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制定行政程序法:大事兒不能靠「一把手」拍板

2020-12-17 中國新聞網

專家籲制定行政程序法:大事兒不能靠「一把手」拍板

2014-06-12 15:34:02來源:法制晚報作者:責任編輯:朱峰

  當前有些政府的決策行為,包括大項目審批、引進甚至徵地、拆遷等法律問題,都靠「一把手」帶著領導班子拍板;一些地方提拔幹部的關鍵環節也不公開。這都是對公權力缺乏監督制約所致。

  在日前召開的「法治中國建設的前沿問題」論壇上,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馬懷德提出,建設法治中國首先要把公權力有效控制和約束起來,目前公權力不受約束的局面還未得到根本性轉變。

  比如,有些縣委書記、縣長行使權力就靠開辦公會和專題會,決策的都是大事、急事、難事,且大多數涉及法律問題,如拆遷、徵地、引進項目等。基本上就是「一把手」帶著領導班子在拍板決策。

  這個方式就不是法治方式,而是人治方式。中國有3000多個縣,如果最基本、最普遍的公權力都未得到有效約束,很難談得上建設法治國家、法治中國。

  再有,雖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要求除了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之外的信息政府都應公開,但實踐中有些重要決策可能還是在不透明狀態下完成的。如一些地方提拔選用幹部即便是搞公開競聘選舉,核心關鍵環節也還是在半透明、不透明的狀態下進行的。

  馬懷德表示,要解決好這些問題,關鍵是要完善行政法的立法。我國法律體系建成後,薄弱點、空白點基本上都在行政法治領域。由於目前沒有行政程序法,在執行相關法律過程中,會給行政機關創造很多鑽空子、規避法律的機會。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相應制定了一些處罰行為、許可行為法規,但實踐中出現的很多新問題都沒有法律來規範,比如政府的決策行為。很多大項目的審批、引進都是政府通過開會方式拍板,就是因為決策權不受法律規範。

  所以,制定行政程序法很重要。國務院正在起草《重大決策程序條例》,目前還未出臺。

  還應儘快制定信息公開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解決信息公開問題還不徹底,黨務信息、立法機關信息、公共企事業單位信息是否要公開,都無有效約束。為避免黨務信息公開的難題,可在制定信息公開法的同時,由黨中央設定一個適用於黨務信息公開的黨內法規。

  法治建設關鍵要靠監督、靠問責,需要一個統一的問責法來約束公權力。問責法要明確問責的形式、事由和標準,統一問責程序等。 (記者 梅雙)

