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挑戰,沒有征服,有一個詞叫做「敬畏」

2020-12-17 丁丁的慢時光

作者:丁丁的慢時光(原創)

這些年,登雪山的話題,炒的比較熱,媒體、雜誌、報刊,一股腦的報導,每次大家提起登頂者,語氣中也大多是讚嘆。

尤其珠穆朗瑪峰的攀登,更是被人作為勇敢者和愛國者的象徵,徵服雪山成了挑戰者的口號。

1

在今年的「開課啦」第一講,主持人董卿請上了中國登山家夏伯渝,這位69歲的老人,於2018年5月14日,成功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第一個憑藉雙腿假肢登頂珠峰的人。

1975年,夏伯渝登珠峰時因幫助隊友,導致自己凍傷,而被迫雙小腿被截肢。

2014年至2016年,夏伯渝連續三次來到珠峰,均遭遇峰難、地震、雪崩,被迫取消登峰計劃,珠峰夢想再次破滅。

2016年,夏伯渝第四次挑戰登頂,可都到了8750米,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又一次阻隔了他的夢想之路。

2018年5月14日,功夫不負有心人,69歲的夏伯渝成功登上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成為中國第一個憑藉雙腿假肢登頂珠峰的人。

老人講述了自己的登山經歷和心路歷程,所有人聽得激動萬分,洶潮澎湃,熱淚盈眶,我也被老人堅持夢想、歷經挫折卻絕不放棄的決心和勇氣深深感動。

臺下坐著的小學生,一個個懷著崇拜的心情,用崇敬的眼光看著他。

每次看到這種場景,我心裡卻是有些忐忑不安。

大家把登上珠峰與徵服雪山、愛國熱情、為國爭光等聯繫在一起,會不會讓人對於登頂雪山的意義產生誤解?

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雪山是可以徵服的嗎?為什麼那麼多的人趨之若鶩?怎樣才是理性的?

·生活在雪山腳下的人們,他們崇拜雪山,把雪山作為神聖的精神信仰,頂禮膜拜。

·因為他們知道,雪山是不可以徵服的。

夏伯渝老人說:山峰就在那裡,只要活一天,就要為再登珠峰去拼一天,去鬥一天。

·其實,老人挑戰的只是他自己。

·可能媒體的報導有點偏離登山者初始的願望。

2

登頂珠峰及其它高海拔雪山的危險,並沒有被登山愛好者正確估計,媒體及大眾只看到了登頂後的歡呼,沒有看到為之付出的慘痛代價,包括生命的代價。

在登山過程中,必須面對嚴峻的氣候、超稀薄的氧氣、超高原的反應,隨時出現的雪崩,強烈的東南季風導致暴雨頻繁,雲霧迷漫,冰雪肆虐無常。

今年5月,共有11名登山者在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上遇難或失蹤,這是珠峰近年來最致命的季節之一。

在山上長眠的登山愛好者很多,多數罹難者因承受不住氧氣稀薄與惡劣的天候,或者遇到雪崩,最後無法行走被凍住,因為太高的海拔,有的長久的留在了那裡。

·其中有失蹤了16年、被譽為「長腳的肺」的登山界傳奇羅維和好友布裡奇斯,兩人遺體今年5月才在中國西藏一處正在融化的冰河中被找到。

·事故頻發,多數登山者經驗不足,即便是登山家,也有不少葬身於珠峰。

·去年日本登山家慄城,第八次挑戰攀登珠峰,結果中途遭遇山難不幸遇難。

·除了他們以外,聖母峰上起碼還有上百具遺體。

3

由北京大學山鷹社籌備的「北京大學珠峰登山隊」,於2018年5月15日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為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獻上了一份厚禮。

消息傳來,全校上下,一遍歡呼。

以登頂珠峰的形式向母校校慶賀禮,固然鼓舞人心,但這其中的風險,我們一樣不容忽視。

北大山鷹社是全國首家以登山、攀巖為主要活動的學生社團。自1989年4月1日成立,登頂過無數雪山,到2018年5月15日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

