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稱非公募基金會審批權下放為民間慈善鬆綁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近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在全國民政會議上表示「將下放非公募基金會的審批權」。消息一出,立即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非公募基金會是民間慈善的重要力量,進一步發展非公募基金會,是我國社會管理改革的重要方面。如何理解「下放非公募基金會的審批權」這一政策信號?

  釋放愛心生產力,非公募基金會超公募基金會

  根據基金會中心網公布的數據,截至2012年3月26日,我國非公募基金會已有1397家,數量上超過1236家的公募基金會,成為慈善公益領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民政部部長李立國日前接受新華視點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慈善捐贈規模逐年擴大,與此同時,我國慈善事業發展潛力和社會需求非常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楊團認為,如今非公募基金會數量超過了公募基金會,如果將管理登記權限都放在中央和省級民政部門,工作量實在太大。一旦下放權力,非公募基金會能更快捷更方便地登記,這有利於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

  「這是一個積極的政策導向,可以解放更多的愛心生產力,讓民間慈善迎來全新的發展。」北京師範大學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說。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竇瑞剛認為,審批權的下放可能是通過委託審批的形式,將由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審批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的註冊,下放到地方民政局;下放地方性非公募基金會的審批權,到市級甚至縣級民政局審批;逐步在全國取消非公募基金會的主管機構要求。

  竇瑞剛表示,這將有利於改革開放以來先富起來的個人和企業,通過設立非公募基金會的形式,將財富用於中國社會發展。沒有大批民間非營利機構的成長,則社會捐贈的慈善資金就沒有出路,要麼被迫轉為政府的稅源,要麼成為堰塞湖,閒置起來。

  社會力量在民間,慈善事業待鬆綁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和個人成立非公募基金會,以民間的力量推動慈善事業,其社會力量越來越大。

  以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為例。該基金會自成立以來,騰訊公司捐款3.34億元,另外騰訊公益網的網民捐款7797萬元。這些善款分別投向救災、救助白血病患者、環境保護等方面。

  然而,當前我國在全社會慈善意識培養、慈善法規政策制定、公益慈善組織內部治理、慈善主體培育發展、慈善事業監督管理等方面,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繼續發展、完善。

  根據《2011中國慈善捐助報告》,2010年由於重大自然災害較多,社會捐贈繼2008年後再次突破千億,達到1032億元,但這個數字僅佔同年我國GDP的0.26%,這一比例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

  慈善人士鄧飛認為,非公募基金會可以自主確定公益方向,可以瞄準政府公共服務的「薄弱點」發力,更有針對性地作用於受助群體。

  慈善事業的本質是民間性,目前註冊登記方面的一些障礙制約了慈善事業發展。北京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創始人孟維娜說,因為找不到主管部門,像慧靈這樣的組織不得不採用工商登記的辦法,結果她的慈善組織登記成了企業。

  孟維娜指出,一些慈善組織要像企業一樣繳稅,無疑限制了慈善事業的發展。有相當一批慈善組織沒有獲得合法登記,迄今還在「非法」做著公益事業。

  政府與民間互動,法律並良知共治

  2011年,一場由鄧飛等媒體人士發起、旨在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營養的「免費午餐」慈善行動獲得了政府回應,國務院隨後決定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王振耀說,這次慈善活動中,政府與社會形成互動,公共政策與社會需求一併發力,共同完成了一項公益計劃。

  「把社會可以做的事,交給社會組織。」王振耀認為,政府部門只有打破桎梏,放開市場,讓各類社會組織在平等條件下競爭,才能讓慈善事業走向廣闊天地。

  北京大學非營利組織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錦萍說,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審批權,應該被看做政府對於民間慈善事業鬆綁的一個舉措,但國內公益慈善環境的改善不可能一蹴而就,還需要其他配套措施,包括登記管理體制的完善、有關扶持政策的落實、合理有效的政府監管等。

  專家建議,要推動慈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可探討是否適度開徵遺產稅,一方面可以調節社會分配;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導民間財富進入慈善事業。

  還有的專家指出,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審批權只是激活民間慈善力量的其中一步,現有法律法規對慈善信息公開有原則性的規定,但缺少詳細操作規範和細則,應儘快制定完善相關操作辦法和標準,對慈善信息公開等形成剛性約束力。同時,在監管上,儘快改變「第三方」缺位的現狀。 (「新華視點」記者衛敏麗、劉德炳、塗超華)

