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設計兩江隧道:洞口川劇臉譜變臉,洞內修玻璃棧道觀景

2020-12-13 上遊新聞

設計者現場講解設計

兩江遊是重慶的一張名片,如果在渝中半島開設一條船舶隧道,長江、嘉陵江將會增添許多不一樣的新景觀。

26日,重慶市大學生隧道設計大賽上,重慶大學、重慶交通大學、重慶科技學院、重慶三峽學院、重慶文理大學、長江師範學院6所高校的大學生團隊腦洞大開,設計了20座形態各異、功能強大的兩江隧道。

設計作品

兩江隧道新增景點拉動經濟

「目前兩江遊片區位於渝北區、南岸區、江北區三區交匯處,航道起始於黃花園大橋,行致長江索道,總航程約20公路。沿途建有大量人文建築和舊文化遺產,是重慶最佳夜景觀賞地之一……」上午9:30,重慶市大學生隧道設計大賽決賽在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舉行,大學生滔滔不絕地陳訴了自己的設計理念。

據了解,本次設計的兩江遊隧道洞身橫穿渝中區。參賽大學生認為在渝中半島建一座兩江隧道不僅能開闢一條新航線,縮短通航行程、減少時間、降低通航成本,還能成為船隻的「避風港」,解決兩江遊片區的繞行問題,帶動旅遊業,推動三個區的經濟發展。

創新設計洞內洞外都有風景

建一座怎樣的船舶隧道才好呢?現場大學生給出了許多解決方案,有單洞雙船,也有單洞雙層。有的設計偏重景觀,洞口川劇臉譜變臉,洞內修玻璃棧道觀景;有的設計偏重安全,不僅預留安全逃生口,還裝上多部電梯。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大四的高國富介紹,考慮到儘可能減少對地面交通的影響,保證完整欣賞兩江夜景,他們設計的兩江隧道的洞口選址在菜九路水文站附近——輕軌李子壩附近。因為經過實地勘察發現,這能最大程度降低對地表建築物及地下地鐵運行的影響,另外在出入口設置閘門,僅夜間營運開啟。

重慶科技學院的路橋專升本2015級同學陳俊鍵說,兩江隧道本身就是一道新的風景線,因此他們把隧道口造型設計成可變臉的川劇臉譜,隧道內設透明玻璃棧道,讓船上、船下的遊客都能觀景遊覽。不同季節,兩江的水位不同,長江和嘉陵江的水流情況也不同。不同於公路隧道,過江隧道水位會發生變化的,因此他們採用了類似扶梯的船閘,可蓄水、放水,解決通行。

重慶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大三學生梁楊說,無論什麼交通設置,安全通行是第一位的,因此他們的隧道方案除了解決造價低、景觀美的問題,還著重考慮了安全逃生方案。1.1公裡的隧道裡設置了4個逃生口和防撞裝置,而且還配備了逃生電梯,無論船舶在隧道口還是隧道內發生危險都能妥善保證乘客的生命安全。

專家:不僅設計新穎還有實際價值

重慶市研究設計院、重慶市交通勘察設計院、重慶市市政設施研究院、重慶市港航管理局、重慶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相關專家現場點評了大學生設計的兩江隧道。

據了解,評分包括設計理念新穎方案合理,實體模型製作精良,動畫模型清晰流暢等內容。另外方案中公式正確,計算步驟合理,圖表規範將獲得加分。

招商局重慶交通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教授蔣樹屏說,本屆大賽的很多兩江隧道設計作品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學生的作品體現出相當的創新和創造力,具有一定的交通和觀光價值。有些想像很新奇,也很合理,具有很大的實際參考價值。」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黃曄

