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4歲萌娃學川劇變臉 5分鐘變4個臉譜

2020-12-18 封面新聞

1月11日下午,在四川廣安舉行的某教育集團的一場匯報演出上,5個萌娃身穿白、藍、紅、黑、黃色的川劇服裝,踩著小碎步登臺,一亮相,就引起現場一片歡呼。

這是南充一家幼兒園的匯報演出節目《川劇傳承》。5個表演川劇變臉的萌娃,來自幼兒園中班、大班。11月上旬開始,學習了兩個多月時間,就能熟練完成表演,5分鐘變了4個臉譜。

川劇變臉表演者李松柏,是這群萌娃的川劇老師。「11月接到學校邀請來教這些小朋友表演川劇變臉,當時猶豫了很久。」這些自己穿衣服都穿不好的小豆丁,要學川劇變臉,著實讓李松柏充滿質疑。但後來,看著學校和小朋友的熱情,李松柏還是收下了這5個「小徒弟」。

小碎步、蹬打動作、虎口、握拳等動作要領,練起來並不容易。小豆丁們最大的年紀也才5歲,正是好動的年紀,但訓練起來有模有樣,不叫苦不叫累,讓李松柏很感動。

南充4歲萌娃學川劇變臉

在家練習A4紙當臉譜道具

節目表演中穿一身紅色戲服的,是4歲的杜汐琳小朋友。小汐琳的媽媽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一聽說能學川劇變臉,小汐琳興奮得不行。「每天在幼兒園練完了,回來還要在客廳練。」杜媽媽介紹,小汐琳平時也學跳舞,對很多表演動作都很容易上手。每天從幼兒園放學回家,就「霸佔」客廳,對著電視機練習。

12月下旬,變臉動作都熟悉後,小汐琳還在家裡進行了一次「家庭匯報演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姐姐,都成了觀眾。沒有服裝和道具,小汐琳自己翻出A4紙當臉譜,嘴裡哼唱著節奏,非常有範兒,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

4歲萌娃和川劇老師。

組團報名南充網絡春晚

據該幼兒園園長鄧淞元介紹,2017年秋季開學後幼兒園想做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教學實踐,考慮到四川地域文化特色,就選擇了川劇變臉。先從大班、中班裡選了5個小朋友學習變臉,後又增加了14個小朋友,排練出完整的《變臉傳承》節目。「最多的時候,一天要練習4個小時,但小朋友們都堅持下來了,非常棒。」

在排練過程中,學校發現小朋友和家長對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非常高,還計劃增加此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教學內容,後期,希望能申報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學校。

11日的表演結束後,小豆丁們的表演迎來瘋狂點讚。據悉,本周日(14日),《川劇傳承》這個節目還將參加南充首屆網絡春晚節目選拔,一旦通過,萌娃們將組團參加南充網絡春晚。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相關焦點

