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鍛鍊身體,才能健康的成長,許多人都喜歡在周末閒暇時去登山散心,畢竟登山運動就是一種不錯的健身方式。說起登山運動就不得不說一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了,
喜馬拉雅藏語意為「雪的故鄉」,它位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南巔邊緣,是中國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國的天然國界,全長3400公裡,平均海拔在7000-8000米以上。據考察,喜馬拉雅山脈是由印澳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形成的,因為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所以喜馬拉雅山脈還在不斷的上升中,這也是珠穆朗瑪峰每年增高1釐米的原因。喜馬拉雅山的驟然隆起,還阻擋了印度洋暖溼氣流的北上,造成了青藏高原的乾旱氣候。據悉早在20億年前,喜馬拉雅山脈所在的這裡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也稱為古地中海,在經歷了頻繁又漫長的地殼運動後,才形成了現如今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的喜馬拉雅山脈。喜馬拉雅山脈不僅有參差不齊的山谷和高山,還有被侵蝕作用切割形成的地形、深不可測的河流峽谷以及複雜的地質構造,它的山脈大部分在雪線之下。
說完了喜馬拉雅山脈,我們就步入正題,說一說我們的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上的主峰,同時也是世界最高峰,多年來無數的登山愛好者在這座最高峰留下一次次攀爬的痕跡,只為享受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縱山小」的美景一睹。珠穆朗瑪峰不僅有著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景,還有著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因此多年來無數登山運動員和科學工作者不畏艱險、以身試險,只為探索它的奧秘。這些科學工作者為了在古生物、自然地理、高山氣候以及現代冰川、地貌等多方面獲得了重要知識,不斷地攀登及探索考察珠穆朗瑪峰,當然他們探索到的這些知識也為我國開發利用青藏高原的自然資源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作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瑪峰卻不是那麼好攀爬的,畢竟海拔8848千米的高原反應也不是一般人都能承受的來的。那啥是高原反應呢?高原反應就是人到達一定海拔高度後,由於機體對低壓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而引起,常見症狀有頭暈、頭疼、胸悶、氣短等。珠穆朗瑪峰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朗瑪是母象的意思,整體意思是大地之母,名稱很好地對應了它的雄偉形狀。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與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中段,它在地圖上被中尼兩國國境線分割,北面是我國,南面是尼泊爾,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地形陡峭險峻,總面積約1547.07平方千米。珠穆朗瑪峰的山脊和峭壁之間分布著548條大陸型冰川,冰川上不僅有奇形怪狀的冰塔林,還有著高達數十米的冰陡崖和險象環生的冰崩雪塌區。
目前從我國境內進山的路線是:從拉薩乘車沿中尼公路經江孜、曰喀則至協格爾,然後再經帕卓區沿簡易公路南下,行車至珠峰北麓即海拔5145米的絨布冰川末端---絨布寺。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多年來登山隊員攀登形成的登山路線,
從珠峰大本營(海拔5200米)-過度營地-前進營地-C1營地(海拔7028米)-C3營地(海拔8300米)-峰頂。從建立在絨布冰川的衝積扇上的珠峰大本營出發,攀登到過度營地和前進營地,前進營地也被稱為魔鬼營地,因為常年攀爬的登山運動者來到這裡也會產生高原反應。前進營地東面是7016米的向東峰,南面是珠峰的北坳,西面是7530米的章子峰,這樣一個眾山圍繞的位置氧氣量非常稀薄,在章子峰和珠峰的連接部位即北坡山坳處有北坳C1營地,這裡狹窄難行且大風陣陣,所有的登山者來到這裡都無一例外地戴起氧氣罩,然後沿著長長的山脊向上攀爬,滿眼望去都是陡峭的斜坡,直到來到最後的C3營地也就是突擊營地,在這裡為最後的登頂做好充足準備,然後沿著這個陡峭的山脊向上攀爬,這個山脊是最危險的地帶,無數的登山者都是在這裡遇難的,最後就來到了有著能看到白雪皚皚的、參差不齊的山峰的峰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