這期間,經歷過輝煌,也遭遇過低迷和挫敗。

1999年,山鷹社組織的中國第一支女子登山隊,於暑期攀登四川雪寶頂(5588米),隊員周慧霞在登頂過程中不幸遇難。

2002年,山鷹社在攀登西藏境內的希夏邦馬西峰(7292米)時, 5名隊員遭遇雪崩,再也沒能回來。

山鷹折翼。

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雖然歷經萬般挫折,山鷹重整旗鼓,折翅的山鷹再次起飛。

·但這段經歷,尤其經歷中獲得的慘痛教訓,不應該被人遺忘。

據說,當時北大登山隊提交登山申請時,曾經遭遇登山協會反對。但由於各方支持,登山中心最終也決定放行。

在危險的季節,攀登危險性很高的山峰,登山隊員卻放棄了租用在危急情況下可以救他們一命的衛星電話。

經驗不足,急於成功,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頻繁逾期,加之雲霧瀰漫的惡劣天氣,能見度極差,山上的積雪發生雪崩,最終導致了災難的發生。

·為此,山鷹社痛定思痛,總結了社團成立十多年來的各種經驗教訓,形成了《北大山鷹社登山手冊》。

·山鷹社的登山模式從此發生了變化,不再追求高度與難度,而是以「登山訓練」為目的,為更多北大學子提供一個接觸雪山的平臺。

4

大家還記得1985 年至1986年的轟轟烈烈的長江漂流嗎?

美國著名激流探險家肯沃倫準備漂流長江,中國的堯茂書說:「中國人的長江,應當由中國人完成首漂!」

於是,堯茂書隻身漂流長江。在金沙江段壯烈犧牲。

1986年,中國長江科學考察漂流探險隊、中國洛陽長江漂流探險隊、中美聯合長江上遊漂流探險隊漂流長江,人類首次全程漂完6300餘公裡的長江。

經驗、設備雙重的不足,導致這次舉世無雙的漂流以轟轟烈烈開始,最後以悲壯而告終,加上堯茂書,「長漂」共有11人遇難。

隨著時間的流逝,1986年氣勢磅礴的長江漂流也成為人類漂流史上的千古絕唱,逐漸被人淡忘,逐漸成為過去。

·堯茂書當時認為,中國人的長江,應當由中國人完成首漂!帶著徵服的意味。

·肯沃倫則認為,自己決不是「徵服」河流,漂流對他是愛好,也是他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方式。

·相同的漂流,兩種不同的理念,值得深思。

5

為什麼這幾年,那麼多人熱衷於珠穆朗瑪峰?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

·珠峰的神聖、登山者的獵奇、管理者的利益,媒體過度報導,盲目的將徵服、挑戰、愛國、為國爭光聯繫起來大加渲染。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最高峰,又稱為聖母峰,海拔8848米,能攀登這座舉世聞名的山峰,足以令許多登山者自豪,自然是他們喜歡挑戰的極限聖地。

而攀登珠峰背後的巨大產業鏈利益,也是其中之一。

據喜馬拉雅資料庫統計,截至2016年5月為止,4000多人,7004次登頂珠峰,這之中的絕大部分,是通過商業登山實現的。

尼泊爾許多登山機構,近年來,部分不負責任的公司,不論客戶是否有資質,都一律接待不誤,有的還推出了一條龍服務,號稱:只要有錢,把你抬上珠峰。

這些因素,使得很多人覺得登珠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對高海拔雪山毫無敬畏之心。

如今向珠峰前進的「登山客」,大多只為獵奇且不具備足夠的高山經驗,讓這項運動的風險進一步升高。

由於國內民間登山運動的興起,對此,各個國家對於登上管理條例有了更明確和更嚴格的規定。

比如,以後所有申請珠穆朗瑪峰許可證的登山者都必須事先有過高海拔登山經驗,並受過明顯的訓練。

必須至少攀登過一座海拔超過6500米的尼泊爾山峰,才能獲得登珠峰許可證。登山者還必須提交一份身體健康證明並由一名受過訓練的尼泊爾嚮導陪同。

攀登珠穆朗瑪峰和其他超過8000米山峰的人,必須接受最基本的登山培訓,和高海拔的攀登訓練。

從2018年開始,專業登山隊員和滿足條件的探險愛好者,每年進入珠峰核心區的人數應被嚴格控制在300人左右,而且僅限春季登山。

而普通遊客最高只能到達距離珠峰大本營下方,海拔5150米的絨布寺。

·這些規定,都是本著為登山者的安全考慮,也算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6

什麼叫敬畏?就是既敬重又害怕;

