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拉恆等式

2021-03-01 數學教學研究
觸碰標題下面一行的「邵勇老師」查看所有文章;觸碰「數學教學研究」, 關注本微信公眾號(sx100sy)。本公眾號內容均由邵勇( 北京 )本人獨創,歡迎轉發,但未經許可不能轉載。每周推送兩到三篇內容上有份量的數學文章,但在行文上力爭做到深入淺出。幾分鐘便可讀完,輕鬆學數學。 特別聲明,本人未曾授權任何網站(包括微博)、公眾號或其他什麼號轉載北京邵勇原創的「數學教學研究」公眾號的內容。建議您一定直接關注本公眾號(sx100sy),這樣有什麼問題可以留言交流和發消息,我會誠懇回復。未經授權而轉載我文章的地方丟失了很多功能,比如留言,比如發消息到我後臺。未經授權而轉載我文章的地方,畢竟還存留著貫穿於我文章中的圖片(比如公式),圖片的右下角都有原公眾號的水印「微信號: sx100sy」,通過在微信中搜索「sx100sy」,一定可以找到原始的公眾號,也就是本公眾號《數學教學研究》(sx100sy)並加以關注。本公眾號才是良好的交流平臺和文明的生態環境。

偉大的數學家歐拉的名字總是離不開我的視野。今天介紹一個恆等式,又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它的一邊是一個無窮乘積(用「∏」表示),另一邊則是一個無窮級數(用「∑」表示)。完全不同的兩種運算竟然相等!很神奇。這個恆等式就是

它是偉大的歐拉發現的,所以現在被我們稱作歐拉恆等式。其中,x>1。而其中的pk(k是p的下標,k=1,2,3,··· )是從2開始順序排列的全部素數,即p1=2, p2=3, p3=5, p4=7, p5=11, ··· 。上式簡練但也就很抽象。我覺得還是應該寫得具體一些好理解,即

我們知道,素數集合是正整數集合的真子集,而歐拉恆等式另一神奇之處是,它的一端出現了全部素數,而另一端則出現了全部正整數。歐拉恆等式把素數與正整數有機地聯繫在了一起。數學真是很神奇,但主要還是偉大,表達方式上卻又是那麼的簡潔。數學符號及數學公式的使用標誌著數學的精確美和簡潔美。但更加重要的是,公式中蘊藏著豐富的知識、規律和思想。

歐拉恆等式中我們規定x>1。這是因為在0<x≤1時,(1)式或(2)式的右端的無窮級數是發散的。特別地,當x=1時,右端的無窮級數就是著名的調和級數:


當x>1時,級數是收斂的。那麼,依x值的不同,這個級數的和也會有所不同,於是,就得到了所謂的黎曼ζ函數:

黎曼函數ζ(x)在數論中起著重要作用。至今未被解決的著名的黎曼猜想也與這個函數有關。

下面我們就來證明歐拉恆等式。我們從下面的恆等式出發:

這個恆等式還是很顯然的,因為

【n=1時,就是平方差公式:1-q^2=(1-q)(1+q)。】

在q不等於1的情況下,上式可以寫為下式,即首項為1,公比為q的等比數列求和公式:

考慮0<q<1。於是,當n→∞時,等比級數收斂,即

把上式等號左右兩邊對調,得

取q為第一個素數2的倒數的x次方(x>1),它當然小於1。於是可以應用(4)式,便得到:

把x放到外層,得

( 注意,公式中最後的三點不能少。)

同理,取q為第二個素數3的倒數的x次方(x>1),得

············

取q為第k個素數pk的倒數的x次方(x>1),得

············

( 注意,上面第一個12點「············」不能省,因為它代表中間省略無窮多個式子;同樣上面第二個12點「············」也不能省,因為它代表著後面還有無窮多個式子。)

把上面這無窮多個式子相乘,左邊相乘得到歐拉恆等式的左邊,這沒有問題,很容易理解。但右邊為何無窮多個無窮級數的乘積正好就是黎曼ζ函數,這個稍微有些費解。我來幫助您疏理。

