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藏高原首次引進澳洲龍蝦養殖成功
青藏高原首次引進澳洲龍蝦養殖成功 2014-12-10 16:19:47責任編輯: 中新網西寧12月10日電 (孫睿)「我們利用青海省共和縣當地優質溫泉資源,於2013年10月從澳洲引進的澳洲龍蝦實驗養殖成功
-
陽曲打造國內最大羊駝繁育基地 目前715隻羊駝「落戶」
(原標題:陽曲打造國內最大羊駝繁育基地 目前715隻羊駝「落戶」)
-
中國網民惡搞的十大神獸之一,其原型為原產於南美洲的羊駝
羊駝(拉丁學名:Vicugnapacos,英文名:alpaca)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
-
親愛的熊貓,你在青藏高原過得好嗎?
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新華社西寧6月16日電(記者白瑪央措 李琳海)6月的高原古城陽光明媚,草木芬芳。青海西寧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出現了四隻圓滾滾、毛茸茸的黑白身影。16日,位於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的西寧熊貓館正式對外開放,四隻國寶以萌姿迎接各方遊客。新華社記者探訪了熊貓的新家,看看這些萌寵在高原過得怎麼樣。
-
南美洲珍稀動物巴西貘廣州成功繁育 首次向公眾亮相
南美洲珍稀動物巴西貘廣州成功繁育,首次向公眾亮相。(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央廣網廣州5月19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官文清)今天,記者從位於廣州的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獲悉,南美洲珍稀動物——巴西貘「琦琦」首次向公眾亮相。
-
文靜談養殖:羊駝的養殖管理與培育
它的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現在全球大約總共有300萬隻,半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在南美洲,養殖羊駝主要是它的羊毛價值比較高,因為它的毛髮生長的質量遠遠高於其他的羊類,而且它的羊毛質量雜質少淨絨率也比較高,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非常受人民歡迎的。那麼養殖羊駝該怎麼養殖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羊駝的養殖技術吧。
-
亞拉索,那就是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中華民族以及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華夏文明史上聞名遐邇的伏羲、炎帝、夏禹、烈山氏、共工氏、四嶽氏、金田氏等都是高原古羌人。其南北兩側是已經分裂成型的原始古陸,其南稱為岡瓦納大陸,包括今天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亞、南極洲和南亞次大陸;北邊稱為勞亞大陸,包括今天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在一系列的「板塊運動」和隨之而來的「喜馬拉雅運動」中,以「八千年為春,八千年為秋」,滄海桑田,蔚藍浩渺的大海成為了「世界屋脊」。其間,河流縱橫、湖泊密布,叢林茂盛,但青藏高原仍是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個高原。其中部以風化為主,而邊緣仍在不斷上升。
-
中國現存唯一一對人工繁育成活雙胞胎雪豹與遊客見面
中新社西寧4月27日電 (魯丹陽 李江寧)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27日消息,中國現存唯一一對人工繁育成活雙胞胎雪豹目前已滿11個月,兩者各項身體指標穩定,身體健康,園區安排它們於「五一」前與遊客見面。4月27日,青藏高原野生動物園內的雙胞胎雪豹嬉戲玩耍。
-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但亞洲不是地球最高的陸地,南極洲才是
例如,泰山的最高海拔高度是1545米,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米,黃土高原海拔為800~3000米。地球上的陸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地球上的陸地人們將地球上的陸地劃分成了七個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這是我們最熟知的地理知識了。那麼七大洲中哪一個是地球上最高的陸地呢?
