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開始,多對孩子說「我愛你」

2020-09-14 濱州網

最近,有一位二胎爸爸跳河了。

33歲,家庭完整,家人健康,旁人看應該也沒什麼大煩惱,但他還是選擇跳河自殺了。

因為父母總是埋怨他,嫌棄他掙得不夠多。

次數多了,天天聽著埋怨,他覺得就是想「逼死」自己,就是巴不得他能消失,字裡行間是滿滿的消沉和失落。

壓力之下,這位爸爸不堪忍受,選擇了自殺。

當他的屍體被打撈上岸後,父親極度悔恨,第一反應是跟著跳河和兒子一起死,但被救援人員死死拉住。

父親真的想逼死孩子嗎?不是,但語言,可以「殺死」人。

生活中,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活在父母這樣那樣的語言傷害裡,而父母還不自知。

01

有一個讀者告訴我她的真實經歷。

那年她15歲,懷孕了,還是宮外孕。

醫生說要做人流,要家長來籤字。

她搖搖頭,「我寧可死也不讓我媽來籤字。」

她偷偷東拼西湊了錢,在一家路口貼小廣告的診所做了人流。那次經歷,讓她結婚六年後才懷上孩子。

人流後就被媽媽知道了,如她所料從媽媽的口中聽到了所有惡毒的話。

我說,「如果那個時候,你好好跟媽媽講,你媽媽肯定會帶你去籤字的。」

她過了很久才回覆:「那是你不了解她。」

初中的時候,她暗戀一個男孩,被媽媽知道了。偷看她的日記本知道的,拿著日記本扔在她面前,講了所有難聽的話,甚至罵她不要臉。

她從小就是被自己的媽媽罵到大的,她習慣了,麻木了,並且用自己的叛逆來反抗。所以她成績下降了,開始變成了差生,跟學校外面的小混混在一起。

「你知道對於我來說,世界上最難得到的東西是什麼嗎?是媽媽的一句我愛你,我從來沒有從她嘴裡聽到過。」

我沉默良久,我也沒有聽媽媽說過我愛你,和她不同的是,我的媽媽在用行動告訴我,她愛我。而她的媽媽找錯了方式去愛她。

語言,可以變成一把鋒利的刀,刀刀刺人傷口不能癒合。語言,也可以變成溫暖的陽光,包裹冰冷的身體使其溫暖。

02

孩子生病了,你是否說過這樣的話:

叫你不聽話不多穿衣服,生病了吧!

我說了不要吃冰淇淋,看看又咳嗽!

我聽見你的咳嗽聲就煩,你給我憋著!

孩子受傷了,你是否說過這樣的話:

我跟你說了小心點,這下好了吧?活該

我說了不許玩這個不許動這個,你還動!

我很忙的,你能不能不給我惹麻煩!

慧姐還記得,以前有個家長向我諮詢:

她的孩子開始偷拿錢買玩具了,每次說他,8歲的兒子還要打她踹她,這讓她很心寒。

我只是回覆: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孩子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記得有一期《超級育兒師》裡,有個8歲的男孩叫辰辰。

辰辰媽媽哭訴,這個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不好好學習,發起脾氣來還會打她。

育兒師來到辰辰家裡,正好目睹了母子倆因為寫作業引起的一場大戰。

先是辰辰執拗的在玩電腦,之後是媽媽跟辰辰之間互相辱罵,對打。

打到最後,媽媽沒有了力氣,坐在床頭無奈的對孩子說「去玩兒去吧。」

孩子則繼續推了媽媽,咬牙切齒的對媽媽說:「告訴你,我在學校就不舒服,今天別惹我,不聽,不聽你就試試。」

在育兒師看到情況無法控制,去拉辰辰,育兒師溫柔的問辰辰:你知道你剛才做了什麼嗎?

辰辰也小聲的指著媽媽說:「她老打我,在我四五歲的時候就開始打我,我就是等到現在再反擊她。」

丈夫長期在外工作不回家,這個媽媽一個人承擔了照顧孩子的責任。

孩子的行為一有點不順她的意,就把心裡無數的委屈和心酸放大給了孩子,化作一句句言不由衷的話和不受控制的行為。

媽媽愛孩子嗎?當然愛。可是孩子只會感覺,媽媽不再愛他了。

美國《世界日報》曾發表過一項針對1510名2-9歲的兒童進行的研究。

這項研究歷時4年,研究結果表明:在806名2~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的兒童,智商的平均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

而另一組704名5~9歲的兒童,差距高達28分。

更加直接的證據是一張大腦掃描圖,掃描圖上顯示的是兩個3歲孩子的大腦:

