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一達「站隊」阿里、拼多多如何交上拖了一年的物流答卷?

2020-12-13 中文業界資訊站

距離黃崢提出「新物流平臺」的概念已經一年有餘,但外界遲遲未等來拼多多的官方發聲,這似乎並不符合三年上市、4年零9個月市值突破1000億美金的「拼多多速度」。今年10月,拼多多又再次向外界透露了日訂單量峰值破億,日均包裹數穩定在7000萬的消息,佔據了國內所有快遞總量的1/3。

毫無疑問,如此龐大的快遞數量需要電商平臺的統一管理,甚至需要像阿里入股四通一達,京東自建物流那樣巨額投入。但拼多多卻只向外界給出了電子面單這個答案,除此之外,就只剩下與極兔快遞和郵政之間似乎並不算穩固的合作關係。

狂奔的7000萬單

2019年,拼多多的GMV突破了萬億大關。根據拼多多最新發布的財報,截止2020年第二季度為止,拼多多的銷售總量(GMV)為1.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加79%。

伴隨GMV快速增長的是訂單量的提升。今年10月,拼多多方面表示,平臺上日均包裹數已超7000萬個,日交易峰值突破1億單。而根據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今年1-9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561.4億件,平均每天2億件。換句話說,拼多多公布的日均7000萬的單量已經佔據了全國快遞數量的1/3。而在今年3月,拼多多對外公布的包裹數還是6500萬間,佔比全國快遞總量的1/4。

自疫情以來,各家電商平臺都在加強自身對物流的把控。京東自不必說,甚至由於疫情期間京東物流的持續運轉,出現了京東零售CEO徐雷口中所說的大量老客回流京東的局面。阿里則在今年再次33億入股申通,66億元投資圓通,還2%參股了此前一直未能入局的韻達。

但拼多多在物流上的嘗試卻一直鮮為外人道。去年8月,黃崢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將採用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於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但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部分的業務從未對外發聲。外界對於拼多多物流的了解,除了早在去年3月就已經推行的電子面單系統外,就只有備受外界關注的與快遞新秀極兔和物流老手郵政之間的關係了。

拼多多推行的電子面單,是由拼多多和快遞公司聯合向商家提供的一種通過熱敏紙列印輸出紙質物流面單的物流服務,上線初期支持的快遞公司是四通一達和郵政。實際上,拼多多電子面單跟商家之前使用的電子面單一樣,打單軟體、打單流程、快遞合作關係都沒有變,只是面單上的單號變了而已。去年4月,黃崢曾在財報電話會上談到,拼多多的的電子面單系統在短時間內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第二大電子面單系統。他還表示,其他電子面單系統到現在都要求自身體系商戶只能使用其唯一指定面單,但拼多多依然允許商戶選擇其他的電子面單系統。在搜狐科技詢問的多家拼多多商戶中,也均表示拼多多未強制使用其電子面單系統。

本質上,推行電子面單系統可以將電商平臺作為第三方引入到商家與快遞公司之間,加強拼多多對於商品物流信息的尤其是刷單等違規行為的把控。與之類似,阿里早在2014年就在推行菜鳥的電子面單系統。

在商家側,《拼多多商家服務》曾發布過這樣一則消息:對100%使用自家電子面單的商戶曾發話稱可以全面取消「虛假髮貨流量處罰」,同時提供各類活動優先審批特權等。也正是由於這條規則,拼多多飽受了部分媒體口中「鼓勵商家刷單、強制快遞企業站隊」的質疑。不過,拼多多很快回應,由於第一版公眾號引發歧義,所以公號已刪除並準備重新發布無歧義版。新「電子面單」的意義在於徹底解決虛假髮貨的情況。過去,商家由於使用了它類電子面單,這些電子面單只負責自身電商系統內的虛假髮貨打擊,但並不協助拼多多平臺治理虛假髮貨頑疾,甚至出現一些商家和個別物流快遞網點合謀進行虛假髮貨但平臺無法管控的「真空」地帶。

猖獗的電商刷單

不過,電子面單的推出並不能完全杜絕刷單。實際上,有業內人士向搜狐科技表示,「電商平臺對於刷單行為的風控也要力求平衡,過嚴可能造成難看的財務數據,過於寬鬆也會影響到廣告推廣收入。」

