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森林功能的主要價值,是用戶激活還是用戶留存?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筆者最近在學習增長黑客相關內容,在這裡以螞蟻森林為例,和大家分享自己的部分思考。

身邊有很多人熱衷於螞蟻森林偷能量,自2017年第一季度螞蟻森林上線後,支付寶的活躍用戶淨增長40%,同比提高100%。

這是增長過程中一個比較出色的案例,我們用增長黑客中十分著名的AARRR流量漏鬥模型,即獲取(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收入(revenue)和傳播(referral)來分析螞蟻森林。

AARRR模型圖解(圖源網絡)

螞蟻森林功能對於支付寶的整體增長來說,在AARRR這5個環節中,主要價值體現在用戶激活環節還是用戶留存環節?

起初我認為螞蟻森林對於支付寶主要是起到了激活的作用,這是因為螞蟻森林上線後,並沒有大規模的運營動作,因此並未為支付寶的整體留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這部分踴躍種樹的用戶本身就是支付寶的用戶之一,只是之前只把支付寶作為普通工具,行動支付場景逐漸佔據主要支付場景。

微信支付利用天然社交優勢佔據部分市場後,支付寶通過螞蟻森林的方式培養用戶線下支付的習慣,提高用戶打開APP的頻率,將這部分不活躍用戶激活。

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對不對?

但是我弄錯了激活和留存的定義。

激活環節是指用戶使用產品的核心功能或產生關鍵行為,例如支付寶的激活環節是綁卡或支付。

而留存環節是讓用戶持續使用產品,螞蟻森林在留存上的意義在於為一個低頻的支付工具提供了高頻的遊戲化功能,同時有利於用戶社交關係的建立,形成穩定的用戶關係。

簡而言之,激活就是引導用戶首次產生有價值的行為,留存是讓老用戶持續產生有價值的行為。

因此,螞蟻森林用遊戲的玩法,引導用戶多次打開支付寶,並通過線下支付等關鍵行為獲取能量實現增長。

整體來說螞蟻森林在AARRR模型中的用戶留存環節起到了重要作用。那麼它是怎樣一步一步幫助支付寶實現增長的呢?

一、用戶畫像

用萬能的「用戶-場景-需求」框架來思考,我們來看看螞蟻森林這一功能的用戶畫像。

我自己本身並不是螞蟻森林的深度體驗用戶,對養成類遊戲也不感冒。加入螞蟻森林的契機是,因為熱愛運動每周跑步10公裡而日常微信步數霸榜,某高中同學說要加支付寶好友偷我能量,於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我身邊接觸到的玩螞蟻森林的朋友大致有以下幾種:

典型用戶A:研究生的某同門,女生,非遊戲愛好者。每天定鬧鐘早起,完成每日籤到打卡、螞蟻森林收能量、口碑籤到等等一系列流程,該遊戲清新的界面和交互對女生也十分友好;典型用戶B:我的高中同學,男生,遊戲高玩。自從不玩大型網遊之後沉迷螞蟻森林並成功與女友合種多顆樹,在螞蟻森林常年霸榜;典型用戶C:以我為代表的佛系玩家,不太了解規則,但有一顆助力環保的心,有時間會收取能量種種樹;典型用戶D:我的某學姐,一家四口合種家庭樹,其樂融融,既增進了感情又能助力環保。

我們可以看到,螞蟻森林的玩家覆蓋面較廣,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一份樂趣。

一款基於當年開心農場的玩法的遊戲之所以能達到這麼廣泛的人群覆蓋率,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1)遊戲可愛又不低齡化

儘管這款遊戲界面十分可愛,但卻沒有顯得幼稚和低齡化,在界面設計和交互過程都能感受到製作過程的用心。

因為如果遊戲玩法設計太過複雜,就限定了目標人群,與支付寶的產品定位不符合,因此一定是基於普通玩法。

就好像當初騰訊系的天天系列遊戲一樣,儘管基於基礎玩法,但一經推出大獲成功,成功的背後是騰訊對產品的極致打造和匠心精神。

螞蟻森林界面截圖

(2)玩法低門檻,高天花板

各類玩家都可在螞蟻森林自得其樂,低階玩家勤勤懇懇通過步行騎行等低碳方式加上線下支付,也可種植梭梭樹等樹種完成任務。

而高階玩家如我朋友,可以通過摸清遊戲規則,每日收割他人能量,而且利用能量罩等道具保護自己的能量。

據說我們班沒人早起偷到過他的能量(五體投地),常年穩居榜首,目前收割能量331.0kg,獲得11個環保證書。

螞蟻森林榜單截圖

(3)種植真樹,實現價值認同

螞蟻森林將普通玩法升級,達到一定的能量值可兌換真樹,這大大的提高了遊戲的體驗。

通過簡單的遊戲,日復一日的重複和積累,最終遊戲可以通關而且可以種上一棵真樹,為地球環保做出一份實實在在的貢獻。這不僅滿足了日常休閒娛樂的低階需求,更是滿足了用戶自我價值實現的高階需求,反正讓用戶感覺到爽就對了。

