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母語'一樣說英語?最重要一點別忘了

2021-02-07 美股小馬


我太太是英語教育專業畢業。大概是我見過中國人中英語說的最好的。她看我筆耕不輟,也一時興起寫了篇長文,談談她對英語學習的看法。原本只是私下發發了事,但我覺得說的非常好,放上來讓更多人看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前兩天有朋友抱怨孩子去的英文機構教學不行,回家還得靠他自己費力講解一個個語言點。我建議不用多解釋,而要增加input輸入。但是朋友並不信服。為了能有更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我特地看了一下雙語教育和第二語言習得領域之泰鬥Stephen Krashen的最新研究成果,覺得意義非凡,值得與所有想要孩子學好英語的家長,以及自己想學好外語的朋友們分享。



也許每一個在看這篇文章的人一想到英語課,首先冒出來的是背單詞記語法,老師在課堂上就一篇課文逐字逐句翻譯解釋,極其乏味的畫面。這其實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外語教學方法,早已被學術界否定淘汰。Krashen教授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首先區分learning 「學得」與acquiring 「習得」,前者是有意識的學習,像學習物理定理一般;後者是潛意識的獲取,是個不知不覺的過程。過去的學者研究認為只有青春期前的兒童具備習得語言的能力,即著名的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成年人只能依靠有意識的學習。但最新的研究基本推翻了這個假說,現在普遍共識是,無論年齡都有習得能力,而外語達到流利水平,主要依靠的是acquisition,發生在潛意識中的習得。是習得的語言使你掌握語法詞彙,而不是過去人們相信的「只有掌握了語法詞彙你才會這門語言」。


那麼我們如何習得語言呢?說起來很簡單:we acquire language when we understand it.(當你理解了,你就習得了。) Krashen教授認為最核心的要素是能讓學生理解的、內容有趣的、語言豐富的持續輸入,他稱之為optimal input. 輸入包括聽和讀,只有輸入才能提高語言水平,而不是輸出,即說和寫。因此應該允許學生有一個silent period, 直到本人自願開口表達。


Krashen教授特別強調閱讀的力量,他認為應該提供大量簡單易讀的文本供學生選擇,這個方法叫做Guided Self-Selected Reading 。只有在看過大量簡單的讀物之後,學生才可能更進一步去讀真正的原版外語書籍authentic books,成為這門語言的流利使用者。這方面英語學習者有很大優勢,因為分階段讀物已非常發達,比如像下圖這樣配有大圖和簡單句子的書,在我家孩子的教室裡大概有幾百本。




再比如下圖的大象小豬系列,故事令人捧腹,語言簡單並重複同樣的結構,非常適合閱讀入門。同樣我想教他們中文,就很難找到類似的讀物。




我自己的經歷和觀察也驗證了Krashen 教授的研究成果,若要細說又是另一篇長文。總之最新的研究表明,第二語言習得和母語習得的規律是一樣的。這裡我想到一個國內朋友的有趣實驗,他自打兒子出生起就堅持跟他講英文,如今兒子五歲,沒有去過英文機構,也掌握了基本英文會話。顯然英文不是他的母語,但他學會說英文的過程與母語無異。


知道這些理論知識對我們有什麼實質幫助呢?首先,我們再次確定,想要學好英文,單靠學校英文課是不可能的,因為傳統課堂仍然停留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不提供Optimal Input. 如果說背單詞記語法能讓你成為英文流利使用者,那麼熟練掌握單詞語法的英文老師們應當是出色的英文使用者,但是實際上有幾個英文老師能夠看英文電影脫離字幕,讀英文報紙書籍毫無困難呢?十幾年前在紐約我曾給本地電影協會與中國英語老師的交流活動當過翻譯,老師們來自上海的中學和大學,我相信他們的詞彙語法並不比我差(至少不會差很多),但他們並不能真正使用英文。


其次,這些理論知識能幫助我們挑選靠譜的機構,那些一上來就保證迅速會說會寫的,不提供大量簡單有趣的學習內容的都不用考慮了。當然,即使是能夠提供optimal input的機構,除非你每天送娃去上課,不然input的量不夠也很難看到進步。此時如果你想幫助孩子,需要做的不是逐字逐句解釋語言點,而是在家裡也準備足夠多的optimal input,保證每天都有持續的輸入。


最後必須提一下Krashen教授的另一個研究成果:緊張和焦慮會嚴重阻礙語言習得。學校的氛圍我們沒法改變,但我們能儘量營造一個平和積極的語言習得的家庭環境。


全文完。感謝閱讀,覺得好請點個『好看』或『贊』。謝謝!

