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5日,全球確診的感染者已經超過120萬。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為經濟的復甦奪取了機會。但是由於國外疫情仍未有轉機,全球供應鏈、外貿市場均受到嚴重影響。
於是,很多人開始擔憂中國經濟是否能順利復甦。物流數據或許能反映出當前經濟的恢復情況。據拼多多電子面單數據顯示,自3月15日起,拼多多連續15天日均物流包裹數穩定於5000萬個以上,這個數據同比去年增幅超過60%!
據中國郵政數據,拼多多的物流訂單量已經達到頭部電商平臺的63%。因此,拼多多高速增長的物流數據,是中國經濟正在恢復的最好證據,也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著巨大的彈性。
第一,物流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2019年,中國消費支出佔中國GDP的比重是57.8%,並且保持連續八年增長。投資、出口和消費的"三駕馬車"中,能夠穩住消費,就能穩住中國經濟。
拼多多作為中國前三大電商平臺,他的物流數據充分證明中國消費在復甦,而且同比去年增長60%,說明線上消費正在因疫情大提速。
如果從交易額來看,拼多多2019年全年,全平臺成交額達人民幣1006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4716億元增長113%,增速第一,是行業平均增速的7倍。
從活躍用戶數來看,拼多多已經是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2019年,阿里巴巴年活躍買家數為7.11億,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5.85億,京東年活躍買家數3.62億。
另外,在2019年第四季度,阿里巴巴、拼多多和京東的單季淨增用戶分別為1800萬,4890萬和2760萬,拼多多仍然維持增速第一。
因此,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多多的電子面單數據全面恢復疫情之前的水平,同比增長60%,可以充分證明中國的居民消費在快速恢復,也意味著經濟已經處於恢復中。
第二,扶農、助農,激活中國經濟新增量。
當前,中國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城鎮和農村之間,還有著不小的差距。而這些落後地區,恰恰是中國經濟增長、消費增長的最大動力。
簡單講,越是落後,越有發展潛力。國家統計局數據也可以說明這一點。2019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為7.8%,而農村可支配收入增長為10.1%。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增長為4.6%,農村居民消費的增長為6.5%。
拼多多通過新電商的模式,以更低的流量成本和流通成本,把商品賣給消費者。
同時,拼多多"新品牌計劃"實現工業製造業的按需定製(C2M),重塑供應鏈的同時,讓商品的成本和價格大幅下降,讓利於民,激活了下沉市場消費活力。疫情期間,舉辦"產業帶復工線上大聯播"系列活動,與浙江、廣東、山東等省市的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產業帶復甦。
通過"農產品上行計劃",縮短了農產品冗長的流通環節,並通過大數據指導農戶種植,實現扶農、助農,讓農民增產增收,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
疫情期間,拼多多平臺與山東、浙江、安徽等地合作了超過20場市長縣長直播間助農活動,覆蓋沃柑、椪柑、雞蛋、紫薯、酥梨、鮮花、小米、茶葉與蓮藕等多種農產品。截至3月31日,累積吸引近1100萬消費者參與消費,直接銷售農產品超過800萬斤。
拼多多的下沉市場戰略,幫助產業帶復甦、幫助農民賣貨增收,同時又把商品以更優質的價格賣向全國。通過激活農村市場和各大產業帶,從而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復甦,激活經濟增長新動力。
第三,電商在戰疫中扮演了中流砥柱作用。
這次疫情導致,2個月的生產經營停滯,但是電商、數字經濟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因為電商的存在,讓經濟活動沒有因為疫情而徹底停滯,讓人民生活得到保障。
比如,在疫情最嚴重的2月,餐飲業依靠外賣維持現金流,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商場超市關門停業,電商承擔了食品、生活用品的供應任務;在線辦公、視頻會議,助力企業無接觸辦公,助力學生在線上課。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其中,餐飲類下降最為嚴重。但是,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0%,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0個百分點。
顯然,電商藉助這次疫情,從只佔消費的15%,上升到更高比例。這也讓電商從消費品零售的配角變成了主力。
其中,拼多多更是對中國經濟的復甦和企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疫情的影響下,一會是柑橘滯銷,一會是蘋果告急,農民收入受到嚴重影響。這無疑影響到中國既定的脫貧攻堅目標。
但是得益於拼多多在下沉市場的助農戰略,讓農產品可以暢通無阻的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這對於打贏脫貧攻堅戰,讓經濟發展紅利惠及所有群體,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筆者也相信,在中國電商大行其道,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會削弱疫情對經濟的影響,讓中國經濟"穩增長"的目標可以實現。
總之,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不是一個小池塘,有著巨大的彈性。因為,我們有著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有待挖掘的下沉市場金礦,以及更出色的數字經濟。
正如那句名言:風浪可以掀翻小池塘,卻掀不翻大海。中國經濟全面復甦,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