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無疑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還清楚地記得,去年12月底,我和媳婦帶著孩子去桂林度假,在機場我拿手機給她看,「哎,你看,說武漢發現了個不明病毒啊。」「哦,好。你帶她去衛生間,我去星巴克點杯咖啡,你喝什麼?」
之後這件事竟然成了2020年全世界人生活、工作和話題的中心。很多東西因此變得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因為它已經永遠消逝。
這真的讓人有點傷感。
好了,說回投資吧。
2020年反而是投資者收入不錯的一年
1、股票
用平常指標來衡量,2020年的經濟,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全球的,沒有一個像樣的。很多主要經濟體都實施了階段性的封城堵路,就像人睡著時的基礎代謝一樣,那種狀態下,經濟只能維持最低水平的運行。
不過,這一年的投資者的收益都不錯。
在普通人能觸及的風險較高的市場上,股票,也包括今年大熱的股票基金,除非你是個非常投機取巧的傢伙,收益應該都過得去。全球最主要的中國(包括香港)和美國股票市場都是如此。這充分說明,股票市場很大程度上已經不是經濟的晴雨表或者稱重器,它其實更體現市場參與者對流動性的預期。
四個主要經濟體裡有三個,美國、日本和歐洲,他們的政府基本打通了財政和央行之間的隔離層,政府放赤字然後央行印錢買單。為了避免經濟休克和社會混亂,它們已經不是拿桶往系統裡注入流動性而是啟動了抽水機。這有可能給以後帶來很大問題,但2020年的股票投資者都可以為此狂歡。
2、債券和用來投機的債券
債券市場的風險提高了,這是因為很多原先被認為安全的投資壓艙石,在疫情的衝擊下已經有了變化,它們不再安全了。
但是如果人們查看這一年的中國債券基金,會發現,有的產品收益驚人地高,驚人到什麼地步呢?它們的收益超過100%。這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那些網站的編輯多打了一個「0」。
然而這是真的。這種情況是怎麼造成的呢?
很多債券基金投入了「偉大」的可轉債市場。而在2020年大部分時間裡,中國可轉債市場處於非常瘋狂的狀態。
可轉債是一種由上市公司發行,可以轉換成公司股票的特殊債券。在一般情況下,它的價格應該像影子一樣緊貼發行它的上市公司的股價。但是在流動性非常不錯的狀況下,這個市場成了投機者的樂園。
那些傢伙之所以喜歡投機可轉債主要是由於這個市場不像股票市場那樣設有漲跌幅限制,以及可轉債可以實現T+0操作。在今年10月之前,如果你能以100元的價格買入任何一隻可轉債,就能在幾天內賺到巴菲特投資股票的年平均收益的水平。而絕大多數可轉債的價格遠遠超過了其對應正股的轉股價格。
管理者對於可轉債市場的態度是複雜的,他們之所以在一段時間裡對這個市場採取放縱的態度,是因為希望它對股票融資形成一定的補充,忍耐它具有較強的投機性是對這種無聊的債券流動性的補充。但是可轉債的成交額過大,乃至於其影響對正股市場形成擠佔效應的時候,管理者就會把監管的韁繩勒得更緊。
也正是這個原因,可轉債市場的瘋狂程度在10月以後收斂了很多。
3、黃金
黃金和白銀的價格就像我們在去年預期的,漲勢非常好,都曾達到過令人吃驚的高價。這和今年的疫情有相當的關係。美國政府對疫情控制的失敗,導致美元匯率下跌,也給這個趨勢加了一把柴。
4、房地產
房地產在2020年的價格變化非常令人懷疑,我所看到的北上廣深地區的房屋價格總體是有所下降的,但是統計數據可能是由於口徑不同,說什麼的都有。
但總體來說,中國房地產的價格變化不大。這和管理者對房地產領域流動性的管控有相當大的關係。
這20年的慣例是,如果央行釋放了比較寬裕的流動性,房地產價格就會出現比較大幅度的跳漲。很多投資者按照這個習慣也拿著錢去開發商的樓盤排隊了。但等到了才發現,管理者們對此的限制相當嚴厲。
在今年11月的決策層會議中,推出了「十四五計劃」。在這個未來國民經濟發展總規劃裡,相比於以前弱化了GDP增長目標,也沒有提及地方政府的GDP增速良器——房地產業。
從1998年以來,房地產業一直承擔著中國經濟引擎的角色。在未來,中國經濟很可能需要一個新的發動機。而在新舊更替的這段時間(5到10年),管理者希望房地產的最好狀態是基本保持現狀,即房地產價格既不大幅度上漲也不大幅度下跌。貨幣當局和地方政府也會以此為目標調控。
5、美元
在沒有預料到疫情的情況下,我們預期美元會在2020年繼續升值。
但疫情的全球性長時間擴散,以及美國社會管理者對疫情的管控如此糟糕都很出人意料。2020年,美國為了救助疫情中的企業、就業崗位和現金斷流的居民,把政府赤字增加到15%以上。而在此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對門徒布道時,可是把同一指標限定在3%以內的。