  • 11歲男孩迷上川劇變臉 5分鐘內能變出8張臉(圖)
    原標題:11歲男孩迷上川劇變臉 5分鐘內能變出8張臉(圖)   3天的端午節小長假,漢南區武漢碧桂園學校五(1)班的11歲學生孟鶴祥,有著別樣的自主學習——每天練習川劇變臉四五個小時。   昨日上午,記者見識了孟鶴祥表演的川劇變臉:全副武裝有板有眼繞場一周後,站點、踢腿,紅臉一下變成白臉,扭頭間拂帽甩帶,白臉又變成黑臉……短短5分鐘,他已不露痕跡變換了8種臉譜。   「他特別喜歡川劇變臉,堅持練習了快1年。」45歲的父親孟凡繼說,孟鶴祥學變臉很偶然。去年暑假,他在電視上看到一檔有關川劇變臉的節目,就表現出很濃的興趣,一直吵著要學。
  • 川劇「變臉」由來
    起初,演員表演時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製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人們常說的「三變化身」即臉譜一般為3張,「九臉化身」即臉譜為9張。)就運用「抓臉」;《鍾馗》之《鍾馗碰柱》用了「抹臉」,《活捉子都》則用了「吹臉」;以及《東窗修本》、《紅梅閣》、《大登殿》、《目連傳》等戲 亦有大量例證,不勝枚舉。
  • 西南交大學生愛川劇 十年修成「變臉大師」(圖)
    正在進行川劇表演的西南交通大學學生林巧生正在進行川劇表演的西南交通大學學生林巧生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2日訊(沈彬彬 記者 陳淋)來自福建的林巧生,自小學五年級起,就身陷川劇變臉表演無法自拔
  • 四川中學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揭秘變臉玄機:極細絲線系在哪
    10月28日,「四川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5000名學生在操場上齊跳川劇操。老師說「蜀戲面臨傳承的生態危機,為了讓小孩不忘記這個藝術瑰寶,與綿陽市非遺中心創編融合川劇動作的川劇操」。小編認為,愛之護之而賦活之,敬之傳之而更新之,文化傳承是一場永不落幕、從不散場的熱鬧好戲,可於其中雀躍歡騰,也是一段初心不改、 堅守不渝的負重之旅,需要我們砥礪前行!
  • 河南周口8歲女孩川劇變臉一分鐘9次[組圖]
    河南周口8歲女孩川劇變臉一分鐘9次[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0日 16:41 來源:     來源:河南商報          小月影 資料圖片    多年來,川劇變臉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古訓。
  • 吉林一大學生宿舍上演川劇變臉,室友:同寢三年還藏這手
    話說清乾隆、嘉慶年間,每至逢年過節之際,在四川鄉鎮村落碼頭處林立的廟堂都會搭起戲臺以作慶典,久而久之,川劇就在街頭巷尾之中漸成氣候。清代「兩湖填四川」,為蜀地的文化帶來了諸多新元素,昆、高、胡、彈、燈,諸腔戲班匯集入巴蜀各大城中的酒肆街坊之中,生、旦、淨、末、醜同亮相於茶館的小戲臺之上,日久逐漸形成共同的風格,清末時統稱"川戲",後才改稱「川劇」。
  • 戲劇小知識——川劇變臉來由
    川劇是我戲劇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流行於四川東中、重慶以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它在這幾個地區備受人民所喜愛。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川劇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至於川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
  • 川劇進成都幼兒園 變臉震撼小「戲迷」
    「田裡頭飛的是秧雞,層層波浪是個蘆花雞……」反串丑角表演《王婆罵雞》,豐富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將各種雞的形態與顏色描述得淋漓盡致。神奇的川劇「變臉」不僅在臺上表演,更是走進孩子零距離互動。驚呼聲中,孩子們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疑問:「花臉怎麼變出來的?」「花臉又變哪兒去了?」帶著謎團孩子們津津樂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約40分鐘的展演,師生、家長都是笑語連連。
  • 戲曲 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川劇
    川劇,是中國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四川東中部、重慶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川劇臉譜,是川劇表演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川劇具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
  • 梅姿雪態兩相宜 川劇變臉傳人李燕玲的臺上臺下
    2020年10月21日,農曆九月初五,西安雁翔路宗江長安明珠酒家壽宴廳高朋滿座,歡笑連天,眾多文藝界人士在這裡共同慶祝川劇表演藝術家李燕玲女士60歲生日。著名川劇變臉大師、83歲的歐陽榮華先生特地從成都趕到西安為李燕玲女士祝賀生日;賈平凹先生因在外開會沒能參加,託夫人郭梅女士通過電話給李燕玲發來生日祝福。
