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100轉型又一道坎:盈轉虧後易小迪再提加大住宅比例

2020-12-18 金融界

來源:觀點地產網

對投資者而言,易小迪交出的這份中考成績單踏過了及格線。

8月24日午間,陽光100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公告披露2020年中期業績,並於當日舉行了線上投資者會。

有投資者向觀點地產新媒體透露,該公司董事會主席易小迪在會上表示:「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陽光100的發展受到很大的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陽光100錄得收入35.98億元,較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期間溢利為2.6億元,同比下降67.2%;核心溢利為3.9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期內,該公司實現歸屬股東淨虧損674.6萬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3.3億元。也就意味著,在疫情的影響下,陽光100的營收雖得以追平去年同期,但歸母淨利卻呈現出盈轉虧的局面。

陽光100表示,公司供應貨源比較充足,儘管上半年業績受到影響,但是下半年預計能追回來。

外界關注的不僅僅是陽光100的業績變化,還有這家企業的資產出售、負債問題、轉型成果以及疫後的調整與變動……

轉型又一道坎

2014年,易小迪提出向街區綜合體轉型的目標,陽光100因此成為了內地房地產企業中為數不多的以非住宅業務為主軸的房企。

五年後,陽光100聚焦非住宅市場的轉型戰略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在該公司實現的103.38億元合約銷售中,非住宅產品實現合約銷售達到51.34億元,佔比提升至50%。

了解陽光100的人士表示,到去年為止,陽光100轉型基本完成,但今年的疫情,對非住宅業務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進入2020年,疫情黑天鵝來襲,對全球經濟產生巨大影響,房地產行業幾乎停擺。由於封城、限制人員流動等原因,文旅、商業以及酒店、長租公寓等行業紛紛進入低谷期。而主營街區商業綜合體、喜馬拉雅服務式公寓、阿爾勒小鎮三個產品系列的陽光100難免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上半年,陽光100錄得收入35.98億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期間,物業銷售收入錄得33.43億元,同比上升1.4%;物業管理及酒店經營收入為1.93億元,同比下降8.6%,投資物業租金收入同比下降22.6%至5510萬元。

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到,普通住宅項目受到的影響大約是10%,但陽光100上半年收入下降比例大於行業。

第一,前五月的銷售處於停滯狀態,疫情對商業、公寓的銷售帶來了比較大的打擊。同期,陽光100(含輕資產運營項目)實現合約銷售金額人民幣24.08億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36.4%;實現合約銷售面積20.9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3%。

第二,該公司在疫情期間響應國家號召,對商業街推出租金減免措施;同時喜馬拉雅公寓的定位較高端,在疫情影響下,租金下降比較快;第三,土地一級開發在前四個月也無法正常運作。

利潤方面,上半年,陽光100錄得溢利2.6億元,同比下降67.2%;核心溢利為3.98億元;錄得歸屬股東淨虧損674.6萬元,而去年同期為盈利3.3億元。

從年報獲悉,陽光100利潤大幅下降一方面是評估價值受到了損失,另一方面是應收資產處置帳款延後。

事實上,轉型非住宅的路上,陽光100經歷了股價暴跌、賣地還債、業績不佳、貸款擔保人失聯等大大小小的坎,這一次,因疫情引發的業績難題,或將成為其中一個坎,但易小迪依舊堅定轉型。

投資者透露,易小迪在會上滿懷期待的說道:「我們走了一條最難的路,但是是一條最有前景的路,一開始就不容易」。

再提住宅與一級開發

「不要只看到疫情對短期的衝擊,長期來看,有時候它是一個好的現象」,易小迪此前在接受觀點地產新媒體採訪時說道。

彼時,他提到,疫情會為房地產帶來另一個機會,接下來的兩三年,全國將會迎來一個小高潮。

他還提到,疫情過後,土地價格上升得比較快,陽光100在一級土地開發方面能夠獲得更豐厚的利潤。

因此,在今天的投資者會上,易小迪提出,下半年要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應對變化,陽光100在下半年將會加大部分大型住宅項目的開發比例,同時加大一級開發的力度。

據悉,陽光100在今年依舊有不少一級開發土儲釋放,其中,溫州將釋放100萬平方米,按現價能賣至少70億,疫情期間地價比去年同期漲了20%-30%,會有很好的預期收益。而陽光100也將繼續採取合作和出售的方式,加大資產處置和土儲的變現。

陽光100的管理層多次提到,在未來五年,資產處置及一級開發土儲的變現,將成為該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

短期來看,易小迪未來應對疫情帶來的影響,調整產品結構,下半年加大住宅比例。但針對中長期的發展,易小迪依舊堅持非住宅產品的轉型。他提到,陽光100接下來還是著重於主力產品的打造,在轉型這條路上,形成自己競爭的特色。

投資者對觀點地產新媒體表示,陽光100的盈利能力在持續上升,盈利水平不是轉型最大的挑戰,碰到的挑戰是周轉慢、資金壓力。

的確,長租公寓、文旅項目、商業項目都存在一個共同點,即前期投入大、資金周轉慢、回報周期長,這也就導致企業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進行擴張與運營,進而導致企業負債水平居高不下。