相關焦點

  • 想要像說母語一樣說英語?英語思維很重要!
    作為應試教育的產物,「中式英語」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所詬病。許多人在實際的英語交流中發現,在課本中學到的那些句子和詞彙無法發揮作用,學了那麼多,最後開口還是只會說「yes」和「no」。像說母語一樣流利地說英語,成為許多人追求的目標。想要做到這一點,英語思維很重要。
  • 是否想像母語人士一樣學習說英語?
    能夠像母語使用者一樣說話和發音。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請繼續閱讀! 一種叫做「詞彙方法」的新的英語學習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說得更像真正的英語母語者。讓我們看看它是如何使用的!首先,我們應該學習像母語使用者那樣使用固定短語和搭配詞 。現在來看一個例子。
  • 親子英文很重要的一點:沉浸式學習方法達到英語母語者水平
    因為任何一個學習英文的人都不會將自己定義為一個可以完全融入到英語母語人群中的人,只能是不斷精進自己的能力,讓自己無限的去接近!我想起來最近很火的段子——樓主問:孩子4歲,英語詞彙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答:在美國肯定是夠了,在海澱肯定是不夠。
  • 林志玲與老公三國語言交流,日語為主,網友:別忘了你的母語!
    林志玲與老公三國語言交流,日語為主,網友:別忘了你的母語!娛樂圈中的女星一般都是結婚比較晚的,可能在達到金錢獨立,精神獨立之後,有了足夠的安全感,就不會像一般人一樣陷入催婚的尷尬處境中了吧。林志玲的爸爸就曾公開表示,希望女兒找一個日本的老公,國內的男孩子都膽子太小,太不主動了,所以林志玲的爸爸應該對這個準女婿很滿意吧有很多的網友對林志玲和老公結婚之後的交流方式感到很好奇,一個是中國人,一個是日本人,後來林志玲表示自己和老公一般都是用三種語言交流的,日語為主,英語和中文為輔,因為林志玲上學時期曾經在加拿大留學,期間還有到日留學的經歷,所以日語和英語都是很好的
  • 給孩子母語一樣的英語學習路徑,學英語就是這麼簡單
    說到語言的學習,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你要了解一門語言的語言系統基礎,需要定下基調養成正確的習慣,才能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如果孩子學英語能夠像學母語一樣容易,相信這是很多家長都願意看到的。在語言學習上,兒童是無師自通的天才。他們在不斷接收語音信息的同時,也逐漸摸索著發音,從單音節到雙音節,從單個詞到單個句子,從簡單語法到複雜語法,這些都在短短幾年內自發完成。
  • 像當地人一樣說英語:掌握高級英語對話的5個步驟
    說英語說得好,就能夠輕鬆溝通,並且理解英語母語人士。作為一名英語學習者,想要成為一個高級英語會話者,並進行高級英語會話,你需要努力培養諸多技能。學習語法,學習新單詞和短語,練習發音——這些都是很重要的英語技能。在不考慮語言細節的情況下,用一種新的語言自然地說話是很困難的。另外,能夠進行對話是你能擁有的最重要的英語技能之一。所以,及早集中精力提高你的口語技巧是很重要的。
  • iEnglish給孩子母語一樣的英語學習路徑,學英語就是這麼簡單
    說到語言的學習,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你要了解一門語言的語言系統基礎,
  • 像母語一樣說英語〡神話故事與世界難題,「英語產業3.0」核心原理方法銳意突破
    其實,我們以往的英語教育機構,即便是專門做「口語」培訓的,也是很難做到,在可以預期的合理時間內,讓學習者「像說母語一樣學會說英語」。這一點,「走心」的經營者,透著歉意和無奈,心中苦悶,一時間,原因也難以說得清楚明白。
  • 讓孩子說英語像說母語一樣自然流利,我是如何做到的?
    當了全職媽媽後,我有了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像很多媽媽一樣,通過上網和閱讀書籍,我了解了很多關於孩子英語教育...當了全職媽媽後,我有了足夠多的時間陪伴孩子,像很多媽媽一樣,通過上網和閱讀書籍,我了解了很多關於孩子英語教育的知識,很早便意識到了英語啟蒙和語言環境的重要性,從小在一個純正的語言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語言天賦會更好些。
  • 別再相信「英語母語環境學習」了,這就是個偽命題
    認為母語教學是英語學習最好的方式方法,希望孩子用學習母語的方式學習英語。而中國本身就不是英語母語環境,這一點,我們必須接受。,給她看英語動畫片,讀英語繪本,依然不能稱之為英語母語環境,我們不可能同時生活在兩種母語環境中。
  • 學了英文丟了中文,英語比母語重要?
