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紅:媽媽味的煎餅

2020-12-22 雪絨花原創文學

媽媽味的煎餅

文/張志紅

兒子到外地上高中,每月只能回家一次。突然感覺時間是這樣漫長,一遍一遍細心地收拾兒子住的小屋,不讓一絲塵土在他的書桌上、床鋪上逗留,徘徊在這間狹小的房間,恍惚中能聽到兒子爽朗的笑聲,呼吸到空氣裡兒子散發出的男子漢氣息。

終於等到兒子回來的這一天。給兒子準備什麼可口的飯菜哪?兒子口味很刁,再好吃的東西吃過幾次就厭倦了,唯一例外的是,他從小到大都喜歡吃我攤的煎餅。為了方便給兒子攤煎餅,我專門買了鏊子,隔三差五就滿足一下兒子的煎餅欲望。今天,我算好時間,一定讓兒子進門就吃上熱騰騰的煎餅。我先將一碗白面放入大盆中,再加入一個愛心雞蛋、一小勺鹽、適量的水,用筷子快速攪拌,一會就成了均勻的、稀稀的麵糊。然後把鏊子預熱,放上適量的油,待油熱後,放一勺稀麵糊在鏊子的中央。麵糊和油衝撞著,嘶叫著,激起氤氳煙氣。這時要趁麵糊尚未凝固,快速地用鍋鏟旋轉著,將麵糊攤成一個大大的、薄薄的圓。鏊子的炙熱使麵糊迅速凝固,就像一個粘人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趴在鏊子上。此時要小心、快速地用鍋鏟將煎餅的四周輕輕鏟起,也象把一個賴在家裡不願意上幼兒園的孩子送出家門一樣,輕輕地、一點一點分離。然後用鍋鏟託住煎餅的底部,迅捷地讓煎餅翻個面,讓鍋底烙一下另一面,等到滿屋都飄繞著煎餅的香氣,上下兩面都在鍋裡烙的金黃時,就可盛出放於大盤之中,一張煎餅就攤好了。想著兒子吃煎餅時的滿足模樣,我渾身都是勁。接著繼續熱鍋小火,快攤慢煎,一盆稀麵糊翻覆手間便成為盤中一疊疊金黃色的煎餅。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喜滋滋地吟上一句「圓於望月,大如銅錚,薄似剡溪之紙,色如黃鶴之翎,此吾之煎餅也。」

兒子一進門,還末放下沉重的行李,就猛吸一下鼻子,驚喜地問:「攤煎餅了?太好了!」兒子將薄薄的一張煎餅捲成一個卷,蘸著放了香油的蒜汁,狼吞虎咽地吃起來。看兒子吃得這麼生猛,我擔心是不是兒子學校夥食不好,趕緊問兒子:「學校的飯菜怎麼樣?」兒子邊吃邊說:「學校飯菜很好吃,早晨有中式漢堡,中午的菜最多了,我都喜歡吃。」我嗔問他:「那還吃成這樣?」兒子停下來,抬起頭,看著我說:「學校的飯菜再好吃,也沒有媽媽味的煎餅好吃,我做夢都想吃你攤的煎餅了。」我和兒子相視一笑,我能想像到兒子高中生活的單調、緊張,更能理解兒子對飄繞著煎餅香味的家和親人的思念和依戀。不由得想起,三十年前,我離家去邯鄲上衛校時,也是這樣的情景,也似對娘說過這樣的話。在外的日子,想念家裡溫暖的爐火,常常夢見昏黃的燈光裡娘的微笑,娘攤的煎餅更是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深深的印記,隨著歲月的潤澤,成為心中最深切的思念。這思念是最溫暖的力量永遠保存在心中最柔軟的部分,成為我在人世裡跋涉時最堅強的依靠。兒子一句「媽媽味的煎餅」將塵封久遠的記憶一點一點激活了。

時代不同了,現在的孩子甚至年齡再大點的年輕人也無法想像七零後一代人的童年、少年生活。七十年代的農村,生活還很貧困,僅能解決溫飽問題,每天的三餮一成不變,沒有油水和滋味。總是玉米面糊配鹹菜、水煮白菜就饅頭、大米飯加鹹菜。所以,偶爾才能吃到的煎餅,是我少年時代品嘗到的最酥香可口、最解饞的美味。

