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關於網紅最嚴肅的討論:我們為什麼要捧網紅

2020-12-15 梅花網

自2016年初開始,媒體對於網紅話題的熱情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之所以討論的多,是因為業界從網紅現象中看到了利好因素,希望通過有效的討論找到一條能解決「網紅經濟」鏈條的辦法。就像前兩年,媒體樂此不彼的討論「自媒體」生存之道那樣。

寫網紅的文章很多,加上2016年Papi醬突然紅的發紫,大家對於網紅未來發展的更多幻想都被最大程度激發出來。最近關於網紅的文章有這麼幾類:

Papi醬如何火起來的「方法論」;

Papi醬幕後推手的「陽謀論」;

熱捧Papi醬這個女子的「八卦論」;

痛批Papi醬與羅振宇合作的「擔憂論」;

討論網紅今後發展的「策略論」

......

這篇文章則希望從傳播學角度入手,分析解讀為什麼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網紅讓所有人應接不暇的時間?

這裡用「時間」而沒用「時代」,是因為「時間」是一個周期並不太長的階段,而「時代」會顯得過於漫長。

因為新生代網紅的迅速躥紅就發生在這兩年,並且網紅出現的頻率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大家想一想,前些年,當芙蓉姐姐、鳳姐、奶茶妹妹等這些網紅火起來時,雖然也是很快,但他們「紅」的周期,或者說,被人「談論」的時間比較長。而今天,在我們還未記住前一個「網紅」的名字時,下一個「網紅」又迅速崛起,他們出現在各種領域。

是什麼讓「網紅」產生的周期縮短、頻率加快?

1、土壤:社交媒體環境迭代加快

自2009年新浪微博的出現,國內才真正拉開大眾社交媒體時代的序幕。2009-2012年間微博仍然是主流的社交媒體。但2011年初微信的出現,讓社交媒體環境又發生了一次大的變化,微信開創了移動端社交圈子的新階段,到2013年微信用戶迅速達到6億多。自此,國內兩大社交媒體平臺的地位最終確定下來,微博走新聞路線,微信走社交路線。但從2014年開始,垂直領域的社交產品開始發力,出現了許多小眾化的社交產品,比如唱吧、秒拍、美拍、B站等等。而垂直社交產品的方向也更加細分,有興趣社交產品、短視頻社區產品、二次元社交產品、彈幕社交產品等。越來越多的創業人士想進入垂直社交產品領域。也就在2015年,「網紅」也進入爆發期。

雖然,垂直社交產品正在興起,但國內用戶對社交應用的使用深度還不夠。隨著電商、遊戲、視頻,甚至在線教育、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也都紛紛引入社交元素,它們不斷帶動用戶規模和提升用戶粘性,國內垂直社交產品應用即將迎來爆發期,也會有較大空間。

雖然像微博、微信這樣的大眾社交媒體仍會一統天下,但社交媒體正在從「大眾社交媒體」或者說「綜合性社交媒體」進入「小眾化社交產品」時期。用戶群也正從「普通大眾」向年輕人群體傾斜。這些豐富的垂直社交產品大多基於人的不同興趣、愛好、需求而設計,這意味著,未來人們的線上圈子生活會更加細分化。我們不只是賴在微信上刷朋友圈,我們可以去逛唱吧,我們可以去美拍裡玩,我們可以秒拍,我們可以去B站使勁兒吐槽…….

