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夜之間紅遍上海,實至名歸:9歲得五元稿費,14歲寫小說

2020-12-11 路之意

張愛玲生來是一個寫小說的人。

七歲時,她就已開始編故事,在一種舊帳簿的空頁上,歪歪斜斜地寫下了最初的想像。她編過家庭倫理悲劇,也編過歷史故事。九歲時,向報社投稿一幅漫畫,得了五元稿費,沒有照大人們的意思去買有意義的東西如本子、字典之類留作紀念,而是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琪唇膏。十二、三歲時,寫了一篇《理想中的理想村》,文筆十分明麗暢達:「在小山的頂上有一所精緻的跳舞廳。晚飯後,乳白色的淡煙漸漸地退了,露出明朗的南國的藍天。你可以聽見悠揚的音樂,像一幅桃色的網,從山頂撒下來,籠罩著全山 ……。」

張愛玲小學時代寫過一部手抄本小說,說的是一個三角戀愛的故事,在同學中傳來傳去。她那時候喜歡張恨水的小說,也曾模仿張氏小說的寫法,作過一部《摩登紅樓夢》,計五回。那年她十四歲。借用「紅樓夢」的人物、情節,寫的卻全是上海的摩登男女,別有情趣。比如,開端寫寶玉收到傅秋芳寄來的一張照片:「寶玉笑道:『襲人你倒放出眼光來批評下子,是她漂亮呢還是——還是林妹妹漂亮?』襲人向他重重地瞅了一下道:『哼!我去告訴林姑娘去!拿她同外頭不相干人打比喻——別忘記了,昨天太大囑咐過。今兒晚上老爺乘專車從南京回上海,叫你去應一應卵兒呢,可千萬別忘了,又惹老爺生氣』」。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能將故事講得頭頭是道,實在令人震驚。這是屬於通俗體的。

同時,她還寫純文藝情調的,如《牛》、《霸王別姬》,發表在校刊上,文筆的老到,幾乎使人不敢相信出自一個女中學生之手。她的國文老師盛讚她的文章,認作是才女。

後來,張愛玲這樣回憶她的青少年時代:「我是一個古怪的女孩,從小被目為天才,除了發展我的天才外,別無生存的目標。然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色的時候,我發現我除了天才的夢外,一無所有……,七歲時我寫了第一篇小說,一個家庭悲劇……,八歲那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託邦的小說……,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刻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在一間屋裡住了兩年,問我電鈴在哪兒,我還茫然。總而言之,在現實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領略……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噬性的小煩惱,生命只是一襲華美的袍子,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真正在文運上爆得大名是在1943年,那一年的《紫羅蘭》雜誌(當時的主編是周瘦鵑先生),在「創刊號」和第二期上刊登了張愛玲的兩部中篇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和《沉香屑——第二爐香》。這兩篇小說皆以香港為背景,第一部寫一個善良、美麗、又有點虛榮性的上海女孩子,到了香港,受到花花世界的誘惑,一點點地喪失純真而同流合汙。後者寫一個中國淑女因性意識覺醒過晚而給一個英國紳士帶來了悲劇。這些故事本身並不怎麼離奇,之所以一下子引起讀者的興趣與愛好,大半是由於張愛玲對於人物心理的細緻把握,以及她在敘述中自然而然抒發的無奈的人生感懷。

1943年下半年,她又推出小說《茉莉香片》、《傾城之戀》、《封鎖》、《金鎖記》、《琉璃瓦》等,另外還有一些精巧的雜文。在1943年上海的流行雜誌裡,張愛玲的大名到處可見,她幾乎成了一個新聞人物,一個明星。1944年9月,張愛玲的小說傳奇》出版,共收小說十篇。1945年散文集《流言》出版,收散文三十篇。《傳奇》、《流言》當年都是暢銷書,一版再版,成為各階層的讀者都喜歡的讀物。張愛玲終於實現了她從小就想當名人的願望,在《傳奇》再版的前言中,她說:

「啊,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裡有迷惘的威脅。」

張愛玲幾乎在一夜之間紅得發紫,成為當時上海最光彩照人的中國作家,被稱為一個奇蹟,一個傳奇。

相關焦點

  • 7歲開始寫小說,12歲校刊和雜誌發表作品,解讀民國才女張愛玲
    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張愛玲她是出生於上海的千金小姐,自幼家境優良卻內心孤獨她從7歲就能學出家庭倫理小說,12歲時在校刊和雜誌發表小說,自幼的寫作天賦讓她成為一個靠筆桿子謀生的女人張愛玲在媽媽走後家裡有倆傭人分別帶著張愛玲和她的弟弟張子靜,因為張愛玲是女孩,家裡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在,於是張愛玲為了得到父親的關注和愛護越發早熟懂事一些,她3歲就會背詩,7歲就能寫家庭倫理劇。但是父親的關注點卻並非是子女,他身為遺少,一方面享受著祖上光輝時留下的幸福生活,雖然落敗但是撐門面的生活不能少。
  • 上海唯一女校出版校史,看看張愛玲12歲寫的小說
    書中照片大多來自於女校年刊《鳳藻》,目前保存最早的《風藻》是1920年那一期,那年有14位畢業生。憂鬱的初一女孩張愛玲       作為聖瑪利亞女校歷史上的最知名校友,張愛玲的印記在三本書中都有出現。張愛玲是1937屆畢業生,那一屆共有學生36人。在這套叢書中收入了張愛玲在校期間發表在《風藻》上的4篇文章。
  • 離開胡蘭成後,張愛玲真的枯萎了嗎?
    張愛玲跑去溫州看他,讓他在自己和「那些女的」之間做一個選擇。胡蘭成回答道:「情是花開,自生自美自調謝,我不能選擇,不是不愛,是不能這樣選擇。」 這話說得特別好聽,但翻譯成人話就是:「老子不選,老子兩個都想要。」 張愛玲過了幾天「三人行」的日子,後來實在受不了了,回了上海。
  • 張愛玲的涼薄:初心易得,始終難守
    這是他親筆題在和張愛玲的結婚證上的誓詞。而諷刺的是,時間短短不過四年,就因為他的出軌而結束。那事情是怎麼回事的呢?1944年,胡蘭成無意中看到了小說《封鎖》,深深地被吸引,便四處打聽作者是誰,很快,他便從蘇青那裡知道了張愛玲以及她的住址。而這個蘇青也不是簡單的人,是胡蘭成的老相好,更是張愛玲的朋友。
  • 14歲女生寫20萬字小說 被作協破格吸收
    昨天,對於今年14歲的揚州市邗江實驗學校初三女生趙千迪來說,可謂「雙喜臨門」,自己從12歲開始寫的20萬字玄幻小說《魔界少女》由中國戲劇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同日,揚州作家協會也「破格」吸收她入會,小趙也因此成為揚州作協年紀最小的作家。
  • 七旬張愛玲,17 歲的愛與憎
    今天,是張愛玲的祭日。1995 年 9 月 8 日,張愛玲在美國加州病逝,終年75歲,被發現的時候,她已經過世一個星期。
  • 張愛玲英文小說《雷峰塔》《易經》中譯本臺北首發
    中新社臺北9月9日電 (記者路梅劉舒凌)9月適逢張愛玲90歲冥誕暨逝世15周年,臺灣皇冠出版社9日在此間舉行張愛玲英文小說《雷峰塔》和《易經》中譯本首發會,並表示這兩部小說與《小團圓》構成完整的張愛玲自傳小說三部曲。
  • 遺物看護人宋以朗:張愛玲的14個箱子(組圖)
    臨街,茂密的樹木遮不住寬闊而曲折的馬路,幾株細葉榕和長針松簇擁著一幢五層高的奶黃小樓,小樓陽臺上伸展出的花草正開得恣意妖嬈。  宋以朗的家便在這幢奶黃色小樓裡。在這幢父母留下的諾大公寓裡,宋以朗住了近50年。而張愛玲也曾在這幢公寓裡住過半年。那是1961年的夏天,張愛玲為了給自己的美國丈夫賴雅籌集醫藥費,再回香港,趕寫了兩個劇本,其中之一便是《南北和》的續集《南北一家親》。
  • 7歲開始寫小說,在12歲學校刊物和雜誌上發表作品
    能承受風雨卻但不能平凡--張愛玲她出生在上海和卻出生於上海,從小就有一個很好的家庭她從7歲開始學習家庭倫理小說,在12歲在學校的期刊和雜誌上發表小說,從小的寫作天賦使她成為一個靠筆桿謀生的女人。因為對《紅樓夢》的熱愛,她走上了研究古典小說的道路,寫了《紅樓夢魘》她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位迷人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入人心,有人說她死後的孤獨和活著時一樣孤獨,她死後一周在美國洛杉磯被發現,旁邊有一張展開的手稿紙和一支未開封的鋼筆。
  • 頂級流量張愛玲:被作家身份耽誤的美食家和時尚師,這才是真高級
    再看一下張愛玲的個人經歷:7歲開始寫作,8歲寫下一部烏託邦小說,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12歲發表短篇小說處女作《不幸的她》。19歲考取倫敦大學,因戰亂改入香港大學文學系,並在《西風》月刊上發表《天才夢》,在文壇初露鋒芒。
  • 張愛玲的小說裡,有你想不到的配色技巧
    一提起張愛玲,我們便知道她是著名的文學家,民國有名的才女,她幾歲開始寫小說,十幾歲發表。她的名字被載入中國文學史,所寫的小說被改編成眾多的影視劇,但拋開她在文學上的榮譽和頭銜,她還有另一個愛好和技能——繪畫。