從這張掃描圖上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左邊的大腦要比右邊大得多,而且黑暗的區域更少。

神經學家解釋,右邊的孩子大腦容量缺少的部分,很可能導致他缺少一些能力。

比如沒有那麼聰明,缺少同理心,也更容易在學業、事業、精神健康方面遇到問題。

造成這種差距的真正原因,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不同的對待孩子方式。

左邊孩子的媽媽一直給予孩子溫柔的愛撫和積極的回應。

而右邊孩子的媽媽則經常讓孩子遭受忽視和打罵。

打罵,會造成孩子智商上的差異,以及人格上的缺陷。

03

每次說起打罵帶來的壞處,我總想起從前那個很轟動的藥家鑫的案件。

藥家鑫開車撞了人,怕回家被父親打罵,就從車上下來把原本及時送醫院就可能活命的無辜女孩捅死了。

是什麼,讓一個彈鋼琴的大學生,六刀捅死了一個花季少女?

藥家鑫從小學習彈奏,從電子琴到鋼琴,但學習音樂對一個活波好動的孩子來說畢竟是個枯燥的過程。

因為記不住譜子和彈琴的手勢,他不知挨過母親多少打甚至被父親關到地下室。

所以即使後來藥家鑫拿到西安音樂學院通知書後,他也沒有表現出太大的驚喜,相反大哭了一場。

在開車撞倒人的那一瞬間,他的心裡,怕父親打罵帶來的恐懼勝過了別人的生命。

影片《嘉年華》,裡面有一個片段,被性侵的女孩回到家中,被媽媽責罵,撕爛衣櫥裡的衣服,呆呆地看著鏡子裡被媽媽強行剪掉長發的自己。

影片裡孩子孤獨的身影戳中了很多人的心,身體上的傷害後,還要受到最親近的人給予的精神暴擊。

前段時間網上很火的那組照片,大家還記得嗎?「你被性侵的那天,穿的是什麼衣服?」

「當時我穿了一條裙子

事件幾個月過去後

我媽媽站在我的衣櫥前抱怨

為什麼我再也不肯穿裙子

那時我只有六歲」

魯迅說: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方法。

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

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終日給予冷遇或呵斥,孩子絕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而最親的人帶來的傷痛,是最難癒合的傷痛,即使癒合,也會有一個傷疤。

媽媽是超人》裡,霍思燕和兒子的關係十分羨慕。

節目組分別單獨採訪嗯哼和媽媽霍思燕。

節目組問嗯哼:「在你的眼中,媽媽會因為你做了什麼事情而不高興?」

嗯哼一秒都沒有猶豫就回答:「就是她從來都沒有對我發過脾氣」

霍思燕在另一間房間,看到嗯哼的回答也是頻頻點頭道:

「我真的非常愛他,我覺得自從有了他,

自己的脾氣確實……我真的好想把他抱在懷裡,

我好想他,我好想親親他,聞聞他身上的味道,跟他貼一貼……」

節目組問嗯哼,媽媽有哪些缺點,嗯哼一秒都沒猶豫,很直接答:「沒有」。

在問到在嗯哼眼中,媽媽跟他說的最多的話是什麼這個問題時,母子倆雖然在不同的時間地點獨自回答,但卻異口同聲,最常說的話是:「我愛你!!!」

中國家長,很少對孩子說「我愛你」。

大多數人覺得,我愛你應該用行動表明,但對孩子來說,聽在耳邊的我愛你,更讓他們充滿安全感。

孩子吃冰淇淋吃壞肚子了,常常說我愛你的媽媽,會輕輕抱孩子說,「下次不能貪吃了,你會肚子疼,而媽媽會心疼。」

習慣呵斥的媽媽,會說:「叫你不吃你不聽,這下好了,肚子疼了吧!」

前者孩子多了一份對媽媽不讓他吃冰淇淋的理解,後者孩子卻可能生起,你不讓我吃我偏要吃的反抗。

當你覺得孩子不聽話,對你動手,不妨反省一下自己,是如何和孩子溝通的。

作家紀伯倫說:「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藉助你來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不是你選擇的孩子,而是孩子選擇的你,所以每一個父母都不該辜負孩子的選擇。