「二月二,颳大風,拾柴火,攤煎餅」,每年的二月娘就要念叨這句話,還重點強調「搶一不搶二」。所以,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一晚上,娘就忙著準備攤煎餅。娘先用小鋁盆調好一盆稀稀的白麵糊,在煤火上支好鏊子,從那個年代久遠、裹了層層油垢、看不清楚面目的油罐裡面舀一點點油均勻地塗在鏊子上,然後開始攤煎餅。我坐在小板凳上,拿著筷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娘,看著桔黃色、溫暖的光暈裡,娘微笑、專注的眼睛和額頭散落下的烏黑頭髮,看著娘動作熟練而又敏捷地攤煎餅。娘攤一張,我三下五除二就吃光了,娘再攤一張,我就再吃一張,直到吃飽為止。娘攤的煎餅永遠是那麼金燦燦、蓬鬆鬆、鮮嫩嫩,香滋滋,娘攤煎餅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腦海中,那麼溫暖、美好、幸福。

再長大點,娘就手把手教我攤煎餅。直到我親手攤煎餅,我這才知道,看似簡單的攤煎餅,原來竟是那麼難。煤火太熱,燻烤的人受不了。放麵糊時油一下濺到手上,鑽心地痛。鍋鏟在我手裡就像一個棒槌,怎麼也不聽使喚,煎餅不是太厚就是不圓,一翻面就碎成好幾片,緊張的我手忙腳亂,滿身大汗。我氣惱地大叫:「太難了,學不會。」娘呵呵笑著安慰我:「我第一次攤煎餅也是這樣,沒事,多攤幾回就好了。」娘像是又想起了什麼,出了一下神,又輕輕地說:「你姥姥教會我攤煎餅,現在輪到我教你了,你一定要學會。」娘總說技多不壓身,這就是農民最真實、最質樸的生存觀念,「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很多理論觀念都是源於生活吧。

「媽媽,煎餅吃完了,我還想吃,你來教我攤煎餅吧。」兒子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望著兒子充滿青春朝氣的臉龐,我的心莫名地被觸動。「好呀,媽媽來教你,你一定要學會了,技多不壓身。」我想多年以後,兒子也會記得今天媽媽教他攤煎餅的情景吧。

煎餅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吧,那一張張鏊子煎餅就這樣留在一個又一個幼小孩子的心裡,當你長大後離開了家鄉,那一張張鏊子煎餅不僅帶著媽媽的味道,還帶著濃鬱的鄉情。它在一代一代的交替中衍繼,它是塵世濯洗後最寶貴的饋贈。時光的長河裡,塵世的輾轉中,媽媽親手攤的煎餅永遠是我和兒子最喜愛的美食,是人世間最至香的美味。

