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廬:183個美麗鄉村串起童年老家記憶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浙江省桐廬縣,就以「瑤琳仙境」獨領旅遊市場風騷。如今,越來越多的都市人群來到「畫城」桐廬,卻是為了品味這裡的美麗鄉村,感受慢調生活。

    桐廬鄉村休閒遊火爆的背後,是一幅長達「183頁」的美麗鄉村畫卷,以及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發展之路。

    休閒鄉村遊「從夢想走進現實」

    在國際休閒產業協會副主席朱至珍眼裡,我國已經從觀光旅遊時代,進入到休閒旅遊時代。「而桐廬,率先讓休閒鄉村遊,從夢想走進了現實。」

    2013年「十·一」期間,家住桐廬荻浦村的申屠成功沒有料到,他開在清道光年間老房子「傳經堂」裡的土菜館,一天能做近百單生意。

    他的土菜館改自老宅,「爸媽就是在樓上廂房裡結婚」。而來這裡的遊客,也不只「吃飯」那麼簡單:有人會拿出單眼相機,反覆拍攝房梁上的百年雕花;有人會坐在門前,一邊喝茶,一邊細嗅樟樹的清香;有人乾脆住一禮拜,白天看荻浦花海,晚上享用這裡獨有的紅燒肉夾饅頭,體驗「百鼎煎香,松濤煮雪」的閒適。

    申屠成功講起近年來的變化,難掩興奮,「客人從上海和杭州一帶來的最多,最遠的來自甘肅。」

    家住桐廬環溪村的周志龍,同樣對這一火爆場面始料未及。

    環溪,是寫下北宋名篇《愛蓮說》的周敦頤的後人聚居之地,「家家養荷花,步步有青蓮」。周志龍將自家院子改成了「農家樂」,「十一假期」前來吃飯遊客的車輛排到了村外,店裡的十幾張飯桌,也被擠得滿滿當當。

    這種火爆,把在蘆茨村做大學生村官的章錫燦也「震住」了。2012年9月,剛被省政府批准建立的富春江(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今年6月至9月,每天會吸引近萬名自駕遊愛好者,前來挖筍、戲水,當一兩天的「周末農夫」,或者,什麼都不做,到蘆茨土屋裡撐起陽傘,喝紅酒、讀書、作畫兼「洗肺」……時光倒流幾年,他絕對不會想到,會有人專門驅車到他們的「家門口」進行慢旅行。

    休閒旅遊意味著什麼?在中國農業大學生態學與工程系教授宇振榮看來,現代城市人對休閒鄉村的渴望,包括田園綠色景觀、無汙染的生態環境、重溫鄉村記憶、有機健康食品、樸實的民風、適當參與體力勞動等。

    而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1年《休閒綠皮書》透露,「十二五」時期,將是中國休閒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期,休閒資源70%集中在鄉村。

    怎麼抓住休閒旅遊賦予的時代機遇,實現桐廬鄉村從生態到經濟,再到發展模式的「多重轉型」?怎麼讓休閒旅遊「從夢想走進現實」?這成為縣委書記毛溪浩2011年到任之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美麗鄉村讓遊客增長52%

    而今,桐廬鄉村休閒遊的火爆,顯示這個問題已經有了正確答案——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資源,發展美麗經濟,打造「全域旅遊」,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

    據桐廬縣旅遊委員會統計,今年1至11月,桐廬已接待國內外遊客820.3萬人次,同比增長15.69%,實現旅遊業總收入77.4億元,同比增長17.7%;鄉村旅遊接待遊客達到209.7萬,同比增長52%,經營收入10949萬元,同比增長58%。

    各種「同比增長」不啻一個奇蹟。而桐廬鄉村的改變,甚至帶動了長三角地區遊客出遊習慣的改變。

    江蘇常州春秋旅行社惲女士說,桐廬已經成為常州人最常見的旅行目的地之一,「10個人裡有5個都會來桐廬」。

    浙江嘉興米蘭旅行社周麗芳則說,桐廬已是嘉興人周末的主要出遊地之一,「停留2天是非常常見的行程」。她近日前來桐廬考察,重點不再是瑤琳仙境、嚴子陵釣臺等傳統景點,而是考察桐廬鄉村旅遊產品的成熟度。