我們寫出有限的情況進行討論,然後,無限情況您就應該能夠理解了。(我自己就是經常用筆在紙上或本子上書寫數學公式,把公式弄明白為止。)

我們先只取前三個素數:2, 3, 5。於是有:

首先需要說明,三式相乘,所得結果中的每一項,都一定是每一式中取一項進行相乘的結果。(5)式的每一項與(6)(7)兩式的第一項相乘,仍為(5)式的每一項,所以,(5)式中的每一項必將全部成為黎曼ζ函數的項。同理,(6)(7)兩式中的項也全部都成為黎曼ζ函數的項。觀察一下這些項,它們的分母中,要麼是素數2,3,5的x次方,要麼是2,3,5的n(2,3,4,···)次方的x次方。那麼,我們來看一看,正整數1,2,3,4,5,6,7,8,9,10,···中比較小的那些,哪些沒有出現。1,2,3,4,5,8,9,16都有了。首先沒有6,那麼這個「6」從哪裡得來呢?很顯然,(5)式的第二項與(6)式的第二項相乘再乘以(7)式的第一項「1」,得到的數的分母中就會出現6。分母是6的x次方的項只出現這麼一次。然後是7。7是第四個素數,那麼,如果我們取的是四個素數,那麼,分母中為7的x次方的項一定會出現在黎曼ζ函數中。接著是「10」,它是「2」與「5」的乘積,那麼不難看出,10的x次方出現在(5)式第二項與(7)式第二項及(6)式第一項的乘積的分母中。好的,這樣一個個解釋太過麻煩。您還記得我之前講過的素數基本定理嗎?是的,這個定理是說,任何一個正整數都能唯一地寫成若干個素數的乘積的形式(不考慮素數的順序)。所以,如果pk取遍所有素數,那麼,無窮多個無窮級數的乘積的每一項的分母中,將出現並遍及全部正整數。比如,黎曼ζ函數中的項「1/(36^x)」,它的分母中的「36」是「(2^2)·(3^2)」,第一個標黑的「2」說明「36」首先來自(5)式,標黑的「3」說明「36」還來自(6)式,並且我們確實可以在(5)式中找到「2^2」,在(6)式中找到「3^2」。那麼最終,我們便證明了那無窮多個無窮級數的乘積正好就是黎曼ζ函數。於是,我們就證明了歐拉恆等式的成立,即:



歐拉利用這個公式又一次證明了素數有無窮多個。這是因為,上式對x=1(甚至對0<x<1)也是成立的,即

上式右端就是著名的調和級數,它是發散的。假如素數個數是有限的,則上式左端分母就是一個確定的數,左端當然也是一個確定的數,這與右端是發散級數相矛盾。所以,反證出素數有無窮多個。我以前講過,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用一種非常簡單的方法證明了素數有無窮多個。歐拉又為我們提供了這另一種方法。

x在實數範圍內取值時的ζ函數有時人們稱其為歐拉ζ函數;而定義域為複數時,ζ函數稱作黎曼ζ函數。但也有的書對它們的區分不是很明確。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公眾號推薦:

有關微課的錄製,錄製軟體的使用,為大家推薦一個非常好的公眾號:

「信息技術與數學融合」( MATH-SL )

創建人:宋玲老師,熟悉多種軟體的操作,她的公眾號中有錄屏軟體Camtasia Studio的教程、PowerPoint教程、數學微課等,最近開始發表GeoGebra數學軟體的系列教程。(長按下面二維碼識別並關注。)