我們玩的不是遊戲,我們是在做公益。(自豪臉)

二、遊戲規則

我們通過產品設計和遊戲規則,詳細來了解一下螞蟻森林這一類的養成類遊戲,是如何引導用戶增長的?其他產品又有何借鑑之處呢?

螞蟻森林種樹規則

能量收取規則:上述任務完成後,24h後可獲取能量,且能量會在產生三天後過期。

螞蟻森林官方種樹攻略:

【給好友澆水】:通過澆水可以把自己的能量贈送給對方,每天可以給同一個好友澆水三次;【大樹的養成】:低碳行為—收集能量—選擇樹種—種植真樹;【隱藏tips】:可以去好友的森林採集更多能量。

這個部分基本上介紹了螞蟻森林的基礎玩法,即種樹的流程以及與好友之間澆水互動和互偷能量。這也是大部分人所熟知的螞蟻森林的規則。

我們通過分析上述規則,可以清晰的發現:螞蟻森林通過一個遊戲板塊和規則的搭建,基本上將阿里系所有產品串聯了起來,以遊戲的高頻帶動了低頻的工具類軟體的使用。用戶不需額外操作,只需使用阿里系產品去完成相應操作,即可獲得能量用於種樹。

阿里系強大的生態由此可見一斑,基本覆蓋了我們的衣食住行各大領域,且未來還會拓展更多,用螞蟻森林將這一生態串聯起來,清晰的展示在我們的面前。

螞蟻森林在阿里系產品中的定位其實某種程度上有點類似當年的QQ會員體系,通過打造成長激勵體制和制定QQ會員的規則和特權,將騰訊系的各大產品之間打通,形成一個整體;使用戶可以流暢的使用騰訊系的各類產品並且享有相應特權,也幫助各大產品之間的相互引流,可謂是騰訊在商業變現道路上的一次成功探索。

三、用戶增長

那麼螞蟻森林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引導和實現用戶增長的?

我們用上癮模型來拆解一下螞蟻森林的用戶增長的流程,上癮的四個步驟分別是: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

上癮模型示意圖

第一步:觸發

觸發就是指促使你做出某種舉動的誘因,分為外部觸發和內部觸發。

外部觸發很好理解,企業投放的廣告、軟體的push信息、人際關係觸發例如朋友的分享等等。

內部觸發如情緒觸發。回憶一下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螞蟻森林的。

對於我來說,自然是由於高中朋友特意想加我好友偷能量開始,觸發了我打開螞蟻森林;對於其他人來說,可能是因為為了合種樹而被邀請參加螞蟻森林;也有可能只是某個閒暇的午後,打開了朋友圈看到了人家曬的樹和螞蟻森林截圖;再或者只是因為無聊,打開了支付寶的新板塊。

螞蟻森林上線後基本上沒有強運營動作,因此這部分主要來自外部觸發的人際型觸發和回饋型觸發。即用戶在使用過後的自發傳播和分享,以及由於該板塊本身的公益性質使得螞蟻森林獲得了不少媒體的正面報導,這些都成為了有效觸發的工具。

第二步:行動

讓我這位高玩朋友特意加好友來玩的遊戲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支付寶除了付錢還可以這麼玩?

因此我仔細看了螞蟻森林頁面:

主界面是一棵小樹,小樹上有綠色懸浮泡泡,嘗試點擊了一下可以獲取能量,玩法十分簡單,對新人也很友好;頁面右側有公益林、合種和成就三個功能tab,右下角展示著我的朋友們的動態,例如xx幫我收取了能量以及攻略、任務和背包三個功能tab。

業務邏輯和流程都十分清楚,至此我已經熟悉了該頁面的基本操作。

用戶可以通過線下支付等方式獲得綠色能量也可偷取他人的能量,能量可用於澆水種樹,小樹苗長大後即可種下一棵真正的樹。

遊戲過程中,十分簡單的互動滿足了趣味性,且在此基礎上引入了能量罩等玩法,用戶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看著自己的小樹逐漸成長,持續的獲得正向激勵和滿足感。

