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大山29載 照亮貧困女生追夢路|記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校長...

2020-12-20 閃電新聞

「準備出發,給我翅膀吧,踏著那狂風的步伐,點燃那無垠天涯,讓所有夢想無與倫比地閃耀吧!」

這是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中學的校歌,歌詞燃情勵志,廣受學生喜愛。校歌是校長首迎東以女童班為背景創作的,從1991年到2020年,首迎東紮根苗鄉29載,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一屆又一屆大苗山女孩的追夢之路。

1987年,首迎東考上了廣西師範大學數學系。從融水大山來到大城市讀書的首迎東看到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大學畢業後一定要回到家鄉,讓更多的少數民族孩子走出大山。

完成學業後,他毅然回鄉從事教育工作。2002年,首迎東主動請纓到融水民族中學擔任副校長。因為工作出色,兩年後他正式「掌舵」,擔任校長至今。

首迎東最關心的是女童。他將學校3年招生一次的少數民族女童班改為一年一招,每屆兩個班,每班60人,招收來自融水各鄉鎮的苗、瑤、侗、壯等少數民族貧困女生。

曾經,「狗不耕田,女不讀書」的陋習深深刻印在眾多融水大山群眾的觀念裡。在女童班創立之初,很多家長拒絕送孩子上學。首迎東和學校老師們走家串戶,到學生家中勸說,說服家長改變觀念。

15年前進入女童班的何巧玲現在已是防城港市的一名公務員。「以前家庭經濟很困難,實在沒辦法讓孩子讀書了。後來首校長來家訪了解情況,學校還給予了一定的補助,孩子才能有機會繼續念書。」回憶起首迎東當年登門勸說的情形,何巧玲父親何延松一直心懷感激。

女童班學生心懷夢想,但因家庭經濟困難,內心都有著不小的壓力。為了讓孩子們能安心讀書,首迎東不僅自己捐資捐物,還帶動身邊人,聯繫愛心團體一起為孩子們的夢想保駕護航。「我們多方聯繫社會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讓女孩子們免除了後顧之憂。」首迎東表示。

如今,少數民族女童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國紅十字會等社會公益組織長期為女童班學生提供幫助。女童班的每名學生每年都可獲得愛心團體資助的1000元生活補助。女童班的學生們以耀眼的成績回報母校。2019年全縣中考A+等級共93人,其中女童班26人,超過1/4。

因為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女童班學生學習特別拼,但首迎東還希望她們能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因此,除了國家課程外,學校給女童班安排了苗繡課、山歌課、蘆笙課等,讓女童在學好規定課程的基礎上,傳承少數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培養女性的秀美氣質。

從女童班走出去的學生,有的大學畢業之後又回到了學校任教。梁秋蘭是該校07級第四屆扶幼女子班的學生,她大學畢業後到母校女童班任教。「我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孩子們,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愛的接力棒已經在學生的手上傳遞。「我們將進一步落實黨的民族教育政策,做好民族教育工作,讓更多山區的兒童能夠通過知識改變命運,插上理想的翅膀走出大山。」首迎東說。