什麼叫敬畏之心?就是對人對事心裏面存著敬仰畏懼的情懷。

對雪山的敬畏,就是對生命的敬畏。

年輕時常常有勇氣、敢闖蕩、思進取、勇於冒險,但容易對事物缺乏敬畏之心,盲目的冒險是一種對生命的不負責任,是一種愚蠢的衝動。

登雪山並沒有錯,登雪山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心懷對雪山的敬畏之心,做好充足的準備,包括體能、設備方面的。

登珠峰不是娛樂,我們讚美的是登頂者堅持夢想、勇於挑戰自我的精神,而不是對雪山的徵服。

·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唐炎說:登山者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追風;事前做好身體評估和專項登山訓練。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你的生命不僅僅只是屬於你自己,同時也屬於你的父母、妻兒。

也許有人會說,我的生命我自己做主,無論如何,選擇自己的一種方式去活著,總比違心的掙扎活著更有意思,哪怕生活旅程短一些。

我不否認,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是幸福的,但是,如果這種選擇,是建立在一種盲目追求所謂的挑戰自然上面,從而付出了生命,我覺得是不值得的。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自由,你的自以為是,是用你的親人後半生的痛不欲生換來的?

莊周云: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己。

·人只有一次生命和一次死亡,生死之間只有大限,沒有極限。一般人不要去輕易的嘗試,我們要以冷靜、理性的心理來對待徵服二字。

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是英國最早嘗試攀登珠峰的三位登山家之一,有人問他:「你為何要登山?」

他回答說:「因為山就在那裡。」他並沒有認為自己要去徵服它。

畢淑敏在《敬畏生命》中寫道:

「生命的意願是生存,在生命的中途,她願意活著。

在我的生命意識中,帶著對毀滅和痛苦的懼怕,渴望著更廣闊的生存和快樂;

……所以,我認為毀滅、妨礙、阻止生命是極其惡劣的」。

探險是以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的一種探索的旅行行為。

冒險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敢於向大自然發出詢問、疑問,並敢於去找出這些答案的精神。

探險可以有,但不要去做無謂的冒險。

雪山是熱情的,它隨時張開雙臂迎接你的到來;但雪山也是冷酷無情的,它也隨時可以拋棄你,令你瞬間葬身雪海。

·雪山是令人敬畏的,就猶如我們的生命一樣令人敬畏。

·珠穆朗瑪峰8848米,它是不可以被徵服的,它傲然挺立在那裡已經幾千萬年,無論你來與不來,它都在這裡。

·任萬千變化,任世事滄桑。幾十年幾百年之後,你我早已不知去向,雪山依然還在那裡,傲然挺立。

·思想家史懷哲說:只有我們擁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時,世界才會在我們面前呈現出它的無限生機。

·讓我們永遠記住,生命中有一個詞,叫做「敬畏」。

———— END ————

作者:丁丁的慢時光,普通女子一枚。喜歡旅遊,喜歡親手做美食、烹茶,與朋友一起分享。希望用溫暖的文字,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書寫自己的慢時光。