    同樣的答案,也出現在上海新世界國際旅行社黃震宇那裡。他說,上海的都市人,都很嚮往鄉村自然的慢生活,嚮往鄉野趣味,「休閒式旅遊市場是我們將來的關注重點」。

    這一系列巨變的秘密,就蘊藏在桐廬「美麗鄉村建設」之中。

    今年10月9日,在桐廬召開的全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上,汪洋副總理就指出:「美麗鄉村不僅要有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林茂糧豐的自然景觀,還要有路暢燈明、水清塘淨、村容整潔的宜居環境,這才能構成和諧宜人的田園風光。」

    在桐廬,美麗鄉村建設自四年前,就已經意味著一個個具體的名詞:啟動農村生活汙水處理工作,用2500公裡的汙水管網,將全縣所有183個行政村的汙水「一舉剿滅」;由縣財政撥款僱用保潔員,將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做到「村村纖塵不染」;關停100多家汙染企業,「消滅不能遊泳的河」,實現了富春江水連續六年 「出桐廬的水比入桐廬的水還乾淨」。

    「桐廬人都在做著『返鄉』的夢。2011年,我們提出了『全域旅遊』概念,以景點的要求來建設農村。現在村莊和城市公共配套服務的均衡程度是一流的。農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沒差別,而農村卻變成了城裡人嚮往的居所。」桐廬縣委副書記吳玉鳳這樣詮釋。

    「問客人為什麼來桐廬的鄉村,他們大多會說,這裡的農村『乾淨、舒服、空氣好,就像還沒被工業化汙染的童年老家』。」申屠成功說。

    這樣的感受其實有著精確數據的支持:桐廬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達350天以上,PM2.5濃度年均值低於35,負氧離子年平均濃度均高於6級,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率達到90%以上。

    鄉村旅遊貴在「私人定製」

    荻浦、環溪、蘆茨……只是桐廬183個美麗鄉村畫卷的縮影。

    途牛旅遊網吳文佳告訴我們,桐廬如今已是「處處是景,時時見景」,尤其是以鄉村元素為主要特色的「生態、生活、生產」體驗,讓一大批周邊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連忘返。

    「五六年前,來桐廬的客人還多是五六十歲的老年人。近兩年,越來越多的學生、白領組團來這裡,現今已佔到我們桐廬旅遊份額的80%~90%。」業和旅遊網項目經理喬琦透露。

    為什麼都市年輕人喜歡桐廬?

    一位曾在臺灣住過半年的北京80後白領小孟,回答得頗具代表性:「桐廬沒有西塘、周莊『古』,沒有杭州、義烏『富』,但就是兩個字——舒服。這裡的鄉村,精緻中帶著人情味。」在她眼裡,「桐廬像極了臺灣的宜蘭或者彰化,可以觀賞,更適合久住,『不喧譁,自有聲』。」

    鄉村旅遊在國內早已不是新名詞。目前,全國共有8.5萬個村莊開展鄉村旅遊,全國鄉村旅遊經營戶超過170萬家,從業人員達2600萬人,其中農家樂達150萬家。

    但在朱至珍看來,桐廬鄉村休閒遊格外吸引都市人的「秘密」,在於它能通過「對鄉村既有文化的深度開發」,把簡單的採摘、吃農家飯,升級為一種與時尚元素融合的個性休閒味道。

    「從旅遊到旅行的轉變,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桐廬縣旅遊委員會主任徐利民這樣向中國青年報記者解釋他對休閒鄉村遊的理解,「大都市的工作壓力和快節奏生活,容易讓年輕人心靈疲憊。桐廬希望比照義大利,打造中國的『慢城』,讓中國人有一個『一到這裡,就能自然慢下來』的去處。」

