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兔被「孤立」,四通一達「站隊」阿里,拼多多如何交上拖了一年的...

2020-12-19 搜狐科技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尹莉娜

編輯 | 楊錦

距離黃崢提出「新物流平臺」的概念已經一年有餘,但外界遲遲未等來拼多多的官方發聲,這似乎並不符合三年上市、4年零9個月市值突破1000億美金的「拼多多速度」。

今年10月,拼多多又再次向外界透露了日訂單量峰值破億,日均包裹數穩定在7000萬的消息,佔據了國內所有快遞總量的1/3。

毫無疑問,如此龐大的快遞數量需要電商平臺的統一管理,甚至需要像阿里入股四通一達,京東自建物流那樣巨額投入。但拼多多卻只向外界給出了電子面單這個答案,除此之外,就只剩下與極兔快遞和郵政之間似乎並不算穩固的合作關係。

7000萬包裹「水分」幾何?

2019年,拼多多的GMV突破了萬億大關。根據拼多多最新發布的財報,截止2020年第二季度為止,拼多多的銷售總量(GMV)為1.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9%。

伴隨GMV快速增長的是訂單量的提升。今年10月,拼多多方面表示,平臺上日均包裹數已超7000萬個,日交易峰值突破1億單。而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9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61.4億件,平均每天2億件。換句話說,拼多多公布的日均7000萬的單量已經佔據了全部快遞數量的1/3。而在今年3月,拼多多對外公布的包裹數還是6500萬間,佔比1/4。

自疫情以來,各家電商平臺都在加強自身對物流的把控。京東自不必說,甚至由於疫情期間京東物流的持續運轉,出現了京東零售CEO徐雷口中所說的大量老客回流京東的局面。阿里則在今年再次33億入股申通,66億元投資圓通,還2%參股了此前一直未能入局的韻達。

但拼多多在物流上的嘗試卻一直鮮為外人道。去年8月,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將採用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於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但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部分的業務從未對外發聲。外界對於拼多多物流的了解,除了早在去年3月就已經推行的電子面單系統外,就只有備受外界關注的與快遞新秀極兔和物流老手郵政之間的關係了。

拼多多推行的電子面單,是由拼多多和快遞公司聯合向商家提供的一種通過熱敏紙列印輸出紙質物流面單的物流服務,上線初期支持的快遞公司是四通一達和郵政。實際上,拼多多電子面單跟商家之前使用的電子面單一樣,打單軟體、打單流程、快遞合作關係都沒有變,只是面單上的單號變了而已。

本質上,推行電子面單系統可以將電商平臺作為第三方引入到商家與快遞公司之間,加強拼多多對於商品物流信息的尤其是刷單等違規行為的把控。與之類似,阿里早在2014年就在推行菜鳥的電子面單系統。

對於商家來說,拼多多對100%使用自家電子面單的商戶曾發話稱可以全面取消「虛假髮貨流量處罰」,同時提供各類活動優先審批特權等。也正是由於這條規則,讓拼多多飽受「鼓勵商家刷單、強制快遞企業站隊」的質疑。

去年4月,黃崢曾在財報電話會上談到,拼多多的的電子面單系統在短時間內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他還表示,其他電子面單系統到現在都要求自身體系商戶只能使用其唯一指定面單,但拼多多依然允許商戶選擇其他的電子面單系統。在搜狐科技詢問的多家拼多多商戶中,也均表示拼多多未強制使用其電子面單系統。

不過,電子面單的推出並不能完全杜絕刷單。實際上,有業內人士向搜狐科技表示,「電商平臺對於刷單行為的風控也要力求平衡,過嚴可能造成難看的財務數據,過於寬鬆也會影響到廣告推廣收入。」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刷單在電商平臺中都是嚴令禁止的行為,一旦被查到,就有扣分、降權甚至封店的風險。不過,除了提升店鋪權重增加流量之外,刷單還可能被用於洗錢。

