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Keep都在抓「留量」運營,3招破解用戶留存困境

2020-12-25 易觀數科

流量紅利,這個詞在過去十年間都非常流行,時至今日,依然有許多人在以『流量紅利』為基準來打造自己的生態模型。但今天可以看到,傳統意義上的流量紅利已經不復存在了,不僅僅是因為人口紅利窗口期已過的問題,更多的原因是在於今天獲得一個新用戶的代價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高,實現起來越來越難了。此時更應該去關注留量。

易觀創始人於揚在2020易觀A10峰會上提出,留量的核心概念是要以今天已經擁有的用戶作為核心資產去經營。只有經營好現存的用戶,才有可能通過後續社會化和口碑的營銷進一步做裂變。所以留量概念與傳統的流量紅利理念的差別在於,它不是以產品為中心,而是以用戶為中心,將用戶打上標籤並進行標價,之後才能做到物盡其用地去運營它。

如何讓新用戶持續活躍和留存下來,成為「留量時代」的運營法則。

我們把完成激活並在一段時間內繼續進行使用、瀏覽或者購買等關鍵行為的用戶叫做留存用戶。我們在做用戶增長時往往重視獲客,而容易忽略留存。就算我們獲取的用戶足夠多,但如果留存差,當流失的用戶大於獲取用戶數時,我們的用戶就會減少,用戶增長就無法持續。就像水池,只有當進水口大並且出水口小時,水池裡的水才會越來越多。用戶留存要做的就是想辦法縮小水池的出水口。那如何才能提升用戶留存呢?

一般產品的用戶留存會經歷三個階段,即高速流失期、緩慢流失期、平緩穩定期,這三個階段也恰恰是用戶在產品中的成長過程,判斷期、驗證期以及共存期。

用戶流失的三個階段/用戶在產品中的成長過程

高速流失期/判斷期是用戶流失比較嚴重的階段。這個階段一般是新增的激活用戶,用戶會試用產品的功能,判斷其是否符合自己的預期。

緩慢流失期/驗證期是用戶流失開始減緩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用戶通過對產品功能進一步了解,驗證其是否符合自己最初的判斷。

平緩穩定期/共存期是用戶較少流失的階段。這個階段的用戶經過較長時間的驗證期,已經對產品較為熟悉,確認產品符合自己的使用需求,並養成了使用習慣。

在不同的用戶流失階段,提高用戶留存的方法也不盡相同。

01引導用戶感受產品的核心價值

高速流失期/判斷期是三個階段中最重要的階段,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讓新用戶快速了解產品的核心功能,很容易就會造成大規模新用戶的流失。而要再次獲得用戶的信任,召回流失用戶就非常難了,其成本往往是維護一個老用戶的5倍。

用戶第一次接觸到產品,對產品還沒有認知,最主要的留存方法就是要引導用戶,引導的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指定動作」讓用戶快速感受到產品的核心價值。引導不是為了展示產品的全部功能,而是展示產品解決用戶痛點的能力。

以「Keep」為例,Keep通過新用戶引導頁,了解用戶的基本信息、運動目標等用戶的需求和痛點,然後給用戶推薦其感興趣的內容,精準的內容會擊中用戶的痛點,從而激發用戶繼續使用產品的興趣。如果沒有這些引導頁,用戶未必能夠快速理解Keep的核心功能與價值,那可能就會造成用戶的流失。

keep新用戶引導

02給到用戶新的留存理由和刺激

在緩慢流失期/驗證期階段,用戶對產品有了初步認知,同時對產品的新鮮感也在逐漸消失。在產品存在較多競品的情況下,僅依靠帶給用戶價值、解決用戶痛點,是不足以留住用戶的這時就需要給到用戶新的留存理由和刺激。

以駕考類這種工具類產品為例,用戶的需求是階段性的,復用頻率低,它們的用戶留存問題主要是用戶需求曲線過短。用戶考完駕照後,產品對於用戶而言再沒有其他可使用價值,此時就需要把用戶的需求曲線延長。