相關焦點

  • 數學裡最美的恆等式——歐拉恆等式
    比較公認的觀點是著名的歐拉恆等式e^(iπ)+1=0,因為這個公式精簡卻無比美妙。e、i、π、1、0不正是數學中最常見、最重要的五個常數嗎?萊昂哈德·歐拉是18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數學家之一。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
  • 歐拉恆等式:完美的數學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在歐拉一生豐碩的成果中,有一個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式被譽為「上帝創造的公式」,那就是歐拉恆等式。
  • 歐拉恆等式:數學史上的真正完美公式!
    作為一個多產的數學家,歐拉貢獻不可估量,他提出了許多對現代數學不可或缺的概念。在歐拉的一生中,它出版了885份關於關於數學和其他學科的論文和書籍。即使是後來失明了,他仍然筆耕不輟。歐拉在失明之後還打趣地說:「現在我就更不會分心了。」 以勤奮著稱的歐拉,用他那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彌補了視力的喪失。
  • 透過數學檯曆看數學(2018.3.1) - 歐拉恆等式
    就是數學中最美麗的數學公式: 歐拉恆等式. 這條恆等式第一次出現於1748年萊昂哈德·歐拉在洛桑出版的書《Introductio》。這是複分析的歐拉公式的特殊情況。該式子其實為歐拉公式的特殊情形: 我們還可以觀察下圖不同的 θ 值對應的極坐標 e^(iθ), 請留意動畫停頓之處(特別是在複平面旋轉角度為 180°, 點落到等於 -1 的時刻), 相信就會理解上面的歐拉等式:
  • 歐拉公式——真正的宇宙第一公式
    而且,這個公式對物理學影響也非常巨大,如機械波論、電磁學、波動光學、量子力學等匍匐在她的腳下;難怪物理學家查德·費曼驚呼:歐拉恆等式不但是歐拉恆等式是>這條恆等式第一次出現於1748年歐拉在洛桑出版的書Introduction,它是複分析的歐拉公式特例。
  • 數學界的老師-歐拉|偉大的數學大師系列
    歐拉的父親希望歐拉成為一名牧師,但約翰·伯努利親自登門苦勸歐拉的父親允許歐拉學習數學: "Euler註定要稱為大數學家, 而非牧師",最終 Paul 在勸說下同意兒子攻讀數學, 從此開始了 Euler 燦爛非凡的學術生涯, 並成為數學史上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
  •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打開APP 歐拉公式的證明_歐拉公式推導過程 發表於 2017-11-28 19:59:14   在任何一個規則球面地圖上,用 R記區域個 數 ,V記頂點個數 ,E記邊界個數,則 R+ V- E= 2,這就是歐拉定理,它於1640年由Descartes首先給出證明 ,後來 Euler(歐拉)於1752年又獨立地給出證明,我們稱其為歐拉定理,在國外也有人稱其為Descartes定理。
  • 數學大神歐拉的成名之作,它又被譽為上帝公式,連高斯都敬佩不已
    即便是到了今天,能夠在數學造詣上和歐拉比肩的也幾乎沒有,就連「數學王子」高斯提起歐拉也會激動的如同看到了偶像,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盲人,歐拉後半生偉大的數學理論幾乎都是憑藉自己的記憶和心算完成的,這才是歐拉最了不起的地方。
  • 中等數學裡的歐拉定理(公式)知多少?
    以歐拉名字命名的科學成果有:歐拉角(剛體運動)、歐拉常數(無窮級數)、歐拉方程(流體動力學)、歐拉公式(複合變量)、歐拉數(無窮級數)、歐拉多角曲線(微分方程)、歐拉齊性函數定理摘微分方程)、歐拉變換(無窮級數)、伯努利—歐拉定律(彈性力學)、歐拉—傅立葉公式(三角函數)、歐拉—拉格朗日方程(變分學,力學)以及歐拉一馬克勞林公式(數字法)等等,不難想像,要完整地統計歐拉定理的個數,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 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歐拉恆等式?
    之前解釋過歐拉對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解釋,也探討了著名的皮克定理是如何發現、探索、猜想和證明的,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個相關的知識