此外,美聯儲和財政部已經基本打通。如果把一個國家比喻成一個家庭,這種新的裝修方案就類似於打通了廚房和廁所。
鮑威爾淪落為川普政府的出納,對於財政虧空如數買單。也正是美元大規模印鈔的預期讓美元指數從7月之後出現大幅度貶值。
美國的緊急疫情救助解決方案幾乎把裡根時代建立起來的新自由主義治國理政思路完全扔到了垃圾堆裡。
是什麼讓2021年充滿不確定性
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將進入第二階段。
疫情後的經濟復甦大概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發生在今年第三季度以前。歐美、日本先後解除了封城堵路,居民的一些基礎消費和衍生服務被釋放出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第三季度的環比數據看起來都非常耀眼。從圖表上看,更像個美好的「V」字型。
但之後,復甦的第二階段,他們的情況將會發生分化。
預期經濟復甦情況最好的是中國內地地區。憑藉高水平的社會組織效率,中國最早從疫情封閉期中走出來。居民高儲蓄率也讓人們容易度過疫後的家庭資產負債表修復階段——這很重要,高儲蓄使得人們可以在沒有收入、工作崗位消失的情況下支撐更久,而且不需要政府提出過於極端的財政措施。
中國人的高儲蓄率也讓疫情後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修復相對迅速,在有的細分領域也真的出現了疫情後的報復性增長(比如奢侈品消費)。
1、新興市場地區的火藥桶
歐美地區的居民儲蓄率不高,但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解決現金斷流,一是金融方式,也就是可以在銀行以相對低的成本借到錢;二是通過政府救助。
另外一些新興市場國家則不會像中國這麼強有力。首先是它們的銀行不願把錢貸給高風險的次級用戶,這些人還錢的習慣本來就不好,更何況加上疫情的衝擊。其次是社會保障體系也比較薄弱。政府能搞到的錢有限,而大規模印錢又會引發比較高的通脹——這同樣很糟糕。
在很多新興市場地區,比如南美、中東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由於社會組織效率低,經濟復甦速度很可能慢於四大經濟體(美中歐日)。部分流動性強的資本可能因此流向率先復甦的地區,使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陷入匯率貶值的負向漩渦。
疫情、失業和本幣貶值,一有風吹草動,就可能演變成社會風潮。2021年,新興市場地區就像個負面社會情緒的火藥桶。
2、歐洲和英國
今年以來,英國和歐洲的談判基本處於原地踏步,甚至是後退的——因為9月時詹森否定了以前已經答應歐盟的一些條件。而且在最近詹森和歐盟主席的直接對話中,問題絲毫沒有得到解決。
疫情給英國脫歐談判帶來了負面影響——這是因為歐洲和英國都要為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損失為本方留出更大餘地,所以談判的態度就都更為強硬。
現在看來,英國硬脫歐的可能性在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連帶著疫情的影響,英國的經濟將會受到重創,英鎊匯率會出現下跌。當然,這對歐盟經濟恢復也有不小的負面作用。
從最近詹森透露出辭職的念頭來看,還有一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也不小——而且這種情況相對更加理性——那就是詹森在硬脫歐最後期限到來之前為這件事申請延期。
延期對於一個興致勃勃的首相來說是非常痛苦的選擇,因為這麼做等於對公眾食言,沒有完成政治承諾。但對於一個想離開的人來說,倒是個不錯的辦法。
詹森有可能申請延期後真的辭職,把英國脫歐這個燙手的山芋留給下一任,然後自己去寫書演講掙錢。據說他的前任特雷莎·梅現在一年靠演講能賺100萬英鎊。
不過不管英國硬脫歐還是申請再次延期,英國都會進入更為動蕩的時期。由於英鎊和歐元的資產定價地位,這會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嚴重的不確定性。
3、疫情的反覆
從現在歐洲、美國的新增疫情數字來看,隨著北半球入冬,新冠傳播來個回馬槍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而且人類針對新冠的解決方案仍然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目前來看最直接的有效藥根本就別想了。那疫苗呢?