在延長用戶需求曲線前,首先需要找到什麼樣的動作會增加用戶留下來的概率。例如「駕校一點通」就發現了用戶學車後對買車需求的增長,利用其58體系內部豐富的汽車資源,增加了「買車」功能,從學車到買車,形成一條比較明朗的延長用戶需求的方向。

駕校一點通產品界面

如何給到用戶新的留存理由和刺激,有一些常用的手段:

建用戶激勵機制。激勵機制就是給到用戶繼續使用的好處,例如籤到紅包、等級特權、積分兌換等。微博的籤到紅包可以直接提現,滴滴出行的積分可以兌換優惠券,是給到用戶既得利益,也都是為了提高用戶的留存。

微博籤到紅包與滴滴積分兌換

增加用戶沉沒成本沉沒成本就是已經發生的不可回收的成本,例如金錢、時間、精力等,它們會影響用戶的決策,因為用戶做決策時不僅看當前的利益,也關注之前的付出成本。增加用戶沉沒成本的目的就是通過提前的成本支出,讓用戶持續地使用產品,提高用戶留存。

例如餓了麼的超級吃貨卡,本質上就是充值會員,先增加用戶投入的金錢成本,再用紅包等優惠權益刺激用戶,提高產品在用戶選擇上的優先級。

餓了麼 超級吃貨卡

03創新產品功能讓用戶產生依賴

平緩穩定期/共存期的用戶流失雖然較前兩個階段更平緩,但是如果長時間沒有給到用戶新的刺激,還會出現小規模的用戶流失。這個階段要提高用戶留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產品的更新迭代,開發出新的功能和玩法。

例如支付寶的螞蟻森林就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功能創新。螞蟻森林複製了當年火爆全網的偷菜遊戲的核心玩法,同時加入了自己的核心支付功能。用戶通過綠色出行、線上業務辦理等環保行為積攢能量種樹,並引入社交化的偷取好友能量、好友能量排名板塊,增加用戶的時間、精力成本投入。既帶給用戶有趣、有競爭感的遊戲,又提高了支付寶支付以及便民功能的使用率,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支付寶的用戶活躍與留存。螞蟻森林這種遊戲化、社交化的創新,在僅上線半年時,就給支付寶帶來了40%的日活用戶增長。

支付寶 螞蟻森林

除了功能創新,個性化推薦也是讓用戶產生依賴的重要途徑,這也是絕大多數產品都有的功能。個性化推薦就是根據不同用戶的喜好,進行精準化的推薦,讓用戶覺得產品是真正懂他的,增加對產品的喜好度、依賴度。

QQ音樂 個性化推薦

04藉助留存分析工具解決問題

上述方法,都是在產品功能層面上提高用戶留存的方法。那在到提出產品需求前,如何比對產品的日留存、周留存、月留存數據?如何了解產品的用戶存留是否存在問題?我們可以藉助留存分析工具解決。

易觀數科旗下的智能用戶運營平臺-易觀方舟,已完整集成了留存分析功能。易觀方舟包含事件分析、渠道分析、實時分析、智能路徑等12大分析模型,留存分析也是用戶行為分析體系中的重要分析模型之一。

在留存分析模式中,我們通過明確留存用戶的初始行為、後續行為、時間範圍後:

(1)通過定義留存,依照明確的用戶相關行為徑依次選擇初始行為、後續行為,並設定相應的用戶留存周期。

(2)通過指標設定,在我們可以看到留存用戶隨著時間變化的相關數量,也能夠切換看到流失用戶隨著時間變化的相關數量。

(3)在設定完轉化路徑後,我們可以通過添加細分維度,如「設備類型」這樣的屬性,對留存人群進行拆解,進行多個維度挖掘,從而找到不同維度下的留存差異

(4)如果短期數據無法使我們發現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對時間的設置與修改,了解7天、30天或指定時間段下的留存表現情況

