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五首——摘錄於張愛玲散文集《流言》

2020-12-19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啃書團,ID:banhushiy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內容摘錄於張愛玲散文集《流言》之「詩與胡說」一文)

1.

傍晚的家有了烏雲的顏色,

風來小小的院子裡,

數完了天上的歸鴉

孩子們的眼睛遂寂寞了。

晚飯時妻的瑣碎的話——

幾年前的舊事已如煙了,

而在青菜湯的淡味裡,

我覺出了一些生之悽涼

----路易士 《傍晚的家》

2.

二月之雪又霏霏了,

黯色之家浴著春寒,

哎,縱有溫情已迢迢了:

妻的眼睛是寂寞的。

----路易士 《二月之雪》

3.

然而說起我的,

青青的,

如鏡的戀,

卻是那麼遼遠。

那遼遠,

對於瓦雀與幼鴉們,

乃是一個荒誕…….

----路易士 《窗下吟》

4.

西去的遲遲的雲是憂人的,

載著悲切而悠長的鷹呼,

冉冉地,如一不可思議的帆。

而每一個不可思議的日子,

無聲地,航過我的二月窗。

----路易士 《二月之窗》

5.

紫石竹你叫它是片戀之花,

三年前,

夏色癱軟

就在這死市

你困憊失眠夜……

夜色滂薄

言語似夜行車

你說

未來的墓地有夜來香

我說種「片刻之戀」吧….