2、發酵:當社交媒介環境越來越朝需求、興趣、愛好、個人追求等方向細分和延伸,小眾化圈層出現

(1)在這些小眾化的垂直社交產品裡,個人的興趣、需求會更大化被滿足;

(2)去中心化明顯,人人平等的產品設計,讓個人找到成就感和存在感。不像微博那樣,即便你在高大上的圈子裡,但你可能覺得永遠不屬於這裡,或者你覺得沒有話語權。

(3)在小圈子裡,個人成名或「被突出」的權利被更大化尊重。你會給唱吧圈子裡的朋友或者美拍社區裡的人點讚,但你更加確信,「我的作品也不差」;「既然都是普通人,我們之間沒有太大差別」。除去幕後運作公司的因素,再除去個人創作手法、創意等因素,正常而言,其實每個人被突出顯示的概率都是差不多的。這會激發人們不停地在這個圈子平臺上生產新作品。

因此,社交產品通過功能的設計對個人行為進行激勵,會促使普通人分享信息的欲望,更確切地說,是分享自己的作品、觀點和看法的欲望。當精英化名人路線遙不可及時,小眾化社交平臺無疑給了他們最大的動機,也讓他們十分願意參與進來。因為這種努力參與是有方向感的,並且有確定感,也有把握,並不是遙不可及的。

因此,那些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人(papi醬反常規的有趣,艾裡克克也是反常規式的搞笑和幽默),或者那些不甘平庸的又自認為比別人優秀的人,或者那些不得志的普通人,他們更具努力的動機。

而垂直化社交平臺就給普通用戶提供了空間和環境。同樣也給那些「製造網紅」的公司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也給他們提供了一條低成本培養「明星」的渠道,於是,生產「網紅」、推動「網紅」成為熱點、「網紅」後期推出IP衍生產品、甚至盈利等一系列鏈條式「網紅經濟」便形成了。如果觀察最近唱吧的動作:湖南衛視洪濤的加入,其實就能看到,它這條路子已經出具形狀了。

但是我們並不確定,究竟有多少「網紅」是真的「普通人」意外躥紅,還是被「包裝」和策劃。但無論是哪種情況,垂直社交產品的確給普通用戶提供了滿足自己興趣、愛好、實際需求甚至欲望的最便利條件,也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當然,這裡有一個邏輯不能顛倒: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衝著網紅才活躍在這些平臺上。而是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不同層次的需求才分流在不同的平臺上。但在這些平臺上,他們發現自己擁有這些平等權利,從而激發他們的信息生產,他們也在這些平臺上不斷自我塑造。

從2014年垂直社交產品的興起,到2015年網紅進入爆發期,這不是偶然。社交媒體環境的迅速變化,社交媒體產品的迭代加速,這個過程中就會產生我們意想不到的現象,而網紅現象是最直接的體現,而網紅們也成了這個特定階段最大的受益者。不早也不晚。

網紅躥紅的法寶是什麼?

「網紅」要紅必然離不開三個法寶:第一,TA生產的傳播內容;第二,TA的用戶是誰,或者誰喜歡TA並「捧」TA紅(目標對象);第三,TA抓住了哪些渠道分發內容,TA的內容通過怎樣的傳播路徑而達到量級傳播(工具路徑)。

1、傳播內容:多屬於治癒系網絡文化產品

整體上看網紅的作品會發現,他們的內容有以下幾種風格:

逗比風(瘋);不羈風(瘋);奇葩風(瘋);搞笑風(瘋);火辣風(瘋);無釐頭風(瘋);美上天;醜到家……

內容類型也多是輕鬆類、搞笑類、娛樂類、社會熱點類。為什麼這樣的網紅作品能比較快的「脫穎而出」?

今天,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物質極大豐富,信息極大飽和,節奏急劇加快,技術更新迅速,今天的技術或產品到明天就可能會過時,焦慮感爆棚,知識迭代超級迅速……生活在網絡上的我們,需要有一些情緒出口。能夠讓大眾在某個時間段共同爆發的「釋放式」或「治癒系」文化產品,便極有可能成為熱點現象,並備受人們討論和關注。

微信生態中的熱點更替很頻繁,兩三天造出一個熱點。在一波波熱點出現後,你真的會發現,每一個熱點都有全民娛樂的潛質,並且也有極強的「治癒」效果。當大眾集中消費一個共同的熱點時,他們會達到一種集體興奮的狀態,直到等著下一個熱點到來。這種熱點波浪現象已經成為當前社交媒體環境中的一大現象和亮點。

