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公募基金會調查
核心提示
儘管時間不長,但中國基金會的發展已經歷了一個跌宕起伏的過程。
上世紀80年代,中國一度出現基金會熱的場面,1996年國家民政部對全國社團清理整頓之後,基金會的發展基本停滯不前,甚至1999年至2004年五年之間,國內沒有一家新設立的基金會。
自2000年開始,國務院法制辦和民政部開始修訂《基金會管理辦法》,經過了大量的研究、論證,並借鑑其他國家的有益經驗,歷時3年多,完成了《基金會管理條例》。2004年3月8日,溫家寶總理籤發頒布這一條例。2004年6月1日,新條例實施,此舉標誌著停滯多年的基金會重新開閘放水,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基金會的轉折之年。
新條例首次提出鼓勵非公募基金會發展的意見,以公民個人或者企業名義創辦的基金會開始在中國亮相。隨著國家「001號」非公募基金會——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正式成立,越來越多私立基金將投入到蓬勃發展的中國公益事業中。專家預測,未來五年,中國最具實力的基金會將是由私人設立的非公募基金會。
截至2006年底,全國有基金會1144個,儘管其中大部分依然是面向公眾募捐的公募基金會,但非公募基金會已達到349家,且上升趨勢強勁有力。事實上中國社會對發展基金會的需求早已超出目前基金會的發育水平,如果導引政策更加積極,中國的非公募基金會必將呈現更加彭勃發展的良局。
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的四個標本
三年之前,當非公募基金會被允許成立之際,不僅企業家獨自出資設立,還有教育機構和社會名人等,分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的這一新型公益體系之中。三年過去,作為中國公益領域的新生事物,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並沒有出現當初理論界預期的樂觀局面,其發展脈絡並不清晰,運作模式也尚處於摸索之中。
標本1
由企業出資,聘請公益組織專業操盤手運營的公司化基金會,被現階段社會學者評為最具發展潛力的公益組織。
南都公益基金會3億元項目招標
■ 本報記者 李小健
7月12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小香玉早早地趕到了北京萬通中心C座15層,向南都公益基金會尋求項目合作。由她一手創立的小香玉藝術團,兩年前就開始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全免費的藝術教育培訓。與小香玉懷有同樣目的的,還有來自北京真愛教育服務機構等非營利組織代表。
當天上午,南都公益基金會宣布,開始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非營利組織承建新公民學校,同時招標資助關心農民工子女成長的公益項目,這意味著該基金會實施的以改善農民工子女成長環境為宗旨的新公民計劃正式啟動。
在未來5到10年,南都公益基金會將提供超過3億元的資助金額,以項目招標方式,捐建100所新公民學校;同時,持續不斷地資助非營利組織關愛農民工子女的公益項目。
非公募基金會投入巨資以招標方式資助公益項目,在國內可謂開創先河。
競標NPO投以熱情
「我現在主要精力都放在基金會上。」7月11日,南都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永光接受《公益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去年年初,他便著手基金會籌備工作;去年八月,南都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捐出1億元人民幣,向民政部申請發起成立基金會。今年5月11日,基金會正式獲得民政部批准,為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
6月29日,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會議決定,以資助型基金會的形式,針對農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實施「新公民計劃」。
新公民計劃包括新公民學校建設項目資助和新公民公益項目資助兩大方面。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新公民計劃招標建設10所新公民學校,每所資助資金150萬元至200萬元人民幣;招標新公民計劃公益項目資助額500萬元,每個項目資助額不超過20萬元,特殊情況下可增加至30萬元。其中,2007年投入800萬元支持新公民計劃。
徐永光表示,對於新公民學校建設,最理想的競標者應該是有政府背景的非營利組織與執行能力強的草根組織的組合,如此便於資源整合,優勢互補。
在「新公民計劃招標懇談會」上,前來參會尋求合作的NPO代表均表示出超乎尋常的熱情。
小香玉十分激動,甚至有些按捺不住話頭,她說,從去年基金會剛籌辦時,就希望小香玉藝術團能夠參與到新公民學校中來,為農民工子女提供高水準的藝術培訓。
北京可持續發展教育協會會長史根東告訴大家,他早就聽到南都公益基金會建新公民學校的相關信息,現在,他已經將信息傳遞到北京各地區可持續教育分會,鼓勵各分會積極參與新公民計劃。
「這是希望工程的升級版。」北京青基會秘書長陳淑惠說,希望工程為許多偏遠山區的農村兒童解決了上學問題;而新公民學校關注的對象卻是進城流動兒童。
邁向標準化
據南都公益基金會項目總監劉洲鴻介紹,基金會全年接受項目申請,項目的評審分為預審、初評、中評、終評四個階段。預審與初評由南都公益基金會秘書處完成;獨立的項目評審機構對申請項目進行中評;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會在項目中評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中標的項目。基金會理事會每年召開4次評審會議,申請者須於評審會議前一個月提交申請文件。資助項目實施周期通常在一個年度以內,對於一些優秀項目實施方,一個項目完成後,可繼續申請。
「我們還專門在基金會網站上開發了管理信息系統。」該基金會負責信息技術的工作人員說,這是為了保證招標過程更加公開透明採取的措施。
學校建立後,如何保證它能夠長久運作下去?這是一個比較實際的問題。「吸引廣大社會資源參與是關鍵。」NPP公益創投基金會副執行長程玉舉例說,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二年級六班的學生家長們,決定以實際行動與首批新公民學校農民工子女的家庭結對子,就是一個不錯的點子,值得大家借鑑。
南都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何偉表示,在整個公益產業的產業鏈中,基金會是一個資金和資源提供者,扮演「種子基金」的角色,支持民間公益發展。新公民計劃只是投石問路,最終目的是喚醒更多企業、成功人士關注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
「需要明確的是,公司從事公益活動最好不要與商業行為和目的掛鈎。」徐永光認為,企業或私人基金會從設立動機看有三種層次:一是「急功近利型」,在捐助過程中注重換取實際利益;二是「公司發展戰略型」,雖無短期的商業目的,但希望藉此提升公司形象;三是「公共利益型」,不謀求任何公司或個人直接或潛在的商業利益。一些跨國公司基金會在做公益事業時,一般都涉及公司利益。南都公益基金會的價值追求屬於最高層次。
徐永光的觀點得到了南都集團控股公司董事長、南都公益基金會捐資人周慶治的贊同。據了解,周慶治與徐永光同為溫州人,也是老朋友。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兩人先後離開政府崗位,周慶治下海從事營利活動,徐永光選擇了投身非營利事業。經過多次溝通和交往,他們合作共同成立了南都公益基金會。
徐永光認為,在國內,得到政府批准的公司基金會並不多,做得比較好、有水平的也屈指可數,南都公益基金會要做一個標準化中國公司基金會。他說,公司類非公募基金會的發展衝動非常強勁,預計5年時間內,非公募基金會總量將超過公募基金會總量,最終佔據主導地位。
(責任編輯: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