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16:55 |浙江新聞客戶端 |曾藝 姚穎康 何小華 錢凌芸
編者按:
大花園是浙江自然環境的底色、高質量發展的底色、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3年來,我省堅持生態優先、經濟協調、以人為本,以全域美麗全民富裕為目標,大花園建設行穩致遠。
桐廬作為「中國最美縣」,本身就是個「花園」。今年,桐廬縣第十四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中共桐廬縣委關於打造浙江大花園「耀眼明珠」奮力展現「重要窗口」桐廬風採的決定》,進一步激勵動員全縣黨員幹部凝心聚力同奮進、重整行裝再出發,努力打造大花園裡的「耀眼明珠」,奮力展現「重要窗口」的桐廬風採。
浙江新聞客戶端杭州頻道開設《桐廬:擦亮耀眼明珠 深耕浙裡「花園」》專欄,全方位展現桐廬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力打造浙江大花園「耀眼明珠」的實幹作為。
人生歲月,如春水東流。
桐廬縣橫村鎮白雲村,沐舍民宿老闆娘徐益紅收拾著茶桌,轉頭望向窗外。記得15年前剛嫁過來的時候,延綿的群山宛如一道道躍不過的屏障。為了謀生,她和丈夫遠走他鄉。
15年後的今天,她重歸故裡。此刻窗外,群山依舊,一條條公路宛如銀色絲帶串聯起綠水青山,小汽車、公交車絡繹不絕,將成千上萬的遊客送到這裡。
白雲村的蝶變,是桐廬深耕「浙裡大花園」的生動縮影。不久前,桐廬縣委十四屆九次全會上發布了2019年來全域「大花園」建設取得的新成績——
汙染防治「八清零」持續深化,汙水零直排區和美麗河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攻堅戰全面打響,城區全面實行「撤桶並點」,生活垃圾日均減量達15%;美麗鄉村3.0版不斷推進,數字鄉村、法治鄉村、藝術鄉村、創業鄉村、文明鄉村建設「百花齊放」,新認定市級文化產業園區、文創街區各1個;「兩帶一點」規劃成果落地,完成項目19個實現投資6560萬元,榮獲省政府鄉村振興督查激勵。
如今,桐廬縣成功入選浙江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範建設單位,也是杭州市唯一上榜縣。
從籍籍無名的浙西小城到坐擁「嚮往的生活」的「中國最美縣」,十多年來,桐廬始終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以全域景區化為目標,桐廬在城鄉之間徐徐舒展開一幅色彩斑斕的全覆蓋美麗大圖景,行穩致遠,邁向綠色崛起新境界。
「大花園」為何繁茂
堅守「生態立縣」就是最深的根
姚穎康 攝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而桐廬「大花園」的建設,正是基於「生態立縣」戰略的長期部署和目標。
早在十多年前,桐廬便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理念,以好山好水好空氣為依託、原汁原味原生態為賣點,讓美麗生態、美麗城鄉成為農民增收和經濟發展的新源泉。
「早年我們也是集體經濟薄弱、環境『髒亂差』的空心村、落後村,現在經過科學總體規劃、完善基礎設施、治水、垃圾分類……一項項工作下來,生態底色擦亮了,如今的白雲村已成功創成國家3A級景區和省3A級景區村莊,發展潛力也展現出來。」白雲村黨委書記林雪標說。
科學的規劃,是一切的開端。近年來,桐廬按照「縣城-中心鎮-特色鎮-中心村-特色村」,桐廬先後編制完成縣域總體規劃、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縣域村莊布局規劃、11個鄉鎮總體規劃、183個行政村村莊建設規劃,形成「覆蓋全縣、統籌兼顧、層次分明、彰顯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實現了從城市到農村、從縣域到鎮街再到村莊的美麗全覆蓋。
重拳出擊,夯實生態底板。據了解,桐廬率先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工程,早在2014年全縣農村人口全部參與垃圾分類,準確率達到85%。今年5月,垃圾分類工作再創佳績,桐廬城區全面實行「撤桶並點」,生活垃圾日均減量達15%。
近年來,桐廬深入推進流域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文化挖掘工作,率先實現縣內主要河流「隨時可遊、隨處能遊」和出境水優於入境水目標,年平均空氣優良天數340天左右,並榮獲全省首批「五水共治」大禹鼎。
探索「智慧化」監管模式,桐廬先後開闢「環保管家」「高空瞭望」等數字平臺,讓環保執法「上雲」,倒逼企業提升環保意識;探索「產業化」發展模式,桐廬還以五水共治「治水先行 秀水先享」示範區創建工作為抓手,推進美麗河湖、「樂水小鎮」和「水美鄉村」建設。截至目前,共創建天然浴場、鄰裡中心、嬉水樂園等五大轉型示範點270個。