相關焦點

  • 用戶運營: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4個方法完善用戶運營體系
    網際網路產品的盈利往往都是後置的,能夠帶來的利益是未來的一段時間通過用戶服務與運營產生的,而不是像賣線下產品那樣做一單賺一單,所以沒有用戶粘性、沒有留存的APP是毫無價值的,既不會為自身帶來商業回報,也不會帶來投資。
  • 社交類產品如何用產品+運營手段,提高用戶活躍和留存、跑通付費模式?
    親愛的粉絲: 網際網路時代,得用戶者得天下。用戶運營一直是運營裡很重要的一塊,今天這位粉絲的問題就是關於社交類產品的運營,也是類類擅長的領域。
  • 螞蟻森林功能的主要價值,是用戶激活還是用戶留存?
    起初我認為螞蟻森林對於支付寶主要是起到了激活的作用,這是因為螞蟻森林上線後,並沒有大規模的運營動作,因此並未為支付寶的整體留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這部分踴躍種樹的用戶本身就是支付寶的用戶之一,只是之前只把支付寶作為普通工具,行動支付場景逐漸佔據主要支付場景。
  • 4年斬獲1.7億用戶,解析keep背後的運營策略
    根據官方的發布,首次招募就吸引了上千人關注,700多人轉發,根據網上的數據,內測的用戶總共有4000多位。相當於在keep上線前,已經有了4000多位註冊用戶,他們不光是改善產品體驗和提報bug,這一批對健身有著強烈興趣的初始用戶,決定了產品初期的氛圍、運營走向,推動了keep迅速引爆。
  • 什麼是用戶運營?用戶運營每天具體工作
          之前和大家講了網際網路運營的一些基礎認知。包括運營有大小之分,運營的工作內容有用戶、內容、活動之分,中美網際網路都有運營職能,但是具體到名稱和角色上,依然有變化,包括我又擴展了運營的定義。那麼,這一章,我會給大家著重講講用戶運營。
  • 新用戶激活難?學會這幾招降維打擊提升用戶留存
    在持續體驗並產生依賴後,用戶深度參與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產品價值或者發現產品其他功能,這就實現了老用戶留存。相反的,有一部分用戶對產品的功能並不滿意,那麼在產品迭代完善功能之後,依然可以召回流失用戶再次體驗實現召回留存。我們以支付寶為例,拆解激活和留存手段。我們可以先回想一下,最近一次吃飯用紙幣或者銀行卡是什麼時候?
  • 從APP的動線設計,看支付寶城市生活周運營活動
    支付寶推出了」城市生活周「的運營活動,本文對其主會場的頁面動線設計進行了分析,試圖探究其背後的設計邏輯。在3月10號的支付寶合作夥伴大會上,螞蟻金服CEO胡曉明宣布支付寶從金融支付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的開放平臺,從「要支付,支付寶」到「生活好,支付寶」。
  • 產品設計策略: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
    網際網路產品的盈利往往都是後置的,能夠帶來的利益是未來的一段時間通過用戶服務與運營產生的,而不是像賣線下產品那樣做一單賺一單,所以沒有用戶粘性、沒有留存的APP是毫無價值的,既不會為自身帶來商業回報,也不會帶來投資。
  • 做用戶增長時,如何做好新增用戶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運營狗工作日記",作者:韓敘,在網易新聞擔任產品運營總監,著有《超級運營術》。36氪經授權發布。 新增用戶的留存,是用戶增長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卻很容易被忽視。本文會講新用戶留存的重要性,以及執行框架思路。 一、什麼是用戶增長
  • 8年前重生,如今這家公司如何玩轉私域用戶運營?
    數字時代,新能源汽車通過智慧型手機App、車機系統與用戶進行交互和用戶運營已不稀奇。各車企也都在發力App打造,讓用戶在App上完成車輛操控、預約保養、購買保險等動作。所以車企勢必要通過數據對App和運營動作進行優化。據於揚介紹,當時我們和該客戶接觸時發現,他們的用戶運營做的並不好。首先它的用戶行為採集的觸點非常有限,只是做了非常簡單的埋點動作,造成大量數據缺失。
  • 用戶運營淺談-我的AARRR模型
    整個用戶活躍工作被整合到了Activation中,Retention更多關注於用戶留存的本質——產品應持續滿足用戶不斷擴張的需求;將Refer提前,因為我認為裂變最好的時機是用戶需求恰好滿足時,不應該也不可能跟在Revenue後面;Revenue也應該是趁熱打鐵,其作用不只是盈利,也有助於用戶留存。二、A:用戶註冊運營
