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迪洋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正在抓緊生產。通訊員 陳昕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0日18時35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我們近期剛和上海一家客戶籤了一個訂單,金額超過百萬,工人們正在抓緊生產,要趕在6月份把產品全部交付給客戶。」最近,重慶迪洋儀表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迪洋」)人力資源行政經理尹麗有點忙,自三月份以來,迪洋先後與國內十餘家客戶籤約,3月的訂單量同期相比有小幅上升,生產經營逐步擺脫疫情影響。像迪洋這樣的電子企業不在少數,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3月份我市電子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562.7億元,增長27.5%,正在「強勢復甦」。
把損失補回來!大小企業抓緊生產趕訂單
「忙起來才更有幹勁,要趕緊把受疫情影響的損失全力彌補回來。」 尹麗說。
據了解,迪洋是一家集設計、製造及銷售於一體的中小微型現代化儀器儀表企業,其主要產品特殊級溫度傳感器銷往全球。尹麗稱,企業今年1月份所籤訂的訂單任務量,當時就已經排到了3月份,按照原計劃,春節收假後將加大力度生產。不過,疫情導致迪洋直到2月20日才逐步復工,中途停工近一個月。
「儘管如此,在相關部門幫助我們順利復工復產後,訂單數量和金額逐步往上走,特別是3月份的業績,給我們增添了不少信心。」 尹麗表示。
位於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的聯創電子,主要從事觸控螢幕、光學及影像產業、微型電聲器件、顯示模組的研發製造,為京東方、天馬、vivo等企業提供觸控顯示一體化產品。
「重慶和武漢都是國內重要的手機製造基地,疫情期間武漢企業無法招工正常生產,一部分訂單轉移到了重慶,交付給我們做。」聯創電子相關負責人表示,這部分轉移訂單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聯創一季度電子產能,「3月企業全負荷生產,整個一季度完成觸控顯示一體化產品轉產訂單超過100萬片。」
「全鏈」復甦!3月電子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562.7億元
訂單能夠「逆勢上揚」,動力來自於重慶大力推進大數據智能化戰略,重慶積極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向芯、屏、器、核、網全鏈條發力,為傳統產業植入「智能因子」。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市經信委了解到,通過開展「一對一」服務、產業鏈協同發力,緊盯龍頭企業,疏通物流、人力、資金保障等環節,我市電子企業於2月初率先全面復工復產,截至目前,639家規模以上電子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
市經信委數據顯示,一季度,電子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051.1億元,下降9.5%,但值得一提的是,3月份電子製造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562.7億元,增長27.5%。其中,智能終端產業貢獻突出,3月完成產值394.4億元,增長32.5%。
與此同時,重點開發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實現快速增長。3月份,筆電代工企業特別是西永綜保區的產值增速超過40%。其中,達豐產值107.7億元,增長60%,筆電基地建設10年以來,企業單月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大關。
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的產值增速也在30%以上,其中,翊寶產值27.2億元,增長156.6%。與此同時,蘋果訂單在3月開始大增,其中iPad平板電腦增長71%,iWatch手錶增長6倍。華為筆電也開始在我市放量,3月產量41.4萬臺,增長176%。一季度華為筆電產量68.3萬臺,增長108%。
此外,產業鏈協同發力也在實現「全鏈」復甦。據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我市電子產業已構建完整產業鏈,90%以上種類的零部件均可在渝採購。企業向海外主要採購CPU、內存、硬碟。「目前,我們在積極幫助企業從江蘇、上海、廣東等地加大關鍵核心零部件儲備力度,翊寶、OPPO、Vivo等一批龍頭企業已儲備可生產至6月的原材料。」該負責人說。
他表示,下一步將全力以赴應對疫情、千方百計搶抓訂單、持之以恆補齊鏈條、堅持不懈抓智能製造、用心用情做好服務,堅持目標不變、力度不減,把能拓的存量全力拓開來,把能創的增量盡力創出來,堅定信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力爭全行業產值上半年轉正,全年增長5.8%。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 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