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i no Hito (Nausica)
Yoko Suzuki,久石讓hi!大家好,我是雅麗說美食!專注為大家搜羅介紹各種日本美食。雖然日本飲食文化起源於中國,但是卻在後期發展成為獨具自己特色的文化,今天我要介紹的就是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的天婦羅。
天婦羅究竟起源於?
如果我說起天婦羅,我相信你們第一個想起的肯定是日本。但是我今天卻要告訴你們,雖然天婦羅已經是日本菜的代表之一,但是關於它的起源,卻有日本和葡萄牙兩種說法。
日本起源說
關於日本製作天婦羅的最早文獻記載是在公元1669年,京都的一位醫師奧村久正在他所寫的《食道記》中提到了天婦羅。不過,當時的天婦羅與如今的天婦羅並不完全相同。古時候,人們常常把魚肉、雞、素菜等加工成某種形狀,再用油炸熟,留待之後蒸、煮、燒。看起來是一種延長食物保存時間的方法。現代天婦羅的做法源起於江戶時代,在延享4 年(1747年)出版的《料理歌仙的組系》一書中,詳載了掛糊油炸天婦羅食品的製作方法。
葡萄牙起源說
另一種說法是,在十六世紀,葡萄牙的傳教士和水手來到日本,打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人從他們油炸食物中得到靈感,然後將它發展為日本的天婦羅。西方人在油炸食物上本是強項,卻讓日本人的天婦羅後來居上,這也是人與食物一種奇妙的緣分。
不過我認為不管起源於哪裡,天婦羅都已經是一種人們都喜歡喜愛的食物了,並且它現在是四大日本料理之一。
我們對天婦羅的種種誤解
上面我提到了現在天婦羅已經是日本的四大料理之一,日本人的餐桌上,不論是宴會還是便餐都會有它的倩影在。但是我發現有很多人對它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油炸大蝦」的層面上哦,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一下它吧。
第一個誤解 麵粉厚厚厚
正宗的日本天婦羅可不像我們國家在做炸物時會裹上厚厚的麵粉。好的天婦羅是一層薄薄的面衣,面衣在熱油中迅速成型,將面衣中的食材包住,食材裡的水分蒸發出來被面衣裹住了,在面衣裡將食物蒸熟。天婦羅掛糊時一般調製很薄的糊,炸時仍然可以看見包裹的原料,有時菜葉的一面有糊,而另一面幾乎沒有糊,對用魚肉或大蝦製作的天婦羅來講,雖然原料四周沾滿糊,但僅僅是很薄的一層。
第二個誤解 寡淡無味
既然是要下油鍋的,那麼出鍋一定很油膩,要蘸取一點調料去掉油膩的味道絕不會空口去吃。這樣想的話,我只能說你又對天婦羅產生誤解啦。雖然現在天婦羅也有一些特定的蘸料,但是它本身也是有味道的,因為天婦羅的調味一般是用混合調味分階段進行調味。第一階段是炸前的醃漬調味,第二階段是炸後的佐味碟調味。炸前調味一般以松魚乾汁、醬油、海米汁為主,炸後調味以在松魚乾汁、醬油(生抽)、海米汁中添加少量的砂糖和蘿蔔泥調和均勻,供客人蘸食。
第三個誤解 它就是油炸大蝦 炸蔬菜
一般一提到天婦羅,我認為人們覺得只有蝦或者蔬菜。那我可要告訴你,這樣大錯特錯啦。腦洞這麼大的霓虹國人民,怎麼可能在吃上面缺乏創意。在日本,除了蔬菜、魚、肉類可以用來做天婦羅,就連牛油果、冰激凌也能用來做天婦羅。
不同季節 不同的天婦羅!
喜歡吃日料的看官們,肯定知道日本人非常注重突出原料本身的風味,所以原料的新鮮度是選擇的首要標準。所以在日本不同的季節會選擇不同季節的特色原料。
如春季,一般選擇鯛魚、銀魚、香魚、大蝦、花菜、春菊葉、櫻花葉、鮮筍、蘆筍、洋蔥等;夏季選擇茄子、毛豆、南瓜、冬瓜、紫蘇葉、莧菜葉等;秋季選擇銀杏、鮮貝、海螺、海鰻、墨魚、牡蠣、幹柿子、香蕉幹、大蟹肉等等。另外像豆腐、梅菜乾、饅頭一類原料則四季都可選用。當然原料炸前都要醃製調味一般以松魚乾汁、醬油、海米汁等調料入味或是去腥。
怎麼吃天婦羅你知道嗎?
首先!你要知道的是!趁熱吃!對於這道炸物,你要做到的是趁熱盡享美味!
大家都知道,吃壽司的順序是由淡至濃依次品嘗,天婦羅基本也是如此。一般天婦羅都是按照味道濃淡由前至後擺放,你只需按照順序先吃靠近身前口味最淡的然後再吃口味重的就可以了。蔬菜當中,一般先從莖葉類開始吃,然後是果實類和根類,尤其是有甜味的蔬菜,應該放在靠後的位置食用。
如何製作天婦羅
需要材料
天婦羅粉、也可用少許白面加一個雞蛋、一碗水代替、煮熟的大蝦、蘆筍、洋蔥片、香茹、麵條一碗。
製作步驟
1.將天婦羅粉和水以1:1.5的比打糊也可用白面、雞蛋和水打糊。
2.把大蝦、蘆筍、洋蔥片、香菇放在天婦羅粉糊中沾裹,再依次放入滾開的油鍋中煎炸,至金黃色即可撈出。
3.用廚房紙巾吸油即可裝盤,就可以食用啦!
最後又到了和大家說再見的時候,希望大家會喜歡今天我帶來的天婦羅。看了教程之後,趕快去試試吧。如果你有什麼好的經驗也可以留言告訴我或者知道怎麼做更好吃也要告訴我哦~有任何問題請給我留言,喜歡的話可以收藏和給我點讚哦,謝謝大家,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