  • 數學界最著名、最偉大、最美麗的公式之一——歐拉公式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探索歐拉公式,解釋它是什麼,它從哪裡來,並揭示它神奇的性質。歐拉公式是什麼?歐拉公式是歐哈德·歐拉在十八世紀創造的,是數學界最著名、最美麗的公式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它涉及到各種顯然非常不同的元素,比如無理數e、虛數和三角函數。
  • 世界上最美的數學公式:歐拉等式
    談到最X的數學公式(X處一般可以隨意填),人們一般都會談到歐拉關於複數指數的一個恆等式:因為這個公式聯繫了世界上五個最重要的數字
  • 《後浪》刷屏|智能家居技術「前浪」解讀「歐拉恆等式」
    就寫兩個題目:分別是號稱最美數學公式的歐拉恆等式,和號稱最美物理公式的麥克斯韋方程。選擇它們的原因有二:一是它們確實充滿美感,似乎觸及了上帝的心思。二是我是最近才搞明白這些事情,寫個筆記記錄下來。五一假期後開工第一天,從歐拉公式開始!考慮到公式的輸入實在是麻煩,所有涉及公式我們就手寫。從微積分到歐拉恆等式歐拉恆等式就長這個樣子。很簡單的一個式子,聯繫了1,0,虛數單位i,和兩個超越數e和π。沒有多餘的東西。歐拉恆等式從哪來的呢?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數學中最優美的公式——歐拉公式,這是一個越看越美的公式!
    歐拉公式是數學中當之無愧的最美公式,公式中包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也隱含了宇宙的哲學原理,其形式相當優美和迷人。e^iπ+1=0這個恆等式叫做歐拉公式,最早是由瑞士數學家萊昂哈德·歐拉在1740年發現,高斯曾說:「如果一個人第一次看到這個公式而不感受到它的魅力,那麼他不可能成為數學家。」
  • 歡迎來到恆等式自習室
    恆等式自習室歡迎大家的加入,或許你的光芒也可以照亮別人。恆等式自習室作為學習工具APP支撐,主要面向95後、00後學習黨,功能有設定學習計劃,學習計時,學習打卡等以視頻記錄自己的學習過程,並有多人連麥直播自習室,契約群等,用戶通過相互監督鼓勵,打卡等機制提升學習效率並獲得滿足感。
  • 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歐拉公式(Euler's Identity)
    數學史上稱十八世紀為「歐拉時代」。歐拉出生於瑞士,31歲喪失了右眼的視力,59歲雙眼失明,但他性格樂觀,有驚人的記憶力及集中力。  歐拉公式就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它們分散在各個數學分支之中。將e^ix=cosx+isinx中的x取作π就得到:  e^iπ +1=0        這個恆等式也叫做歐拉公式,它是數學裡最令人著迷的一個公式,這個公式的巧妙之處在於,它沒有任何多餘的內容,將數學中最基本的e、i、π放在了同一個式子中,同時加入了數學也是哲學中最重要的0和1,再以簡單的加號相連。
  • 歐拉公式——上帝創造的數學公式
    這裡是微信公眾號《職業數學家在民間》的專欄《高等數學》第四期,這一期我們將介紹著名的歐拉公式。傳播數學是我們的神聖使命,敬請掃描👇關注我們!歐拉公式中指數函數ex甚至取x值為虛數,那又該如何定義?這些問題正是歐拉公式給許多人留下神秘印象的原因。要解釋清楚歐拉公式和這麼多問題,我們該選擇從哪裡入手作為起點呢?
  • 催生了數學與物理學大革命的歐拉公式!
    聊到世界上最完美的公式,就肯定離不開歐拉公式,如果說麥克斯韋方程首次讓物理學界迎來了大一統,那麼歐拉公式就可以被稱為「公式之母」,無數數學界以及物理界的公式都是受他影響而誕生,可以說推動了數學界和物理界的大發展,數學家們更是評價它是「上帝創造的公式」。而這個公式的發明者歐拉也被譽為「數學之王」,是數學界的四大天王(「數學之神」阿基米德、牛頓、「數學王子」高斯、歐拉)。
  • 走進數學學院(二)| 駐足碑前,欣賞歐拉公式之美
    被譽為「上帝公式」      這個恆等式叫做歐拉公式,它是數學裡最令人著迷的一個公式,它將數學裡最重要的幾個數字聯繫到了一起:兩個超越數:自然對數的底e,圓周率π;兩個單位:虛數單位i和自然數的單位1;以及被稱為人類偉大發現之一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