你在同代前殉節

疲於喧譁

看不到後面,

掩臉沉沒……

你盡有蒼綠

----倪弘毅《重逢》

相關焦點

  • 在《流言》的世俗生活體悟中,張愛玲消解了曾經的痛苦
    她要親自出版自己的第一部散文集《流言》。她不僅負責集子的紙張、印刷、校對工作,而且精心設計了一副自畫像放在封面。忙碌了4個月,《流言》於同年12月正式出版。《流言》收錄了她從1943年到1944年之間的零散短文,雖然時間跨度較短,但所收錄散文種類極多、內容繁雜。比起小說,這本散文集更接近她的日常生活,也更能讓我們看到真實的張愛玲。
  • 流言,與張愛玲的距離
    張愛玲與我父親同歲。我父親還活著,而張愛玲去世已十六個年頭。父親除了耳背之外,其他健康指標尚屬於美國的「三快」標準,「三快」即「說的快,吃的快,走的快」,這是七十年代的標準,現在又加了「兩快」,即「拉的快,睡的快」。父親四十年代也在上海居住,卻對張愛玲一無所知,見我言必稱張,命我「且拿一本她的書來看看」。看過之後,未置可否,只說他們當時只看魯迅茅盾一線的。
  • 張愛玲一夜之間紅遍上海,實至名歸:9歲得五元稿費,14歲寫小說
    九歲時,向報社投稿一幅漫畫,得了五元稿費,沒有照大人們的意思去買有意義的東西如本子、字典之類留作紀念,而是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十二、三歲時,寫了一篇《理想中的理想村》,文筆十分明麗暢達:「在小山的頂上有一所精緻的跳舞廳。晚飯後,乳白色的淡煙漸漸地退了,露出明朗的南國的藍天。你可以聽見悠揚的音樂,像一幅桃色的網,從山頂撒下來,籠罩著全山 ……。」
  • 回到未來,高中生的大學語文(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淺析張愛玲《流言》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淺析張愛玲《流言》      同濟大學  人文學院  大一   鮑佳(15屆二中高三文科火箭班學生)【摘要】張愛玲的《流言》寫於40年代的上海,這個現代與復古相碰撞的城市經由《流言》發聲,仿若私語,她從一個明淨澄澈卻孤獨蒼涼的視角去挖掘這個城市的特質,去勾勒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及不同人的各樣人生,一篇篇氤氳著現代情味的散文看似是對生活一幕幕不經意的描寫
  • 【人物】民國大家之張愛玲:現代文學史中最具天才的作家
    1928年,父親帶著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並開始讀《三國演義》《西遊記》《七俠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1930年,在母親的堅持下進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同時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協議離婚,張愛玲隨父親生活。1931年,在小學寫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節的小說,在同學中傳閱。
  • 世間有百分百的天才嗎看張愛玲對「天才夢」怎麼解釋的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張愛玲的文學作品——《天才夢》。這篇散文是張愛玲十八歲的時候寫的,當時還獲得了獎項。張愛玲是二十世紀中國最有的女性作家之一。主要的作品有:《流言》、《秧歌》、《傳奇》等。《天才夢》這篇作品是張愛玲的第一篇文學作品,是應當時上海《西風》雜誌命題為「我的——」徵文而寫的,到1976年散文集《張看》一書出版時,才重新被人重視,被正式編入集子,作者還在「附記」中專門說明:「徵文限定字數,所以這篇文字極力壓縮,剛在這數目內,但是第一名長好幾倍。並不是我在幾十年後還斤斤計較,不過影響這篇東西的內容與可信性,不得不提一下。」
  • 張愛玲誕辰100周年特別專輯||永遠的張愛玲(下)
    後來不知怎麼就把三毛看淡了,或許感覺三毛不能真正觸及生命本相,她一直假裝快樂,壓抑自己,不如張愛玲戳破人生的美麗泡沫來得直爽、痛快。再讀別人的書,還是不如張愛玲直爽、痛快,張愛玲的書就成了隔一段時間必看的東西,張愛玲的身世也關注起來了。5. 你現在還看不看張愛玲?當然看!張愛玲的書也可以隨著年華流逝能悟出更多東西的。
  • 才女林徽因冰心張愛玲都是情詩高手,誰更有水平?3首詩見分曉
    在近現代文壇中,林徽因、冰心、張愛玲是最有名氣的3位才女。冰心比林徽因大4歲,林徽因比張愛玲年長16歲,雖都是頗有個性的才女,但這3位的給大家的印象似乎不太一樣。張愛玲的形象,與前兩位最大的區別是:她似乎總是那麼桀驁和冷酷。或許是因為原生家庭的不夠幸福,張愛玲的文字總是那麼糾結,卻總能寫到人心坎裡。論作品的風靡程度,她無疑在這3位裡排第一。但是本期我們不說小說和散文,只提詩歌。因為林徽因極少寫小說,而且在小美看來,詩歌是最能體現文字功底的一種文形式。
  • 頂級流量張愛玲:被作家身份耽誤的美食家和時尚師,這才是真高級
    但張愛玲並不只是作家那麼簡單,《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一書中,還揭露了張愛玲的隱藏屬性,她大概是美食博主中最像情感博主的時尚穿搭博主,論高級,我就服張愛玲!先不說他已經有過三任妻子的事實,就在和張愛玲在一起的時候,他還勾搭上了周護士。這是敢愛敢恨的張愛玲忍不了的,所以有了經典的「紅玫瑰白玫瑰」理論。張愛玲也下定決心和胡蘭成分手,還償還了胡蘭成30萬元。然後就兩不相欠,斷得乾乾淨淨,不給自己留後路。