並且,如今在社交媒體上,信息閱讀已經明顯分層。這些分層並不一定是社會地位,而是信息需求口味已經分層。

在微信上,那些搞笑、段子、情感、輕鬆娛樂的內容擁有非常多的粉絲,而這個層次的用戶數量也非常大,他們不喜歡嚴肅話題,對網際網路上傳播的內容也不會深思。他們只是通過這些內容得到了精神的釋放,有了快樂或者有了共鳴,也很容易引起分享欲和傳播。

當這些內容越來越火爆時,就會形成滾雪球效應,直到「全民狂歡」達到共同的精神釋放。信息鏈條在其中很快打開,並迅速向周圍網狀式擴展。所以,輕鬆娛樂型信息或內容會更容易走紅,傳播量通常也會暴增。此處引申出另一個結論:不能靠閱讀量或傳播的火熱量來判斷內容的價值。

2、目標對象:社交網絡上的年輕人

看看2015年的大批網紅,他們中的多數是90後,他們活躍在各種垂直類社交媒體平臺或者二次元社交產品平臺上,他們的通用語言可能我們已經無法看懂。當這些網紅們用一種「傲嬌」、「無釐頭」、「萌呆」、「我就是我」的表達方式來展現自己時,他們便獲得了這些年輕人的追捧,並且年輕人也最能解讀他們在作品中所表現的想法,最能理解和接受他們的奇異獨特的方式,也最能get到年輕人的興奮點。

這些網紅作品在最初階段能累積大批90後用戶群體的支持,從而提升了曝光和傳播力度,隨著曝光和傳播的進一步加大,再擴展到其他人群,引起更大範圍的網絡傳播。

並且,現在很多創業型垂直社交產品越來越想定位在90年輕人或者更年輕的人群(00後)身上,很多產品本身來說就是一個二次元社交圈子。這些垂直社交產品就像一個個蜂巢,有一定的運行規則,每個蜂巢裡都聚集著類似興趣、愛好、需求的年輕人圈子。蜂巢鼓勵年輕人不停地把信息、作品、觀點想法等輸入進來,又會把內部優秀的作品或信息分享出去。信息輸入和輸出的流動性越高,就意味著這個社交媒體平臺的分享頻率和分享欲望越高,那這個平臺圈子對年輕人的粘性就越大。

目前的中國網際網路,20-29歲(90後)的年輕人佔的比例最多,00後網民也正迎頭而上。要討好這群擁有獨特想法的、挑剔的年輕人會越發不容易——網紅門檻將會越來越高。

3、傳播路徑:從好內容分發到更大範圍傳播

如上面所說,網紅在某一個垂直社交平臺上生產了好內容,也在這個平臺所屬的圈子裡圈住了一定量的粉絲,但這只能說明,TA走出了第一步,只在這個平臺的芸芸眾生中脫穎出來,但這不足以讓這個網紅紅遍大江南北。所以,這個時候傳播渠道、路徑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今天的社交媒體時代,內容仍然越來越重要,但是內容要形成影響力的話,渠道分發能力就更加重要,渠道分發能力越強,引起整個網絡大範圍傳播的機率就越高。

以前,一條新聞內容可能經過幾大門戶的報導和互相轉載,就能夠在整個網民中掀起波浪。就像曾經電視媒體能夠做到的那樣。但是,別忘了,今天的用戶已經越來越細分化,越來越分散並活躍在不同的垂直社交平臺圈子裡,並且這在年輕人群體中體現的會更加明顯。

再加上,不同的媒介如今都在修建自己的地盤,都希望將流量圈住,形成自家平臺圈子的完整生態鏈條。所以除去平臺和平臺之間的定位、功能的差別之外,平臺為了自身發展來說,也並不會有太多意願互通信息。