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刷單在電商平臺中都是嚴令禁止的行為,一旦被查到,就有扣分、降權甚至封店的風險。不過,除了提升店鋪權重增加流量之外,刷單還可能被用於洗錢。

此前,央視曾報導了一起通過在電商平臺上刷單來實施巨額洗錢的案例。無錫的林先生網購後,一直收不到貨,快遞單顯示已發貨,快遞公司卻說是個空包。順著這起網絡詐騙案,警方調查發現,網上此類空包多達上億個,大量空包單號指向廣東的王某和廣西的張某,兩人均控制著1000餘個兜售空包快遞單號的網站,並在2年間賣出了6億條快遞單號,賣出的單號不僅用於網店刷單,還用於境外賭博資金結算。結案時,警方凍結了涉案資金2000餘萬元,房產23套,涉案的9家快遞公司也被約談。

回歸到提升店鋪流量的目的,實際上,發空包的費用並不比實物低,有業內人士向搜狐科技透露,目前發空包的費用在1-3元之間。但這個價格在量較大時(至少1000件/月)發1公斤以內普通小件快遞也可以達到,甚至在義烏等商品集散地可以做到0.9元發全國。大環境上,今年6月,大量空包網站被查封,導致部分刷單電商商戶不得不使用真實快遞發貨,損失慘重。

在國家嚴厲的打擊下,大量空包網站被查封,但新的刷單模式,如信封單又在捲土重來。這種模式利用信封打包發貨(裡面空的),有物流單號,可以真實快遞出去,直接站點籤收,統稱時效測試件。不需要派件員派送,所以基本都是自己站點直接籤收。

神秘的極兔

如果不是被申通、韻達等快遞公司的集體封殺,極兔很少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10月19日,韻達在內網發布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正式「封殺」極兔。另據多家「通達系」加盟商透露,此前,申通、圓通已發布類似通知。

極兔本身是一家「外資企業」,2015年8月成立於印尼。去年9月,極兔通過收購注資龍邦快遞,獲得了內地快遞物流資格。極兔同樣擁有國人背景。創始人李傑出身於OPPO的印尼公司,與拼多多創始人黃崢一樣,深受步步高集團董事長段永平的重視。

類似的,極兔也擁有和拼多多一樣的增長速度,它曾用2年時間,借OPPO、vivo的勢成為東南亞市場單量第二、印尼市場單量第一的快遞公司。

極兔官網顯示,其在全球目前擁有超過170個大型轉運中心、600組智能分揀設備、4000輛自有車輛,同時還運營超過40000個運營網點,員工數量超過14萬人。但當搜狐科技向極兔相關工作人員求證上述數據在中國大陸境內的佔比時,對方並未給出準確答覆。

從員工數量的角度來看,輕資產模式的物流公司員工數量一般較少,如2019年底圓通共有員工1.5萬人,中通1.7萬人,申通1.1萬人,韻達0.8萬人。而著重自營的德邦物流有8萬多員工,順豐有11.5萬員工,京東物流的員工更是超過20萬。因此,極兔14萬的員工數量,在全球範圍內採用自營模式的可能性較大。

但這種模式下,在半年之間快速起網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這一點從京東此前的十餘年的虧損中就可以得出結論。但區別於京東,極兔在發展初期就已經擁有了「基本盤」。

根據國信證券的研報,極兔的日均業務量已經達到了700-1000萬件。位於北京某核心商圈的極兔快遞員小S對搜狐科技表示,該片區每日派單量可以達到千單上下,幾乎全部是來自拼多多平臺上的訂單。從AI財經社此前對極兔鄭州某網點站長的走訪中也可以得知,片區內拼多多的包裹量佔比在40%,有的網點可以達到50%,為第一大客戶。其次,來自抖音和快手的包裹量也在逐漸增加。

如此巨大的業務量需要大量的下單渠道支撐。根據極兔官網,極兔在全國擁有近20個快速下單渠道,包括3個官方渠道和14個電商渠道,以及5個第三方快件查詢平臺。除了拼多多外,還包括蘇寧、噹噹、雲集等電商平臺,抖音、快手等短視頻/電商直播平臺,OPPO、vivo等手機品牌以及小兵驛站、雲櫃等末端配送平臺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極兔目前尚未接入阿里系及京東渠道。

