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被貶日常:前一秒悽悽慘慘,後一秒浪的飛起,名篇美食齊出

2020-12-11 黑貓盒子

提到蘇軾的官場生活,第一反應就是《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是蘇軾晚年從儋州北歸途中看到自己的畫像之後,對自己一生的總結,前兩句一個「已灰之木」,一個「不系之舟」,把自己內心對職業生涯的悲嘆和晚年生活的漂泊描寫的淋漓盡致,令人不禁都要為他的遭遇潸然淚下。

結果後面兩句一反前兩句的悲情基調,自嘲般對自己的被貶生涯進行調侃,可見他雖然感慨於平生的遭遇,卻也已經超然世俗,將自己的一切都已看淡。

這首詩中悲切與豪放的交織,也恰如蘇軾被貶後的生活:

儘管言語不通生活艱難,儘管遠隔萬裡親人不逢,儘管處境堪憂壯志難酬,卻也不妨礙他隨遇而安自在逍遙,前一秒悽悽慘慘,後一秒浪的飛起,名篇美食齊出不窮。

下面就來看一下我們東坡居士的被貶日常:

一、自請離京

1071年34歲的蘇軾為父親蘇洵守孝結束,卻正好碰上王安石變法,因反對變法而激怒了王安石,在支持新政的官員彈劾下,蘇軾被迫自請出京,先後調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約莫是自請的緣故,此次的調任並沒有多麼打擊到蘇軾對為官的興趣,而且調派的也都是距離京都不遠,環境狀況良好的地方。

於是,這將近五年的外調,直接被蘇軾當成了公費旅遊,讓蘇軾浪的飛起,不僅遊覽了各地名聲風景,還接連寫下多首名篇詩詞。

杭州的西湖、望湖樓、靈隱寺、錢塘江等,一遍遍的遊覽,還每到一處都要寫下詩詞記錄心情,尤其是西湖至今還在沿用的宣傳名句: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在密州所作的三首「理解並全文背誦」的詞:《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這時候的蘇軾,除了在惦念自己的親人朋友的時候會稍稍的多愁善感,更多的還是對前途的期盼,滿懷著「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

二、被貶黃州

1079年43歲的蘇軾因為一篇《湖州謝表》身陷烏臺詩案險些喪命,最後大幸不死,卻被直接貶謫到了黃州,這也是蘇軾整個人生滑鐵盧的開端,自此之後,蘇軾的下半生一直處於四處飄零中。

蘇軾被貶黃州後在《答秦太虛書》中提及自己當時的困境:異鄉染病,糧食不足,家人新喪,自己無奈只能感嘆生命的脆弱。

異鄉衰病,觸目悽感,念人命脆弱如此。初到黃,廩入既絕,人口不少,私甚憂之,但痛自節儉,日用不得過百五十。

又是一年中秋佳節,相比於密州之時在《水調歌頭》中對家人的團圓的渴望,蘇軾被貶黃州後,卻是感嘆人生猶如一場夢,「西北望」的壯志轉變成了「悽然北望」的壯志難酬: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然而,正為這個悽悽慘慘的蘇軾感到感同身受的憋屈和鬱悶時,他變成了蘇東坡,開始在美食界浪的飛起!

本以為初到黃州的蘇軾人生地不熟,實際上的《初到黃州》是「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本以為蘇軾黃州的生活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實際上的生活是「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順便發明了「東坡肉」。

在詩詞方面,蘇軾的千古名篇《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就是他在黃州期間所作。

在《江城子·夢中了了醉中醒》一詞中,蘇軾直接表明了自己向偶像陶淵明看齊的歸隱之心,蘇軾的理念也從之前的凌雲壯志變成蘇東坡的「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豪放闊達超然物外。

三、被貶惠州

1094年六月已經57歲的蘇軾再次被貶至惠州,相比黃州又更遠離了朝廷的政治中心,屆時的廣東惠州,加上廣西和海南統稱為 「蠻荒之地」,據說是瘴氣橫行環境惡劣,正是朝廷公認適合發配的好地方。

已經年近花甲的蘇軾,沿途奔波又要生活在如此不好的環境中,可以想見他的處境,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儘管生存條件惡劣,蘇軾卻在惠州同樣的浪的飛起。

遠道而來的蘇軾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並且在百姓的支持下成功修建了蘇堤,就連當地的各種美食都對他尤其友好,尤其是惠州一絕的荔枝:

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本來只是品嘗惠州太守府上一株剛成熟的荔枝,結果發展到最後變成了「日啖三百顆」,並願意為此「長作嶺南人」。

然後是異出同父祖,質味殊絕可敵荔支的龍眼,不禁讓蘇軾感嘆「蠻荒非汝辱,倖免妃子汙」。

最後就是有名的美食「羊蠍子」,蘇軾在給弟弟子由的家書中寫,惠州這邊的市場每天都會殺一隻羊,但是自己不願和那些官宦子弟爭奪,於是就從屠夫那裡買來羊脊骨,經過烹飪後食用脊骨上面的肉。