  • 「金猿投融展」易觀數科——智能用戶運營服務商
    北京易觀智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3月2日,是中國知名的數字用戶洞察與運營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始終追求客戶成功的經營宗旨,致力於將公域數字用戶洞察和私域智能用戶運營相結合,幫助企業全面實現面向用戶的數位化轉型,運營好留量時代的數字用戶資產。
  • 精講用戶運營方法論3個模型:漏鬥、金字塔、內容運營生態軸
    大多數2C產品,關注的更多的是新增和轉化,例如,淘寶系產品的運營。而2B的產品更關注的是留存和促活,比如,阿里雲。阿里雲作為企業級服務,目標用戶群體是有上限的,因此更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服務好這些用戶,繼而帶來復購率等指標的提升。當然也有很多2C產品規模大了之後,拉新非常困難,也只能重點做留存和促活,這是產品進入不同階段面臨的情況。
  • 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絲芙蘭、百果園、混沌大學等都做對了什麼?
    來源|鳥哥筆記|做運營推廣,上鳥哥筆記!App/小程序/新媒體【官網】作者|黑馬先生我們在流量運營上有一個共識,留存才是真正的增長,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產品商業變現的空間。即使有再多的預算去購買流量,但如果產品缺乏完善的活躍和留存機制,那麼最終用戶持續流失,就是在浪費金錢。
  • 提升用戶活躍和留存:百果園、絲芙蘭、混沌大學等都做對了什麼?
    即使有再多的預算去購買流量,但如果產品缺乏完善的活躍和留存機制,那麼最終用戶持續流失,就是在浪費金錢。作為運營的我們,不妨對用戶活躍和留存低下的原因來進行歸納分析,這樣有助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
  • Keep 再融資以後
    2019年底,Keep 用戶增長放緩,留存下降,又陸續爆出"10.24裁員"和多家線下門店關閉的消息。此前,Keep前員工的小號首篇文章《Keep的困境與終局》一夜之間刷爆全網,折射了行業對Keep這家公司的關注。疫情之後,禁足在家的用戶有了更多的自由時間和健身意識。那麼,Keep好起來了嗎?
  • AARRR模型|留存:始於價值,合於套路,久於習慣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其好處和底層策略我們已經在用戶激活中進行了說明,當時說到遊戲化的玩法除了可以用於用戶激活,還能用於用戶留存,實際上,它在用戶留存上發揮的效果更大。除了能在一些短期活動中大顯身手,比如每年雙十一都被淘寶支配的恐懼——疊貓貓、蓋樓、喵鋪,其更重要的點在於能夠在一些長期的產品運營活動中培養用戶的習慣。比如支付寶的螞蟻森林、京東的種豆得豆還有拼多多的多多果園等。
  • 支付寶PK微信:從搶用戶錢,變成搶用戶時間
    信用卡還款功能挺好用吧,但是我不敢確定是不是每個用戶都有信用卡要還錢啊,你自己看著要不要摺疊吧。  3、消息流的重要性被無限提前,但是它的作用完全不同於1和2,是要滿足用戶某個具體確定的功能性需求。事實上,它的用意只有一個——  搶時間!
  • 提高用戶留存的 5 種方法
    美國貝恩公司的調查顯示,在商業社會中5%的客戶留存增長意味著公司利潤30%的增長,把產品賣給老客戶的概率是賣給新客戶的三倍。因此,留住已有客戶勝過拓展新的客戶。大部分公司招攬用戶都是能手,前期用戶增長數量不斷飆升,但是最後留存曲線卻不升反降,這表明產品品質並不過關,甚至是業務方向本身並不可行。2.
  • Keep是如何做到用戶快速增長的?復盤這4個理論!
    在第一階段沉澱的用戶數據,開始建立用戶等級,逐漸的有了社區的雛形,同時適配了iOS平臺很多特有功能;2016年5月2017年3月,開始嘗試電商變現,走B2C的線路,同時切入跑步用戶群並且強化社區功能;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強化戶外運動場景的相關功能,對戶外健走、騎行、瑜伽等活動的支持做了優化,並為用戶提供了獎勵機制,打造「自由運動場」的同時建立「用戶成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