即使是拼多多一方的訂單,極兔目前也難以全盤承接,以拼多多日均7000萬的需求,極兔或許也僅能吃下一成。而此前,也有拼多多相關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極兔的宣傳是在蹭拼多多的熱點。

在時效性上,極兔也面臨諸多質疑。有極兔的快遞員曾向搜狐科技表示,「我們現在有自己的站點,自己的轉運中心。在時效性上已經和四通一達一樣了。」但在網友們的對極兔的評價卻不盡相同:「剛投訴極兔快遞,說快遞已經給我送了,但電話沒有、簡訊沒有、取件碼沒有,丟在一個什麼六七公裡外的站點,打電話問了,說第二天給我送來,剛剛打電話去又說忘記了。」

儘管服務相較於通達系或順豐等有差距,但在快遞員工資上,極兔卻可以對標。「他們可能給快遞員的攬件費用和給我們的差不多,都是2.5 元,但我們同城件一般都要13元起,即使量大可能也就談到10元,但他們可以把單價降到3塊甚至2塊多,剛夠給快遞員的攬件費。」某順豐快遞員對搜狐科技表示。

小S告訴搜狐科技,對於他們站點來說,每月1000單是劃定快遞單價是貴還是便宜的分界線。「超過這個範圍,單價在2-3元,而不足這個範圍時,市內的快點還是按照標準8元/單的價格收費。」這種虧損模式幾乎很難維持。今年9月中旬,極兔曾被曝出尋求百億規模融資。而與極兔的定位類似,低端快遞市場也在迎來老玩家們的入局。順豐豐網、京東眾郵都是參與者,藉助空餘的運力,這些對手們顯然比需要巨額投入、重新建網的極兔更具優勢。

除了極兔之外,拼多多與中國郵政的合作也是大眾的主要關注點之一。在之前提到的電子面單系統中,使用郵政快遞的商戶在審核、充值取號的過程中都更為簡單。同時,雙方也在探索農產品上線專用電子面單,即對農產品物流與普通包裹做區分的可行性。根據拼多多的數據,農村地區年收投快件量達到120億件,是一片巨大的市場。

在電商平臺的強勢把控與不斷有新對手入局的夾擊下,快遞行業本身也陷於混亂和危機之中。

今年2月以來,快遞行業的價格戰愈演愈烈,財報顯示,各家快遞單票價格同比均下降兩至三成。申通快遞服務單票收入2.11元,同比下滑23.55%;圓通快遞產品單票收入2.11元,同比降22.57%;韻達快遞服務單票收入為2.12元,同比下滑33.75%;向來高單票價的順豐也同比下滑20.97%,快遞單票收入為17.11元。

而不少電商商家都成為了快遞公司的爭奪對象,某電商商家告訴搜狐科技,近段時間,她經常遇到快遞網點站長出面,願意以更低價格寄件的情況。

反映在快遞員端,上述順豐快遞員向搜狐科技抱怨了快遞員工資普遍在下降的現狀:「現在快遞不好幹啊,我就是膽子小不敢下手,我們縣城以前加盟一個快遞網點只要1萬塊錢都沒人幹,現在加盟費都要50萬。」

就在快遞員們尋求加盟的同時,雙十一臨近,不少快遞網點卻陷入了配送員罷工、站點癱瘓的境況,部分快遞網點因虧本收件、業務量不足需向總部上交罰款,導致業務員工資被拖欠,網點也難以為繼。