    很多家長在少兒教育階段都喜歡問這一個問題——英語和母語,哪個更重要?原本他們覺得,孩子在國際學校上課都用英語,得先學好英語,否則老師說什麼他都聽不懂,還怎麼上課呀。至於中文嘛,反正在中國,就慢慢來吧。一方面,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可以藉助已有的母語水平,將其應用到英語的學習上,以產生積極的影響,事半功倍;另一方面,有些父母則認為母語和英語是兩門截然不同的語言,孩子若想學好英語,就需要完全擯棄已有的母語知識,把英語當成一門全新的語言,從零開始,這樣才能學到地道的英語,而不是所謂的「Chinglish」。
  • 習得英語如母語,在中國家庭可能嗎?
    如果一個中國的孩子隨父母移居美國,上美國的幼兒園,周圍經常大量的接觸美國孩子和大人,在英語的環境中,基本上2年就可以習得英語像母語一樣的程度。這是最高效的學習英語方式,而且孩子很輕鬆自如的就習得英語如母語,不需要教,沒有任何的壓力和成本。對於語言敏感期的兒童來講,只需要給他英語環境,就可以輕鬆習得英語如母語。
  • 母語式英語環境有多重要?認真看完你就懂了!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個母語式英語環境呢?很簡單,因為這對於兒童的成長和父母的養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不信?接下去看,你會有新的發現。把一個三歲中國的孩子放在美國的英語環境中,很快1-2年就能自然習得英語,突破英語聽說,和美國同齡孩子一樣用英語自由的溝通。我們給孩子提供的教育也是考慮到美國人的一個環境就是這樣,只有不斷地聽說,輸入輸出,才能夠培養出孩子的一個語感,和聽力,自然而然就能開口說英語了。
  • 英語怎麼學,才能達到和母語一樣的水平?
    我想,或許你和我一樣,從小,就經常被上一輩人在傳達這樣一個做事的觀念:事情,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豪氣閃閃放光芒!所以,學英語,要麼不學,要學就學到最好,要說得像母語是英語的外國人一樣好!學英語,用英語,這麼多年看過來,我發現,兜售這個「把英語學成母語」的夢想的「大師」到處可見,甚至告訴你,可以速成:一個之內,看懂美劇;三個月之內,像老外一樣說英語;背過XXX,英語隨便說;... ...可是看看身邊,真正能達到這樣水準的人,(只是分數考的很高的人並不算),好像真的沒見過幾個,甚至沒有。
  • 學外語別丟了母語的根
    「幼兒時期接觸英語,孩子的英語水平可以接近母語,錯過了這段時間,英語對孩子來說只能是第二語言了。」因此,許多家長曾經花費不菲的價錢送幼兒到雙語教育中心學習,但效果卻並不好。於是,一些家長又不得不放棄培養雙語寶寶的執念。幼兒期,究竟該不該讓孩子接觸雙語教育?事實上,只要條件允許,儘早接觸第二語言會讓幼兒更容易熟練掌握這種語言,促進幼兒對不同語言的感知。
  • 三招塑造「母語」環境,不能出國學英語,一點不可怕!
    社會的發展、人才的所需、競爭的凸顯,已經達到將近被迫的程度,要求所有的孩子們掌握英語了。 作為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在學習英語上,我們並不是特別有優勢,一是沒有純粹的英語學習大環境,二是孩子學英語沒有形成完整的英語學習母語環境。 英語學習的大環境,我們是不能改變的,但幫助孩子搭建英語學習的母語環境,還是可以做到的。
  • 讓孩子像說母語一樣地道說英語 騰訊英語君手錶版智慧升級
    近日,騰訊英語君手錶版升級上線,適用於華為兒童手錶 3 Pro 超能版、小尋兒童電話手錶X2、小尋兒童電話手錶Y1、念念光陰-知足兒童智能手錶、小天才電話手錶等多款手錶。新版本包含學單詞、練口語、聽同學、學分牆四大錦囊,採用寓教於樂的趣味化英語學習方式,地道的母語發音與音素級口語評測,讓英語學習更加智慧化、個性化、場景化、生活化。
  • 英語學習的母語類比法、娛樂性原則和自我相關原則(《像母語一樣學英語》濃縮版)
    二、要類比英美國家母語環境,得出中國人學英語最佳方法英語母語環境是我們的英語學習環境標杆,是「黃金的標準環境」,這是上帝創造的最佳環境。根據王德生博士的三視角思維法,其中類比思維是思維的本質(對比視角),我們利用類比來看英語母語環境有哪些特點,從而幫助我們發現在中國學習英語可以有哪些極為重要的關鍵規律需要遵循。
  • 別忘了可以利用中文學英文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英語學習的思路,利用中文學英文,利用我們的母語學習思路來解決一些英語學習的問題。1.
  • 像母語一樣學英語,TPR教學法最詳細介紹
    想必大家已經清楚了,就是「像母語一樣學外語」。可以說,這是兒童學外語唯一正確的方法。「像母語一樣學外語」,也就是說,母語怎麼學,外語就這麼學。這也正是許多外語培訓機構對外宣傳時常打的旗號,也是得到大多數進行家庭英語啟蒙的父母們認可的基本理論。上周,苗爸與一寶媽聊起了孩子的英語啟蒙,也談到了這個話題,特別是其理論基礎:TPR(全身反應)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