第三步:多變的酬賞

人人都嚮往追求確定性,因為不確定的東西往往會讓人痛苦和糾結,比如指不定明天還愛不愛你的男朋友,我們終其一生去追求一個確定性的答案。

因此,螞蟻森林首先滿足了這種需求,只要你完成指定的任務,就可以通過點擊頁面去收取你的能量,通過簡單操作即可獲得有效反饋,讓用戶爽了一把。

但上癮模型的魅力遠不止於此,它與普通反饋之間的區別在於:除了確定性反饋以外還提供了極大的不確定性反饋,可以激發你對這個事物的強烈渴望。

打個比方,如果每次見到男朋友都可以得到一個大大擁抱,這是確定性反饋,這也是你倆關係穩定的前提,無論如何,一個溫暖的擁抱是跑不了的。

但除此之外,如果每次增加一點變量,比如給你帶一個愛吃的小零食,或者是一束花,反正每次都不一樣,一段時間之後,你開始期待每天見到他,期待這個不確定的反饋,那麼恭喜你對這段關係上癮了,反之亦然。

科學研究表明,人們在期待獎勵時,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會急劇上升,獎勵的變數越大,大腦分泌的這一神經介質就越豐富,人大腦中的理性和判斷力部分會暫時被抑制,也就是俗稱的戀愛腦。

那麼螞蟻森林是怎樣提供不確定性反饋來讓我們上癮的呢?

(1) 能量的時效性

所有任務獲得的能量都有有效期,如果不獲取也不會永遠在那裡等著你,三天之後就會過期,因此會自然而然地給你一種緊迫感,要儘快去收取。

(2)互偷能量的玩法

好友之間地互動和偷取能量使得這個過程產生了巨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可以點開其他好友的主頁去獲得他的能量,同時也隨時可能會被偷走能量,這要求我們時不時地打開看上一眼,及時收取自己的能量防止被偷,通過這種形式增進好友之間的互動和社交關係的沉澱也很好的助力了支付寶的用戶留存。

(3)榜單PK

和好友之間的PK以及榜單的排名激活了用戶的比較心理,希望能夠通過採集更多能量登上榜單,榜單上的勳章和排名給了用戶自我認同感和極大的滿足感。

不過目前排行榜功能好像較為單一,只有基於能量總數的排行,後續可以考慮更為多樣化的榜單,比如環保證書總數榜單,種樹總數榜單等。

除此之外,由於這部分榜單內容長期沒有變化,新手玩家難以突破限制進入榜單,可考慮增加本周排行,近期低碳出行先鋒等內容,給後來的玩家一些適當的鼓勵,更好的激發和活躍用戶。

(4)集郵玩法

用戶的短期目標就是種一棵樹,長期就是種其他的樹,收集地圖上的各種不同樹種。

從最開始的梭梭樹,到後續的紅柳、沙棘以及胡楊等等特色樹種,螞蟻森林開闢了越來越多的板塊,幫助了用戶的長期留存。

當用戶通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換取了一顆真樹之後,並不止步於此,而是可以繼續積攢能量獲得更高階的其他樹種,看著一個個樹種被點亮,小時候集郵集卡片的愛好又一次被點燃。

為了獲得更多不同的樹種,用戶會持續的使用螞蟻森林,不斷地重複「支付-收取能量-種樹」的流程。

這個部分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如今的PK、集郵、合種、榜單等等玩法比較好的調動了用戶的積極性。後續在此基礎上優化的時候注意遊戲形式的多樣化的同時需要有詳有略重點突出,且不宜太過複雜,保證普通玩家和高玩都能有良好的遊戲體驗。

不要最後演變成像雙十一的規則一樣逐漸日趨複雜導致用戶疲於參與,反而影響積極性。讓低階玩家和高階玩家都能得到滿足感才是產品的長久運營之道。

(5)種下真正的樹

螞蟻森林為用戶種下真正的樹,滿足了用戶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需求;降低了單個人做公益的成本,給了每個人實現自我價值找到社會認同感的渠道。

只需要使用支付寶,即可完成一次小小的公益,堅持下去還能為環境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而且並不用十分複雜的操作,只要日常使用即可,對大部分用戶都十分友好。