所以,一條好內容單單在一個媒介平臺上只能影響到這個平臺圈子裡的人,除非你的內容能夠很大程度引發這個圈子裡的人向外傳播,傳播到大眾社交媒體上(微博或微信),才有可能引發更廣泛的傳播。當然,這裡說的是「可能」,但這個可能性單單依靠一個平臺的話,就會顯得小很多。如果一條內容,能夠同時分發到不同的垂直社交平臺,通過這種方式引起更大範圍、不同特點用戶的關注,那麼聯動式的傳播就更可能會形成。當然,這裡的邏輯是可能性或機率更高,而不是說,只要你在所有渠道分發了,就一定能火。

縱觀2015年出現的網紅以及2016年瞬間爆紅的Papi醬,分析他們最初階段的內容分發就可以看出,大多數網紅興起於貼吧(主要是百度貼吧)、短視頻社區(美拍、秒拍)、長視頻網站、興趣社交平臺(唱吧)、彈幕社區(A站、B站)等,這些地方都是年輕人最活躍的地方,並且他們在微博、微信上都有陣地。Papi醬在傳播渠道的利用方面就非常好,簡直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有的網紅看似一夜爆紅,但許多網紅其實在紅之前也經歷了一定時間的醞釀期。就像上面說到的,一開始在某些社交平臺上積累粉絲,小範圍傳播,小量曝光。然後他們經過不斷地內容生產,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粉絲,擴大第一批種子粉絲。當在各平臺的種子粉絲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更大面積範圍的分裂式、網狀傳播才會形成。

即便是紅的發紫的Papi醬也並不是一下子就紅了。她起初在微博上上傳的視頻風格並不十分突出和明顯,運作較長時間後,也並沒有引起比較大的關注。之後,Papi開始轉戰美拍、秒拍、小咖秀、A站B站等社區,生產的視頻內容也不斷更新進化,之後利用秒拍將聲音進行變聲處理,內容話題和風格進一步明朗化,這時才開始在這些垂直社交平臺上迅速積累大量粉絲。而後,又在微博上迅速形成傳播效應,在微信上引起大波瀾,一發不可收拾。所以,的確有這樣一個由「好內容」多分發——吸引更多關注——引發傳播點——再到更大範圍傳播的過程。

在這個路徑中,像微博、微信這樣的大眾社交媒體的作用是最重要的。但是,在這些信息海量的平臺上要紅起來的成本太高了,一個是時間成本,另一個是對傳播點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已經看慣了各種熱點事件,已經適應了各種刺激,當你想引起微博微信上的最終爆發式傳播,就必須要在內容上更加努力、更加具有新意、更加具有傳播效應的點。

因此,未來隨著面向年輕人的垂直社交平臺的進一步成熟化,可能網紅鏈條和網紅經濟也會更加成熟。他們的傳播工具或渠道一定是全覆蓋的,這樣才會有更多可能性存在。而在傳播路徑上看,先在某些垂直社交平臺上打內圍賽,然後不斷積累能量和聲望,最後在微博或微信這樣的大社交媒體平臺可能才會引起全網傳播。

當然,未來對於是不是全民都知道的「網紅」可能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在這些平臺上非常突出,並且後續有很多延伸產品來發展事業。

大家為什麼會捧TA紅?

這部分我們討論網紅的助推器是是很麼,也即那些能促就網紅火起來的背後心理因素:

1、 草根網紅助推器:認可和情景帶入感

我們前些年在熱炒「草根經濟」、「草根網紅」,因為網際網路的發展和網民規模的不斷擴大,社會普通人士可以通過網際網路發出自己的聲音,引起社會的關注。於是,普通人抓住網際網路渠道表達自己的欲望是十分強烈的。直到微博為代表的互動性極強、開放性較大的「社交媒體」出現,普通人在網絡中表達觀點的欲望被進一步刺激,可以說,網絡真的成了人們的表達渠道和展示平臺。