-
中國購20隻羊駝耗資160萬 有人買去當寵物(圖)
據說外形像一種神獸的羊駝原產於南美洲,是非常珍貴的高原動物,為何在2002年被引入中國呢?羊駝場總經理周中欽跟記者說,當時國家農業部提出了一個「948」項目,羊駝的引進對於豐富物種、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很有幫助。 「前期還經過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給它們找合適的安家場所。在綠化指標、生化指標等都檢測合格以後,才確定我們這個地方適合養羊駝。」
-
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面積超500萬平方千米
地球表面的地形可以分為海底地形和陸地地形兩大部分,其中海底地形的類型包括大陸架、大陸坡、海溝、洋盆和海嶺等,陸地地形的類型包括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等,我們稱為五種基本地形。高原是指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或者有一定起伏的廣闊地區,高原地形是十分普遍的,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陸地地形屬於高原地形。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這是被稱之為「世界屋脊」的地方,孤獨的內陸高迥,沉寂,空曠,恆大,這就是青藏高原。來到高聳而遼闊的青藏高原,你會看見天是那樣的藍,伸手可及;雲是那樣的白,圍著你轉;空氣是那樣的清新,像是要醉了一樣。總之,是一種完全不同於世俗生活的感覺,你享受到了一種平日裡或許久已忘懷,但在你靈魂深處未必不在期待著的奇蹟降臨般的精神洗禮。
-
羊駝:基本信息與形態特徵介紹~
羊駝(拉丁學名:Vicugna pacos,英文名:alpaca)為偶蹄目、駱駝科的動物,體重55-65千克,頭體長度1200-2250毫米。外形有點像綿羊,一般棲息於海拔4000米的高原。每群十餘只或數十隻,由1隻健壯的雄駝率領。以高山棘刺植物為食。
-
青藏高原所發現森林更新可以記錄青藏高原冰川變化
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山脈是全球中低緯度冰川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為亞洲多條大河(雅魯藏布江、長江、印度河等)提供了水源。然而,由於地處偏遠、難以到達,高原地區的冰川觀測資料不僅少,而且時間也很短。數據匱乏限制了人們對長時間尺度上(幾十-幾百年)冰川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的認識。
-
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原標題:青藏高原科考拾零 1991年深秋,在老一輩青藏科學家的帶領下,我有幸第一次踏上去西藏的路,開始了我20年的青藏科考與研究生涯。從那以後,我每年都要去青藏高原,多則一年七八次,少則一二次;最長在那裡生活了兩個多月。屈指粗算,至今去了近四十次,計約五百餘天。
-
青藏高原「大湖期」之謎
通過對青藏高原高湖面年齡的評估篩選,提出青藏高原「大湖期」的時空複雜性。 青藏高原廣泛分布著保存完好的古湖岸線,有的距現代湖面高達200 m,表明曾普遍存在面積廣泛的古大湖。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受限於測年方法,學者們無法直接得到古湖岸線的年齡,只能利用14C測年對古大湖遺留在現代湖岸上的高位湖相沉積物進行測年。
-
一個被羊駝改變的村莊
提起呆萌可愛的羊駝,人們很難將它與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聯繫起來。在山西省陽曲縣坪裡村,這種原產於南美洲的動物不僅「站穩了腳跟」,還拓寬了貧困戶的增收路徑,帶動了上下遊產業鏈發展。短短幾年間,依託羊駝養殖,村裡的基礎設施完善了,農家樂建起來了,村民的腰包也鼓了。
-
兩隻大熊貓在青藏高原慶生
30日一早,西寧熊貓館2隻亞成年熊貓園滿和奇果,與同一天生日的10組親子家庭在喜慶歡樂的熊貓主題氛圍中,度過在青藏高原的首個生日。「目前,4隻熊貓已完全適應高原生活,吃得歡,睡得香,不亦樂乎。西寧熊貓館開館不到1個月時間,已經接待了約5萬名省內外遊客。吸引了來自四川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鄰近省份的『貓粉』,甚至外籍『貓粉』一睹熊貓寶寶風採。」西寧文化旅遊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西寧熊貓館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白濤說。
-
青藏高原所揭示青藏高原不同生態區表層土壤中萜類化合物分布特徵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新生代環境團隊、中科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副研究員白豔與陝西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天然產物穩定同位素組學團隊博士周友平合作,選取青藏高原周緣兩個具有明顯垂直地帶性的高度斷面,對其土壤和植被中的萜類化合物進行分析。
-
【文匯報】土壤學家,俯首傾聽青藏高原的喃喃低語
中國土壤學會秘書長、中科院土壤所研究員張甘霖告訴記者,「青藏高原獨特的地質歷史、氣候條件和植被類型,造就了青藏高原獨特而又豐富的土壤類型,它既是地表環境要素相互作用演化的產物,又是維繫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基礎。通常,形成1釐米厚的土壤可能要經歷100年到1000年的時光,而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區要經歷的時間也許更長。」 這已經足以點燃記者跟隨南京土壤所科考隊走進青藏高原的激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