相關焦點

  • 東北的多味煎餅可一點都不比山東的雜糧煎餅差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鑫絲雀食品廠是一家以傳統煎餅為主;產品分三大系列以福系、祿系.壽系。經研究現特向下崗,復轉軍人,待業人員、推出多味特色煎餅,技術轉讓,他以多口味,多造型香甜酥脆獨特風味,已成功進入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所到之處深受當地男女老少的喜愛。
  • 壆崗社區第一書記張志紅——柔肩扛起社區疫情防控硬核擔當
    壆崗社區黨委第一書記張志紅(中)部署社區防疫工作。連續奮戰在壆崗社區抗疫一線的張志紅心中雖惦記著家中兩個孩子,但她更牽掛的是社區60000餘人的健康和安危。張志紅是寶安區「基石工程」選派至壆崗社區黨委掛職的第一書記。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她迅速進入狀態,成為社區防控的「中樞神經」,無論是指揮作戰、分配任務,還是督促落實、宣傳發動,社區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 煎餅之小豬佩奇豬媽媽版,營養又健康,最簡單的家常煎餅
    看到豬媽媽做煎餅,就對我說:「媽媽,我也要吃煎餅。」這次跟大家分享小豬佩奇豬媽媽版的煎餅,簡單美味又營養。做早餐下午茶都很贊。1.準備純牛奶1盒,麵粉適量,兩個雞蛋,白糖(不喜歡甜食可以不加)。2.把麵粉,牛奶,雞蛋,白糖都放入碗中。3.用筷子攪拌至無顆粒狀的液體。
  • 農婦用土鏊子烙煎餅,每天600斤不夠賣,能吃出媽媽的味道
    2019年1月7日,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龍山鎮梁甫山農產品公司加工點,兩位農村老人正在烙煎餅。在當地,這種以地瓜為主要原料,輔以玉米、黃豆、小麥、高粱等雜糧,加工製作而成的煎餅走俏市場,成為當地農戶致富的新亮點。地瓜煎餅,在上個世紀物質匱乏的年代,是當地人們的日常主食。
  • 廣東點心——鹹煎餅,味香而不濃,家裡的小孩都愛吃!
    鹹煎餅是廣東點心之傑作,以鹹香翠為主題,經過不斷改良味道更佳。 4.沈芝麻,鹹煎餅有芝麻的點綴就是錦上添花。
  • 徐州菜煎餅全攻略
    小編發現在很多外地人,包括部分本地人的心裡,徐州特色美食=地鍋雞,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徐州人,小編表示菜煎餅也是徐州飲食文化的集大成者。菜煎餅是山東魯南地區的一種大眾食品,製作原料主要有麵粉、雜糧、雞蛋等,老少兼宜,俗稱「中國熱狗」,流行於棗莊 、濟寧、臨沂、徐州等魯南地,後傳布周圍省市。
  • 兒時的回憶:媽媽做的雞蛋煎餅,吃起來滿是溫馨
    從小我的早餐離不開麵粉和雞蛋,吃得最多的就是媽媽做的雞蛋煎餅,媽媽做的餅,外焦裡嫩,聞起來香噴噴的,吃一口回味無窮。外面做的煎餅也比較多種多樣,如手抓餅,煎餅果子等好吃的煎餅,但我依舊喜歡媽媽早餐煎餅的味道,回憶媽媽多年做餅的步驟,我不停的增加煎餅的食材,為媽媽做一道簡單的、營養美味的雞蛋煎餅。今天惠子為媽媽做一道兒時常吃的雞蛋煎餅,美味健康不油膩。
  • 票選的天津最好吃的10家煎餅果子!手推車才最夠味!
    這位小哥很帥,雖然長了一副新疆人的面孔,但一張嘴那地道的天津大碴子味讓我肯定他是在天津長大的。煎餅果子簡直是味道一流,賣相上等。——by如今依舊笑春風TOP8.南開五馬路朝園裡10號樓路邊煎餅果子這種在天津被賦予特殊含義的食品,是絕不能在景區體驗的,一定要到居民小區裡去大家都排隊吃早點的地方,買一個慢慢的吃,這樣做為什麼?
  • 煎餅的種類各式各樣,幾種煎餅大比拼,哪種才是你最想吃的?
    煎餅的種類各式各樣,幾種煎餅大比拼,哪種才是你最想吃的?煎餅,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起源於山東,分布很廣。煎餅的歷史也很長,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晉。我這裡坐標「蘇北」,煎餅也是我們的主食之一。煎餅的種類有很多,光從食材上就有很多種,有雜糧的,有小麥的,有白面的,也有玉米面,豆面的。從做法上,主要有山東煎餅和天津煎餅,這兩個是我最熟悉的,如果還有其他的歡迎大家補充。我們這裡靠近山東,所以吃的也是「山東煎餅」,也就是「煎餅卷大蔥」中的煎餅。
  • 大媽街邊賣「豪華煎餅」,外酥裡嫩,料足味美,來吃的都是回頭客
    大媽街邊賣「豪華煎餅」,外酥裡嫩,料足味美,來吃的都是回頭客!基本上各地的煎餅攤做煎餅都是這樣的一套流程,這樣做出來的煎餅,雖然說味道吃起來很不錯,但是多年如一日全部都是吃的這一套,難免我們的口味也會有一些枯燥的,所以有的做煎餅生意的人,他們也開始整上一點新花樣來吸引顧客,畢竟大餅卷萬物是一個永恆的定律。