本來只是一個窮的出不起肉只能吃骨頭的故事,硬生生給他發明了一道菜,還提出了「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這種哲學問題。

四、被貶儋州

1097年60歲的蘇軾結束在惠州的任期後,旋即被貶到海南的儋州,和上面的惠州一樣,海南也屬於南嶺蠻荒之地,只是相對惠州,儋州的處境又更為艱難。

蘇軾因為被官員刁難,當時在儋州之時是沒有個人的住所的,只能在桄榔林中居住。

在他特意為自己的住寫的《桄榔庵銘》中的描寫:「海氛瘴霧,吞吐吸呼。蝮蛇魑魅,出怒入娛」,可見當地的生存環境之惡劣。

但是儋州也是蘇軾漂泊一生最有歸屬感的地方: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畢竟這個時候的蘇軾已經看破官場,看破俗世,甚至連生死都以看破,再貶謫也不能讓他如何,於是在這樣悽悽慘慘的環境中,蘇軾還是照樣能浪的飛起。

這首先就是無可或缺的美食,在黃州豬肉、惠州荔枝後,蘇軾又在儋州發現了生蠔,蘇軾將生蠔的美味描寫到:「肉與漿入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

如此美味,蘇軾既想獨享又想向別人炫耀一番,想來想去只能給自己的兒子寫信:

「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

先是讓兒子知道自己又發現了美味,表示不介意自己兒子過來分享,但又讓兒子不要告訴別人,以免那些人千方百計過來和他搶。

而後,蘇軾開始在儋州創辦學堂勸農耕地,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又在空閒期間,重新修訂了《書》《易》《論語》等書,而且開啟了自己的養生大業,並表示「非謫居海外,安得此慶乎?

蘇軾晚年生活就如同他自己所言「身如不系之舟」,從34歲自請離京,蘇軾經歷了將近三十年的漂泊生活,每每輾轉各地,不斷適應新的環境,不僅要面對朝廷的打壓,途中還要歷經親人友人的各種生離死別,也不怪他「心如已灰之木」。

