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人!這才是職業倦怠,很多人毫不知情……

2020-12-27 黑龍江華慈心理

上班時總是感覺身體被「掏空」

無論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

感覺工作「鴨梨山大」

對生活失去原有的熱情

態度消極、萬分沮喪、身體疲憊

有時甚至懷疑工作的意義和人生價值

如果你也出現了這些心理,那你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你可能陷入了「職業倦怠」。那麼,什麼是職業倦怠?是什麼原因會讓人產生職業倦怠?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主要是個體在工作壓力下出現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最早由Freudenberger 於1974 年提出, 他認為職業倦怠是一種最容易在助人行業中出現的情緒性耗竭的症狀。隨後M aslach 等人把對工作上長期的情緒及人際應激源做出反應而產生的心理綜合症稱為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症」又被稱「職業枯竭症」,它是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壓力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同的,而是源自於心理的疲乏。

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機械的作業中,逐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很難提起興趣,打不起精神,只能依照慣性來工作。所以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根據調查,人們出現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半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為什麼會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是在職場人中間較為普遍發生的心理問題,造成這種心理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鬥爭。高智商的職業鬥爭也是職業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這種職場之間的爭鬥往往不露痕跡,令人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也更容易消耗人的精力,造成心理負擔。而容易忽視的是,生理上的不適也影響人的心理狀態,引發職業倦怠。

2.壓力。長時間加班熬夜趕工,沒有充足的休息時間,超負荷工作,加上大城市物價高企,在工作壓力和經濟壓力的雙重重壓下,不少人心生怨氣,在怨氣沒有得到緩解狀態下繼續工作,容易惡性循環,發展為職業倦怠。

3.傳染。辦公室負面情緒的傳播如同瘟疫那般迅速,往往是一個人可以影響到十幾人,只有有一個員工辭職的話,很快就會牽起一個辭職小高潮,這是僱主們最不願意看到的,職業倦怠對自己,對他人都會產生不良影響,不可置之不理。

如何判斷自己患上了職業倦怠?

你可能會問,自己在平時工作中也會出現壞情緒,這就是患上了職業倦怠嗎?如果你有這樣疑問的話,那麼下面這套測試題可能會對你有幫助。

這是份職業倦怠測試,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從中選擇符合自己情況的那一項。這些選項包括:

A.從未如此; B.很少如此; C.說不清楚; D.有時如此; E.總是如此。

以下為測試題目

1.對工作感覺到有挫折感。

2.覺得自己不被他人理解。

3.我的工作讓我有疲勞感。

4.我覺得我高度努力工作。

5.面對工作時,有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6.工作時感覺到心灰意冷。

7.覺得自己推行的工作方式不恰當。

8.想要暫時休息一陣子或另調到其他職務。

9.只有付出努力就能得到好結果。

10.我能肯定這份工作的價值。

11.認為這是份相當有意義的工作。

12.我可以由工作中獲得心理的滿足。

13.我有自己的工作目標和理想。

14.我在工作時精力充沛。

15.我樂於學習工作上的新知。

16.我能夠能夠冷靜的處理情緒上的問題。

17.從事這份工作後,我覺得對人變得更加冷淡。

18.對某些同事所發生的事我並不關心。

19.同事將他們的遭遇問題歸咎於我。

20.我擔心這份工作會使我逐漸失去耐性。

21.面的民眾時,會帶給我很大的壓力。

22.經常盼望有假期,可以不用去上班。

計分方法

前八道題,按照A、B、C、D、E、五檔次分值依次為1、2、3、4、5,分數總和除以8計算最後得分。

中間八道題,按照A、B、C、D、E、五檔次分值依次為5、4、3、2、1,分數總和除以8計算最後得分。

後六道題,按照A、B、C、D、E、五檔次分值依次為1、2、3、4、5,分數總和除以6計算最後得分。

注意:這個測試包括了職業倦怠的三個方面:情緒衰竭{1-8)、低個人成就(9-16)、人格解體(17-22)。其中,9-16題為反向題,需要反向計分,即選E時計做1分,選D時計做2分,選C時計做3分,選B時計做4分,選A時計做5分。其餘題目為正常計分。

