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畢業生的你,在面臨諸多選擇時,該如何作出最優選?如何令每次選擇都形成正向反饋?
在牛津大學的這本書中,介紹了關於職業規劃的五點建議,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首發於 2017 年 11 月。
在眾多可能的職業出路中,很多人發現很難決定畢業後想做什麼,甚至會覺得這個過程非常令人畏懼。
今天,小伯伯分享一下牛津大學給其畢業生關於職業規劃的五個建議,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還在迷茫中的你有些許啟示,也希望能夠教會你如何進行職業規劃,如何開始,如何發現感興趣的職業,如何在這些職業中做出選擇。
職業規劃是在綜合分析與權衡的基礎上,確定出一個人當下最適合的職業發展方向,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有效的、合理的安排、計劃與努力。職業規劃的過程其實是認識自我,認識崗位,再將兩者相匹配的過程。
一、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成就動機
首先,了解你的興趣在哪裡。喜歡與人打交道,還是喜歡與物打交道?喜歡與人合作,還是喜歡獨立行動?喜歡解決具體問題,還是喜歡提供建議和支持?喜歡具體的操作,還是喜歡抽象的分析?喜歡創造和挑戰,還是喜歡調解和安穩?
如果你找到了一份符合興趣的工作,那麼你會從這份工作中收穫很多快樂。但是,如何維持對於這份工作的長期熱情和投入來源於成就動機,比如,從工作中獲得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進行職業規劃的起點是認識自我,認識自我的關鍵是了解並且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成就動機。尋找興趣和動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過去經歷
拿出紙筆,列舉自己所經歷的印象特別深刻的事情,回憶每件事情儘可能多的細節,思考哪個經歷能夠給你最強的愉悅感、成就感和真正的滿足感?
2.所學專業
重新審視你所學的專業,思考是什麼因素決定你當初選擇讀這個學科?在所學專業中,哪門課程是讓你全身心投入並佔用大量時間的?
3.課外活動
列舉並審視你所參加過的課外活動,問自己:是什麼吸引你選擇具體的一項活動?哪項活動給予你最大的滿足感?你從中學會或者獲得了什麼?你後來堅持或者放棄的理由是什麼?
記住,一定不要偷懶,耐心地將過去經歷、所學專業和課外活動列舉出來,這不僅僅能夠幫助你直觀地進行自我評估,也在實際上幫助你完成了申請崗位時填表格和寫簡歷的核心內容之一。
4.確立個人風格
在審視完以上過去經歷、所學專業、課外活動三個方面之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經歷很普通,課外活動很簡單,甚至所學專業方面也沒什麼好講的。別急,在這一步你只是獲取了對於自身認識的原始數據。接下來,你需利用幾個工具來提升或者強化某些關鍵的原始數據,從而幫助確立獨立的職業性格。
(1)結合自己的真實想法,填寫以下兩個表格:
(2)推薦兩個職業性格測試的網站:
牛津大學就業中心網站:
www.careers.ox.ac.uk/generating-career-ideas。
基於簡短問卷的心理測試網站:
www.prospects.ac.uk/planner。
5.結合核心職業技能
在完成以上審視和測試之後,你需要對於信息進行結構化處理,將不相關、不重要的全部刪除,只保留與目標最相關的因素,並將它們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重新組合。而選擇的標尺便是 8 大核心職業能力:
1.商業意識;
2.口頭溝通;
3.書面溝通;
4.領導力;
5.組織和規劃;
6.提出和解決問題;
7.自我管理;
8.團隊協作。
二、探索可能的職業,生成自己的「Long List」
同一個專業的畢業生可能會在不同的行業就業,有很多崗位沒有限定特定的專業,甚至有很多組織會特意尋求來自多樣化學科背景的畢業生,這就為畢業生的選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要儘量拓寬自己的視野,設想多種可能性。也許將來的某一天,你會發現有些事情,不是你不喜歡它,而是你可能明明是喜歡它的,但你沒有勇氣選擇它,導致自己想逃避它,包容自己軟弱,告訴自己不適合這不適合那。
你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探索職業的「可能清單」:
1.使用網上職業規劃工具篩選意向職業,比如「尋找完美職業」的網站:www.prospects.ac.uk;
2.了解同專業的其他人選擇了什麼職業;
3.瀏覽儘可能多的招聘信息,看哪些招聘信息吸引了你的眼球;
4.設想一個你認為將來完美的工作場景:你在做什麼?你使用了哪些技能?你在哪裡工作?(辦公室、外面或家裡)你跟誰在工作?你是怎麼工作的?一個理想的工作日應該是怎樣的?
每一次你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想法,考慮這個職業需要的具體的技能,以及與你的性格、喜好、技能有多少程度相匹配。同時,堅持收集相關領域的信息,不斷拓展你的選擇。
對崗位進行深入研究能夠幫助你做出更好的選擇。同時,也為申請崗位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因為它可以幫助你:
1.很清楚地認識到你是否喜歡做這份工作;
2.表明你對於這份特定的職業充滿好奇心和動力;
3.對崗位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從而給面試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何對崗位進行研究呢?推薦以下幾個方法。
1.查看公司官網,尤其是招聘界面。重點關注以下信息:最新招錄人員的簡介和經歷;專門針對畢業生的項目信息;應聘程序的建議和材料要求。
2.查看專業機構的網站。
3.加入相關的社群,時刻關注相關領域的最新消息。
4.詢問他人。如果你對某一崗位一無所知,那就問!問問你的父母,其他的家庭成員、朋友或者老師,憑著他們的閱歷給出的建議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
對於很多人來說,職業規劃是一個長期而又持續的過程,隨著經歷的增多、見識的增長,職業規劃也會相應發生變更。需要注意的是,你現在做出的職業選擇僅僅是第一步,畢業後改變職業方向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在這一步,你需要做的是比較不同選擇的利弊,分析你的選擇,聽從你的內心。
一個好的方法是畫一個表格,把不同選擇的關鍵考慮因素都列出來進行比較。例如:
最後一個步驟,也是最關鍵的一步,留出充足的時間來將你的計劃付諸行動。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把握好時間進度,在手機或者記事本上標註你要參加的活動:招聘會、公司活動、職業技能培訓等;
2.檢查意向崗位的截止日期,並準備開始申請;
3.繼續對目標崗位進行研究和了解;
4.檢查你在網絡上的形象,尤其是社交媒體的形象。
選擇一份合適的職業可能會很難,但是有一個明確的職業方向會幫助你找到工作。只要你用心準備、做好規劃並進行認真的自我分析,你就可以讓自己走上更充實更有成效的職業生涯。
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他們可能做過人生規劃,但是未必做過職業規劃。他們實習經驗不多,社會閱歷尚淺,對自己認知不足,很多想法都不成熟,讓他們做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其實是一件很有難度的事情。
然而,幾乎在大部分的面試,他們總會被問: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大多數面試官主要是希望通過這個問題,了解求職者對自我的認知,對該行業的看法,對應聘崗位的認知,判斷求職者的邏輯思維和語言表述能力,從而對求職者的性格和價值觀有個大致的了解。
通過職業規劃,你了解了自己的職業性格、興趣、成就動機,你也就知道了「我想做什麼」;你清楚了自己已具備的知識、技能、經歷、人脈,也就知道了「我能夠做什麼」;你了解了宏觀市場、崗位情況等方面,也就清楚了「誰會要我」。在面試的時候,你便知道怎麼說,也知道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