相關焦點

  • 中國慈善發展報告:有非公募基金會3980家,佔比72%
    藍皮書指出,2016年中國慈善事業正式進入依法治理時代,非公募基金會的增長速度明顯更快,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非公募基金會3980家,佔全國基金會已註冊總數的72%。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了解到,自2009年以來,基金會登記管理權限下放的政策改革深入,非公募基金會可以在市縣級民政部門註冊,截至2016年12月31日,已有27個省區市成立了946家市縣級基金會。
  • 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成長和發展
    ○竇瑞剛 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執行秘書長近日,民政部李立國部長在全國民政會議上提到的「將在全國下放非公募基金會審批權」的消息,被大規模報導,並被部分媒體和專家解讀為慈善將回歸民間的關鍵信號。從非公募基金會的高速發展來看,其註冊審批應不是關鍵難題,因此是否下放其審批權也就不應該是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關鍵。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除了有大量的基金會提供公益慈善資金外,更依賴於大批專業化、優秀的非營利組織(民間社會組織)在政府(行政管理)和企業(市場競爭)失效的領域,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
  • 「告別」非公募基金會
    舉辦到第八年的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China Private Foundation Forum)「不會」再有下一屆了。  消失的不是載體,而是名稱。今年9月生效的慈善法規定,今後成立滿兩年的基金會,即可申請向公眾募捐的資格,而這一權利原本為公募基金會、各級慈善會、紅十字會所獨有。
  • 社科院慈善藍皮書:我國非公募基金會佔七成
    中國網6月14日訊 由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今日在京舉行。藍皮書指出,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國共有社會組織69.9萬個。其中社會團體33.5萬個,基金會5523個,民辦非企業單位35.9萬個。
  • 善文化善知識:一圖說明公募與非公募基金會的異同
    基金會分為公募基金會與非公募基金會類,實行分類管理。二者的區別在於基金的來源:公募基金會可以向公眾募集資金;非公募基金會的基金來源於特定個人或組織的捐贈,不得向公眾募集資金。非公募可以轉公募嗎?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是可以非公募基金會轉為公募基金會的。就如前段時間遭微博大V「司馬3忌」實名舉報的北京韓紅愛心慈善基金會,其在2019年9月前是非公募基金會,2019年9月後獲得北京市民政局審批通過,成為擁有公開募捐資格的公募基金會。基金會可以以個人名義命名嗎?
  • 上海向浦東下放戶籍審批權
    市委、市政府最新出臺的《關於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向浦東下放國內人才引進直接落戶和留學回國人員落戶的審批權
  • 中國非公募基金會圓桌討論:慈善應不應該收稅
    第五屆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3年會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以「理性公益,多元發展——非公募基金會在社會建設中的角色和定位」為主題。以下為幾位嘉賓以慈善稅收政策為主題而進行的圓桌討論實錄。你們能想像,我開始做慈善,拿我為例,05 年開始國務院把很多職能賦予到做慈善的事情,賦予到我這個司的時候,第一個跟我講清楚說做慈善要收稅,是徐永光先生。永光跟我講的,我開始怎麼也想不明白,做慈善還不僅僅是一般的基金會要交稅,據說還有其他,但到底是怎麼回事,我覺得不如讓永光這位當年的推動者,包括教育我的人,讓他來說吧。
  • 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2016年會舉行
    作為社會組織的中堅力量,基金會如何引領並改寫慈善事業發展,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副局長劉振國高度評價了非公募基金會近年來為中國慈善事業所做的貢獻。他表示,多年來,非公募基金會與其他慈善組織一道,動員了大量社會資源,開展了眾多公益慈善項目,為推動我國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 香江愛心圖書室項目服務超200萬名鄉鎮兒童 001號非公募慈善基金會...
    香江愛心圖書室項目是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2007年推出的項目,專注於為鄉村兒童搭建閱讀平臺。項目聯動社會力量,整合優質資源,持續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兒童提供閱讀支持服務,做兒童閱讀支持體系的建設者。據了解,2007年至今,該項目累計在全國22個省份及緬甸華人地區,建成逾1680所包含優質圖書的「香江愛心圖書室」,覆蓋超過100個區縣,直接服務超過200萬名鄉鎮兒童。
  • ...室項目服務超200萬名鄉鎮兒童 001號非公募慈善基金會持續關注...