  • 英孚教育英語課堂之傳統中國表演藝術——川劇
    (2019年8月8日,上海)快活的鑼鼓聲,刺激的噴火,在一瞬間中出現了紅、藍、白、綠,五顏六色的臉譜,這就是中國傳統戲曲劇中的川劇。川劇是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的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地區,通過融合由外地傳入的藝術風格而創造的獨特表演藝術。
  • 大學生設計兩江隧道:洞口川劇臉譜變臉,洞內修玻璃棧道觀景
    參賽大學生認為在渝中半島建一座兩江隧道不僅能開闢一條新航線,縮短通航行程、減少時間、降低通航成本,還能成為船隻的「避風港」,解決兩江遊片區的繞行問題,帶動旅遊業,推動三個區的經濟發展。創新設計洞內洞外都有風景建一座怎樣的船舶隧道才好呢?現場大學生給出了許多解決方案,有單洞雙船,也有單洞雙層。
  • 川劇跨界 孩子們的川劇興趣課開講啦
    近日,四川非遺在抖音發布的一段《女孩體驗川劇變臉結果驚到變臉》的短視頻,不僅獲得了百萬粉絲的點讚,也讓更多的孩子和年輕人近距離接觸到了國粹。 直播中,馮韻穎結合自身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一邊科普川劇知識,一邊演繹各式唱腔,還同步展示川劇動作。她說,「川劇是由昆、高、胡、彈、燈五大聲腔組成,其中高腔是川劇的一大特色,也是川劇獨特的一種表現形式。」
  • 古稀老人繪《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古稀老人繪成《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華龍網訊 (記者 朱陽夏)川劇舞臺打了51年交道的我市民間文藝藝術大師龔思全,經過半個世紀的收集、整理和繪畫,出版了《戲曲臉譜·川劇臉譜》,是我市首部被文化部納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川劇臉譜書
  • 他用「變臉萌寶」和「熊貓茶倌」傳播「川味文化」
    00:00/00:00100%用戶鑑權失敗,請先 註冊成為百度雲用戶百度雲四川在線記者 李向雨 攝影報導11月4日,位於成都市武侯區高升橋路的「芙蓉門」工作室裡一片忙碌,為應對「雙十一」學習茶藝文化和川劇變臉20多年的劉昌偉深受四川文化精髓的影響,他從2011年開始構思設計具有四川元素的文創產品,將四川文化傳播出去一直是他的夢想。目前,劉昌偉已做出了「變臉玩偶」、「變臉萌寶」「熊貓茶倌」等10多種具有「川味」文化的文創產品。
  • 我國戲曲中的臉譜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熱捧?
    說到臉譜,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四川川劇的變臉。的確,川劇的變臉技術堪稱世界頂尖水平,隨隨便便一個眼神,都能換個面孔,很多人對它都很感興趣。那麼臉譜究竟是什麼來歷呢,具體有什麼內涵,能讓這麼多人趨之若鶩,為之動容?
  •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張業寶收徒
    張業寶的師爺、世界著名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現場見證並向張業寶贈送一幅其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收徒儀式現場。  據悉,本次張業寶共收十三名弟子,其分別是來自河北任丘的周江明,來自北京的鐔程和劉冠雄,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王彬、袁君、徐嘉晨、康玉霞、郝靜、邢愛梅和張海波,來自新疆庫爾勒的張林海、武俊慧和江東睿。他們自幼酷愛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學文化和變臉藝術。
  • 會「川劇變臉」的鳥,1分鐘變出9張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會「川劇變臉」的鳥,1分鐘變出9張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殘酷的大自然中生存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許多的動物為了能夠更好的生存,都進化了各種各樣的技能,就比如說自然界中的變色龍,它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物體來變換自身的顏色
  • 四川邛崍:特色鄉土美術教育下的川劇文化復興
    通過師生們不懈努力,邛崍市強項實驗學校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川劇)傳承普及基地」榮譽稱號,並取得成都市教科院頒發的四川省教育規劃課題《川劇、四川曲藝融入學校藝術教育》的子課題《川劇促進學生道德提升》證書,同年還被列入邛崍市教育局2014—2015學年度教育科研課題。
  • 川劇變臉與歐美變臉的不同方式,一個靠自己,一個靠打
    在中國有一種傳統戲劇——川劇變臉。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比較有名的特技,通過變換臉譜,表達出劇中人物內心的思想和心態的變化。川劇變臉這種藝術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世界各地不少人喜歡上了這種藝術,甚至有人慕名學習。在歐美一些國家,他們也有變臉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