比如,某個學校的校花長的好看就可以成為網紅。比如,某個人特別奇葩特別醜,也可以成為網紅。比如,某個學霸也可以成為網紅。比如,某個人的經歷特別慘,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某方面的成就,也可能成為網紅。這些「草根」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出自我們身邊,就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就是讓我們感覺能觸摸到的普通人。並且,他們身上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點就夠了,憑藉這一個點就可以迅速走紅。

而對於大多數網民來說,他們對於身邊的某些「草根網紅」更多具有一種「認可」心理。他們認為,「這些人不是大明星」,「他們就在我身邊」。這種「就在我身邊」的階層認同感會拉近「草根」和更多普通人的距離,形成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並且這種心理會促進更多「草根」或「普通大眾」對「草根網紅」的維護,促進普通大眾在網際網路上對「草根網紅」的傳播。這個過程有極強的「代入感」。

所謂的「代入感」意思是,普通大眾在傳播網紅的活動中,產生了一種自己代替了「網紅」或自己和「網紅」距離感很近,從而有一種身在其中的感覺。這種感覺一般在小說或遊戲中讀者或觀眾才會有的。

2、新生代網紅的助推器:自我身份認同+信息分享欲 +自傳播精神

有人說,今天的新生代網紅已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草根」,想要當網紅甚至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背景。這句話有一定道理。

如今的網紅脫胎於年輕人,他們顯得更加專業化。他們在年輕人活躍的群體中獲得追捧,他們屬於他們,懂得他們的網絡語言,知道年輕人喜歡什麼,表達年輕人所想;越特立獨行,越與眾不同、標新立異,越能凸顯個性越好。可以說,今天的「網紅」可以體現現在年輕人的氣質、特點和風格。於是,淘寶在近日集結了幾十位新生代「網紅」拍攝的產品宣傳片中,那些我們都不認識的網紅,那些我們都不熟悉的標語和語言符號,卻是能夠在年輕人當中引起共鳴的。

之前做過不少關於90後的調查研究,並且一直在持續。我們發現這些年輕人的確追求個性、與眾不同,自我認同非常高,他們伴隨網際網路成長,接觸的信息和知識更廣更多,有獨特想法。如果說今天的年輕人都有一個「網紅」心可能也不為過。

以往我們對「草根網紅」的認同感,是對他人的認可。而今天年輕人對新生代網紅的認同則是「對自我身份的確定和認同」。

此外,如今典型垂直社交平臺的產品規則設計,都極大的彰顯了年輕人的「參與感」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比如唱吧的社交激勵模式、美拍的表情文、「文字+聲音+圖片」的內容模式;美拍增加了網頁版,方便了用戶在PC端的操作;還有秒拍的視頻實時變聲功能;大多數視頻平臺的彈幕功能......等等。

讓年輕人感到「我也可以」的產品和功能設計,非常成功。隨著垂直社交平臺的不斷興起和成熟化發展,它們更具備製造網紅的能力,也能夠建立網紅生產的規則和路子。

如何成為網紅?

最後附上10條「網紅養成計」:

如果你想當網紅,首先你需要有「豁出去」的精神。

其次,你要具備一定才能,最重要的是能夠生產「好內容」,明白你到底「賣什麼」。

抓住各種垂直社交產品渠道,選擇幾個紮根下去。積極上傳個人作品,積極與各種人互動,讓他們成為你的粉絲,鼓勵他們傳播你的作品

盯住年輕人的口味,並且也要深諳網際網路「大多數人」的口味,畢竟娛樂、獵奇、輕鬆搞笑、無釐頭等內容風格才是他們最愛。

想好你紅了之後,該怎麼辦?