快遞行業的局勢愈發不明朗,而成長在快遞行業「低價求發展紅利期」的拼多多,下一步在物流棋局上該怎麼走,對於其未來至關重要。

相關焦點

  • 極兔被「孤立」,四通一達「站隊」阿里,拼多多如何交上拖了一年的...
    出品 | 搜狐科技作者 | 尹莉娜編輯 | 楊錦距離黃崢提出「新物流平臺」的概念已經一年有餘,但外界遲遲未等來拼多多的官方發聲,這似乎並不符合三年上市、4年零9個月市值突破1000億美金的「拼多多速度」。
  • 極兔挖通達系「牆角」,欲幫拼多多,阿里將收下「四通一達」?
    值得一說的,阿里巴巴涉及的業務也越來越廣泛。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阿里巴巴的身影。支付方式有支付寶,出行有高德地圖等等。阿里巴巴在2013年正式成立菜鳥體系。隨後馬雲就將除韻達之外的三通收入囊中。阿里巴巴擁有自己的物流體系,在電商行業的優勢可想而知。而京東也有自己的物流體系,並在疫情時間取得不錯的成績。
  • 極兔快遞被圍剿背後:阿里對線拼多多,殘酷的物流江湖和野蠻入侵
    與此同時,極兔與拼多多抱團,也符合我國物流界的底層邏輯:物流必須和電商結盟,才能「背靠訂單好乘涼」。然而,我國的電商巨頭中,京東有高度發達的自建物流,阿里通過菜鳥裹裹扶持了一眾通達系「養子「,顯然不需要再多一個乾兒子。
  • 暴走的「兔子」,能否成功複製拼多多打法?走出四通一達的圍獵?
    極兔的進場引起了快遞業的腥風血雨,並遭受到「兩通一達」的圍剿封殺,這隻背靠拼多多的兔子,能否殺出重圍?而自今年2月以後,大A上市快遞公司8月經營簡報顯示,雖然業務量穩步增長,但各家快遞單票價格同比均下降兩至三成。
  • 又一快遞巨頭崛起,攜手拼多多「打壓」三通一達,已覆蓋90%區域
    在最近舉辦的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會議上,拼多多的CEO陳磊公布了一則數據——拼多多一天發出的包裹數量已經超過了7000萬個了,佔據了全國電商行業的三分之一,而在國慶節之後,拼多多的日訂單量成功破億。實際上,馬雲和劉強東面對拼多多異軍突起的時候就已經及時作出對策了,淘寶針對拼多多推出了特價版,京東帶來了京喜,但是面對拼多多發出的百億補貼,兩個巨頭只有被動挨打的份了。馬雲擔心的事出現了?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電商三巨頭年活用戶數量 製圖 / 深燃阿里已經連續四個季度都是「7億人都在用」,但拼多多也變成了「7億人都在用」,京東變成了「4億人都在用」。
  • 阿里拼多多再陷二選一 網紅店自曝求生?
    拼多多回應相關截圖恰巧的是,看似只存在於網紅店主和拼多多之間的鬧劇,卻和日前天貓小二對部分商家的一個「通知」撞到了一起。有商家向億邦動力爆料,「阿里針對拼多多的二選一又來了」,只是這次並非發生任何大促前的時間節點。
  • 揭秘拼多多系快遞極兔:OPPO渠道人員創立,拼多多訂單扶持
    進入國內的J&T依舊準備延續這一策略,如OPPO時期那樣,以自建渠道為主。這一做法顯然與高度依賴加盟的「四通一達」不同。其好處在於對渠道的把控能力強,可為客戶提供更為可靠優質的服務;缺點則是在於前期投入巨大,普通公司的資本無法承受。
  • 拼多多系物流品牌極兔速遞前路如何?
    儘管公開渠道信息顯示,拼多多與極兔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股權關係,但二者仍然關係匪淺。這是因為極兔背後的投資人都是一個圈子的。OPPO創始人陳明永、VIVO創始人沈煒、步步高CEO金志江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全都師出段永平。而段永平也間接推動了OPPO和VIVO的成立,也是拼多多的天使投資人。背後有這樣一層聯繫,也難怪業內紛紛猜測,極兔將與拼多多聯手,共抗來自電商物流的壓力。
  • 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家居爭奪戰
    家居家裝物流服務鏈條長,物流運作難度大成企業最後阻礙。有需求就市場有困難就有解決方案,魯班到家交出家居建材企業售後「最後一公裡」完美解決方案。2019年家居建材整體市場規模達到5.4萬億,線下銷售規模約49450億,電商銷售規模約4610億;2020年銷售規模預計達5.7萬億,線下銷售規模預計51600億,電商銷售規模預計5440億。
  • 巨頭零和博弈,阿里、京東殺不死拼多多
    在用戶數方面,截至2019年底拼多多年活躍買家數達5.852億。相比其他電商京東是3.62億,阿里是7.11億,拼多多超越京東成為第二大電商平臺。2019年,拼多多新增1.7億活躍買家,比阿里和京東新增活躍買家數加起來還多3500萬。拼多多以「補貼換增長」的方式是否可以持續?背後有哪些憂慮、風險和短板?
  • 特價版淘寶 阿里的「拼多多」?
