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咖啡是高高在上的舶來品,神秘又氣派;
20世紀初,喝咖啡一種生活態度,盡顯小資情調;
2010年左右,年輕人對咖啡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成了消遣娛樂的一種方式;
而如今,咖啡是大多數人的續命神器。
若不是金米蘭在微博發起【什麼時刻會特別需要咖啡存在】的活動,我大概永遠想不到,喝咖啡還有如此之多的理由。
提神醒腦,解困神器,打工人對於咖啡的日認知,就是如此的世界統一!
提起學院獎,就想起了在那並不遙遠的大學時光裡,被市場調查、SWOT分析、創意解讀支配的恐懼,當年的我還只能靠速溶提神,如今的學妹(or弟?)已經憑金米蘭咖啡續命了。
每日兩更的勤奮大大,原來都是被金米蘭咖啡「澆灌」的嘛!
下午開車易犯困?滴滴司機隨時…啊,不是!金米蘭咖啡時刻讓你保持大腦清醒!
喝咖啡是為了看到凌晨的太陽嗎?不!是為了看到凌晨的太陽後不被老闆抓到在工位上補覺。
高三黨,考研黨,工作黨,不愧是咖啡消費三大主力人群!
多少人只在乎你提神的功效,卻不知你還能陪伴溫暖時光。
絲滑飽滿,擁有黑巧克力的香醇,雪松的清香與糙米甘甜的金米蘭美式香濃掛耳咖啡表示不服!
看出來了,這是位拿咖啡當水喝的狠人!
早上的咖啡是提醒自己認真工作,不認真會扣錢;晚上的咖啡是告訴自己活兒還沒完,你不能睡!
為什麼80%的人只在工作犯困的時候最需要咖啡提神呢?國人喝咖啡總是更傾向於追求它的功能性,而非像品茶一樣細細回味其中滋味。
是咖啡的香氣不能令你陶醉,還是咖啡的香醇不足以讓你舌尖流連?
其實,不妨在空閒的午後,花58秒衝上一杯金米蘭咖啡,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含在嘴裡輕輕攪動咖啡液,感受每一口咖啡在你口腔中隨著溫度的變化而展現出不同的層次,前兩口舌根會苦,待咖啡溫度涼了,慢慢由苦轉酸,餘味是微妙的回甘。
咖啡由酸轉甜,由苦轉甘,開始有回甘,舌面有甜感,最後回味到焦糖甜,停留在口鼻之間,透過鼻後嗅覺來品嘗咖啡餘韻。喝完也不必急著洗杯,聞一聞杯底的甘香甜,會讓你異常鬆弛放鬆。
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咖啡,你是屬於隨心所欲想喝就喝,還是把它當作功能性飲料,提神解乏必備良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