管他呢,先紅了再說。

紅的過程有的比較短,有的的確需要一定時間的潛伏期。所以,如果你以網紅為目的,那麼一定熬得住潛伏期的寂寞,並堅持創造新內容好內容。

再告訴你,網紅鏈條可能會慢慢成熟,可能也會朝專業化方向發展,所以看別人當網紅容易,其實可能會越來越難,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人人都有可能,但有時真不可能。三四而後行。

如果你想做某垂直領域的社交產品,並希望做網紅經濟,那麼在功能設計上儘可能激發用戶的分享欲和傳播精神,並且保護他們的分享欲,把他們的分享欲變成你的附加產品。

該「網紅養成計」本著客觀觀察提出理論化的方法和建議,理論上可能可行,但市場千變萬化、人心複雜,影響因素又太多,所以如果你沒有紅也不要來找我~~

·END·

本文由常寧授權梅花網轉載,原文載於鈦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常寧,中國傳媒大學博士,媒體人和專欄作者,大學教師。專注新媒體傳播、受眾和消費者調查研究。並長期關注報導世界新興技術發展及其商業化進程,新浪微博@樹有眼睛。

相關焦點

  • 2019年「最悲催」網紅餐廳,剛被電視劇捧紅,結果被查了……
    2019年「最悲催」網紅餐廳,剛被電視劇捧紅,結果被查了……!網紅這個詞大家都是不陌生的,但是網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其實並不是一個褒義詞,它雖然並不屬於貶義詞的行列,但是也算是一個中性詞語吧。因為網紅通常意味著只能紅一段時間,過了這段時間可能就不紅了,比如說鳳姐,前幾年真的超火,最近就銷聲匿跡了。不過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個網紅,堪稱是2019年史上「最悲催」的網紅餐廳了。因為他剛紅沒幾天就被市場監管部門查了,所謂人紅是非多,這個飯店紅看來也沒有太大的好處,剛紅沒幾天竟然被工商局逮到了小尾巴。
  • 網紅是粉絲捧起來的,網紅沒底線帶貨,粉絲上當受騙也就不足為奇
    近日,原本有些平息的辛巴假燕窩事件,因市場監督局的介入再起波瀾,如果事件按最嚴重性質定性的話,辛巴可能面臨15年有期徒刑的刑罰!當然這些如今還沒有定性,而且也不是那麼好定性,畢竟牽涉到好幾個方面,如辛巴團隊,廠家,平臺等!
  • 網紅+直播營銷模式為什麼受熱捧?
    處在風口上的網紅經濟發展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僅2016年,網紅產業產值就已經接近580億元,如果這些數據還不夠直觀,那麼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2015年,中國電影的票房收入達440億元人民幣,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網紅收入比電影產業收入更多。當然,是直播在促進網紅的成長,而網紅也帶動了直播的發展。
  • 關於網紅現象社會影響的調查報告
    隨著社交網絡在網際網路技術中居於主導地位,特別是微博、微信的誕生以及各類直播平臺的大量湧現,網紅的產生和迭代也變得更加簡便和快捷。在這個開放的時代,良莠不齊的網紅們到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積極影響和消極作用?我們又該用何種態度看待他們,他們對社會倫理道德和主流價值又有哪些衝擊和影響呢?為了了解這些問題,我們開展了這次調查。
  • 網紅營銷是什麼?2019年網紅營銷攻略(史上最全版)