此前,央視曾報導了一起通過在拼多多上刷單來實施巨額洗錢的案例。無錫的林先生網購後,一直收不到貨,快遞單顯示已發貨,快遞公司卻說是個空包。順著這起網絡詐騙案,警方調查發現,網上此類空包多達上億個,大量空包單號指向廣東的王某和廣西的張某,兩人均控制著1000餘個兜售空包快遞單號的網站,並在2年間賣出了6億條快遞單號,賣出的單號不僅用於網店刷單,還用於境外賭博資金結算。結案時,警方凍結了涉案資金2000餘萬元,房產23套,涉案的9家快遞公司也被約談。

回歸到提升店鋪流量的目的,實際上,發空包的費用並不比實物低,有業內人士向搜狐科技透露,目前發空包的費用在1-3元之間。但這個價格在量較大時(至少1000件/月)發1公斤以內普通小件快遞也可以達到,甚至在義烏等商品集散地可以做到0.9元發全國。大環境上,今年6月,大量空包網站被查封,導致部分刷單電商商戶不得不使用真實快遞發貨,損失慘重。

除了傳統的刷單途徑外,也有業內人士反映,目前出現了一種主要出現在拼多多平臺上的信封單,信封打包發貨(裡面空的),有物流單號,可以真實快遞出去,直接站點籤收,統稱時效測試件。不需要派件員派送,所以基本都是自己站點直接籤收。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拼多多包裹數量真實性的質疑也在逐漸增多。不過,有電商商家對搜狐科技表示,「因為他們客單價相對比較低,所以做到這個數字也是非常正常的。另外,由於拼多多在產品設置上沒有購物車,不會有其他電商平臺並單發貨的情況。」

神秘的極兔

如果不是被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的集體封殺,極兔很少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10月19日,韻達在內網發布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正式「封殺」極兔。另據多家「通達系」加盟商透露,此前,申通、圓通已發布類似通知。

極兔本身是一家「外資企業」,2015年8月成立於印尼。去年9月,極兔通過收購注資龍邦快遞,獲得了內地快遞物流資格。極兔同樣擁有國人背景。創始人李傑出身於OPPO的印尼公司,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一樣,深受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的重視。

類似的,極兔也擁有和拼多多一樣的增長速度,它曾用2年時間,借OPPO、vivo的勢成為東南亞市場單量第二、印尼市場單量第一的快遞公司。

極兔官網顯示,其在全球目前擁有超過170個大型轉運中心、600組智能分揀設備、4000輛自有車輛,同時還運營超過40000個運營網點,員工數量超過14萬人。但當搜狐科技向極兔相關工作人員求證上述數據在中國大陸境內的佔比時,對方並未給出準確答覆。

從員工數量的角度來看,輕資產模式的物流公司員工數量一般較少,如2019年底圓通共有員工1.5萬人,中通1.7萬人,申通1.1萬人,韻達0.8萬人。而著重自營的德邦物流有8萬多員工,順豐有11.5萬員工,京東物流的員工更是超過20萬。因此,極兔14萬的員工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採用自營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但這種模式下,在半年之間快速起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一點從京東此前的十餘年的虧損中就可以得出結論。但區別於京東,極兔在發展初期就已經擁有了「基本盤」。

根據國信證券的研報,極兔的日均業務量已經達到了700-1000萬件。位於北京某核心商圈的極兔快遞員小S對搜狐科技表示,該片區每日派單量可以達到千單上下,幾乎全部是來自拼多多平臺上的訂單。從AI財經社此前對極兔鄭州某網點站長的走訪中也可以得知,片區內拼多多的包裹量佔比在40%,有的網點可以達到50%,為第一大客戶。其次,來自抖音和快手的包裹量也在逐漸增加。

如此巨大的業務量需要大量的下單渠道支撐。根據極兔官網,極兔在全國擁有近20個快速下單渠道,包括3個官方渠道和14個電商渠道,以及5個第三方快件查詢平臺。除了拼多多外,還包括蘇寧、噹噹、雲集等電商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電商直播平臺,OPPO、vivo等手機品牌以及小兵驛站、雲櫃等末端配送平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極兔目前尚未接入阿里系及京東渠道。

即使是拼多多一方的訂單,極兔目前也難以全盤承接,以拼多多日均7000萬的需求,極兔或許也僅能吃下一成。而此前,也有拼多多相關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極兔的宣傳是在蹭拼多多的熱點。