相關焦點

  • 川劇「變臉」由來
    起初,演員表演時臉罩用紙殼面具,後來改用草紙繪製臉譜,依次粘貼臉上,臨場以煙火或摺扇掩護,層層揭去。人們常說的「三變化身」即臉譜一般為3張,「九臉化身」即臉譜為9張。)就運用「抓臉」;《鍾馗》之《鍾馗碰柱》用了「抹臉」,《活捉子都》則用了「吹臉」;以及《東窗修本》、《紅梅閣》、《大登殿》、《目連傳》等戲 亦有大量例證,不勝枚舉。
  • 四川南充4歲萌娃學川劇變臉 5分鐘變4個臉譜
    1月11日下午,在四川廣安舉行的某教育集團的一場匯報演出上,5個萌娃身穿白、藍、紅、黑、黃色的川劇服裝,踩著小碎步登臺,一亮相,就引起現場一片歡呼。這是南充一家幼兒園的匯報演出節目《川劇傳承》。5個表演川劇變臉的萌娃,來自幼兒園中班、大班。
  • 西南交大學生愛川劇 十年修成「變臉大師」(圖)
    川劇變臉是一門傳統藝術,臉譜圖案繁多,變化神秘莫測。"林巧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他從一開始接觸川劇變臉到現在,已經有10年歷史了。  兩年前,林巧生考入西南交通大學,成為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若說他和川劇變臉的緣分,那還要從11歲那年說起。"當時不經意在電視上看到川劇變臉,覺得太不可思議了!"他說,第一眼看到變臉表演,就完全沉浸在變臉的藝術中了。
  • 戲劇小知識——川劇變臉來由
    川劇是我戲劇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流行於四川東中、重慶以及貴州、雲南部分地區,它在這幾個地區備受人民所喜愛。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川劇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至於川劇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時期。
  • 恩施又一條玻璃棧道本月底完工
    楚天都市報12月3日訊(記者陳俊)抖音上的玻璃棧道、玻璃橋,近年來四處開花不少還成了網紅,記者2日了解到,恩施巴東又一玻璃棧道即將亮相了,不但高達300米,而且懸空造型更險更刺激。牛洞坪巴東牛洞坪村肖家埡玻璃觀景平臺距離河谷300米,簡單的說就是近100層樓的高度,走在上面低頭一望,就是懸崖深谷,一定會讓你刺激的想大聲尖叫。肖家埡玻璃觀景平臺採用懸挑式設計,整個造型呈「凸」型,棧道最遠處外懸12米,站在平臺上,可飽覽付家河與甘坪河兩河交匯景觀,秀麗的峽谷風光和牛洞千畝稻田盡收眼帘。
  • 吉林一大學生宿舍上演川劇變臉,室友:同寢三年還藏這手
    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的特技之一,用於揭示劇中人物的內心及思想感情的變化,即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形象——臉譜。川劇變臉是運用在川劇藝術中塑造人物的一種特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歷史起源變臉之於川劇,有如噴火之於秦腔,皆屬招牌路數、看家絕技!說起變臉,有必要先到川劇那裡去溯一溯源頭。
  • 川劇變臉與歐美變臉的不同方式,一個靠自己,一個靠打
    在中國有一種傳統戲劇——川劇變臉。川劇變臉是川劇表演比較有名的特技,通過變換臉譜,表達出劇中人物內心的思想和心態的變化。川劇變臉這種藝術具有極高的觀賞性,世界各地不少人喜歡上了這種藝術,甚至有人慕名學習。在歐美一些國家,他們也有變臉藝術。
  • 河南周口8歲女孩川劇變臉一分鐘9次[組圖]
    河南周口8歲女孩川劇變臉一分鐘9次[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10日 16:41 來源:     來源:河南商報          小月影 資料圖片    多年來,川劇變臉有「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古訓。
  • 四川中學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揭秘變臉玄機:極細絲線系在哪
    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變臉 小編的話:以後看川劇不用去戲院了,看變臉也不用去飯店了!5000學生穿戲服跳川劇操變臉 《川劇操》集川劇音樂、身段、表演於一體,結合廣播體操的基本要求,約6分鐘,8套動作。
  • 梅姿雪態兩相宜 川劇變臉傳人李燕玲的臺上臺下
    著名川劇變臉大師、83歲的歐陽榮華先生特地從成都趕到西安為李燕玲女士祝賀生日;賈平凹先生因在外開會沒能參加,託夫人郭梅女士通過電話給李燕玲發來生日祝福。戲曲演員史華演唱了《說唱臉譜》,謝家平演唱了《西部放歌》和陝北民歌《信天遊》,朱建新表演了川劇變臉。蔣丹丹、馬志成、李昱峰、張曉娟等分別獻唱了《美麗家園》《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疼愛媽媽》《前門情思大碗茶》等歌曲,一級演員任美玉清唱了秦腔《三滴血》的選段,著名歌手沙莎獻唱陝南民歌《郎在對門唱山歌》。現場氣氛熱烈,異彩紛呈。李燕玲是著名作家魯風先生的太太,也是著名川劇變臉傳人。