從疫苗的研製進度來看人類的動作已經不算慢了,但從產量上說,即使按照預期最先開發的幾個疫苗在2020年年底之前都獲得「準生證」,相對全球人的需求量,依然存在很大的產能瓶頸。
預期第一批疫苗覆蓋要到明年年中才能完成,大概可以覆蓋10億人。
不過也有好消息,從新增的死亡人數來看,這種病毒的致命性正在降低。其實最該「感謝」的是病毒本身。一種病毒想要子孫昌盛,對人類寄主的侵害應該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內,高致死率是一種排列組合的偶然極端情況。接近普通流感的致死率大概才是它們進化的方向。
人們應該明白和新冠病毒相處需要很長時間,即使它的危害程度真的減弱到與普通流感病毒相當,人們對它的厭惡性還將持續。
2021年的投資
1、股票
在經濟引擎轉換和疫後復甦的大背景下,證券市場的作用被決策層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商業銀行系統、股票以及市場化的高收益債券、中央及地方政府的特別債券這三部分的增量大致對應三部分風險收益水平的項目。
商業銀行更多地會把錢貸給風險相對小的大型成熟企業;股票和市場化債券提供給成長性比較好的新經濟公司和市場化程度高的大公司;特別債券提供給低收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扶持項目。
以前,中國經濟對商業銀行系統的依賴過於強烈,而在經濟引擎轉換階段,既要給新經濟提供通暢的融資渠道,又要避免事關經濟根本的銀行系統被高風險貸款「毒化」,所以就要有能吸引足夠多流動性的融資平臺來部分代替銀行,股票和高收益債券市場做這個最合適不過了。
其實這種企圖在2014年到2015年決策層就試驗過,但是當時沒有把握好節奏,以至於市場由於高槓桿資金的大量進入而暴漲暴跌。從2018年年底逐漸再一次啟動的牛市則得到了細心呵護。總體說來,中國經濟轉型需要股票市場出現一個持續5年甚至更長的慢牛行情。而這種慢牛行情起碼在2021年還看不到結束的跡象。
在流動性方面,為了保障經濟復甦的順暢,預期明年的M2增量水平將高出名義GDP增長2個百分點左右,差不多是12%。這基本能保證市場仍將有較寬裕的流動性支持。
在投資品種的選擇上,仍建議公司人投資者選擇那些估值相對便宜的公司的股票。
2020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交易者會青睞醫藥類公司,以至於這類股票的平均估值到了一個難以理解的高度。實際上,在疫情過後,由於人們更多佩戴口罩,較少接觸密集人群或者開展社交活動,總體上醫療藥品的使用是會減少的。醫藥公司的平均收益也不會大幅度上升。
而同時,一些傳統產業公司的估值便宜到更加難以理解的程度,其中包括一些出色的保險公司和地產公司。最離譜的是還有一些股份制商業銀行。
在香港市場,有的商業銀行估值曾經只有接近3倍,在內地A股市場,這些公司的估值也只有4倍多一點。
之所以說這種低估值難以理解,是因為2019年到2020年間曾經有一家運營糟糕的地方商業銀行被託管了(實際上是一種破產)。當時它的清算價格估值甚至高於香港股票市場給一家還算健康的全國股份制銀行的估值(以淨資產計算)。
很多人猜測商業銀行的極低估值是因為疫情可能給它們帶來的壞帳風險極速上升。但是從今年的相關財務報表看,這種現象並沒有發生,甚至貸款延期的增加量都非常有限。一些優秀的商業銀行在大幅度增加撥備的前提下,利潤也沒有明顯下降。
按照慣例,我的話不具有投資勸誘,但以極低的價格購買到非常能賺錢的公司,真的是件幸運的事。
2、基金
大概這裡說的基金,更多指向的仍然是股票類公募基金。
2020年就如咱們所預料的,是基金經理們的高光時段。
他們扎堆持有的新經濟公司的股票漲幅驚人。但隨著更多基金的發行,新參與者會無情地稀釋掉原先投資英雄們的光芒。
預期基金英雄們的光環在2021年將逐漸暗淡。50%到60%的公募基金經理會跑輸指數是一種常態,這就像傳染性極強的病毒將變得不那麼致命一樣。
如果一個公司人對直接投資股票持厭惡的態度,那麼我仍然勸你購買便宜實惠的指數基金,它們的收益不錯,但是收費很低。當然,你最好的購買對象是那些以低估值低周期性公司為主的指數基金。這也需要一定的鑑賞力。
3、債券
說實話,一個公司人如果比較有錢(可投資證券的錢超過500萬元),那麼債券市場的可投資度在最近一些年應該是升高的。
疫情對經濟的衝擊經常會造成一些投資市場的異象,比如原先一些投資的壓艙石忽然變得一文不值。而在此類情況下,會出現很多留給聰明投資者的套利機會。
就像安德烈·科斯託拉尼說的,看到別人邊罵街邊賣出證券的時候,你有必要留神看看他們到底在賣什麼。
4、黃金
黃金和白銀在2020年漲勢很好。雖然漲得太好會帶來一些價格交易性的波動,但這恐怕不能改變它們在這個「亂世」的避險之王的地位。
在很大程度上,白銀的升值潛力更大,但它的波動性也更強。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投資貴金屬,第一不要用危險或者昂貴的槓桿,第二,不要孤注一擲,我建議這類投資只佔你可投資金額的1/5以下。
更好的投資理財,實際上是公司人個體理性應對社會經濟變化的一種財富表現。因為2020年到2021年的這種變化很大,所以可說的東西就特別多。有話留言吧。
希望你的2020年是非常順利地度過的,而2021年也過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