無論是黃州惠州還是儋州,他總能在風景、美食、風俗、人情、詩詞中「浪的飛起」,拋卻對自己生如浮舟的悲嘆,越知曉他生平的不幸卻越叫人敬佩他為人的樂觀闊達。

相關焦點

  • 【覓詞記】李清照:悽悽慘慘戚戚(下)
    至於這件事的真偽,在這樣的小文裡無法展開爭論,按照相關記載,李清照二次結婚後,因為與後夫過得並不如意,很快又離婚了,而在這種境況下,她更加懷念前夫趙明誠,那首著名的《聲聲慢》,有人就認為是寫於趙明誠去世之後: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
  • 佛法解析: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儒釋道一體化有聲心國學 clwj3359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聲聲慢
    【宋】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⑵悽悽慘慘戚戚:憂愁苦悶的樣子。⑶乍暖還(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氣,忽然變暖,又轉寒冷。⑷將息:舊時方言,休養調理之意。⑸怎敵他:對付,抵擋。晚:一本作「曉」。⑹損:表示程度極高。⑺堪:可。⑻著:亦寫作「著」。⑼怎生:怎樣的。生:語助詞。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且《秋詞·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中有此文筆,殆間氣也。明楊慎《詞品》卷二: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 詩詞賞析08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⑿怎一個愁字了得:一個「愁」字怎麼能概括得盡呢起拍三句「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寫作者的精神狀態和心理感受。劉熙載《藝概》云:「起句非漸引,即頓入,其妙在筆未到而氣已吞」。這裡採用「頓入」法,起筆如高山墜石,劈空而來,寫出了自己恍恍惚惚的精神狀態和寂寥悲傷的心情。「尋」和「覓」都是「找」的意思。
  • 每日分享·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聲聲慢·尋尋覓覓【宋】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 貶到哪吃到哪:吃貨蘇軾堪稱「舌尖上的大宋」,吃出來的蘇東坡
    異地美食這麼多,他還要忙著研究「吃吃吃」呢。於是,這段被貶謫的落魄歲月,硬生生被他個吃貨變成了美食的「創作之旅」。元豐二年,42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可剛上任三個月便因「烏臺詩案」鋃鐺入獄,差點掉腦袋,後來被貶到了黃州。
  • 黃州惠州儋州,三次被貶依然笑對人生,蘇軾的旅遊日記
    這首詩是蘇軾在臨死前寫的最後一首詩,他在病榻上總結了自己一生的故事,從意氣風發的大宋少年郎,到垂垂老矣的耄耋老人,他的眼中一次次浮現著自己的歲月。縱馬汴京城,彎弓西北望,赤壁臨江賦,烏臺起風雲,荔枝三百顆。我的心就像已經燃燒殆盡的木頭,身體就如同未被系在碼頭的小舟。問我這一生做過什麼成功的事,應該就是在黃州惠州儋州的時候吧!
  •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丨李清照
    在詩方面,假如杜甫、元好問沒有經歷國破家亡的悲慘遭遇,他們的詩很難達到這麼高的成就,也就寫不出那麼多沉鬱悲涼的作品,獲得「詩史」之譽;在詞方面,若李後主、李清照不經歷這樣的國破家亡,那他們在詞上的格局定然會小得多,成就、高度也會大打折扣。清代詩人趙翼在《題元遺山集》中,寫過兩句:「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句便工。」在某種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 大二回憶錄,悽悽慘慘戚戚
    如今回憶大二時,思索了好幾個小時,卻寫不出一篇接近千字的推文。我不知道是大二生活過於寡淡,還是自己變得含蓄收斂了。直接翻篇吧,不甘心又出來作怪。畢竟是青春裡較寶貴的一年,哪怕過得沒那麼樂呵,也總該留下點什麼。「滿課,失戀,疫情」這三個詞,幾乎貫穿了我大二一整年。一。
  • 李清照最慘的一首詞,開頭就是名句,專家:連疊七詞,創意出奇
    ,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起頭連疊七字,以一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聲聲慢》雖然膾炙人口數百年,但實際上只是一首悲秋時所作之詞,與以前她寫得婉約詞相比顯得直接悲傷,一點也不委婉、含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 蘇軾版「舌尖上的宋朝」:一路被貶一路吃,用美食對抗詩意人生
    毫不誇張的說,蘇軾不是在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但是每一次失意,蘇軾總能在最普通的美食中,找到快樂。用現在的話說,絕對是「唯有愛和美食不可辜負」那種人。在這貶官歲月中,蘇軾一直堅守著「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然心態,苦中作樂,每到一處就發掘美食,他竟然用自己的貶官歲月在宋朝的版圖上勾勒出一條美食路線圖。造就了一部蘇軾版「舌尖上的宋朝」。一路被貶一路吃,用美食對抗詩意人生。
  • 【解讀詩詞】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點上方綠標收聽詩詞朗讀大會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一群猴子闖進村民家,被三隻狗子發現後,下一秒猴子慘了!
    一群猴子闖進村民家,被三隻狗子發現後,下一秒猴子慘了!一些生活在野外的動物們,經常會到附近的居民家尋找食物,人們不光會看到闖入家中的小浣熊,猴子也是常客,這天一群猴子闖進村民家,被三隻狗子發現後,下一秒猴子慘了!
  • 千古才女嫁於風流才子,情深不移,晚年卻也悽悽慘慘戚戚
    此時一見,這女子清麗秀氣,腹有詩書氣自華,讓人不由得心生好感,起愛慕之意。回家後的趙明誠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這才懂了詩經《關雎》中: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優哉遊哉,輾轉反側。李清照的身影已刻入他腦海之中揮之不去。之後他用」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 蘇軾的一生堪稱是「人生教科書」
    蘇軾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實事求是地講他可以算得上是北宋第一網紅,但是他的命運卻大起大落,跌宕起伏,悲慘到不行,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為官四十載,被貶三十年,甚至因為惹到了皇帝,差點被殺。當他千裡迢迢趕到黃州,死裡逃生之後,第一條朋友圈居然不是感謝領導的赦免,而是感慨黃州的美食真是好吃到了極致。因為被貶沒錢吃不了牛羊肉,就自己研製豬肉,發明了流芳千古的「東坡肉」。被貶的路途中他交了一大堆的朋友都是江湖好漢,大吃大喝得了難言之隱,無藥可以醫治,就發明了食療「東坡茯苓餅」。想要長壽就常常靜坐思己過。
  • 被貶之後,蘇軾寫出了最豁達的詩句!
    這場由何正臣上表彈劾、御史李定參奏、最後在御史臺受審的案件使得蘇軾的人生蒙上了汙點,最終被貶黃州。要知道古人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一朝為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從京城被貶到別的地方對很多人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就相當於現在的降職一樣。有的詩人被貶之後甚至一蹶不振,足漸荒廢自己,不問政事。
  • 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
    在他並不漫長的一生裡,曾遭遇多次被貶。儘管如此,他憑藉著豁達和樂觀飲酒作賦,瀟灑生活,留下了許許多多千古傳頌的優秀作品。今天我們說的就是一篇與蘇軾喝酒有關的千古名篇。蘇軾醉酒無家可歸,寫下一首千古名篇,說盡了中年男人的辛酸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園1082年)九月,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之後的第三年,一天夜裡,蘇軾跟朋友在東坡田中飲酒。酒宴散後,蘇軾深夜孤身回到居處雪堂,結果吃了閉門羹。
  •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蘇軾仕途多舛:被一貶再貶直到貶到海南島 2014-06-18 19:42:23他因此不被變法派的賞識,被貶到外地做官。數年後,變法派失敗,司馬光派執政。按說蘇軾可以鷂子翻身了。可他的獨立見解和獨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贊同司馬光全盤否定王安石的新法。於是他又不得司馬光派的賞識,不曾飛黃騰達。又過了數年,司馬光派失勢,蘇軾卻被認定為司馬光派,又被貶官。司馬光執政時宋哲宗的年號是「元祐」年號,這一時期的官員被稱為「元祐黨人」,被打入「另冊」,蘇軾自然也在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