音發布的一段《女孩體驗川劇變臉結果驚到變臉為了讓更多的小讀者了解川劇,7月24日,一場以「雲賞川劇·孩子們的川劇興趣課開講啦」為主題的川劇直播分享活動在新華文軒成都購書中心舉行。 來自四川省川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馮韻穎是當天直播的主講老師,她主攻旦角、青衣,曾經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易膽大》中飾演花想容、川劇《火焰山》中飾演鐵扇公主。
  • 變臉大師彭登懷透露2018年大動作 將與劉德華聯手拍川劇電影
    他邀請到文學藝術界眾多好朋友參加,比如著名作家阿來、變臉大師彭登懷、巴蜀笑星沈伐、著名導演陳福黔、著名服裝設計師甘汶靈、音樂家黎孟德等名家,分享了自己2017年的創作及生活感悟。值得一提的是,彭登懷在分享會上透露,前段時間他特地到香港與弟子劉德華見面,商量籌拍一部川劇題材的電影。
  •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張業寶收徒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3日電 (記者 何浠)知名傳統文化學者、彭派變臉第三代傳承人張業寶22日在成都青白江舉行了隆重的收徒儀式。
  • 西南交大學生愛川劇 十年修成「變臉大師」(圖)
    川劇變臉是一門傳統藝術,臉譜圖案繁多,變化神秘莫測。"林巧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他從一開始接觸川劇變臉到現在,已經有10年歷史了。  兩年前,林巧生考入西南交通大學,成為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若說他和川劇變臉的緣分,那還要從11歲那年說起。"當時不經意在電視上看到川劇變臉,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他說,第一眼看到變臉表演,就完全沉浸在變臉的藝術中了。
  • 梅姿雪態兩相宜 川劇變臉傳人李燕玲的臺上臺下
    著名川劇變臉大師、83歲的歐陽榮華先生特地從成都趕到西安為李燕玲女士祝賀生日;賈平凹先生因在外開會沒能參加,託夫人郭梅女士通過電話給李燕玲發來生日祝福。戲曲演員史華演唱了《說唱臉譜》,謝家平演唱了《西部放歌》和陝北民歌《信天遊》,朱建新表演了川劇變臉。蔣丹丹、馬志成、李昱峰、張曉娟等分別獻唱了《美麗家園》《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疼愛媽媽》《前門情思大碗茶》等歌曲,一級演員任美玉清唱了秦腔《三滴血》的選段,著名歌手沙莎獻唱陝南民歌《郎在對門唱山歌》。現場氣氛熱烈,異彩紛呈。李燕玲是著名作家魯風先生的太太,也是著名川劇變臉傳人。
  • 吃傳統火鍋看川劇變臉,「小天鵝」裡精彩無限
    這時,突然一陣喝彩聲傳了過來,原來是重慶小天鵝火鍋專門聘請川劇變臉藝術大師為前來就餐的市民表演精彩的川劇變臉,引得在場觀眾紛紛點讚喝彩。  眾所周知,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吃著火鍋,還能同時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魅力絕對是一次絕佳的體驗。  小夥伴們,你想近距離欣賞精彩川劇變臉嗎?文化東路重慶小天鵝店無疑是你的不二之選。
  • 吉林一大學生宿舍上演川劇變臉,室友:同寢三年還藏這手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歷史起源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
  • 四川南充4歲萌娃學川劇變臉 5分鐘變4個臉譜
    1月11日下午,在四川廣安舉行的某教育集團的一場匯報演出上,5個萌娃身穿白、藍、紅、黑、黃色的川劇服裝,踩著小碎步登臺,一亮相,就引起現場一片歡呼。這是南充一家幼兒園的匯報演出節目《川劇傳承》。5個表演川劇變臉的萌娃,來自幼兒園中班、大班。
  • 吳敦義批蔡英文殘酷無情 比川劇變臉還快
    他列舉蔡英文「奪權有術、治國無方」種種例子,例如對勞工說出「你是我心中最軟的那一塊」,上臺後卻又變成「去找老闆抗議呀」,「簡直比川劇的變臉還快!」吳敦義說,他以前看過川劇變臉,變臉變得很快,結果看到蔡英文對勞工說「你們是我心中最軟的肉」這樣貼心感人的話,「不管感動還是肉麻,結論是變臉很快。」吳敦義回顧,蔡英文曾告訴勞工,如果執政當局對勞工不好,可以大聲抗議,聽不到可以拍桌,還是聽不到,拍桌更大力。
  • 河南周口8歲女孩川劇變臉一分鐘9次[組圖]
    河南周口8歲女孩川劇變臉一分鐘9次[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0日 16:41 來源:     來源:河南商報          小月影 資料圖片    多年來,川劇變臉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古訓。
  • 視頻|復排版經典川劇《變臉》到底怎樣?彩排對公眾開放,首批觀眾...