  • 外國詩歌|歌德詩歌精選五首
    外國詩歌|歌德詩歌精選五首 2021-01-08 1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張愛玲:生活的儀式感,來源於如何取悅自己,值得每個人借鑑
    在高傲孤絕的性格背後,張愛玲有著極為接地氣的一面,她很喜歡吃,喜歡美食,喜歡一切甜的、粘的、軟的食物,比如桂花糕、合肥丸子、粘粘轉,天津的松子糖和雲片糕以及臭豆腐乾。在《談吃與畫餅充飢》中張愛玲寫道:「中國人好吃,我覺得是值得驕傲的,因為吃是一種最基本的生活藝術。」
  • 顧城最全散文集《半夢》面世
    在這短短的6年中,顧城創作了大量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沒有發表,它們大多被收錄在讀者看到的6卷9冊的《顧城海外遺集》這套文集中,含顧城的小說、詩歌、哲思、散文、講演答問、訪談與對話等6個主題,全部書稿經顧城姐姐顧鄉做了詳細、嚴謹的註解,讓讀者更加清晰、準確地了解謎一樣的顧城。《半夢》可說是目前最為完備的一部顧城散文集,其中包括顧城的部分書信及口述整理文字。
  • 張愛玲《對照記》改名記
    尤其大家熟悉的《對照記》,它是張愛玲生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整個出籠的過程,張愛玲與宋淇來鴻去雁,前前後後,幾次反覆,差點更名為《張家玲面面觀》。《對照記》最初源於「回顧展」1990年4月22日張愛玲在致鄺文美和宋淇的信中提到:「以前劉紹銘編英文小說選集,志清代向我借用一張照片。
  • 【名著選讀】張愛玲《張愛玲散文集》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1995年9月8日,張愛玲猝死於洛杉磯一公寓內,享年七十五歲 洋人看京戲及其他  用洋人看京戲的眼光來看看中國的一切,也不失為一樁有意昧的事。頭上搭了竹竿,晾著小孩的開檔褲;櫃檯上的玻璃缸中盛著「參須露酒」;這一家的擴音機裡唱著梅蘭芳;那一家的天線電裡賣著癩疥瘡藥;走到「太白遺風」的招牌底下打點料酒……這都是中國。紛壇,刺眼,神秘,滑稽。
  • 靈遁者深刻的詩歌句子摘錄,送給每一個人
    導讀:靈遁者深刻的詩歌句子摘錄,送給每一個人51、我就像天上的月亮,一半對著人類,另一半永遠朝向蒼茫。——靈遁者52、我不可愛,也不稚嫩,我固執的就像不會走路的石頭。53、另一半永遠不是全部,另一半永遠像一隻會唱歌的貓。
  • 古詩十九首,一組被現代人忽視的作品,卻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
    提起詩歌,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唐詩,它代表了我國古代詩歌的巔峰。其次,我們也許會想到《詩經》、《楚辭》,這是我國詩歌的源頭。再其次,我們也許還會想起曹操、曹植,想起陶淵明、謝靈運等人,他們都是詩歌發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人物。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組非常重要的作品,堪稱詩歌發展史上的裡程碑,開啟了詩歌發展的新時代,卻常常被現在的人們所忽略,它就是《古詩十九首》。
  • 出版總社《阿來散文集》在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首發
    出版總社《阿來散文集》在阿來作品國際研討會上首發 2018-11-21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朗讀張愛玲經典語錄
    ——出自張愛玲的散文《自己的文章》 3、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藉口——出自《張愛玲語錄》 4、一個知已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出自《張愛玲語錄》 >5、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著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出自《張愛玲語錄》 6、教書很難——又要做戲,又要做人——出自《張愛玲語錄》 7、書是最好的朋友。
  • 我所知的張愛玲
    1966年,46歲的張愛玲和31歲的文學評論家莊信正在美國相識,兩人保持通信28年,多次見面,兩次徹夜長談。如今,莊信正先生已經退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看書上。家裡堆滿了書,都快裝不下了,凡是與張愛玲有關的新出版的書籍他都會看。因為出版《張愛玲莊信正通信集》,他重新檢視從前的來信,不免記起當年與女作家交流的情景,和她作品中的某些話來。
  • 【青春語文 何培培專欄】《古代詩歌五首》群詩教學實錄
    《古代詩歌五首》是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內容,單元導讀特別指出,建議運用比較的方法閱讀,分析作品之間的相同或不同之處,以拓寬視野,加深理解。這幾首詩歌的創作年代不一,由唐代到清代,或抒情,或闡明哲理。教學時可以關注五首詩歌在形式和內容上的異同點,運用比較的方法,探討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及詩歌體裁上的特點。【教學目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