經所有題目得分相加除以22得到平均分,既代表自己職業倦怠問題的嚴重程度。1分代表沒有職業倦怠,5分倦怠問題很嚴重。得分越高表明職業倦怠的程度越重,其中有一項得分即視為中度職業倦怠。

如果通過判斷得出自己確實患上了職業倦怠,請儘早諮詢專業的心理醫生,尋求更加科學的心理治療以及輔導。

相關焦點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
    忙活了一天也不知道幹成了什麼,一不小心還要加班,別人吃夜宵的時間,你才準備回家,心想,辭職算了,這樣的念頭大概動了一萬遍了…… 假如你也是這樣,很有可能是因為產生職業倦怠了,它有著最顯著「症狀」——不想上班。
  • 職業倦怠症的「自救指南」
    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師克麗絲汀-馬斯勒將職業倦怠症患者稱之為「企業睡人」。據調查,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  職業倦怠最常表現出來的症狀有三種:  1.對工作喪失熱情,情緒煩躁、易怒,對前途感到無望,對周圍的人、事物漠不關心。
  • 當「職業倦怠」來臨時
    倦怠感不可怕,最糟糕的是,不願意承認問題的發生。「你需要一段時間,用心去傾聽內心的聲音,」小和說。  學著正面看待倦怠感  職業倦怠,英文為Job Burnout,提到這個字眼,很多人腦海閃過的是「蠟燭燃燒殆盡」的畫面。
  • 「職業倦怠症」你中招了嗎?
    這六方面的不匹配就會產生明顯的職業倦怠。每當我們產生這個職業倦怠的時候,不妨自己呢對照著這六個方面,工作量超負荷,對工作任務的進展失去控制,沒有得到理想的報酬,沒有跟同事建立積極的聯繫,工作績效沒有得到公正評價,與公司價值觀產生衝突。對照這六個方面,不妨我們列一個表格,看看哪一些情況最嚴重,再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可能就容易一些。有人說是不是我不上班,就不會職業倦怠了呢?
  • 職業倦怠期了?矯情~
    用人上都是「非極致而不為」的理念,這讓整天羨慕別人家公司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面向30—40這個年齡段的員工開火,真是勇氣可嘉,要知道在很多企業這個年齡段的員工正是職業的黃金年齡,是很多傳統行業的中流砥柱。當然或許與行業性質有關,讓更多的網際網路企業用職場小鮮肉們挑起了工作的大梁。
  • 人到中年,升遷無望,3招化解「職業倦怠」危機!
    職業倦怠(burnout)是指個體在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職業倦怠是Freudenberger於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用這一詞彙描述了服務於助人行業的人們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所經歷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
  • 沒有職場人願意經歷職業倦怠期
    工作了3—5年之後,很多在蛻變中成長的職場精英慢慢會進入職場倦怠期。伴隨著職業理想慢慢成型到最終實現,努力貫穿著職業生涯之路,具備一定競爭能力也處於管理崗位。但面對社會和生活壓力,遭遇職場瓶頸很難有更大的突破。職業倦怠期是被一直關注的話題,也困擾著從業多年的職場人士。
  • 突然想起了「職業倦怠」
    在這件事情上,我也有類似的疑惑,前幾天的文章裡也曾提到過,即在工作窗口就很怕有人過來諮詢,多問幾句就會很不耐煩,而在路上或者在當導醫志願者時就很樂意給別人指路,甚至還會親自帶過去。在困惑了一段時間,同時在思考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想到了一個詞——職業倦怠。
  • 職業倦怠:你不想上班的罪魁禍首
    其實他們是陷入了「職業倦怠」,沒錯,這篇就是老闆讓我寫給他們看的!什麼是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就是一種疲勞狀態,由長期過度的職業壓力所導致,分別在情緒、精神、身體上表現出倦怠。當職業環境對人的要求,超過了人本身所具有的能力與承受力,或是職業環境無視個人的欲求與動機,這樣職業者的內心就會出現不協調的狀態。
  • 什麼是「職業倦怠」? 職場倦怠了怎麼辦?
    日前,國內一人力資源服務商發布萬人調查結果,調查顯示:近80%的職場人感到精神緊張和壓力;2/3的職場人感到壓抑和焦燥;超過70%的職場人對工作產生倦怠,表示「不喜歡現在的工作」。這,就是隨著就業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職場人自身健康的退化,悄然來襲的「職業倦怠」。