2019年以來,桐廬開展「綠樹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榮獲中國天然氧吧、省級森林休閒養生城市稱號,美麗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新鮮的空氣、潔淨的水源、整潔的環境,一副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呼之欲出。
如何「點綠成金」
美麗資源引爆美麗經濟
遊客在白雲村厚院精品民宿 姚穎康 攝
大花園建設以生態為基礎,但更要在此基礎上實現「點綠成金」。
2015年,桐廬全域旅遊遊客達到115.07億人次,旅遊收入達到118.3億元;
2019年,這兩項數據幾乎全部實現翻番——全域旅遊遊客達到206.3億人次,旅遊收入達到234.92億元。
飛速增長的全域旅遊數據,正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呈現。
香樟佇立,綠蔭環抱,溪流清澈,魚遊鴨嬉。每逢七八月份,江南鎮環溪村數百畝蓮花競相開放,引得四面八方的遊客接踵而至。截至目前,環溪村已發展民宿55家、700多張床位,周末村裡民宿住宿率更高達95%。
在古韻十足的江南鎮荻浦村,近年來通過實施「古生態整治提升、古建築修繕利用、古文化挖掘傳承、古村落產業經營」四大工程,重煥新生——牛欄變成咖啡店,豬欄變成茶吧,荻浦花海的巨幅海報成為美麗鄉村代表懸掛在桐廬高鐵站……鄉村旅遊發展紅火,僅停車管理費就直接為村集體創收40餘萬。
在白雲村,鄉村旅遊不僅帶火村集體經濟,更產生溢出效應。借力白雲村的名氣,橫村鎮大力開展大坑溪河道綜合整治,建設沿岸綠道,由點到線再到面,串聯起白雲村上下遊景觀,打造出一條「水清、流暢、岸綠、景美及親水」的「項鍊式景觀帶」。
莪山畲族鄉獲評「中國畲族第一鄉」,富春江鎮創成省級旅遊風情小鎮,瑤琳鎮、鐘山鄉入選省級森林康養小鎮;百江鎮「稻香櫻語」田園綜合體列入省級試點……美麗資源撬動美麗經濟,「一村一品」的鄉村振興態勢已經在桐廬鋪開。
隨著全域旅遊的縱深推進,桐廬全縣旅遊從業人數達4.5萬人,佔本地就業總數的13.4%,全域旅遊一躍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平臺。
共建共享
「大花園」裡「園丁」聚力
言幾又「全國首家鄉村膠囊書店」 落戶青龍塢 桐廬縣委宣傳部供圖
大花園建設是一項綜合性、長期性、系統性工程,與每一個人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主客共享、富民惠民的民生大業。不僅是桐廬本地人,來自五湖四海的創客也開始雲集於此,共建共享美麗「大花園」。
老吊橋,小柴門,芭蕉樹……杭州桐廬溪山深渡民宿(簡稱「深渡」)藏匿山間。2015年初春,江蘇女子李梅來到民宿選址地,一眼相中青龍塢。如今,依託民宿,深渡通過挖掘本土民俗、特產等,開發出各類精緻的文創產品:當地農民做的紅茶、釀的小酒、高山桃園曬出的桃膠,加以文化包裝,變成「深渡紅茶」「李梅酒」「深渡桃膠」, 「山裡有什麼,我會什麼,那就做什麼。」李梅說。
在青龍塢大山深處,像李梅一樣來這裡經營民宿的「外來園丁」還有很多。不舍、靜廬瀾珊、水喜、天方夜譚、潛廬……短短數年,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這裡已經從「有房無人」的空心村,變為創客雲集的旅遊「金名片」。
深渡美物之扇面 杭州桐廬溪山深渡民宿供圖
聚智聚力,共建共享。長期以來,桐廬堅持以計劃和市場相結合的手段,通過機制的設計與創新,積極調動社會資金、社會力量參與大花園建設,變「政府出資」為「全民投資」。
例如在白雲村,村集以配套設施、生態壞境、服務協調等「美麗資源」的形式,入股所有招商引資項目。該「美麗股」佔股10%,按照「分紅+保底」分配方式,40年期項目分紅可獲1000萬元收益。「它解決了商家與農戶之間,在房租、衛生環境等方面的一些矛盾,既提升農民收入,又能讓他們與外來投資人團結一心,共同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林雪標說。
不僅如此,以打造新時代鄉村生活樣板地為目標,白雲村還建立公共法律服務站、「白雲說事」人民調解隊、「鬥笠議事會」、白雲村商會等基層治理平臺,激發鄉村自治活力。
從環境美、生態美的鄉村振興1.0版本,到產業美、百姓富的鄉村振興2.0版本,再到如今的鄉風文明、治理有效鄉村振興3.0版本,通過構建內生動力強、機制長效化投入體系,桐廬不斷增強每一位「園丁」的參與感、獲得感和成就感,新老同路人同頻共振,全民參與「大花園」建設中來。
「下一步,我們以久久為功的韌勁狠抓美麗城鄉,對標打造浙江大花園『耀眼明珠』要求,深入推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實踐創新基地的創建、全省首批大花園典型示範縣建設,讓美麗生態底色更加靚麗。」桐廬縣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15983457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