從今天開始,多對孩子說「我愛你」,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相關焦點

  • 父母對孩子說這三個字,比對孩子說再多的「我愛你」更動聽
    導讀:父母對孩子說這三個字,比對孩子說再多的「我愛你」更動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父母對孩子說這三個字,比對孩子說再多的「我愛你」更動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對孩子說「我愛你」就是愛孩子嗎?想的太簡單
    聲明:本文為本人原創你們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總是問你「媽媽,你還愛我嗎?」「爸爸,你不愛我了嗎?」尤其是現在二胎盛行,很多家庭都有兩個孩子,經常會有大寶這樣問。孩子本不應懷疑父母對自己的愛,但孩子卻經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驗父母:「爸爸媽媽愛我嗎?」
  • 比「我愛你」更重要的一句話,必須學著對孩子說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事。「我說不出口。」正如劉同在《我在未來等你》所說:「道歉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只是證明你對我很重要。」相信我,這種感覺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這不會影響你在孩子心中形象,反而增加了孩子對你的信任。
  • 「你乖我才愛你」?家長對孩子「有條件」的愛,其實是「傷害」
    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曾說:對孩子們只是愛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無條件地去愛,他說,愛他們本身,而不是愛他們所做的事。我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父母在表達對子女的愛時,總是會出現一些附加條件。怎麼說呢?當孩子淘氣的時候,父母往往會說:「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不愛你了,不要你了」。
  • 「愛我,你就抱抱我。」你知道「抱抱」對孩子多重要嗎?
    曾經一首兒歌非常火,叫《愛我,你就抱抱我》,不僅好聽,而且直接表達了孩子們的心聲。說到「抱抱」,每當孩子傷心、害怕的時候,經常會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要抱抱。此時,你會怎麼做?是去抱抱,還是說「抱什麼抱!一邊待著去!」你可能都做過。
  • 陌生人入侵嬰兒攝像頭系統並對孩子說「我愛你」
    當地時間本周五,美國西雅圖的一對夫婦向警方報告了一起令人毛骨悚然的事件,有陌生人入侵了他們用來觀察嬰兒狀態的攝像頭,還對他們的孩子說:「我愛你」。周五當天,喬和約翰正在樓下辦公室工作,突然聽到他們的女兒大喊大叫,她說:「媽媽,有人在和我說話」,喬立即跑上樓去查看情況,她問女兒怎麼回事,女兒說有個男士的聲音對她說:「我愛你」。喬腦袋立即大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個攝像頭是他們在大約6個月前收到的禮物,但安裝之後問題不斷。
  • 「媽媽,您真的愛過我嗎?」如何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你知道嗎?
    媽媽,您真的愛過我嗎?一個11歲的小男孩,在日記中這麼寫道。媽媽看到日記後,十分詫異: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我給的愛得不夠多嗎?原來這位媽媽脾氣暴躁,孩子從小隻要犯錯,或不好好學習,媽媽就暴跳如雷,大打出手。但是每次打完孩子,又很後悔。
  • 書香寶貝|猜猜我有多愛你?和孩子一起勇敢說愛吧
    孩子總喜歡和別人比較,在《猜猜我有多愛你》這本圖畫書中的小兔子就是個典型的例子。來自濟南市歷下區保利華庭幼兒園大八班張恆禕今天跟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不妨跟他一起,從這本書開始,開口說愛吧!《猜猜我有多愛你》作者:山姆·麥克布雷尼;圖:安妮塔·婕朗 麥克布雷尼寫作的一本帶有深厚的愛的童話書。這本圖畫書裡有一隻像孩子的小兔子和一隻像爸爸的大兔子。小兔子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愛比較。它們倆在比賽誰的愛更多一些。
  •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就有多心疼