在時效性上,極兔也面臨諸多質疑。有極兔的快遞員曾向搜狐科技表示,「我們現在有自己的站點,自己的轉運中心。在時效性上已經和四通一達一樣了。」但在網友們的對極兔的評價卻不盡相同:「剛投訴極兔快遞,說快遞已經給我送了,但電話沒有、簡訊沒有、取件碼沒有,丟在一個什麼六七公裡外的站點,打電話問了,說第二天給我送來,剛剛打電話去又說忘記了。」

儘管服務相較於通達系或順豐等有差距,但在快遞員工資上,極兔卻可以對標。「他們可能給快遞員的攬件費用和給我們的差不多,都是2.5 元,但我們同城件一般都要13元起,即使量大可能也就談到10元,但他們可以把單價降到3塊甚至2塊多,剛夠給快遞員的攬件費。」某順豐快遞員對搜狐科技表示。

小S告訴搜狐科技,對於他們站點來說,每月1000單是劃定快遞單價是貴還是便宜的分界線。「超過這個範圍,單價在2-3元,而不足這個範圍時,市內的快點還是按照標準8元/單的價格收費。」這種虧損模式幾乎很難維持。今年9月中旬,極兔曾被曝出尋求百億規模融資。而與極兔的定位類似,低端快遞市場也在迎來老玩家們的入局。順豐豐網、京東眾郵都是參與者,藉助空餘的運力,這些對手們顯然比需要巨額投入、重新建網的極兔更具優勢。

除了極兔之外,拼多多與中國郵政的合作也是大眾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在之前提到的電子面單系統中,使用郵政快遞的商戶在審核、充值取號的過程中都更為簡單。同時,雙方也在探索農產品上線專用電子面單,即對農產品物流與普通包裹做區分的可行性。根據拼多多的數據,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達到120億件,是一片巨大的市場。

在電商平臺的強勢把控與不斷有新對手入局的夾擊下,快遞行業本身也陷於混亂和危機之中。

今年2月以來,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財報顯示,各家快遞單票價格同比均下降兩至三成。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1元,同比下滑23.55%;圓通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11元,同比降22.57%;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為2.12元,同比下滑33.75%;向來高單票價的順豐也同比下滑20.97%,快遞單票收入為17.11元。

而不少電商商家都成為了快遞公司的爭奪對象,某電商商家告訴搜狐科技,近段時間,她經常遇到快遞網點站長出面,願意以更低價格寄件的情況。

反映在快遞員端,上述順豐快遞員向搜狐科技抱怨了快遞員工資普遍在下降的現狀:「現在快遞不好幹啊,我就是膽子小不敢下手,我們縣城以前加盟一個快遞網點只要1萬塊錢都沒人幹,現在加盟費都要50萬。」

就在快遞員們尋求加盟的同時,雙十一臨近,不少快遞網點卻陷入了配送員罷工、站點癱瘓的境況,部分快遞網點因虧本收件、業務量不足需向總部上交罰款,導致業務員工資被拖欠,網點也難以為繼。