第四步:投入

有了這些多變的酬賞和激勵,用戶就會持續的投入時間,甚至是為了收能量開始定鬧鐘早起。

會在用完支付寶買票和支付的第二天記得去收能量,會時不時點開看看有沒有能量可收,會看看有哪些朋友又收了自己的能量,會看看能不能偷回來。為了兌換七夕新出樹種,認認真真的攢能量,看看自己還差多少。

至此,上癮模型已經成功的解釋了螞蟻森林的成功,將用戶牢牢地黏在螞蟻森林裡,黏在支付寶裡,黏在了阿里系地生態鏈裡。

四、公益的心態,商業的手法

螞蟻森林上線後,也確實取得了不菲的成功。根據《螞蟻森林大數據公布助力環境保護》,截至2018年5月底,螞蟻森林用戶超過3.5億,其中螞蟻森林用戶最多的是廣東省,可種樹種得最多的是上海市;累計減排283噸,相當於全國14億人一起蹬單車17個小時;累計種植和養護真書5552萬棵,3.9萬畝保護地得到認領,而去年種下的梭梭樹已經長到了一米二高。

螞蟻金服和中國綠化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億利公益基金會、阿拉善生態基金會等公益合作夥伴一起,共同種植及養護了內蒙古阿拉善、鄂爾多斯等地區的森林,其中4133萬棵梭梭樹、1284棵沙柳、55萬棵樟子松、100萬棵花棒、6667棵胡楊,種植總面積超過76萬畝,預計控沙面積超百萬畝。

而這之中,有你和我的一點點努力,一顆顆小樹匯聚成森林,多麼崇高而自豪。

在整個過程中,你只需要使用支付寶完成相應的綠色任務,獲取能量並收集能量,剩下的,螞蟻森林團隊負責幫你完成。投入少產出高,自我價值實現,何樂而不為呢。

那麼為了打造螞蟻森林這樣一款優質的玩法,支付寶團隊做了哪些事呢?

1. 聯繫專業人員提供算法支持

每一步操作積累多少能量,如果積累速度過快,支付寶難以承擔種樹的壓力,積累速度過慢用戶長期得不到反饋很容易放棄,因此需要慎重考慮。

支付寶聯繫了北京環交所、大自然保護協會等提供碳減排、碳匯量地科學算法計算綠色能量,保證了科學性和有效性。當用戶積累的綠色能量值達到17.9公斤時,就能「兌換」一棵長在地上的梭梭樹。

2. 幫助用戶建立碳帳戶

在未來,或許這個碳帳戶也可作為綠色能量帳戶用來交易。作為環境專業來說,不得不誇讚此舉的明智。

同理於工業企業買賣汙染排放配額,這個碳帳戶也可用於交易和買賣,並作為我們社會信用和行為大數據的維度之一。

3. 持續有效的運營

為了滿足用戶種樹的願望,支付寶與阿拉善基金合作,找到樹並為用戶種下樹。為了滿足用戶雲看樹的願望,每一顆樹都有自己的編號,可以通過衛星雲看樹。

為了滿足部分用戶實地看樹的願望,支付寶邀請一部分人實地勘測,並且發回實時照片,告訴大家你的樹怎麼樣,你保護的水源地裡面生活的熊貓寶寶怎麼樣。

切實做到了:用戶所想,我們義不容辭的去做。

最後

當一個平臺做到上億級用戶時,要考慮的就不僅僅是簡單的用戶體驗和商業變現了,還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影響力。

螞蟻森林藉助阿里系產品的多端滲透,將綠色環保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利用網際網路+的優勢,讓每個人可以力所能及的助力環保,讓你我在日益惡化的環境面前不再感慨個人力量的渺小,而是千萬水滴匯聚成河,努力做著一些微不足道卻又意義深遠的事情。

(感謝支付寶團隊和螞蟻森林團隊背後的努力~)

2019年1月,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O、阿里巴巴脫貧基金副主席井賢棟表示,螞蟻森林計劃在2019年種植10萬畝經濟林,未來五年種植5億棵樹,將保護地建設拓展到更多縣域和「領域」,開始挖掘生態農產品的文化價值和打造IP。

有這樣一個匠心精神的團隊去打造螞蟻森林,我相信螞蟻森林未來會有無限可能。

在未來,也許不僅僅是種樹,說不定我們能匯聚千千萬萬人去守護水源保護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甚至是守護同一片天空(技術難度有點大但是至少我們在努力)。

作為一個環境人,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隊伍中,共同助力環保,守護藍天。

 