    但是通過本文,你將可以有效的啟動你的網紅營銷活動。和環新一起通過以下步驟開始2019的網紅營銷之旅吧 1.什麼是網紅營銷? 2.為什麼我們要進行網紅營銷? 3.如何判斷你的產品適不適合網紅營銷? 4.如何進行網紅營銷 制定網紅營銷策略 如何找到產品的潛在受眾 如何找網紅?
  • 孵化網紅捧紅品牌 他們3年做成一門大生意
    除了傳統的全域傳播及廣告投放以外,實現方式還有兩種:依據品牌定位,先打造一個網紅,根據用戶偏好,編導錄製植入品牌推廣的短視頻,在抖音、B站、快手等平臺投放,讓網紅「出演」的短視頻幾千萬級的點擊量快速捧紅一個品牌。或者,給品牌開設一堆各個短視頻平臺的帳號,由專業公司「教會」他們運營,迎合用戶喜好,怎麼出鏡、怎麼找梗、怎麼蹭熱點……然後帶紅品牌。
  • 是誰捧紅了九歲炫富網紅 Lil Tay?
    編者按:當今這個時代,網紅層出不窮,比如說美妝博主、美食博主、遊戲主播。然而有這麼一位年僅9歲的女孩子,靠著爆粗、炫富、撕X成為了炙手可熱的網紅。這種不同於其他網紅的成名路線引來了大家的關注。究竟這位飆髒話飈到飛起的9歲網紅背後,有沒有所謂的幕後推手在操縱呢?
  • 網紅營銷怎麼做?
    這些人在他們的領域上是專家,且不屬於任何品牌,不會盲目的為任一品牌站臺,這使得這些網紅們成了消費者驗證品牌好壞的重要渠道,消費者選擇傾聽專家的建議。這也是為什麼網紅能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決策。網紅每一次對品牌的背書,都在考驗消費者對網紅的信賴度,若消費者相信了網紅,也確實買到喜愛的商品,那粉絲對網紅的信任便會加深。反之,若網紅為不佳的品牌站臺,最後的結果恐怕是流失粉絲。
  • 如何衡量品牌與網紅/KOL的ROI
    但相較其他線上營銷手段, 網紅/KOL的投入產出(ROI)卻無法被直接有效地衡量.   這也是甲方時常拋出來的問題:為什麼網紅/KOL的費用這麼貴? 活動效果能否保證? 能實現多少銷量轉化?
  • 做煙火氣裡美的風向標 「網紅美術館」不僅是網紅
    目前,各大美術館掀起一股「沉浸式展覽」與「網紅展」的熱潮,關於網紅美術館的討論不絕於耳。到美術館、博物館打個卡成為許多老百姓茶餘飯後的一項活動,一些「畫風」時尚鮮明、注重觀者體驗的美術館引得追逐潮流的文藝中青年們趨之若鶩。
  • 兒童網紅圖鑑:爆紅背後,可能是寫不完的作業
    才藝網紅:生活不易,多才多藝「買它!」模仿李佳琦的人這麼多,@天天小朋友 是最脫俗的一個。鴨屎綠的尺子和失血白的橡皮是「絕配」,爛番茄紅的限訂版新華字典「太好查了吧」,表情和語氣和李佳琦如出一轍。截至發稿,這條視頻的點讚達到85萬,不少網友看過之後「笑到頭掉」,想問問哪裡能買到這麼絕美的文具。
  • 快手網紅陷危機,多名千萬粉絲的網紅面臨被封殺
    據快手2017年11月份發布的數據來看,快手註冊用戶已經超過7億,在短視頻和直播領域當之無愧成為大哥,同時快手平臺也捧紅了幾十位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粉絲最多的天佑已經擁有超過4000萬粉絲,在數據發布的三個月後,也是臨近春節之際,快手一哥天佑卻慘遭全網封殺,不得不說,在政策面前,人人平等
  • 平臺熱捧早孕網紅 "全網最小二胎媽媽"點擊量驚人
    你錯了,這兩個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這位媽媽,還不到16歲。我們能看到,牆上貼滿了獎狀。也許,這個甜甜的小姑娘,正在乖乖地幫父母照顧弟弟。你又錯了,這也是一位16歲的小媽媽。獎狀是她的,孩子也是她的。視頻中的小姑娘和身後的男孩,的確的是姐弟關係。女孩在視頻封面上寫著:相差九歲的姐弟,你剛上幼兒園,我卻已經為人父母。她15歲半,懷孕時僅僅14歲。