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陽光100的有息負債總額為264.53億元。其中122.12億元需要在一年內償還,而71.94億元、65.16億元及5.31億元需要於一年後但於兩年內、於兩年後但於五年內及於五年後償還。

而截止期末,該公司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人民幣28.57億元,較2019年12月31日增加4.18億元,但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依舊不足以覆蓋一年內到期的負債。

投資者認為,合作是陽光100未來的方向,接下來該公司將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減輕自身的押題,同時也通過這種模式揚長避短。

相關焦點

  • 觀點直擊|易小迪揚長避短 陽光100去住宅後如何增長?
    值得關注的是,期內實現的103.38億元合約銷售中,非住宅產品實現合約銷售達到51.34億元,佔比提升至50%,這也意味著陽光100聚焦非住宅市場的轉型戰略取得一定成效。「同質化競爭是我們的弱點,所以住宅業務採取合作和出售產生效益,將重心放在具有優勢的非住宅業務方面,這是揚長避短。」
  • 陽光100重回住宅開發,網友:求易小迪別再這麼佛系了
    運營商財經網 八卦叨/文 通過陽光100的半年報可以發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下,如此佛系的易小迪也急了。 據半年報顯示,陽光100錄得收入35.98億元,較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而公司實現歸屬股東淨虧損674.6萬元,暴跌102.05%,這對於經歷了賣地還債、人事震蕩、股價暴跌等大小場面、不斷轉型的陽光100而言,又一次轉型的機會來了。
  • 陽光100「三條紅線」全踩,易小迪錯失了什麼?
    「下半年要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應對變化,加大部分大型住宅項目的開發比例,同時加大一級土地開發力度。」陽光100(2608.HK)董事長易小迪在2020年中期業績會上公開提出。然而就在一年前,2019年,陽光100集團副董事長範小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以前我們總想抓住兩隻兔子,既想把轉型的新產品做好,又不想放棄傳統住宅這個主流市場,但是今年我們要下決心徹底離開住宅這個主流市場,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創新產品線上去。」改變戰略的陽光100,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 陽光100:易小迪「滾雪球」丨進深
    當下,在住宅市場「強者恆強」的生態法則中,陽光100率先聚焦於非住宅市場,業務重點從開發向運營轉型,不僅開闢可持續的收入來源、規避了單一化業務的風險,還與主流住宅開發商逐漸拉開距離,對於處在拐點的地產行業具有先行示範意義。
  • 搖擺的易小迪、搖擺的陽光100 歸母淨利潤暴降102.05%
    在陽光100中國的轉型路上,經歷了業績動蕩、賣地還債、人事震蕩、股價暴跌等大大小小的坎,幾乎讓易小迪及這家公司傷筋動骨。公司也從一線房企「種子選手」,淪落至中小地產商。  日前披露的今年中期業績顯示,公司收入幾無增長,歸母淨利潤暴降102.05%。
  • 陽光100轉型之痛 非典型「三紅」 易小迪的大變局與大智慧
    實際上,自2014年開始轉型後,陽光100便與住宅地產漸行漸遠:開始向街區綜合體、服務式公寓等轉型。2017年-2018年正式確定三大核心產品線:街區綜合體、喜馬拉雅服務式公寓和阿爾勒小鎮。2019年,陽光100副董事長範小衝表示:「目前出售的均為住宅項目,這可以看出陽光100徹底轉型的決心。
  • 陽光100非住宅收入51億元佔比過半 易小迪繪出業績第二增長曲線
    3月31日,在陽光100的2019年業績說明會上,陽光100董事會主席易小迪表示,「未來5年負債降至200億元以下,主營收入超過200億元,租金收入超過20億元,這就是我們轉型的方向。」事實上,在近期內房股密集亮出2019年成績單時,極少數房企掌舵人將2020年銷售目標增速定得超過20%,同比15%以內的規模增速是大多數房企的選擇。
  • 孫宏斌援手易小迪:融創13.3億接手陽光100兩項目股權
    此次交易交割完成後,融創西南還要繼續向重慶陽光100提供金額為2.92億元的股東貸款。陽光100國際新城融創西南買入的這個項目是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的兩個物業開發項目,第一個項目是重慶陽光100國際新城,可開發為集住宅、商業和商場為一體的項目;第二個項目為慈雲寺老街。
  • 年報速讀|陽光100多元化增收、增利,負債率降至79.9%
    陽光100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易小迪表示,「總的來看陽光100繼續放棄追求規模膨脹的方向,追求自己業務能力的提升。」收入來源多元化2019年,陽光100銷售總額達到了220億元,創歷史新高,主要原因是收入來源變得多元化。
  • 陽光100中國前11個月銷售87億元,「保證全年過百億」
    12月6日,易小迪名下房企陽光100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608.HK)發布11月份業績公告。綜合前11個月的銷售數據來看,今年1~11月,陽光100中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2%,按「全年銷售任務過百億」的目標來計算,前11月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87%。陽光100中國創建於1999年,其前身廣西萬通企業由易小迪在1992年創辦。公司於2014年3月13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 陽光100上半年銷售額同比降36%,溫州地塊估值漲30%