相關焦點

  • 讓全中國都敬畏的一個詞
    看著題目好多人在想,能讓全中國敬畏的詞兒有啥?有什麼能讓中國人民敬畏的,改革的春風吹向了中國人民,中國改革開放今年第四十年,發展速度讓世界人民都嘆為觀止,能怕啥啊?1977年10月份,中國各大媒體公布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並透露將於當年的一個多月後再全國範圍內舉行考試,當年大約570萬考生參加了考試,但最終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就是在當時那個都解決不了溫飽的年代,人民對於求學的饑渴程度一點不亞於如今社會。
  • 別總想著徵服自然,應對自然保持敬畏
    同時,面對頻頻發生的登山傷亡事件,與其同情憐憫,慨嘆生命無常,更應該反思漸趨頻繁的登山行為,不要總想著去徵服自然,更應該學會敬畏自然。過去,攀登高峰只是職業登山者的專屬,大多數人望而卻步。而過去幾十年,登山技術和裝備的進步已經幫助了成百上千人徵服了一座座世界高峰,哪怕高如珠穆朗瑪峰,人們也不再畏懼。承認這一點後,對今年兩三百人排隊衝頂珠峰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 有一個詞叫做:無疾而終
    有一個詞叫做:無疾而終機緣巧合下,認識了一個姑娘,聊得還挺投緣,雙方也都有好感,不過卻無疾而終,斷了緣分。無疾而終的字面意思是說:沒有經歷過什麼疾病而逝世,也能形容在不受外力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結束。一段感情的開始和結束,往往不需要多麼波瀾的描述。
  • 登幾座山就算徵服自然?缺乏對自然的敬畏之心遲早付出慘重代價!
    可是當自己看多了高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戈壁並且親自體驗過惡劣環境下的生存之後我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人類從來都沒有征服過大自然,只是很多時候大自然沒有發威而已。雖然說今天的科技水平足以做到遇山開山,遇水架橋,可是要說徵服大自然是不可能的,而那些登幾座山,走幾次無人區就說自己已經徵服大自然的人更是可笑至極。最近一些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進行各種戶外運動,包括徒步、登山、騎行、野外生存、挑戰無人區甚至刻意挑選海拔高且天氣變化無常的山脊線走,只為了完成所謂的探險。
  • 《敬畏自然》練習題與答案
    宇宙是一個碩大無比的、永恆的生命,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這個宇宙到處都隱藏著生命,到處都有生命的萌芽,到處都有沉默的聲音。你難道沒有聽到石頭裡也有生命的吶喊嗎?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裡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即使那些看起來死氣沉沉的物質,也是宇宙生命的構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種存在形式。
  • 徵服極熱之境 天際ME7完成「史上最嚴苛挑戰」
    自今年5月起,天際ME7拉開了徵服極境的挑戰之途,歷經上海、江蘇鹽城、重慶、海南多地「自虐」,對三電系統、底盤等整車性能進行階段打磨,以及智能駕駛數據收集測試和挑戰。「天際的造車團隊將德系造車的『品質為先』的嚴謹、考究基因注入品牌,在極熱之鏡吐魯番圍以高速、國道、城市道路以及長坡道不同工況,進行高溫適應性測試來檢驗極端情況下天際ME7的適應能力,根據不足之處做出完善。」
  • 徵服挑戰更徵服人心!長安凱程F70「渝新歐」挑戰之旅首季收官
    2020年10月31日,備受矚目的長安凱程F70「渝新歐」挑戰之旅第一季在甘肅敦煌正式落下帷幕。在16天的極限挑戰中,長安凱程F70車隊從山城重慶出發,沿著貫穿歐亞的渝新歐萬裡鐵路,途經漢中、蘭州、德令哈,最終抵達敦煌,於西北大漠層疊的戈壁野路和荒原險境中,完成了一場「3箱油 重走3300公裡絲路」的徵服之旅。
  • 女人徵服一個男人最好的方法:不是卑微討好,而是牢記「3個詞」
    一個網友私信我說:她遇到一個很喜歡的男生,自己以一個普通朋友的身份「闖入」他的生活,她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徵服他,贏得他的真心。於是,她每天都會主動去關心他的生活,比如每天給他問候早安晚安、每天為他準備很多好吃的、對他總是噓寒問暖。
  • 中國未被徵服的山峰,高度僅為5596米,卻至今無人成功登頂!