  • 川劇進成都幼兒園 變臉震撼小「戲迷」
    旦角表演《別洞觀景》,柔美的身段、清麗的唱腔將神話中白鱔仙姑到人間,痴迷人間美景的故事表現得栩栩如生,贏得了孩子們陣陣熱烈的掌聲。彈戲《拾玉鐲》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孩子們領悟拾金不昧的道理。神奇的川劇「變臉」不僅在臺上表演,更是走進孩子零距離互動。驚呼聲中,孩子們產生了一個又一個疑問:「花臉怎麼變出來的?」「花臉又變哪兒去了?」帶著謎團孩子們津津樂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川劇跨界 孩子們的川劇興趣課開講啦
    >近日,四川非遺在抖音發布的一段《女孩體驗川劇變臉結果驚到變臉為了讓更多的小讀者了解川劇,7月24日,一場以「雲賞川劇·孩子們的川劇興趣課開講啦」為主題的川劇直播分享活動在新華文軒成都購書中心舉行。 來自四川省川劇院的優秀青年演員馮韻穎是當天直播的主講老師,她主攻旦角、青衣,曾經在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劇目《易膽大》中飾演花想容、川劇《火焰山》中飾演鐵扇公主。
  • 11歲男孩迷上川劇變臉 5分鐘內能變出8張臉(圖)
    原標題:11歲男孩迷上川劇變臉 5分鐘內能變出8張臉(圖)   3天的端午節小長假,漢南區武漢碧桂園學校五(1)班的11歲學生孟鶴祥,有著別樣的自主學習——每天練習川劇變臉四五個小時。   昨日上午,記者見識了孟鶴祥表演的川劇變臉:全副武裝有板有眼繞場一周後,站點、踢腿,紅臉一下變成白臉,扭頭間拂帽甩帶,白臉又變成黑臉……短短5分鐘,他已不露痕跡變換了8種臉譜。   「他特別喜歡川劇變臉,堅持練習了快1年。」45歲的父親孟凡繼說,孟鶴祥學變臉很偶然。去年暑假,他在電視上看到一檔有關川劇變臉的節目,就表現出很濃的興趣,一直吵著要學。
  • 古稀老人繪《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古稀老人繪成《川劇臉譜》  800臉譜集半世紀功力   華龍網訊 (記者 朱陽夏)川劇舞臺打了51年交道的我市民間文藝藝術大師龔思全,經過半個世紀的收集、整理和繪畫,出版了《戲曲臉譜·川劇臉譜》,是我市首部被文化部納入「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的川劇臉譜書
  • 川劇變臉、糖畫、包粽子……來自4個國家的24個家庭相聚兩江新區...
    6月21日,在兩江新區和睦路社區棕櫚泉小區美美國際之家,來自中國、英國、韓國、墨西哥等4個國家,長期居住在重慶的24個家庭50餘人歡聚在這裡,齊聚「憶千古佳話,傳粽香濃情」國際家庭樂享端午親子遊園活動。遊園活動正式開始前,社區工作人員以遊戲互動的形式宣傳普及垃圾分類工作,並積極為大家現場辦理垃圾分類積分卡,助推垃圾分類各項工作在轄區居民家落地。
  • 羅江:川劇樂民川菜富民
    文化惠民有樂子   華麗的衣裳、優雅的身段,變臉、吐火……國慶前夕,在羅江深雪堂小學,當地文藝工作者帶來的川劇表演讓孩子們大呼過癮。對於孩子們來說,每月一次的川劇進校園活動讓人驚喜又期待。「我們的傳統文化太有魅力了,現在我也加入了學校的川劇興趣班,長大後,要傳承和發揚咱們的傳統文化。」
  •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張業寶收徒
    張業寶的師爺、世界著名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現場見證並向張業寶贈送一幅其精心創作的書法作品。收徒儀式現場。  據悉,本次張業寶共收十三名弟子,其分別是來自河北任丘的周江明,來自北京的鐔程和劉冠雄,來自新疆烏魯木齊的王彬、袁君、徐嘉晨、康玉霞、郝靜、邢愛梅和張海波,來自新疆庫爾勒的張林海、武俊慧和江東睿。他們自幼酷愛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學文化和變臉藝術。
  • 川劇變臉、龍舞表演……駐華外國記者銅梁安居古城體驗傳統文化
    「你看他變臉好快!」 「艾灸過後感覺很輕鬆。」 …… 縣令出巡、川劇變臉、龍舞表演、艾灸體驗……12月17日下午,在重慶銅梁安居古城,這些品味傳統民俗文化的獨特方式,讓2020走讀中國·感知重慶駐華外國媒體參訪團對古城的歷史人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 我國戲曲中的臉譜究竟是什麼來歷,為什麼會受到那麼多人的熱捧?
    說到臉譜,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四川川劇的變臉。的確,川劇的變臉技術堪稱世界頂尖水平,隨隨便便一個眼神,都能換個面孔,很多人對它都很感興趣。那麼臉譜究竟是什麼來歷呢,具體有什麼內涵,能讓這麼多人趨之若鶩,為之動容?
  • 北京周邊這些玻璃棧道就能玩,你會選擇哪一個?
    京東大峽谷玻璃棧道,玻璃棧道全長500米,分為木棧道和玻璃棧道,其中玻璃棧道200米。棧道位於萬丈崖觀賞區,婉若遊龍、翩落驚鴻,是一種逸靜中的驚險刺激。石林峽鈦合金UFO飛碟玻璃觀景臺,觀景臺位於石林峽景區最高峰「古今第一鍾」景點處,飛碟觀景臺的設計原理、懸挑及面積都堪稱世界第一。觀景臺主結構採用鈦合金TC4、合金鋼和高強拉索的結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