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岸「航母殺手」下水,平戰兩條線生產,總數將達24艘!

2020-12-22 艦艏行處是長城

12月15日,對岸沱江級巡邏艦後續量產艦首艦塔江號命名並下水。該艦後續將進行舾裝工程,預計明年7月交付。

量產艦改進頗多,具備攜帶8枚「雄二」、4枚「雄三」反艦飛彈,以及16枚「海劍二」防空飛彈的能力,飛彈數量不亞於一艘大中型艦艇。不過這型高密度的艦艇,實際性能如何,還需存疑。

一、詭異的數據

塔江號在去年5月開工,當年11月鋪設龍骨,工時歷時20個月。相對於爛尾的掃雷艇,這個建造速度已經很驚人,不過還有弔詭之處。

首艦沱江號於2012年11月開工,2014年3月下水,歷時17個月。在間隔6年之後,這建造速度反而下降了。按理說,首艦因為技術進度、工人熟練度、組織管理效率等原因,通常周期較長,後續艦的建造周期則大為縮短。

然而,時隔6年之後,為什麼建造能力下降了?主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產業鏈沒有得到保留,熟練工人流失。二是後續艦設計修改較多,紙面時間耗費較多。三是受今年的疫情影響,直接拖了建造進度。

此外,還有疑惑的最高航速。相對於首艦沱江號,量產版艦體大為放大,艦長為65米,比原型長了5米。船寬也有所增大,由原來的14米增加到14.8米。因此,滿載排水量增加到685噸,比原來的508噸增加了近200噸,增幅達到了39%。

塔江號繼續採用「穿浪式雙體船」,以期獲得高航速。數據顯示,塔江號高航速38節,續航力大於1800海裡。數據顯示,沱江號最高航速38節,續航力大於2000海裡。不難看出,量產艇在增加200噸排水量的基礎上,保持了速度不變。

這是很有意思的地方,怎麼解釋?原因要麼是主機功率增加,要麼數據造假。此外,有早期數據顯示量產艦最高速度為30節,相對較為可信。

二、雞肋的防空能力

沱江艦武備完善,裝備有反潛魚雷,配套的探測設備是傳說中的「拖曳式聲吶」,位置位於「左舷尾部」。

不過這型拖曳聲吶即使存在,由於尺寸限制了換能器大小,實際效能極其有限。此外,由於採用小水線面船體,也無法安裝小型艦殼聲吶。所以,相對於華而不實的反潛,不如增加防空能力。

增加防空能力的方案公布後,外界一直好奇艦空飛彈會布置在哪裡?似乎最合理的選擇就是尾部平臺了,但是型深有限,無法垂直布置,傾斜布置倒有可能。但問題也是存在,一是破壞了總體隱身布局,二是增加上層建築重量,會影響航行性能。

最終的方式,是佔用反艦飛彈位置,採用固定傾斜方式發射。根據公開的艦艇模型,沱江艦採用了2座8聯裝箱式發射架,用於發射「海劍二」防空飛彈。「海劍二」是一種由空空飛彈發射而來的飛彈,由對岸自行研製,相對於60公裡的射程,這就是最大優點。

這樣,塔江的武備包括:2座4聯裝「雄二」反艦飛彈、2座2聯裝「雄三」反艦飛彈、2座8聯裝「海劍二」防空飛彈,不可謂不強大,具備了完善的對海打擊與中距離防空能力,事實上是這樣嗎?