相關焦點

  • 建設法治政府不能沒有行政程序法
    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發布行政程序法(專家建議稿),該中心主任姜明安教授在接受專訪時表示—   建設法治政府不能沒有行政程序法   行政程序法則是事先、事中把權力控制住,使之不能任性、恣意和濫用,儘可能不讓損害發生。法治政府、法治國家當然應該有行政複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應該有行政處分和刑罰,但是法治政府、法治國家更應該有行政程序法。正是因為行政程序法典有這麼多好處,絕大多數法治發達和法治較發達的國家、地區,對行政程序立法都選擇了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模式。  其二,行政程序法是法治反腐,建設廉潔政府的必需。
  • 規範行政機關行政程序 我國將制定《行政程序法》
    戶主以警察的行為違背正當程序為由訴至法院,而法院認為中國法律沒有規定警察在執行公務前必須出示證件,因此判決該戶主敗訴。  行政執法任意性強  據《中國青年報》今天報導,由於我國目前尚沒有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公務行為從程序上進行制約的《行政程序法》,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任意性很強,公民的合法權益也常常受到侵害。
  • 解決問題全靠一把手? 基層「一把手依賴症」抬頭
    北方某企業負責人說,去年,他跑一個和秸稈燃燒有關的清潔供暖項目,遭遇縣區部門工作人員各種推脫:「政策規定不能燒煤,但規定上也沒寫可以燒秸稈。」無奈之下,他去找縣區一把手,打過招呼後,事情辦得非常順利。
  • 中國行政程序法立法展望
    ②行政程序法與其他法律的規定不一致的,不能籠統規定為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而是應該細化,應當區分不同情況作出不同規定。此種觀點反映的是一種補充現有立法空白、而非全方位統一程序立法的思路。這恐怕正是前一種主張持有者所著力要反對的。(2)行政程序法專家建議稿的設想第一種設想將行政程序法典定位為基本法,在此前提下規定統一法典與其他單行法的關係。屬於此種規定的是應松年教授和馬懷德教授主持的專家建議稿,表述都如下:「本法是關於行政程序的基本法律。
  • 淺議行政規劃的實體法與程序法控制
    德國《行政程序法》中僅適用法規規定的可以以行政行為方式確定的行政規劃,其中主要是關於住房和地區開發的規劃。日本1983年《行政程序法(草案)》中的行政規劃也僅指限制土地利用的規劃和實施公共事業的規劃。韓國1987年《行政程序法(草案)》中行政規劃是指與國民生活有密切關聯的公共事業規劃或以總統令規定的行政規劃。
  • 21世紀中外行政程序法發展述評
    美國、歐盟的多數成員國乃至日本等國家在20世紀(初期、中期或後期)就制定了比較完善的行政程序法法典,所以在21世紀主要是修改和進一步完善,以及通過法院判例確立有關實施規則、原則的問題。中國在20世紀前期和中期,行政程序法基本處於空白狀態,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建立法制,21世紀行政程序法有了較大發展。儘管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制定出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但已有越來越多的行政程序法單行法和地方行政程序規章出臺。
  • 高小玫委員建議 加快行政程序法立法進程
    □ 法制日報記者 張維  行政程序立法在學界呼籲多年後,在政協委員中也引起共鳴。  3月3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蘇輝所作的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中,還提及了委員們有關制定行政程序法的建議。
  • 依法行政須實體法與程序法統一
    圍繞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配套建立和完善相關環境管理、環境執法等方面的實施細則、法規制度迫在眉睫,推動環境行政法制化、規範化,進一步強化環境保護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平衡及兩者之間的有機銜接配合,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那麼,實體法和程序法如何劃分?現有環境實體法與程序法有哪些不足?本期特邀環境法學專家進行解答。  1 實體法與程序法如何劃分?
  • 我國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構想
    ,不同時代、不同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行政程序法在調整範圍、立法內容及其結構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理由之一,行政程序規定與實體規定「粘連」在一起,不易剝離,甚至無法完全剝離;理由之二,把行政法實體法原則、實體法一般規定等有機地納入行政程序法典,可以使行政程序法典發揮更大作用,而且比較符合我國的法律傳統。
  • 時代要求宜制定行政法典和行政程序法典
    民法典的制定和出臺,讓我們的法律狀態的體系化更加的清晰,這是巨大的歷史進步;至此、我們形成了初步形成了《憲法典》、《刑法典》、《民法典》、《刑事訴訟法典》、《民事訴訟法典》的「法典化」的局面。那麼、和生活千絲萬縷聯繫緊密的行政法的內容,卻被「散落」在行政法的各個部門法和法律解釋中,似乎很不成氣候!但行政法畢竟是和民法、刑法並列的三大實體法之一,其內容舉足輕重。因此,制定出來《行政程序法典》和《行政法典》很有必要,也是中國走向現代化和現代法治國家必需品。
  • 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作如下修改:一、將第三條修改為:「制定行政法規,應當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符合憲法和法律的規定,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起草行政法規,起草部門應當將行政法規草案及其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0日。「起草專業性較強的行政法規,起草部門可以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起草工作,或者委託有關專家、教學科研單位、社會組織起草。」
  • 《行政程序法》難產25年背後:權力不願自縛手腳
    當時江平教授提出來,從法律發展的經驗看,往往先有程序法,後有實體法,因此可以先制定行政程序法,後制定行政法。」  此後不久,在一次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等單位聯合召開的座談會上,老一輩法學家、當時的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顧問陶希晉先生提出了著名的「新六法」主張。  「我們廢除了國民黨的"六法全書",但我們不能沒有自己的法律體系。
  • 行政程序法律制度
    3.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僅要靠行政實體法予以規定,還要靠程序法予以保障。例如,在行政處罰中設置說明理由、聽取意見以至聽證、裁決的順序性程序,就具有避免和減少濫用職權、保障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的作用。
  • 法學教授稱我國立法總體完備 尚缺行政程序法
    憲法的很多具體制度,都要靠行政法來落實。沒有行政法,憲法在一定意義上就是一紙空文。市場規則制定得再好,如果政府腐敗、無能,整個國家不可能發展。近代以後我們中國落後,主要原因就是政府腐敗。改革開放前,我們國家走了很多彎路,也是因為公權力不受約束。新京報:很多人對此的理解主要是憲法的缺失。姜明安:憲法是國家的母法,憲法的很多具體制度,都要靠行政法來落實。
  • 我國開始就制定行政程序法進行立法調研
    新華網北京2月3日電(記者鄒聲文)記者近日獲悉,制定行政程序法已列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已經開始徵求意見,進行立法調研。  據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介紹,2005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期間,已有代表提出議案,建議儘快制定行政程序法,並就行政程序法的框架、調整範圍、主要內容等提出具體意見和建議。  有關專家表示,我國已先後制定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許可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社會主義行政法律體系的框架已經初步形成。但是,帶有行政基本法性質的行政程序法至今空缺。
  •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2 全文完)
    第二十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將行政法規送審稿或者行政法規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發送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有關組織和專家等各方面徵求意見。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反饋書面意見,並加蓋本單位或者本單位辦公廳(室)印章。 國務院法制機構可以將行政法規送審稿或者修改稿及其說明等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的期限一般不少於30日。
  • 【專訪】馬懷德:制定統一行政程序法典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四十...
    信訪成為行政糾紛解決的首選渠道,一方面是因為法定救濟渠道還不夠通暢,另一方面也意味著社會公眾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更偏向於信訪等非法治化的糾紛解決渠道。 制定統一的行政程序法典,能夠樹立行政人員和社會公眾重視程序的觀念,集中解決行政程序規則的缺位問題,確保法治的統一。改革開放至今,我國行政法治建設歷經四十年。
  • 行政程序法湖南破冰 嘗試「先地方後中央」模式
    出席論壇的不但有北京大學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國家行政學院的權威行政法學專家,還有來自全國人大法工委、國務院法制辦等機構的負責人。《湖南省行政程序規定》(下稱《規定》)只是一部地方性行政規章,為何引來如此隆重的關注?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會長、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主任應松年認為,《規定》是我國首部系統規範行政程序的地方規章,其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 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和《國務院關於修改〈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決定》,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日前,國務院法制辦負責人就這兩個決定的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最高法:研究制定智慧財產權案件審理特別程序法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我國有望制定智慧財產權案件審理特別程序法。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法院體系建設。加強現狀分析和國際趨勢研判,研究建立國家層面智慧財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要研究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創新保護需求較大、技術類案件數量較多、工作基礎較好的地區適當增設智慧財產權法庭,有效滿足創新活躍地區對於智慧財產權專門化審判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