    拼多多打造「真香節」,阿里便高調推出升級版「一元更香節」。拼多多用「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淘特價便用「一元包郵」來爭搶用戶。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計劃」,採用C2M短鏈路模式扶持數千家工廠品牌升級,淘特價則發布C2M 戰略,通過工廠直供為用戶打造超低價產品。死磕拼多多,淘寶特價版負責人汪海卻放話:「我們和拼多多不一樣」。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
    拼多多打造「真香節」,阿里便高調推出升級版「一元更香節」。拼多多用「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淘特價便用「一元包郵」來爭搶用戶。  而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億,單季度增長4810萬,而淘寶年度活躍買家達7.57億,單季度增長1500萬。淘寶特價版和聚划算的雙重狙擊也未能扼制住拼多多的增長,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拼多多月活趕超淘寶似乎也不無可能。  電商流量見頂,而阿里的增長又過於依賴電商引擎,淘寶特價版的捲土重來究竟是其底氣的顯露還是焦慮的外溢不難得出答案。
  • 極兔速遞被封殺,看來四通一達的格局短時間很難會被打破了
    19年下半年,極兔轉戰國內市場,憑藉極低的價格優勢迅速擴寬市場,結果就是四通一達坐不住了,韻達發布了《關於全網禁止代理極兔業務的通知》。但是李傑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很有淵源,目前極兔的單大多來自拼多多,短時間內不會在市場內消聲滅跡,或許有機會打破現今格局。
  • 拼多多市值超萬億,百億補貼竟被阿里收割?
    2015年9月,拼多多正式成立。堅持走「社交+電商」模式,迅速發展。3年後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首日市值即達300億美元,如今更是高達近2000億美元,讓整個資本市場大為震驚。在上市之初,市場對於拼多多的認知分歧非常大。這種分歧也反應到了資本市場中,股價寬幅震蕩。
  • 阿里、京東、拼多多「三巨頭」Q3財報PK
    在淨利潤上,阿里保持領先,京東位於第二,而拼多多首次實現盈利;淨利潤增速上看,拼多多增速超三位數,處於第一,京東位於第二,而阿里淨利潤增速下滑。     在GMV上,拼多多保持增長,京東阿里未披露。    在活躍用戶數上,阿里排名第一,拼多多第二,京東位列第三,而用戶增速上拼多多位於第一,其次是京東和阿里。
  • 拼多多「輕」物流
    來源:驛站前段時間跟朋友復盤今年雙11,期間有聊到拼多多,朋友狠狠「吐槽」了這樣一件事:雙11大促期間,有一些事情需要跟拼多多溝通,但是原先一直對接的物流總監卻找不到了。這可急壞了老鬼這位朋友。拼多多這麼大的一個電商平臺,怎麼可以沒有物流總監呢?幾番追問之下,終於知道了真相:物流總監還在,但被老闆拉去賣菜了。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你怎麼看?
    拼多多打造「真香節」,阿里便高調推出升級版「一元更香節」。拼多多用「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淘特價便用「一元包郵」來爭搶用戶。而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億,單季度增長4810萬,而淘寶年度活躍買家達7.57億,單季度增長1500萬。淘寶特價版和聚划算的雙重狙擊也未能扼制住拼多多的增長,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拼多多月活趕超淘寶似乎也不無可能。電商流量見頂,而阿里的增長又過於依賴電商引擎,淘寶特價版的捲土重來究竟是其底氣的顯露還是焦慮的外溢不難得出答案。
  • 拼多多、阿里、京東電商三國殺:拼多多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一、 拼多多上市以來的回顧 拼多多上市以來,業務重心可分為: 1)2015-2018 年的「低價爆款+遊戲低成本引流」;
  • 阿里拼多多們真能改變農業麼?
    拼多多種咖啡、京東養豬,阿里將蔬菜水果當做今年618大促的主打品類,連亞朵也賣起了怒江的茶。網際網路實踐者們似乎忘記五年前的潰敗。對於農業的改造熱潮始於2014年前後,這一年巨頭如阿里巴巴,力推農村淘寶;創業公司如美菜網等b2b平臺、一畝田等農產品撮合平臺、本來生活等生鮮電商紛紛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