作者:李濤,公眾號:檸檬two

本文由@李濤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激活存量用戶,提高用戶留存
    App留存 激活影響留存提升將資源投入激活階段,不僅僅是高ROI,而且激活用戶有利於用戶留存的提升,市場上一些數據顯示,絕大多數App在第二天就流失了超過70%的用戶,早期用戶「激活率「提升一點點,就對後期的用戶留存和盈利都會有極大影響
  • 新用戶激活難?學會這幾招降維打擊提升用戶留存
    大多數公司對激活不足夠重視,這也意味著大部分產品在用戶激活階段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那麼如何找到增長點呢?我們不妨可以問下自己:用戶為什麼要繼續使用你的產品,又因為什麼流失?是因為產品的特色功能還是良好的體驗呢?
  • 支付寶、Keep都在抓「留量」運營,3招破解用戶留存困境
    而要再次獲得用戶的信任,召回流失用戶就非常難了,其成本往往是維護一個老用戶的5倍。用戶第一次接觸到產品,對產品還沒有認知,最主要的留存方法就是要引導用戶,引導的目的是通過一系列的「指定動作」讓用戶快速感受到產品的核心價值。引導不是為了展示產品的全部功能,而是展示產品解決用戶痛點的能力。
  • 只需4招,教你怎樣定義產品的用戶激活
    那麼新用戶來了,如何明確新用戶激活階段的目標並找到激活時刻,將其轉化為有效用戶呢?本文作者對如何定義產品的用戶激活展開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今天來聊聊怎麼定義用戶激活,教你4招快速定義產品的用戶激活行為。第一招:提出用戶激活可能性的行為這是定義用戶的開放性探索階段,主要目的是明確產品的長期價值,找到新用戶在開始使用產品最快感受到長期價值的方式。
  • 用戶激活,揭秘得物(毒)的用戶增長之道
    二、「得物(毒)」新用戶激活行為首先小編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新用戶激活行為?新用戶激活行為,即:用戶首次確認產品對自己「有價值」的使用行為,代表產品給用戶留下足夠強烈的「第一印象」。為以後持續使用產品打下基礎。
  • 蝌蚪互娛|循序漸進的增長黑客:如何提高用戶註冊轉化與用戶激活
    導讀:用戶註冊轉化與用戶激活始終是營銷人員的重點工作之一。一個優秀的產品,需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用戶活躍度、高留存率和低流失率。「用戶點擊(營銷廣告/活動)—用戶註冊轉化—用戶激活—用戶留存—用戶付費轉化」這一流程構成了一個典型的用戶漏鬥模型。
  • 用戶運營: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4個方法完善用戶運營體系
    正因為如此,如果希望某個APP在商業價值上有所突破,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就是每個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都需要關注的話題。當然,APP本身核心場景的功能效率性是基礎與根本。粘性與留存的意思就是,大部門用戶使用產品後,還會在回來,也就是說這個產品能不斷的帶給用戶打開價值,不管是實用價值還是娛樂價值,這樣行為的用戶叫做老用戶留存。而以往的一些運營活動一般是通過各種活動來拉新,通過流量成本來使更多人變成新用戶。
  • 增長黑客:要如何引導用戶激活?
    接著上文我們來聊一下「用戶激活」這個話題,提到用戶激活,相信很多同學腦海都浮現一個詞,沒錯,就是「Aha」時刻,用戶激活是離不開Aha時刻的。如何定義它呢?Aha(驚喜)時刻,就是新用戶第一次認識到產品的價值,從而脫口說出「啊哈,原來這個產品可以幫我做這個啊」的那個時刻。
  • AARRR模型|留存:始於價值,合於套路,久於習慣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這也就是為什麼微信這類社交產品有如此之高的護城河,社交關係的沉澱就是用戶在產品內的重要儲值,在設計產品時也應該嘗試結合產品核心價值增加用戶在儲值方面的功能。一 、初期留存初期留存對產品而言非常關鍵,它決定了用戶是繼續使用,購買產品或服務還是使用一兩次之後就「沉睡」。
  • 螞蟻森林的套路
    本文主要從支付寶螞蟻森林背後的產品套路和運營套路來展開詳細分析,並通過分析得出對我們自己做產品時候的啟發。一、產品套路在螞蟻森林背後都有什麼產品套路呢?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螞蟻森林都有哪些功能來展開說明:1.
  • 做用戶增長時,如何做好新增用戶的留存(附完整版PPT)