相關焦點

  • 融水安太苗族生態博物館:
    圖為融水安太生態博物館。     這裡風景優美、交通相對閉塞,苗族傳統原生態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存——2009年11月26日,坐落於融水苗族自治縣安太鄉小桑村下屯的融水安太苗族生態博物館正式開館。這也是廣西民族生態博物館建設「1+10」工程建成開放的第8家生態博物館。     如今距開館時間已經過去近5年,這座廣西唯一的一座以展示苗族文化為目的的生態博物館,模樣是否依舊?日前,南國早報記者輾轉6個多小時的山路,走進小桑村下屯探訪。
  • 2019第十九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盛大開幕
    廣西新聞網融水11月23日訊(全媒體報導組)11月23日上午,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民族體育公園熱鬧非凡,上萬名融水各族群眾載歌載舞,慶祝2019第十九屆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盛大開幕。此次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從10月開始至12月結束,歷時3個月,有開幕式、鬥馬、大型實景巡演、非遺巡演展、五彩山歌唱苗山等15項頗具當地民族特色的節目。融水苗族自治縣是全國成立最早、廣西唯一的苗族自治縣。全縣面積4638平方公裡,總人口52萬多人,居住著苗、瑤、侗、壯、漢等13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75.27%,其中主體民族苗族人口21.86萬人。
  • 2015中國·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開幕 民俗狂歡萬人同樂
    楊志雄攝中新網融水11月7日電(記者 楊志雄張廣權)蘆笙盛裝大巡遊、中華苗族打同年、鬥馬鬥雞比賽、融州風情百家宴……11月7日,中國知名的「蘆笙鬥馬之鄉」——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上演民俗大狂歡,來自海內外的數萬名賓客和當地民眾縱情體驗苗家文化風情。
  • 2021山東公務員面試熱點:小學校長紮根深山十七載
    2021山東公務員面試熱點:小學校長紮根深山十七載 【熱點背景】 河南省某山村小學校長,十幾年如一日堅守大山深處,只為 改變山裡娃的命運,託起大山的希望。他雖然收入微薄,但17 年資助學生多達 300 多名。
  •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2020年暑期城中校外學習站圓滿收官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2020年暑期城中校外學習站圓滿收官8月15日上午11點,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2020年暑期城中校外學習站圓滿收官,結業典禮在縣老乾局四樓教室舉行。
  •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2020年暑假第一個青少年校外學習站開班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2020年暑假第一個青少年校外學習站開班8月3日,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2020年暑假第一個青少年校外學習站城北學習站在縣新穎寶貝藝術中心開班了,學習站主要開設有舞蹈班、形體訓練班、禮儀班,學習站針對小孩子骨骼生長的規律特點將對孩子們進行專門訓練,經過訓練使身體的柔韌度、平衡力、協調力,體質得到增強。
  •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教育局關工委領導參加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校外學習站剪紙班結業匯報展示活動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教育局關工委領導參加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校外學習站剪紙班結業匯報展示活動8月24日上午,融水苗族自治縣青少年活動中心校外學習站民族剪紙班學習活動結束了,縣活動中心舉辦結業匯報作品展示活動,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
  • 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關工委召開各村完小秋季學期食堂食品安全會議
    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關工委召開各村完小秋季學期食堂食品安全會議9月7日上午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關工委、學校關工委聯合在鄉中心校召開各村完小秋季學期食堂食品安全強調會,為在校生創造一個良好健康學習環境
  • 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舉行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
    2020-08-03 15:55:23 來源:中工網中工網訊 7月31日,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總工會聯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縣城舉行第五屆農民工技能大賽。
  • 九月感恩師 桃李滿天下 | 融水開展教師節慰問活動
    九月感恩師 桃李滿天下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融水苗族自治縣四家班子主要領導分別帶隊開展教師節走訪慰問活動9月9日,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楊恩維一行,來到融水中學和民族高中等學校走訪慰問,並就下一階段教學教育工作進行調研指導。實地了解當前學校教學發展水平和遇到的困難問題,並聽仔細取教育部門的情況匯報。
  • 廣東廉江中學千裡送教到融水 結對幫扶送電腦
    為加強協作校之間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為教師搭建教學實踐與共同成長的平臺,深入推進東西部學校結對幫扶工作,9月13日至15日,廣東廉江市廉江中學赴廣西融水保桓中學開展幫扶捐贈電腦暨省市名校長張旭工作室送教交流活動
  • 3D列印技術走進融水校園!西工大及融水共建的創客中心揭牌
    8月28日,融水苗族自治縣創客中心揭牌儀式在融水中學舉行,標誌著由西北工業大學捐建的創客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與會人員實地參觀融水苗族自治縣創客中心教師在介紹融水苗族自治縣創客中心裡的3D列印設備融水苗族自治縣創客中心的配備設施
  •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教育局關工委領導到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調研指導校外學習站工作
    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教育局關工委領導到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調研指導校外學習站工作8月19日上午,融水苗族自治縣關工委、縣教育局關工委在縣關工委執行主任石統權帶領下一行5人到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調研指導校外學習站工作。
  • 2015年優秀民辦學校、優秀民辦學校校長、優秀民辦學校教師評選公示
    融水苗族自治縣小紅帽第三幼兒園融水苗族自治縣小紅帽實驗幼兒園武宣縣小紅帽第三幼兒園武宣縣小紅帽實驗幼兒園忻城縣小紅帽實驗幼兒園柳城縣大埔鎮私立小紅帽幼兒園臨桂縣小紅帽幼兒園  陽燕瓊   龍州縣小紅帽幼兒園  韋春華   蒙山縣小紅帽幼兒園  陳麒先   欽州市小紅帽幼兒園  朱彥飛   南寧市青秀區小紅帽幼兒園  付海燕   融水苗族自治縣小紅帽第二幼兒園
  • 960多萬貧困群眾喬遷新居:搬出大山,告別「窮窩窩」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從大山搬入縣城,從木屋搬入樓房,「十三五」期間,全國易地扶貧搬遷累計投入各類資金約6000億元,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已全部喬遷新居。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成果。「960多萬人,相當於三峽移民的近8倍,相當於搬遷了一個中等人口規模的國家。」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說。走出大山後,新生活過得怎麼樣?
  • 積極做好慈善事業 為民族地區造福--柳州市慈善會
    柳州市慈善會不僅將所有善款全部用於救助貧困人口,還與柳州市民政局共同開創了廣西第一所慈善超市和創建了廣西第一個市級慈善網站。與此同時,我們深入基層山寨體察民情,為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安縣等柳州市六縣四區各族人民辦了一件又一件好事、實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群眾心坎,把真情愛心灑向殘疾人,灑向災民,灑向瀕臨輟學的學生,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的動人讚歌。
  •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山的迴響——三個民族自治縣的70年巨變
    【中央媒體看甘肅】大山的迴響——三個民族自治縣的70年巨變新華社記者金風送爽的8月,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東鄉族自治縣和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相繼迎來自治縣成立大山在這裡擰成疙瘩,條條溝壑把塬坡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條塊,人們深困其中,當地人形容自己的生活「水比油貴、路在崖邊、校在天邊」。仿佛認定了這片土地只能生長貧困,年輕人紛紛離家外出打工。與東鄉族自治縣同齡的70歲東鄉族老人白銀中,只能帶著孫輩過留守生活。「妹妹有一次上學摔斷了胳膊。」白銀中的孫子、14歲的白義說。
  • 《新聞聯播》:昭通車路村轎子溝苗族群眾搬出大山包,迎來新生活!
    12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在系列報導「我們的2019」專欄中,報導了我省昭通市昭陽區大山包鎮車路村轎子溝苗族群眾,通過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上新生活的新聞。 央視報導說,大山包鎮車路村轎子溝是個苗族村,今年10月,村裡34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通過實施易地搬遷,搬到離中心城市不遠的扶貧安置點,實現了脫貧。報導中,村民張德富激動地說,去年受到媒體關注的「冰花男孩」就住在我們旁邊不遠的地方。2019年,讓我覺得最幸福的就是搬到新家後,孩子們上學就不再受冰霜之苦了。
  • 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 只為書聲琅琅
    那時她剛剛成為一名中學教師,得知班裡有學生打算放棄中考外出打工,便和班主任去家訪,勸說這名學生回校。「我也是山裡的孩子,知識讓我有了走出大山的能力,更可以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韋君玉是這樣回答的。這算得上「現身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