相對於HQ-10、HSSM這樣的飛彈,「海劍二」射程高不成低不就,打飛機顯得太近、打飛彈顯得太高,從一個尷尬走到了另一個尷尬。

三、雞肋背後的戰略調整

從沱江到塔江,為何時間蹉跎了6年之久,為何?主要問題是定位之爭,這型艦到底是防守型武器,還是進攻型武器。

這幾年間,對岸政局發生巨大變化,防衛戰略隨著發生改變,從「防衛固守,有效嚇阻」變為「防衛固守,重層嚇阻」,雖看起來變化有限,但更為強調攻勢防禦。所以,飛彈艇這一防禦型的代表裝備,面臨著誕生即過時的尷尬處境。

但同時,對岸也在強調發展不對稱戰略,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彈道飛彈、巡航飛彈等,海上則是傳統的飛彈艇、布雷艇。所以,後續艦的設計修改除了要考慮實際能力,還要適應新的戰略,最終影響了設計周期與實際能力。

這種改變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艦體的大幅度增加,排水量增加了近200噸;二是具備一定的防空能力,事實上具備了中距離飛彈、中口徑艦炮、密集陣這遠中近三層防空能力。三是具備獨立作戰能力,這是最大的變化。

這種變化的裝備要求就是獨立的預警探測能力。塔江號增加了一個短小的後桅杆,上裝一小型平面陣雷達。這種雷達體現了獨立作戰的思想,可以在不藉助外部信息系統的情況下進行發現與打擊,這也表明其作戰使用與之前的防禦定位完全不同。

世紀初對岸發展的光華6飛彈艇,主要雷達僅是導航用雷達,沒有遠程雷達,主要作戰信息通過數據鏈達成,帶有明顯的防衛性質。塔江號諸多武備與高性能雷達相配合,得以充分發揮艦載武器的效能,進攻屬性明顯。

四、平戰兩用的萬能平臺

公開報導顯示,對岸沱江後續艦預計建造11艘,預計在2026年以前可獲得後續3艘量產型巡邏艦。值得注意的是,其民用型艦也在同步建造。

12月11日,對岸下水了沱江艦海巡署版——安平號巡防艦(CG601)。該巡邏艦是以沱江級巡邏艦為原型改良設計,由中信造船廠建造,總建造數量為12艘。該級艦可以扛9級大風,最高航速大於44節,艦長65.4米,寬14.8米,主尺度與外形與塔江如出一轍。

更為厲害的是,安平級巡邏艦具備平戰轉換特性,艦上預留了空間和系統管線供「雄風-2」及「雄風-3」反艦飛彈系統使用。平時執行任務不裝載飛彈,但遇戰時狀況可迅速換裝飛彈模塊,並派遣人員上艦執行飛彈戰備任務,最多可搭載16枚反艦飛彈。

安平級巡邏艦上還配備有1門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1門雙管20毫米遙控機關炮。鎮海火箭彈武器系統配備6具火箭發射巢,每具火箭發射巢內有7管發射管,其有效射程為500米。鎮海統技術源自「灘岸防禦火箭彈系統」,管數多、火力密集度高,屬於一種特殊的面殺傷武器,作用類似於一種近程火箭炮。

這種低精度的裝備為何上艦?顯然不適合打擊快速機動目標。鎮海系統配套的火箭彈源自航空火箭,可選高爆彈、鋼珠彈和穿甲彈等。不難看出,系統可以面殺傷海上航渡的艦船、登陸的無防護步兵,主要優勢是殺傷面積大,精度不是第一位,是不是很壞?

如果計劃按期完成,對岸將具備24艘火力支援艇。相對於其搭載的大量反艦飛彈,這種無控火箭彈反而更難以對付。如果與雷霆遠程火箭炮組合使用,對登陸兵力來說威脅巨大。

綜合來看,現在的塔江號成了四不像,到底是不對稱武器,還是進攻性武器?既想有驅護艦的火力,又想有飛彈艇的速度,反登陸武器的火力密度,這樣的堆砌平臺已經不斷被證明屬於方向錯誤。