    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就有多心疼。國慶中秋雙節那天,適逢七叔新房子入夥,頭一天晚上上過晚班的我來不及補覺,一早就隨老公回了娘家,但下午四點必須趕回來上班。回到家,我眼睛都有些睜不開的和一大家族親朋好友打招呼。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它用著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著「我愛你」,它真摯的情感讓人能體會到親子關係中那份無私的愛,它是一個能讓人默默流淚感動的故事。故事描寫著大兔子和小兔子簡單的對話,卻滿滿的都是愛。小兔子用著自己理解的方式對大兔子訴說著愛,它竭盡全力描繪它與大兔子之間相互感應到的愛。繪本中保留了小兔子的天真爛漫,正如我們自己的孩子有著天馬行空般的想法一樣。
  • 《猜猜我有多愛你》:對孩子的愛不難開口,「愛」一定要表達出來
    它用著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著「我愛你」,它真摯的情感讓人能體會到親子關係中那份無私的愛,它是一個能讓人默默流淚感動的故事。在編輯的建議下,山姆·麥克布雷尼歷時六個月創作了395個單詞的《猜猜我有多愛你》,並且這本繪本一經發售就成為了暢銷圖書,時至今日全球銷量超過二千三百多萬本以上。
  • 今天這句我愛你,只說給你聽 .
    每天都是別人在問我問題,今天學姐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正式的對父母說過我愛你?」我相信現在每個人都對自己的答案心知肚明,但是我更希望你們看過這篇文章再來回答我。● ● ● ● ●  我在剛剛開始做新媒體的時候,是很忐忑的。 我原本是打算聽家裡的話考研的,媽媽很希望我能考研,她希望我能在單純的校園裡多呆幾年,而我也是一直這樣答應她的。
  • 試著對壓力說,猜猜我有多愛你
    《猜猜我有多愛你》,是一本幼兒繪本,主要說的是大兔子與小兔子比賽,誰的愛更多。繪本中,小兔子與大兔子發現,愛是沒有實體的,不容易比大小,但是小兔子非要跟大兔子比,誰的愛更多一些。後面小兔開始把愛「實體化」,用距離表示。這樣表達愛,清晰又直觀。繪本教會了孩子如何表達愛,在心中播下了愛的種子那麼壓力也是一樣的。
  • 今天是母親節,你對你的母親說了:「媽媽我愛你」了嗎
    母親節,顧名思義就是關於母親的節日,其實在中國關於母親的節日並不多,在全國這麼多的媽媽中有多麼希望自己的孩子和母親說一句:「媽媽我愛你」每個人對感恩的理解都不一樣,但是對我我來說,感恩就是陪伴,感恩就是能和自己的家人說聲
  • 哥哥說:媽媽你不愛我,你只愛妹妹
    這不暑假到了,又開始利用暑假來開小灶。可樂媽媽說從一年級開始,每次放假都上補習班,他累,我也煩。並說:「媽媽,你不愛我,妹妹出生開始你就每天陪著她,自己帶。我小時候你就讓讓我在老家爺爺奶奶帶我,你就是更愛妹妹!」原來當初為了工作,就把孩子給爺爺奶奶帶,後來有了二胎,就把工作辭了,專心在老家帶倆孩子。剛有可樂的時候,也是哥哥開始上小學的時候,重心都在可樂身上,對哥哥的關注就少,學習過問的也少。
  • 請對孩子大聲說出你的愛
    調查:  家長很少對孩子說「我愛你」  「你會對孩子說『我愛你』嗎?」大洋網論壇對此話題曾做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75%的父母在孩子處於嬰兒懵懂的時期表達過,大部分家長在孩子3歲上幼兒園以後就很少直接地表達對孩子的愛了,相應的,孩子就更少向父母表達感情。
  • 中國父母對孩子最難說出口的,不是「我愛你」,而是「對不起」
    我印象中就沒有給孩子認真地道過歉,而我的父母也沒有過。微博上曾經有一個調查:你父母會和你道歉嗎?4萬多人參加的投票的調查,有將近三萬人表示父母從來沒有,或者偶爾才會跟他們道歉。將近75%的人,都在等待父母的一句道歉。
  • 愛死你了!我的昨天與今天……
    不去說初識的美好,不在想相聚的浪漫。既然你已經不是我的紅顏,我又怎能為你湛藍?一個轉身,才知道你離我好遠。往事已久遠,憂鬱已擴散。婉約的文字怎能把柔和美麗重現?最絕情的謊言把我的淚水欺騙,陽光用手,清風用心,也託不起記憶的花籃。我不願,再去打開那把放在池塘邊的記憶傘,因為我真的不想讓心情繼續下雨,淋溼我受傷的容顏。我只想說聲祝福,道聲永不再見。
  • 如何用日語正確說我愛你,學會這些讓你事半功倍
    我相信看過影視作品的你都知道, 日語中表達愛意的句子也不少,接下來,我們來給大家逐一進行解析:1.好きです「好きです(suki desu)」這句話的意思更多的表達意思是「我喜歡你」,日本人比較含蓄,不會剛開始就說「我愛你」,而是先從「我喜歡你開始」,當一個日本男生對你說了這句話
  • 你對孩子的愛 是全能自戀嗎
    可是堅強說:我太弱了,背後沒有任何的經歷和經驗給到我支撐。勇敢說:我太累了,一直以來內心都是我在退讓,此時已經沒有站起來的力量。於是會發現,風和日麗下的堅強和勇敢,總是顯得那麼脆弱或曇花一現。如同風吹過,雲飄過。只是那麼一閃念,沒有任何根基般消失不見。每個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品格,堅強勇敢的,耐力無限的,堅持不懈的,但卻在同時又會找出無數的理由,去為自己的懦弱開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