  • 網紅書店鼻祖誠品書店深圳關門,網紅書店為啥紅不起來了?
    來源:江瀚視野說起書店,相信大多數人都會有自己關於書的印象,基本上大多數人對書店的印象都是兩個,一個是幾乎所有人都非常熟悉的國營圖書經營企業:新華書店,另一個則是最近幾年在網絡爆紅的以誠品書店為代表的網紅書店,但是就是網紅書店的鼻祖誠品書店最近似乎也有些日子不好過了
  • 盤點那些我們最不能理解的網紅美食
    隨著經濟越來越好,生活水平越來越高,現在的年輕人都特別愛吃、會吃,簡單的來說,別人吃是為了生活,而我們生活就是為了吃到各式各樣的美食。隨便刷一下抖音、快手、頭條等,就能找到不同的網紅美食推薦,而且現在的網紅店天蓋地,下面飯飯就帶領大家來盤點一下近兩年那些最不能理解的網紅美食,都是噩夢啊!
  • 網紅為什麼這樣紅?——基於網紅現象的解讀和思考
    網紅為什麼這樣紅?——基於網紅現象的解讀和思考 2017年01月16日 09:09 來源:《當代傳播》 作者:敖鵬 字號 內容摘要:摘要:本文依託於網際網路技術而興盛的網紅文化,系統梳理了這一現象從網絡紅人到網紅逐漸泛化更迭的發展變遷,從網紅主體、中間推手以及網紅的受眾三個層面對當下火熱的網紅文化傳播的動因和要素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 車商談:如何打造汽車圈的超級網紅店
    目前體現在餐飲、旅遊、購物比較多,這也是目前最熱門的幾個板塊了。首先我想就第一個議題,對於目前整體市場的網紅經濟情況,對於大家而言,對於網紅經濟熱,我們會有一些什麼樣的看法?第一個,我們手頭上網絡上的資源比較少,不像有的公司,手上面有很多的資源,可以捧紅這個人,但是我們現在可能缺這個人,如果這個人通過我們的資源紅了以後,我可能有自己的擔憂,當然我們現在也沒有適合這樣的人去做這個事,假如我們有這種人做這個事,成了網紅以後,他在我們這個行業的價值可能就太弱了。
  • 竊格瓦拉(周某),相比回家種田還是網紅的討論,善良更重要
    近日,竊·格瓦拉(周某)出獄,一出獄就引起了各方關注,很多網紅公司早早地來到監獄門前,爭搶著要籤約他。開出的條件更是令人心動,200萬籤約、綜合開發、直播提成。周某曾稱:「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靠賭才能維持生活這樣子」。小警身邊很多的同事都對周某這種人表示不恥,更對這些網紅公司表示不屑,認為周某屬於有過前科的人員,因為一些不思進取的言行就忽然成為了網紅,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通過炒作來賺錢。
  • 丁真走紅,直男酸掉渣:你以為的網紅已經翻篇了!
    最近最火的小夥子可能就是要數那個四川理塘的小夥子丁真了。他因為一張帥氣天真無邪的「野性」臉霸屏熱搜不說,還得到了國企的工作,成為了四川理塘的一塊金漆招牌。易簡君看到這小夥子能夠給家裡人增添了家具的時候,真心覺得這小夥子算是人畜無害,還幫助了很多人,他的走紅實在是四川人民一大樂事。
  • 臺灣網紅小盤點(8)泛政治化
    2018年,搞笑視頻類網紅「呱吉」憑藉網絡熱度當選臺北市議員,並與另外兩名網紅合作成立「歡樂無法黨」。民進黨當局在被「韓流」震懾後痛定思痛,迅速開啟「網紅政治」模式,每月與網紅合作拍片,蔡英文邀請網紅入住「總統府」,「內閣部長」紛紛直播宣傳政策。客觀地說,民進黨從失敗中學習的能力很強,「群狼戰術」很快擊垮了「一韓獨秀」國民黨陣營。為什麼政治人物如此重視網紅?原因有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