    8月24日,易小迪名下房企陽光100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608.HK)發布中期業績公告。按照今年年初陽光100董事會主席易小迪在全年業績會上的表述,2020年陽光100中國將抓住公司在多地的一級土地成熟上市的機遇,積極推進住宅項目轉讓與合作,提升現金流支持主力產品拓展,同時持續降低負債。這也意味著,將住宅項目對外出讓與合作,開拓一級開發收益,將成為陽光100營收多元化的長期策略。
  • 陽光100子公司無故被罰5000元?易小迪估計鬱悶壞了
    運營商財經網 方悅/文近日,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發布行政處罰決定書文號為京統執罰決字(2019)第21001號顯示,陽光壹佰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被北京市統計局處以警告,並被罰款5000元。公開資料顯示,陽光壹佰置業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是廣西萬通房地產有限公司(陽光100前身)的全資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兼最終受益人是易小迪。
  • 孫宏斌收購陽光100的70%股份,開發兩大項目,未來將如何?
    陽光100一年需要支付39.59億元,而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25.88億元。陽光100的現金無法覆蓋其短期到期。陽光100的錢都去哪了?股價下跌後,轉型艱難,規模沒有明顯擴大,但債務勢不可擋,擺在易小弟面前的這些問題,讓大家質疑的是,陽光100的資金都到哪裡去了。
  • 陽光100:前8月銷售額同比降20%,全年確保銷售過百億
    :澎湃新聞 9月7日,易小迪名下房企陽光100中國控股有限公司(2608.HK)發布8月份業績公告。
  • 湘商人物|易小迪:從湖南農村的數學老師到陽光100的董事長,他是「萬通六君子」之一.
    9月,海南農業高技術聯合開發投資公司(簡稱「農高投」)成立,包括易小迪在內的6個創始人一共湊了3萬多塊錢,其中易小迪一人就投入了1萬多。易小迪負責去跑工商局,註冊資金還要一萬元,出乎易小迪意外的是,馮侖他們連一萬元也沒有,只有幾千元的存款。易小迪就去借了一萬元,才把執照拿了回來。拿到執照後,雖然「皮包公司」農高投帳面上只剩下幾百塊錢,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在海南展開的淘金之旅。
  • 陽光100中國銷售目標又落空 與北京信託交易或涉「明股實債」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協議,此次中信昊園90%股權所對應的價格中,只有第一期9000萬元要在股權完成工商變更後立即支付。第二期和第三期的付款金額分別為1億元和6億元,只有在北京信託收回全部投資收益並達到相應標準時才需支付。嚴格來說,後面的第二期和第三期付款並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股權對價。這種安排,更類似於收益分配的比例回撥條款,在一般的股權投資中並不常見。
  • 市值一路攀升,好未來卻步步轉虧
    告別了10年代後,好未來繼續謀求轉型,意圖在20年代撕掉培訓機構的標籤,向科技教育企業看齊。好未來董事長張邦鑫下定決心:「好未來要從一個培訓機構變成一個教育機構;從一個線下公司,變成一個科技服務公司;從一個中國公司,成長為一個全球化公司;從一個運營型公司,成為一個數據驅動型公司。」
  • 陽光100中國上半年僅完成25%銷售目標 一個月出售60億資產46億用於...
    雖然合約銷售同比有所上升,但以管理層在2018年初提出的175億元銷售目標計算,陽光100僅完成全年目標的69.12%。此外,2018年陽光100由盈轉虧,錄得權益股東應佔虧損為3000萬元,而2017年權益股東應佔溢利為5.931億元。
  • 臺北101運營6年終轉虧為盈 大陸遊客消費是主因
    臺北101大樓在營運6年後,終於轉虧為盈,購物中心也因大陸遊客加持而業績大漲。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北101大樓在營運邁入第6年之際終於轉虧為盈,上半年財報首度出現1.23億元(新臺幣下同)盈餘,內部估計全年淨利上看3.5億元。營運方表示,大陸遊客的加持是業績大漲的主因。臺北101大樓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業淨利高達4.28億元,但利息也多達3億餘元,目前觀景臺、購物中心都獲利,大樓出租仍在虧損。
  • 童裝安奈兒上半年預計由盈轉虧 都是疫情惹的禍?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王玥)7月14日,被業界稱為「童裝第一股」的安奈兒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由盈轉虧。該公司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公司業務受到較大影響。公告顯示,安奈兒今年上半年預計由盈轉虧,淨虧損1300萬-1800萬元,同比下降123.09%-131.97%,上年同期盈利5629.79萬元。對此,該公司表示,受疫情影響,居民外出活動減少,商場客流量低迷,兒童服裝消費場景減少,公司業務受到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