    就在2天前,新版川劇《變臉》的彩排現場首次免費對公眾開放,一時間自發地吸引了不少戲迷去劇場觀看,400多個座位的劇場被坐得幾乎滿滿當當,展現出經典川劇劇目的「觀眾號召力」。當天彩排現場,演員們帶妝帶道具上臺表演,用正式演出的態度詮釋角色。
  • 唱念做打、耍花槍,看鯉魚池小學8人輪流攻擂體驗川劇經典文化
    「同學們好,我是六一班選手」「我是六二班的……」在重慶市江北區鯉魚池小學的舞臺上,8名小選手依次自我介紹後,學著川劇表演藝術家們的身段手法,兩兩對決、耍花槍,上演了一場傳統川劇文化體驗攻擂賽。11月16日,「江北區2020年戲曲(講座)進校園活動」來到重慶市江北區鯉魚池小學,通過經典曲目表演、戲曲知識講解、現場交流互動等環節,讓學生親身感受川劇魅力,傳承傳統曲藝文化知識。
  • 經典劇目亮新容 川劇《白面虎肖方》衝刺梅花獎
    2020年10月26日 21:44 兩江新區網  閱讀量: 看玉面小生在「江洋大盜」「土匪惡霸」間自如切換,嘆變臉、藏刀等川劇絕活妙不可言!
  • 四川中學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揭秘變臉玄機:極細絲線系在哪
    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變臉 小編的話:以後看川劇不用去戲院了,看變臉也不用去飯店了!10月28日,「四川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5000名學生在操場上齊跳川劇操。老師說「蜀戲面臨傳承的生態危機,為了讓小孩不忘記這個藝術瑰寶,與綿陽市非遺中心創編融合川劇動作的川劇操」。小編認為,愛之護之而賦活之,敬之傳之而更新之,文化傳承是一場永不落幕、從不散場的熱鬧好戲,可於其中雀躍歡騰,也是一段初心不改、 堅守不渝的負重之旅,需要我們砥礪前行!
  • 11歲男孩迷上川劇變臉 5分鐘內能變出8張臉(圖)
    原標題:11歲男孩迷上川劇變臉 5分鐘內能變出8張臉(圖)   3天的端午節小長假,漢南區武漢碧桂園學校五(1)班的11歲學生孟鶴祥,有著別樣的自主學習——每天練習川劇變臉四五個小時。   昨日上午,記者見識了孟鶴祥表演的川劇變臉:全副武裝有板有眼繞場一周後,站點、踢腿,紅臉一下變成白臉,扭頭間拂帽甩帶,白臉又變成黑臉……短短5分鐘,他已不露痕跡變換了8種臉譜。   「他特別喜歡川劇變臉,堅持練習了快1年。」45歲的父親孟凡繼說,孟鶴祥學變臉很偶然。去年暑假,他在電視上看到一檔有關川劇變臉的節目,就表現出很濃的興趣,一直吵著要學。
  • 千餘名師生共享一場文化「大餐」 紅色戲劇故事巡演進南川
    隨後,來自重慶市川劇院的青年演員們還帶來了豐富多彩的川劇表演:經典劇目《別洞觀景》《皮金滾燈》、川劇絕活《變臉吐火》,一出出精彩好戲接連上演,讓孩子們目不暇接,掌聲連連,不時發出叫好驚嘆。 演員就在我眼前變臉,我還是第一次看。」六年級學生李建宏看完表演仍不斷讚嘆,希望以後有機會再看川劇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