    春賞花、夏親水、秋養生、冬美食……2013年3月在桐廬開幕的第二屆中國休閒鄉村旅遊季,也讓全國很多的都市「小清新」認識了桐廬。

    「幾許漁人飛短艇,盡載燈火歸村落」,這是北宋著名詞人柳永對桐廬鄉村美景的描繪。而在當今桐廬,詩畫山水帶、古風民俗帶、產業風情帶、運動休閒帶、生態養生帶……鄉村休閒遊早已擺脫粗放而整齊劃一的農家樂階段,進入了「私人定製」時代。

    在很多都市「小清新」看來,桐廬鄉村的更可貴之處,還在於保留了文化傳統。

    沒有高高搭起的鋼架舞臺,沒有冷豔的聲光燈效,鄉村歌手在紅紅的燈籠、矮矮的籬笆、幽幽的竹林間,在金黃的草垛上安靜吟唱——這是首屆中國桐廬鄉村音樂節上的感人一幕。騎單車穿過田野,「三月三」到畲鄉感受民俗文化,再品一杯雪水雲綠茶——這是很多人在中國休閒鄉村旅遊季裡的醉心行程。

    即使不參與任何活動,幾乎百年未變的鄉村老房子,已能吸引遊人如織。

    「建設美麗鄉村不是刷刷牆,不是把老樓拆了變成小洋房。」富春江鄉村慢生活體驗區中蘆茨土屋的主人黃偉舜說。美麗鄉村就應該是原生態的,不搞大拆大建,而是原汁原味地保留老味道,與「土」零距離。

    於是,在石舍村,被動工翻修的不是明清時候的老房子,而是它門前的路面。「我們要恢復以前的石子路。」帶路的村民方師傅說。

    「休閒旅遊的更深層含義,在於挖掘出遊客的參與感。」桐廬民宿第一村金牛村的經營者徐向紅告訴記者。即使在這個普通的村子裡,遊客也在農民家中用大灶臺自己燒飯,自己包粽子、做米粿、煎南瓜餅。「還可以認購自留地,由農民代為管理,下次再來時,就能品嘗屬於自己的『私家菜園』。」

    這一切「私人定製」,貴嗎?並不貴。比如在金牛村民宿,花上不足兩千元,就能悠閒地住上一個月,而且,一日三餐都有免費的當地土菜可以享用。

    桐廬的種種貼心之舉,都讓來自上海、杭州、南京的遊客驚喜不已。明年,來桐廬的遊客預計將達到1000萬人次。

    「休閒鄉村建設,是桐廬旅遊業30多年來發展因地制宜、因勢利導乃至於因運而生的必然選擇。桐廬的休閒鄉村建設,客觀上開始凝固成頗具示範意義的桐廬經驗抑或桐廬模式。」朱至珍對桐廬休閒鄉村遊如是評價。

    (王夢婕 莊慶鴻)