快遞行業的局勢愈發不明朗,而成長在快遞行業「低價求發展紅利期」的拼多多,下一步在物流棋局上該怎麼走,對於其未來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四通一達「站隊」阿里、拼多多如何交上拖了一年的物流答卷?
    毫無疑問,如此龐大的快遞數量需要電商平臺的統一管理,甚至需要像阿里入股四通一達,京東自建物流那樣巨額投入。
  • 極兔挖通達系「牆角」,欲幫拼多多,阿里將收下「四通一達」?
    現在的電商行業屬於三足鼎立的狀態,分別是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這三個電商平臺的用戶群體並不是很相同。但是近幾年三家的「戰爭」愈演愈烈。各不相讓。京東的用戶多數是高消費人群,更看重的是商品的品質。拼多多的用戶多是低消費的中老年用戶,阿里則是在中間兩手抓。
  • 極兔快遞被圍剿背後:阿里對線拼多多,殘酷的物流江湖和野蠻入侵
    與此同時,極兔與拼多多抱團,也符合我國物流界的底層邏輯:物流必須和電商結盟,才能「背靠訂單好乘涼」。然而,我國的電商巨頭中,京東有高度發達的自建物流,阿里通過菜鳥裹裹扶持了一眾通達系「養子「,顯然不需要再多一個乾兒子。
  • 極兔速遞被封殺,看來四通一達的格局短時間很難會被打破了
    最近才知道極兔速遞這個快遞,結果就得知被中通、申通、韻達、圓通封殺了,那這個從東南亞來的兔子是何方神聖呢?極兔速遞是由oppo印尼的負責人李傑創立的,憑藉oppo在印尼的優勢基礎,短時間內在東南亞崛起成為一家有口碑的快遞。
  • 暴走的「兔子」,能否成功複製拼多多打法?走出四通一達的圍獵?
    極兔的進場引起了快遞業的腥風血雨,並遭受到「兩通一達」的圍剿封殺,這隻背靠拼多多的兔子,能否殺出重圍?而自今年2月以後,大A上市快遞公司8月經營簡報顯示,雖然業務量穩步增長,但各家快遞單票價格同比均下降兩至三成。
  • 「快遞黑馬」極兔是拼多多的嫡系嗎?
    就像3月31日路透社爆出阿里計劃收購韻達至少10%的股份後,阿里和韻達都沒有在第一時間闢謠或者否認,拼多多和極兔速遞也未對市面上的「拼多多系快遞」說法公開否認。謠言涉及雙方的曖昧態度,給了市場更多想像,如韻達在消息當日股價上漲。而極兔速遞和拼多多的曖昧關係,會為後者帶來怎樣的影響?
  • 拼多多系物流品牌極兔速遞前路如何?
    儘管公開渠道信息顯示,拼多多與極兔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股權關係,但二者仍然關係匪淺。這是因為極兔背後的投資人都是一個圈子的。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步步高CEO金志江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全都師出段永平。而段永平也間接推動了OPPO和VIVO的成立,也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背後有這樣一層聯繫,也難怪業內紛紛猜測,極兔將與拼多多聯手,共抗來自電商物流的壓力。
  • 又一快遞巨頭崛起,攜手拼多多「打壓」三通一達,已覆蓋90%區域
    在最近舉辦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會議上,拼多多的CEO陳磊公布了一則數據——拼多多一天發出的包裹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萬個了,佔據了全國電商行業的三分之一,而在國慶節之後,拼多多的日訂單量成功破億。曾幾何時,阿里巴巴不用擔心物流問題,因為三通一達只能和阿里合作,畢竟京東有自己的物流,其他平臺的票件量則不值一提,淘寶將三通一達穩穩抓在手中。但是今時不同往日,拼多多手握中國三分之一的訂單,只要全面介入快遞行業,對阿里的影響自然是非常大的。此前,拼多多的9.9元包郵的訂單都是三通一達在派送,而三通一達背後是阿里。
  • 極兔速遞遭「圍剿」,四通一達也慌神?
    2019年9月,極兔走上了「歸國路」 而彼時的拼多多正揮舞著百億補貼大旗,在國內市場攻城略地,阿里則開始著手整合國內的快遞業務。 眾所周知,快遞是電商領域最為重要的一環,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舉目望去,國內快遞行業能夠承擔拼多多這一體量的公司,除順豐以外幾乎全被菜鳥納入麾下,僅剩的順豐客單價又實在太高,對於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場的戰略而言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 通達系「封殺」極兔快遞:如今的極兔,像不像當年的拼多多?
