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的教育主要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第三方教育三種教育形式。
這裡我主要說一下第三方教育。我們常見第三方教育包括各種類型的課外輔導班、特長班、少年宮以及託管機構等。大家有沒注意到第三方教育清一色的是圍繞技能性教育展開,可以說市面上應有盡有。這說明家長與社會已經很重視孩子的技能教育。
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孩子即使不斷奔走於不同的興趣班、輔導班,他們依然成績不夠理想,特長也不夠擅長。整天孩子們疲於應付、甚至是牴觸、再到後面拒絕上課。一有時間鬆懈下來就看電視、玩遊戲、看小說、找同學玩;一做作業就頭疼,甚至一個鍾以後拿著筆頭在玩,連兩行字都沒寫。有的家長看孩子作業沒完成,半夜怒吼住宅樓是常有的事。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鍾可能:
1、 孩子性格使然,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 孩子嗜玩成性,懶散慣了的壞毛病一堆;
3、 孩子沒有受到好的引導,沒有樹立好正面積極的學習觀、人生觀;
4、 家庭教育中,家長沒有重視或沒有給到好的示範作用;
5、 學校與生活環境因素使然,身邊的同學與朋友相互影響,相互達成一致的懶散學習觀;
6、 ……
總結以上各種原因,我們會發現問題出在孩子本身。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沒興趣、沒動力、愛好不在這方面,甚至經常有厭學情緒。
我們換個角度去想,優秀的孩子,有哪一個不是對學習有興趣、有動力、有目標並樂在其中的?他們會主動的學習、安排自己的學習任務。與一般的孩子、 「壞孩子」們截然相反。這些優秀的孩子,如果再有自己追求的夢想、奮鬥的人生目標;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與生活能力。哇靠,那簡直就是祖國未來的棟梁人才、中堅力量啦!
總結:今天文章討論這麼多,最重要的是想說,想讓自家的孩子變成「人家的孩子」。我們需要
1、 重視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2、 多挖掘孩子的良好興趣愛好;
3、 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增加他們的學習源動力;
4、 加強孩子的心理建設,讓他們內心更強大;
5、 讓孩子由被動變為主動努力學習,解決他們自己內在的問題;
6、 我們要做好家長「監護人」角色,做一個好的監督者、引導者,除了一味的加強孩子的技能教育,更重要的要解決孩子的思想教育問題;
引自《孟子》的經典文章《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伐其身行,行弗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