  • 晚年悽慘的張愛玲: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同情我
    或許冥冥之中,註定了她與文學的緣分,在就讀於入讀上海聖瑪利亞女校時,張愛玲首次發表短篇小說《不幸的她》於聖瑪利亞校刊。1933年,她又發表了第一篇散文《遲暮》,並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後來,她又陸續寫過《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紅樓夢》、《後母的心》等文章。張愛玲的小說,無論結局是好是壞都給人以一種悲涼的感覺。
  •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
    張愛玲36歲嫁給了65歲美國人賴雅:大她15歲的胡蘭成和原生家庭傷她太深1955年秋天的一個傍晚,35歲的張愛玲乘海輪到達了美利堅合眾國,當海輪駛出維多利亞港灣時,她永別了東方國度,在異國他鄉留下了淚水。她原本以為接下來的生活儘是些傷悲、悽涼的日子,一如她作品裡的男男女女,顧曼楨一生的不幸,白流蘇的妥協等等,幾乎每一本都是蒼涼的味道。
  • 民國才女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的一世情半生緣
    ——張愛玲《傾城之戀》1995年9月8日,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的家中,因動脈硬化心血管病去世,逝世一周後才被人發現,享年75歲。她在躺在空曠的地板上,身上覆蓋著一件毛毯,旁邊是一張展開的稿紙和一隻未合上的筆。
  • 衢州小夥成腦癱玄幻寫手:9年寫210萬字 把夢想寫進小說
    ­  9年來,毛晗濤用這根食指敲擊了210萬字的玄幻小說,其中129萬字發表在小說網站上,收穫了1400元稿費。拿了稿費後的毛晗濤信心十足:「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開心,我堅持寫小說一輩子。」­  小毛是腦癱患者,更是一位自強不息的作者。他的夢想是寫出好看的故事,能夠養家、能收穫愛情。「小說裡男主角都有我的影子,大都是由笨小孩變成絕世高手。」
  • 和「人鬼之間」
    一九四二年,張愛玲因學費問題從聖約翰大學退學,此後兩年間她陸續發表多部中短篇小說,在上海灘引起轟動。《第一爐香》《傾城之戀》《金鎖記》《心經》《封鎖》等都是足以讓她名垂文學史的作品。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從文壇默默無聞到炙手可熱,二十四歲的張愛玲完完全全當得起「出名趁早」。左圖是張愛玲為《流言》設計的封面,右圖是炎櫻為《傳奇》設計的封面任何一個紅起來的人,都脫不開時代背景去看。
  • 說吧,稿費
    1913年,魯迅以周倬為筆名在《小說月刊》發表小說《懷舊》,收到稿費五塊銀元。辛亥前已流行按字數計酬的稿費制,包天笑回憶:「這時上海的小說市價,普通是每千字二銀元標準,這一級的小說已不需修改。也有每千字一銀元的,甚至有每千字僅五角的, 這些稿子大概要加以修改。」
  • 張愛玲嫁大自己29歲的賴雅,是精心設計?繼女說:那女人不可理喻
    張愛玲1920年出生於上海,她的家室非常的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到了張愛玲父親張廷重這一代依舊顯赫,不過這也造就了張廷重紈絝子弟的性格。 張廷重有很大的鴉片癮,而且生活非常的不檢點。因此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在生下張愛玲和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後便與張廷重離了婚。 後來張廷重再婚,找了一個很厲害的婆娘,張廷重經常幫著自己新娶回來的嬌妻教訓不聽話的張愛玲。
  • 張愛玲小說《留情》寫出了半路夫妻的人性複雜性
    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小說《留情》描述了一對半路結合的老夫少妻因為各懷心思一同外出訪親的全過程。小說按照時間順序和外出訪親的發展進程來展開故事情節,主要通過人物之間大量而細膩的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揭開了半路夫妻各自留情於心底以及人性自私、複雜的真面目。在這部小說裡,張愛玲仍然保持著用景物描寫為人物命運作伏筆的一貫寫作手法。
  • 既是學霸,又很拼命,張愛玲的大學為什麼總也讀不完?
    失意的倫敦大學遠東區第一名因母親出國留洋,父親耽於鴉片,張愛玲成了非典型的留守兒童。7歲,她以灰色之眼,寫過家庭悲劇和失戀女郎自殺的故事。10歲那年,母親回國後和父親離了婚,將張愛玲送到了新式小學,接受西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