  • 直面服務行業的職業倦怠
    如果以上三條讓你猶豫了,那恭喜你,趕上了21世紀最流行的職場感冒-職業倦怠。但別擔心,據《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70%的中國職場人輕微倦怠,13%的人重度職業倦怠,所以你是其中的一員也沒啥好奇怪的。在各行各業的調查中,服務型行業尤其是最容易產生職業倦怠的行業,怎樣積極面對職業倦怠是我們的一大難題。職業倦怠從何而來,這個感冒又如何對症下藥?
  • 孫瑞希:面對職業倦怠,你要如何破局?(附福利:職業倦怠測試量表)
    「職業倦怠」又稱「職業枯竭」,它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體驗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的感覺,這和肉體的疲倦勞累是不一樣的,而是緣自心理的疲乏。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
  • 石中英:教師職業倦怠的一種哲學解釋
    一句話,職業倦怠的出現意味著教師活力和創造力的喪失,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的不良症候與可持續發展的攔路虎。 關於教師職業倦怠的歸因研究已經有很多,產生數以萬計的研究文獻,涉及各級各類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從已有研究文獻看,有關教師職業倦怠的研究多數從社會學、心理學、組織學等角度展開。
  • 「職業倦怠症」怎麼治
    職業倦怠的概念,最初由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弗羅伊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用來描述助人行業的從業人員因工作時間過長、工作量過大、工作強度過高而導致的一種疲憊不堪的狀態。自此之後,職業倦怠被用來表述更多行業領域中從業人員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工作狀態,且受到學界愈來愈多的重視。
  • 教師職業倦怠量表
  • 關注幹部的「職業倦怠症」
    【關鍵詞】基層幹部  職業倦怠  工作作風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會漸漸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打不起精神,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職業倦怠症」。
  • 職業倦怠 job burnout
    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出現「職業倦怠症」嗎?據調查,在如今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環境下,「職業倦怠症」正日益蔓延,而且人們產生職業倦怠的時間也越來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個月就開始厭倦工作。數據顯示,相當高比例的職員患有「職業倦怠」,這個術語出自上世紀60年代格雷厄姆•格林所著的《一個自行發完病毒的病例》,目前被定義為「情感耗盡、自我成就感降低的心理狀態」。
  • 如何喚醒老員工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的話題能佔到職場心理諮詢的80%,大部老闆都意識到職業倦怠伴隨而來的是職業發展瓶頸期,卻鮮有人知道如何喚醒那些處於倦怠期的老員工。——喚醒倦怠!01識別出「不在狀態的人」。你團隊裡是否有這樣的人:工作意願度持續下降。
  • 「職業倦怠症」來襲怎麼辦?
    從調研看,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職業倦怠的一種外在反映,是出於對壓力、責任的「恐懼」而選擇的「逃避」行為,他們從「老同志」受尊重受優待的氛圍裡尋找職業「安全感」。久而久之,在不自覺中形成慣性思維和行為方式,甚至成為了一種「職業文化」。3被動工作被動工作。
  • 你有職業倦怠的跡象嗎?這幾招可以幫你緩解倦怠症狀
    > 工作難免有壓力,可如果一直承受重壓,感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盡,那就是「職業倦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