    香江愛心圖書室項目是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2007年推出的項目,專注於為鄉村兒童搭建閱讀平臺。項目聯動社會力量,整合優質資源,持續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兒童提供閱讀支持服務,做兒童閱讀支持體系的建設者。據了解,2007年至今,該項目累計在全國22個省份及緬甸華人地區,建成逾1680所包含優質圖書的「香江愛心圖書室」,覆蓋超過100個區縣,直接服務超過200萬名鄉鎮兒童。
  • 法官解析壹基金「轉正」:民間慈善仍需法律護航
    公募基金會可以面向社會、面向老百姓廣泛募集資金,來源渠道廣,社會覆蓋面大,相對非公募基金會較有優勢,比較受慈善事業倡導者的青睞,目前是我國基金會的主要形式,典型代表有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華慈善總會。按照《基金會管理條例》的規定,這些全國性公募基金會都是經過民政部登記備案的非營利性公益社會團體。由於具有深厚的「官方背景」,成為我國當前慈善活動最主要的載體和陣地。
  • 民間慈善基金會實錄:韓紅經驗和馬雲的執念
    彼時中國的慈善基金分兩種,公募和非公募。公募基金有權向公眾募捐,非公募基金無權向公眾募捐。中國沒有民辦公募慈善基金會的先例,所以個人基金會要掛靠在官辦的公募基金會名下。 李連杰的壹基金計劃是民間非公募基金,為了能向公眾籌集善款,只得與中國紅十字會籤訂了一個3年合約計劃。
  • 排名前十非公募基金會年度公益支出均超過5億元
    排名前十非公募基金會年度公益支出均超過5億元 2018-04-2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文梅 隨著《慈善法》的實施,我國非公募基金會呈現快速發展之勢。第十五屆(2018)中國慈善榜基金會榜單顯示,排名前10的非公募基金會年度公益支出均超過5億元。
  • 愛佑慈善基金會簡介
    愛佑概況  愛佑慈善基金會前身為北京市華夏慈善基金會,是2004年《基金會管理條例》出臺後國內第一家註冊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2008年初,在國家民政部的建議下,經國務院審批,基金會由地方性升級為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
  • 圓桌對話2:非公募基金會的行業使命和社會角色
    今天這個板塊的題目是非公募基金會的行業責任和社會角色,這樣一個題目大概會有兩個方面,一個非公募基金會我們承擔什麼責任,我們行業怎麼發展,還有我們對於社會應該擔當什麼樣的責任,對於行業、對於公益慈善行業的發展應該做一些什麼?
  • 界面新聞發布2020年度透明慈善公益基金會榜單,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透明度是慈善基金會獲得公眾支持和理解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榜單旨在揭示中國慈善公益基金會的透明現狀,為慈善公益基金會透明提供路徑,同時為公眾捐款提供參考。縱觀整個榜單,50家上榜基金會2019年捐款收入總額達到136億元,較去年增加19%。50家基金會2019年度用於慈善活動支出的總額為129億元,同比上升19%。可以看出本年度善款募集和慈善活動的支出增幅一致,齊頭並進。
  • 壹基金"熬成婆" 民間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
    壹基金從呱呱墜地、被迫認親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國開始從政策層面以及制度層面鄭重關注民間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與發展。畢竟,民間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在中國,還處於學步狀態的慈善事業,是國人的一根敏感神經。近來,壹基金的新聞,又一次撥動了這根神經,不過這一次不是帶著悲酸,而是帶著一絲小心翼翼的欣悅。
  • 界面新聞發布2020年度透明慈善公益基金會榜單
    透明度是慈善基金會獲得公眾支持和理解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榜單旨在揭示中國慈善公益基金會的透明現狀,為慈善公益基金會透明提供路徑,同時為公眾捐款提供參考。縱觀整個榜單,50家上榜基金會2019年捐款收入總額達到136億元,較去年增加19%。50家基金會2019年度用於慈善活動支出的總額為129億元,同比上升19%。
  • 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調查 企業基金會大多難自立
    專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最具實力的基金會將是由私人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  截至2006年底,全國有基金會1144個,儘管其中大部分依然是面向公眾募捐的公募基金會,但非公募基金會已達到349家,且上升趨勢強勁有力。事實上中國社會對發展基金會的需求早已超出目前基金會的發育水平,如果導引政策更加積極,中國的非公募基金會必將呈現更加彭勃發展的良局。
  • 基金會年報集體公布 中國慈善榜揭曉在即 全國性基金會2016年度...
    目前佔據這份排名榜單前三甲的依次為中華慈善總會、中國癌症基金會和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但這三家基金會的捐贈收入中,物資捐贈收入近九成,且均為藥企捐贈。 截至目前,在已公布相關資料的192家全國性基金會中,有107家為非公募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