相關焦點

  • 桐廬:美麗經濟找準突破口 鄉村民宿名片漸亮
    「既建設新農村,又經營新農村,我們以鄉村民宿為突破口,要讓美麗經濟最終化為農民的美好生活。」桐廬縣委書記毛溪浩介紹,目前全縣14個鄉鎮、街道興辦鄉村民宿的熱情高漲。20個首批試點村中,已有14個村啟動經營,新增鄉村民宿床位3550張,節假日入住率超過九成。
  • 「四好公路」串起美麗鄉村
    「四好公路」串起美麗鄉村 2020-12-23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裡花園」看桐廬①「園丁」聚力接力深耕 打造全域美麗綠色大...
    3年來,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經濟協調、以人為本,以全域美麗全民富裕為目標,大花園建設行穩致遠。 桐廬作為「中國最美縣」,本身就是個「花園」。不久前,桐廬縣委十四屆九次全會上發布了2019年來全域「大花園」建設取得的新成績——汙染防治「八清零」持續深化,汙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打響,城區全面實行「撤桶並點」,生活垃圾日均減量達15%;美麗鄉村3.0版不斷推進,數字鄉村、法治鄉村、藝術鄉村、創業鄉村、文明鄉村建設「百花齊放」,新認定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文創街區各1個;「兩帶一點」規劃成果落地
  • 杭州桐廬首座鄉村寄宿制學校開學
    9月1日,520餘名新生踏入了杭州市桐廬縣玉華小學,這所學校位於桐廬分水鎮,也是桐廬縣第一所全寄宿制公辦小學。經過相關公益基金會、桐廬縣委縣政府、相關鄉鎮、教育局三個月的共同努力,桐廬縣玉華小學於2020年7月6日正式成立。
  • 桐廬蘆茨風情小鎮 風景多典故多好吃特產也多
    桐廬蘆茨風情小鎮  2010年,浙江省制定了《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2011-2015)》,要著力建設科學規劃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身心美,宜居、宜業、宜遊的「四美三宜」美麗鄉村。  目前,全省已有2萬多個村莊開展環境整治,238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6個國家級生態縣。
  • 文旅融合勾勒美麗鄉村升級版
    醉在如畫鄉村裡文旅融合勾勒美麗鄉村升級版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桐廬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實景地,點綴在畫卷中的美麗鄉村,構成其中最為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第十六屆浙西旅遊合作峰會上,我縣代表通過現場推介、主播展示、直播專訪等多種形式,充分展示了桐廬全域旅遊建設成效和特色文旅體產品。
  • 浙江桐廬首次開展民宿集體招聘 鄉村人才可享獎勵政策
    中新網浙江新聞9月15日電 (江楊燁)9月15日,記者從浙江省杭州市桐廬縣農業農村局獲悉,桐廬新出臺的鄉村振興產業扶持政策中將對民宿管理人才實施補助和獎勵政策:到鄉村民宿就業的優秀大學生並繳納社保滿一年,每人每年可得2萬元補助,連補2年,同一單位最多補助3人次;當年認定的縣級「民宿金管家」給予每人0.5萬元補助。
  • 兒童畫——記憶中的童年
    我們對童年的記憶總是很執著,時不時拿出來晾一晾。現在讓兒童畫帶我們穿越時空,回憶美好的童年吧!《老房子》向麥傑我們中國大多數人都是從農村出來的,面對現在的高樓大廈,鋼筋水泥,你是否對老家有所懷念呢?《美麗風景》盧子萱在童年時期,我也曾在想像中見到類似的美麗風景。由高高的樓梯通往美麗的樹屋,出了門就是湖畔,可以划船釣魚。那時候總是羨慕蛇、松鼠這些小動物,可以鑽進樹洞生活。
  • 「媽媽的味道」 |農家美食打響桐廬"一鄉一品″特色品牌
    「媽媽的味道」 |農家美食打響桐廬"一鄉一品″特色品牌 2020-05-02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桐廬)國際民宿論壇頒出「鄉村設計奧斯卡」
    )國際民宿發展論壇暨國際鄉村(民宿)設計大會上,桐廬縣委書記朱華為獲獎作品頒獎。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10月17日電(胡豐盛)寫意的江南水鄉,卻又充滿現代的氣質;失修的鄉村老房子,經設計師之手改造,幾乎驚豔到了外太空……10月17日,正在舉行的第二屆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暨國際鄉村(民宿)設計大會上,「鄉村設計奧斯卡」——中國優秀鄉村設計師、中國鄉村(民宿)經典作品名單出爐,羅德胤、孟凡浩、何崴、杜江、馬科元