    極兔本身發展迅速,而且完全得到了拼多多「農村包圍城市」的戰法真傳。通達系一個不小心,身邊的極兔已經在今年實現了全國省市級快遞的覆蓋,而且是靠著四通一達的體系實現的,換成是誰,肯定也會終止合作。  更何況,通達系的背後是阿里,極兔的背後有拼多多,牽扯到背後勢力的故事,往往更有趣。
  • 揭秘拼多多系快遞極兔:OPPO渠道人員創立,拼多多訂單扶持
    進入國內的J&T依舊準備延續這一策略,如OPPO時期那樣,以自建渠道為主。這一做法顯然與高度依賴加盟的「四通一達」不同。其好處在於對渠道的把控能力強,可為客戶提供更為可靠優質的服務;缺點則是在於前期投入巨大,普通公司的資本無法承受。
  • 極兔速遞價格戰攪動快遞江湖,行業站隊不可避免?
    但是通達系快遞公司明顯不想為他人做嫁衣,極兔以後肯定是三通一達的競爭對手。二、極兔速遞,發家於東南亞市場極兔速遞2015年8月成立於印度尼西亞。只用了兩年時間就成為印尼快遞行業第一。短短半年時間,極兔速遞已覆蓋國內超90%的區域。目前,極兔已與拼多多、當當網、蘇寧易購、微店、OPPO、VIVO、抖音、快手等在內的16家電商平臺達成合作。2020年來自拼多多的快遞所佔市場份額已達30%,儘管極兔目前僅佔拼多多日單量的一成多,但已足夠支撐極兔高速增長。
  • 「雙11」第一戰打響,快遞到手只需5秒,四通一達輸的心服口服!
    "雙11"第一戰打響,快遞到手只需5秒,四通一達輸的心服口服!進入11月,最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於"雙11"了,打工人們紛紛拼手速,資本大佬們數錢都數不過來,好是熱鬧。各家快遞公司也都嚴陣以待,欲在速度上提升在大眾心目中的口碑。
  • 通達系雖然與極兔產生糾葛,不過它們與拼多多依然緊密合作
    通達系與極兔產生糾葛,一度讓人覺得這是它們身後的阿里和拼多多的較量,不過日前筆者從拼多多選購商品的時候卻發現拼多多與通達系的合作依然緊密。極兔快遞的崛起則與拼多多的支持分不開,隨著通達系歸於阿里陣營,沒有自己的快遞就成為拼多多的重大阻礙。恰在此時,極兔快遞進入中國市場,極兔快遞雖然尚未與拼多多達成戰略合作,但是從它的誕生卻可以發現它與拼多多之間還是存在著一些特殊的關係的。
  • 「極兔快遞」殺進中國!低調的背後藏著生存的智慧
    時隔7個月後,J&TExpress正式官宣這一舉動,並把名字改為了「極兔快遞」。但奇怪的是,極兔的官微宣布這一消息後沒多久,就把公告給刪除了。是的,在入局中國市場這件事上,極兔表現得極為沉穩、低調,似乎一點都不想把這事張揚出去。
  • 三通一達結盟封殺極兔:別放過那隻「兔子」!
    至於封殺的原因,主要是由於極兔速遞「借勢」之後的強勢崛起,威脅到了其他快遞公司的地位。要知道,四通一達均為加盟制快遞商,旗下網點的排他性其實並不明確,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這就給極兔速遞看到可乘之機。極兔速遞在快遞的各個環節下了奇招。
  • 雙十一在即,極兔快遞卻被瘋狂針對,拼多多愁容下是菜鳥的擔憂?
    近日兩通一達,圓通、中通、韻達的內部消息傳出稱聯合針對拒絕極兔快遞,也是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不少熱議,畢竟雙十一在即,如此針對同行實在叫人摸不著頭腦。
  • 三大快遞巨頭「圍剿」極兔速遞 意在拼多多?
    全天候科技援引極兔速遞內部人士稱,今年雙11,極兔的任務是日訂單量1500萬,「希望平穩度過雙11,衝量不是目標,反而要在服務質量和時效上發力」。而且,極兔今年的目標是到年底實現日均1000萬票,終極目標是進入行業TOP3。借力拼多多,極兔速遞迅猛起量。據極兔加盟商透露,今年3月才正式在中國起網的極兔,目前派送的快件中超過90%是來自拼多多的商品。
  • 極兔為何「殺不死」?
    作為一個初出茅廬的新角色,極兔之所以能有這麼快的成長速度,與拼多多的運單扶持有很大關係。事實上,因為極兔創始人李傑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同出一門」的關係以及兩家公司在業務上的密切關聯,極兔被外界打上「拼多多快遞」的標籤。這次封殺也有了阿里系VS拼多多的意味。但目前來看,這隻兔子很難被殺死。
  • 阿里拼多多再陷二選一 網紅店自曝求生?
    拼多多回應相關截圖恰巧的是,看似只存在於網紅店主和拼多多之間的鬧劇,卻和日前天貓小二對部分商家的一個「通知」撞到了一起。有商家向億邦動力爆料,「阿里針對拼多多的二選一又來了」,只是這次並非發生任何大促前的時間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