    至於登頂的意義,每個登山者的追求並不相同,有些人習慣了平淡的生活,覺得徵服高難度山峰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挑戰,也是極為有意義的一件事,而有些人則是源於個人信仰,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意,登頂珠峰後人們會感覺到人類的渺小,從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那麼並不是所有的山峰都是那麼容易徵服的,在國內就有這麼一座山峰,迄今為止即便很多登山隊前往挑戰,但無一成功登頂。
  • 英語中,到底有沒有「您」這個詞?
    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諾曼徵服,說法語的人統治了英國。
  • 有一種GDP叫做中國遊客 中國人只有旅遊沒有旅行
    路引加上「父母在,不遠遊」的祖訓,讓中國幾乎變成一個宅男帝國。但在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工業革命等時代拐點之後,世界終於在21世紀見證了一個遊客帝國的崛起。中國最早的旅行家叫做周穆王,他也是中國自駕遊愛好者的祖先——他有一輛由八匹駿馬拉的「悍馬」,性能好到日行三萬裡,帶著他從西安出發,一路走到中亞。
  • 這個時代不缺英雄,缺的是懂得敬畏的人
    這是一個英雄遍地的時代,卻又是一個英雄的真正意義被遺忘了的時代。我們奔走著焦慮著,有一個詞卻越來越少得被人們提起,它叫做「敬畏」。我們從來不缺少英雄,因為這個時代我們太擅長造「英雄」了,尤其在影視作品裡。
  • 投資行業有一個詞叫做「順周期」,何謂「順周期」?
    投資行業有一個詞叫做「順周期」。何謂順周期?順周期的行業與公司,就是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周期一致,都是漲得風生水起,比如近期,汽車、航運、有色金屬等傳統行業。與之相對的是,醫藥、必需消費品、網際網路等弱周期的行業與公司。
  • 字裡行間丨心有敬畏 行不逾矩
    敬畏,是一種人生態度,也是一種行為準則。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敬是會意字,由茍和攴兩部分組成。茍意為自我告誡、自我反省。攴意為敲擊。《說文解字》中說:「敬,肅也」,敬字本義為恭敬、端肅。畏的甲骨文字形像是鬼以手持杖的樣子。
  • 新京報:維護「純潔」漢語要有敬畏之心
    原標題:維護「純潔」漢語要有敬畏之心 【焦點評論】 如果一個外來概念被生硬地翻譯成中文,導致不同人對其理解極易出現歧義,阻滯了通暢交流,那麼暫且保留英文的說法也未嘗不可。 最近,關於漢語的純潔性問題由於官方媒體的一篇評論文章而再度成為民眾熱議的焦點。
  • 敬畏生命不辱使命,敬畏規章只爭朝夕,敬畏職責不負韶華
    根據事故調查分析,如果當時機務人員做雷達檢修時,沒有導致飛機衝突告警功能失效;如果當時尼爾森沒有受到通訊設備故障的幹擾,導致他與圖-154客機建立聯繫延遲了23秒才發出下降指令;這場悲劇或許可以避免。可惜,沒有如果……一切已不能挽回。
  • 挑戰感十足,花花公子最想要徵服的4個星座女
    說他們是渣男也沒有錯,總是去憑藉著自己的魅力來吸引身邊女生的注意力,一旦勾搭到手就扭頭走人,這種男生不理也罷。但這幾個星座的女生,往往就是花花公子最想要去徵服的,1:天蠍座天蠍座女比較高冷,她們對男生提不起興趣,尤其是花花公子類型的男生,更是一眼都不想看見。
  • 教師要懂得敬畏
    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以來,對教師的稱呼也很好的體現了這種美德,燃燒的蠟燭、辛勤的園丁、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等等,這些稱呼雖然屬於溢美之詞,但也是體現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和群眾的期盼。
  • 2016,有個詞叫做砥礪前行
    剛剛送走2015,我們還沉浸在習總書記新年賀詞所期待2016年的前景之中,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走過了不平坦的一年,但是有堅守總是會有收穫的。十二五已經完美收局,十三五正在徐徐拉開帷幕。2016年是新的五年計劃的開局之年,我們的期待更多,我們肩上的擔子更重。
  • 敬畏感是什麼?對生活,對工作,對人生,敬畏是心裡的一桿秤
    因為敬畏所有熱愛記起很多年前,第一次被一家商場邀請,做職業感悟分享時情景,當時內心很激動,又高興又緊張。短短幾分鐘的分享卻用了一個星期去準備,不斷的修改文稿,反覆的推敲用詞,直到分享的當天都還在揣摩語氣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