  • 瀏陽市鋪開全域美麗鄉村建設 最美鄉村拼「顏值」更拼內涵
    他牽頭設計的文家市沙溪屋場上個月全面完工,並在不久前的全域美麗瀏陽創建工作推進會現場觀摩中收穫如潮好評。現在,即將迎來秋收起義九十周年之際,這個「會師小鎮」的裡仁屋場「升級改版」方案又在等著他。  「裡仁屋場山嶺中保留有紅軍時期的原始戰壕,我們打算以此為主線,將二萬五千裡長徵的故事融入屋場建設中……」說起規劃設計方案,何航打開了「話匣子」。
  • 中外設計師共聚杭州桐廬 共探鄉村民宿前景
    中新網杭州9月19日電(王鈺晨 江楊燁)10月16日—10月17日,第二屆中國(桐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暨2017年國際鄉村(民宿)設計大會將在中國杭州桐廬舉行。本次大會首次以鄉村(民宿)設計為主題,鄉村設計師為主體,通過分享不同優秀鄉村設計師的設計理念及設計案例,探討中國鄉村發展更優可能性。
  • 童年記憶中的鄉村醫生
    在我的童年記憶中,有許多關於鄉村醫生的記憶。第一個醫生是澤民先生。鄉下人對醫生是非常尊敬的,不叫醫生而叫先生。
  • 老家|2018浙江美麗鄉村示範縣:餘杭構建全域都市後花園
    徑山茶園如今,餘杭美麗鄉村大花園建設成績斐然,全區實現規劃保留村精品村創建全覆蓋,累計創建省級美麗鄉村示範鄉鎮6個,省級精品村12個,省級2A級景區村莊60個(其中3A級15個)……鄉村風貌日新月異,現代設施加快配套,生態環境不斷優化,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均等化。兼具大而美和小而精的餘杭鄉村,農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 「示範生」的鄉村振興新答卷——浙江發布鄉村振興十大模式
    衢州:山水為憑串起詩畫鄉村風光帶2019年,衢州啟動「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建設,總面積1000平方公裡,形成3條風光帶、6大樣板區、18個特色點、18組美麗鄉村群的總體格局。這條從衢州全市層面規劃統籌的鄉村振興示範帶,挖掘沿線特色,形成整體優勢,實現統一規劃、整體推進。
  • 美麗鄉村 | 桐廬,關於鄉村慢生活的一場具象化實驗
    小龍門瀑布或許被「巖石上朵朵水花」的意象打動,2014年,三個決定在白雲源開民宿的年輕人,將他們的房子取名為「巖朵山宿」。他們的初衷很簡單,都喜歡玩音樂,因此希望有個地方,能讓他們無拘無束地彈彈琴唱唱歌,也能偶爾舉辦一些小型音樂會和分享會。
  • 志願紅流匯桐廬
    截至10月底,桐廬縣誌願匯註冊志願者突破109000人,成立志願服務隊1000餘支,他們正用微笑、服務、禮讓的精神,講好桐廬故事,展現美好形象。  一場場集志願服務、文化傳承、道德薰陶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從縣城延伸至鄉村。自去年5月開始,分水鎮後巖村推出「美家美德」微積分兌換,內容包括美麗庭院、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移風易俗等10項內容。
  • 建了新農村,我在老家再也找到童年的影子
    文:胭脂雪圖:來自網絡去年,村裡的人都搬進了新農村,生活設施有了很大的改善,可不知為什麼,我的記憶總是停靠在童年的那個臺階。童年的點點滴滴,有的因為時光的剝離,變得有點模糊。人生就像是一部電影,幾件事貫穿著,就組成了一生,歡樂和淚水交織,窮乏和幸福並存。
  • 「長三角城市臺記者桐廬採風行」蘆茨鄉村慢生活體驗區:讓時間慢下來
    近日,由FM89杭州之聲承辦的「幸福長三角,記者看桐廬」長三角城市臺記者桐廬採風行舉行。來自中國之聲、長三角之聲等長三角主流廣播媒體對桐廬進行集中採訪。「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最美江南,不過蘆茨,採風團在一年中最舒適的季節,感受了蘆茨秋天慢生活。
  • 童年的記憶,夢想的搖籃,家的味道
    夜深人靜的時候,獨自一個人站在陽臺,仰望星空,思緒萬千憶童年-家的味道。我的老家在河北壩上一個偏僻的小山村,這裡沒有什麼華麗的外表,全是內在美麗,冬天寒風凌冽,炊煙嫋嫋。家鄉會留給我無數美好的記憶,小時候春忙的時候總喜歡坐牛拉的車車,猶豫家裡沒有這個東西,為了坐車車在大風天也會和別人一起上山送肥,就為了回來的時候能坐牛車車,因為去的時候不讓坐牛車上拉著滿滿的肥,小時候我們那裡風少大,春天常常會把把天空刮成黃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