    新增用戶的留存,是用戶增長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卻很容易被忽視。本文會講新用戶留存的重要性,以及執行框架思路。 一、什麼是用戶增長 從國內的角度來說,用戶增長還有一部分價值在於,是一套工作方法,是一種團隊協作形式。
  • 以人為本,經營好「用戶價值」:用戶價值方案
    編輯導語:產品最終是服務於用戶的,所以對於產品來說,怎麼樣能讓用戶滿意,進行留存產生價值才是重要的;在用戶運營時可採用用戶成長體系,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用戶運營,保證高轉化率;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用戶價值方案的思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網際網路的價值是連結人和人、人和資源。
  • 產品設計策略:如何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
    正因為如此,如果希望某個APP在商業價值上有所突破,提高用戶粘性和留存就是每個產品經理和設計師都需要關注的話題。當然,APP本身核心場景的功能效率性是基礎與根本。一、用戶粘性與留存(活躍度)的重要性作為拓展產品價值壁壘的突破點,用戶粘性與留存(活躍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用舊物回收玩「種樹」,聯合國點讚5億支付寶螞蟻森林用戶
    然而,現在廢品回收有了新玩法——賣廢品除了能賺錢還能獲得螞蟻森林能量值。即用戶通過支付寶上螞蟻回收裡的支付寶回收類小程序,回收處理自己的舊衣物、生活五廢、廢舊家電、手機數碼等閒置物品,就能根據不同的回收品類獲得相應的現金與螞蟻森林能量。支付寶螞蟻森林是支付寶於2016年推出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攢夠一定的螞蟻森林能量後,在遠方荒漠化地區就會有人為他種植一棵帶有編號的樹。
  • 用戶留存 Retention:資本寒冬的內功修為
    價值待定。拼多多每周5元無門檻優惠券。價值待定。以上只是簡單類比,與實際數字可能有所出入,但是定性的研究表明吸收新用戶的成本是維護原客戶成本的5-10倍。If you cannot measure it,you cannot improve it.
  • 能攢螞蟻森林能量,支付寶回收類小程序白鯨魚一度被擠宕機
    「白鯨魚」是一家主要回收舊衣物的服務商,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其支付寶小程序預約快遞上門收衣,簡單快捷。不過真正讓「白鯨魚」變得特別的是不久前和螞蟻森林的合作,通過這項合作,用戶可以在使用「白鯨魚」回收舊衣物的過程中獲得一定數量的螞蟻森林綠色能量,最高每天可以獲得超過9kg的綠色能量。
  • 可攢螞蟻森林能量 支付寶回收類小程序白鯨魚一度被擠宕機
    「白鯨魚」是一家主要回收舊衣物的服務商,用戶可以直接通過其支付寶小程序預約快遞上門收衣,簡單快捷。不過真正讓「白鯨魚」變得特別的是不久前和螞蟻森林的合作,通過這項合作,用戶可以在使用「白鯨魚」回收舊衣物的過程中獲得一定數量的螞蟻森林綠色能量,最高每天可以獲得超過9kg的綠色能量。
  • ios蘋果用戶無需越獄螞蟻森林步數修改
    今天跟大家分享個蘋果用戶怎麼修改步數 ,以往修改的數據只能同步到微信運動或者QQ運動,而想要在螞蟻森林中有效或者捐步除了越獄是很難找到方法的。今天這個就比較厲害了,首先手機是不用越獄,而且修改完還能同步到螞蟻森林,能量每天都是滿滿的,還能捐步喲!還不趕快跟著下面的教程操作起來?
  • 微信讀書「每日一答」功能拆解:如何設計用戶增長漏鬥?
    (3)模塊價值:每日一答可以觸達激活用戶每日一答作為最高優先級,是早期的增長引擎,用戶從app內點擊進入以後一般會優先選擇相同名字的板塊快速體驗,而每日一答也將其中【邀請】【看廣告】等業務置於流程結束時,優先考慮了用戶體驗而非業務目的,其目的在於觸達激活用戶,培養用戶使用習慣,將用戶轉換到【問答
  • 馬雲打造的螞蟻森林,5億用戶共同參與,如今種下了多少棵樹?
    馬雲打造的螞蟻森林,5億用戶共同參與,如今種下了多少棵樹?而說起螞蟻森林,我們都不陌生,馬雲打造的螞蟻森林,5億用戶共同參與,如今種下了多少棵樹?螞蟻森林的性質,被定義為一種「網上公益活動」,人們通過低碳環保行為,來獲得綠色能量,並以此養成一顆虛擬的樹,而能量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申請種植真樹,這有些像養成類遊戲,吸引到了眾多的用戶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