  • 雜糧菜煎餅是徐州人眼中的肉,一份煎餅一份愛,走進正宗徐州味
    小時候在農村,離不了菜煎餅和粥,菜煎餅是主食,早中晚都可以吃,那時候,姥姥總是摘一些自家地裡種的蔬菜,洗淨切碎,放上鹽,滴上幾滴平常捨不得吃的大豆油,做好後切成兩半,讓我坐在院裡樹下認真地啃。上學後,回老家時偶爾,還能圍在親戚家的煎餅鏊子邊上,揉著被柴火煙燻的眼睛,吃著剛烙好的菜煎餅,覺得鮮香酥脆更感到難得。慢慢的我們都走出了家鄉,去外地工作,定居城市,享受西方社會的「文明」,遺忘了兒時的菜煎餅,以為一杯可樂·大塊漢堡,一塊雞腿·酥脆薯條,就是青春期的味道。
  • 瓠瓜二吃,豬肉燉的味美軟爛,肉湯鮮甜,煎餅鹹香樸實又很有口感
    豬肉燉的味美軟爛,肉湯鮮甜,瓠瓜吸滿肉汁精華,甜美又有口感,好吃!瓠瓜煎餅材料(2 片):瓠瓜: 350g,切絲、菜脯: 50g,切碎、櫛瓜:200g,切絲、櫻花蝦:15g、中筋麵粉:6大匙、雞蛋: 6顆、鹽:適量、胡椒:適量、七味粉:適量做法
  • 電餅鐺做韭菜煎餅,方法簡單,味美香脆
    韭菜煎餅,是北方人經常吃的一種食物。有的是用麵餅做,有的是在鏊子上直接攤。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個韭菜煎餅,用電餅鐺做的,用的是我們平常吃的煎餅,方法簡單,煎餅味美香脆!今天做煎餅用的菜是韭菜和土豆,夏天的韭菜沒有春天的鮮嫩,吃起來味道比較重,而且腸胃不好的人盡少吃!
  • 絲瓜蝦米煎餅
    絲瓜多用來清蒸、拌炒或煮湯,秀春卻認為用絲瓜做煎餅,其美味更勝一籌,雖然煎餅是用油煎制而成,但清爽的絲瓜起到了消脂解膩的作用,就算吃多也不膩口。6 將絲瓜煎餅切成角塊,排放入盤中,即可上桌。  2、絲瓜和蝦米應過油炒一下,可提升煎餅的鮮美之味,使煎餅的風味更佳。  3、雞蛋、麵粉應先調成麵糊,再倒入絲瓜蝦米中拌勻,直接將所有材料調成麵糊會不易調勻,煎餅還容易夾生。
  • 「中國煎餅」進軍曼哈頓
    剛從中國來時,煎餅在舊金山灣區「登陸」。它們風靡西雅圖,並「突襲」了俄勒岡州的波特蘭。Now, they are sweeping across Manhattan, with sightings near Washington Square Park, Midtown and Columbia University.
  • 徐州老鄉,有多久沒吃手工煎餅了?咬到太陽穴疼的感覺還記得嗎?
    煎餅對很多南方人來說可能就是煎鍋做出來的麵餅,但是對北方人來說卻是某種特定的麵食。這種麵食薄如蟬翼,香脆可口,純手工製作,麵餅裡不止有麥香,更有媽媽的味道。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多,那時候又不像現在什麼東西都能商品化,所以家裡的吃食都是媽媽一點一點做出來的。大家又都在長身體,所以三天兩頭的烙煎餅,開始烙煎餅之前,媽媽會讓我把家裡的大黑滑盆刷乾淨,往裡面裝上大半盆水,接著倒麵粉進去,用筷子使勁攪拌,直到和出稠稠的麵糊。
  • 煎餅要是這樣吃,營養豐富,做法簡單,隔三差五就要吃
    煎餅要是這樣吃,營養豐富,做法簡單,隔三差五就要吃!那麼湯品就成了大多數人桌上的常客了,小編今天就為大家帶來一道美味的捲心菜煎餅。這道簡單的菜用到的食材也非常的簡單,包括捲心菜、西葫蘆等。步驟非常的簡單,簡單且容易上手,新手媽媽也可以分分鐘很快就能夠學會,再加上煎餅的香滑軟糯,所以這道菜也可以當做寶寶的輔食,我家小孩就很愛吃。還在等什麼呢,跟著小編學起來吧!
  • 徐州記憶中的二妮菜煎餅,20年發展不變一口好滋味!
    徐州二妮菜煎餅鄉愁是媽媽親手做的炒臘肉,是家鄉正宗的一杯米酒,而對於徐州人來說鄉愁有時就是一塊簡單的菜煎餅。二妮菜煎餅徐州這座城生活氣息濃厚,從早到晚都不會顯得冷清。老菜市每天都擠滿了人,到了飯點大家都喜歡去二妮菜煎餅門店吃飯。這家的菜煎餅可是徐州的老味道,堪稱菜煎餅的王者。
  • 沂蒙特產:煎餅
    要說沂蒙的特產,那可是數也數不盡:八寶豆豉、糝、莒南鍋餅、沂水豐糕…在這眾多特產中,我最喜歡的要數煎餅了。煎餅在我們臨沂是很常見的主要食品,走在菜場,隨處可見烙煎餅的老人在鏊子前忙碌。煎餅的做法很簡單,只需要用水將面調成糊子,然後在燒熱的鏊子上塗少量的麵糊,烙熟後再揭下來就行了。
  • 雞蛋煎餅這樣做才好吃,教你一招,攤出來鮮嫩有味,吃一口就上癮
    雞蛋煎餅可以說算是比較常見的早餐之一了,全國各個城市早餐攤上都有賣雞蛋煎餅的,不同城市做法可能也有些差異,還記得以前上學的時候,早上最愛買雞蛋煎餅來吃,那個時候學校門前的煎餅攤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高中那會我記得我們這邊的雞蛋煎餅最便宜的是1塊5一個,如果加火腿腸的話就會加收一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