相關焦點

  • 一艘700噸的小船,何以讓對岸歡呼雀躍?只因肩負打航母的重任
    據美國海軍時報12月17日報導,近日龍德造船公司為臺海軍提供了第一艘改進型沱江級快速飛彈護衛艦,同日,首艘閩江級布雷船也交付臺軍使用。在軍艦下水現場,蔡英文親自出席儀式,進行塔江號的擲瓶儀式並登艦視察。蔡英文親自出席下水儀式,可見對岸對這艘小型軍艦的重視程度,不少臺媒已經將新時代"航母殺手"的名號給了這艘小船。
  • 臺灣海軍要批量造「航母殺手」!
    號稱「航母殺手」、被臺灣海軍寄予厚望的「塔江」號輕型護衛艦15日下水。按照規劃,臺軍首批將建造3艘同級艦,後續還會陸續開工約10艘,它們將在2026年左右全部服役,成為應對解放軍的「不對稱戰力」。「塔江」號輕型護衛艦臺灣「中央社」15日稱,臺海軍早在2015年就服役了原型艦「沱江艦」,在它的使用基礎上經過多次改進後,新建造的「塔江」號於15日正式下水。同時舉行下水儀式的還有臺軍自行研製的快速布雷艇。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當天親自主持了下水儀式。
  • 二戰日本有多達25艘航母,其中十艘專業航母是怎麼被逐一消滅的?
    一戰後日本為了稱霸亞洲,逐步建立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聯合艦隊,這支艦隊不僅包含了數量眾多的戰列艦,還有為數不少的新式航空母艦,整個二戰中日本總共有25艘航母,如此龐大的數量即便是今天也是一支可怕的力量。這些航母中有10艘為專業級航母,是日本海軍航母的主力,那麼這些航母都是如何被一艘一艘的擊沉的呢?
  • 臺灣「航母殺手」何其多,只怕都是小兒科
    12月15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前往宜蘭龍德造船廠參加了臺海軍「塔江」艦和自製布雷艇的下水儀式,蔡英文在下水儀式上宣稱,經過性能精進後的「塔江」艦,具有強大的打擊火力。臺海軍更是鼓吹,「塔江」號同時搭載有「雄風-2」亞音速飛彈和「雄風-3」超音速飛彈,是 「航母殺手」。
  • 2020年全世界現役多少艘航母?美國搞了次調查,中國果真世界第二
    美國「環球海軍」期刊雜誌統計了2020年世界上現役航母總數,將世界各國所有的現役航母全部進行了摸底盤點,有意思的是,在同步結果公布之後,部分美國網友驚訝地發現:中國果真是世界第二。根據最終公布的總數報表來看,美國海軍下轄有11艘現役航空母艦位居世界首位。
  • 臺灣海軍吹噓要批量造「航母殺手」,美媒潑來一盆涼水
    環球時報報導 號稱「航母殺手」、被臺灣海軍寄予厚望的「塔江」號輕型護衛艦15日下水。按照規劃,臺軍首批將建造3艘同級艦,後續還會陸續開工約10艘,它們將在2026年左右全部服役,成為應對解放軍的「不對稱戰力」。
  • 臺海軍揚言要批量造「航母殺手」,遭潑冷水
    此前臺灣海軍一直極力鼓吹的「塔江」號輕型護衛艦正式下水,揭開了它的神秘面紗,而與之一同亮相的,還有臺軍自行研製的快速布雷艇。臺灣媒體一直將「塔江」號稱為「航母殺手」,因此當天出席下水儀式的蔡英文也顯得頗為得意,並對外宣稱這兩型艦艇都具備高速機動性,而「塔江」號的打擊火力更是空前強大。不過,事實果真如此嗎?
  • 航母下水,大飛機起飛: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打開APP 航母下水,大飛機起飛: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發表於 2017-05-08 08:57:39   相信各位已經知道了,我國第一艘自主研製的航空母艦001A型已經順利下水   在此之後沒幾天,第一架自主研製的大飛機C919也順利起飛   大國崛起已經不僅僅是經濟上的體現,在科技上的成就也令人驕傲
  • 印度船廠傳來歡呼聲,最新盾艦下水第三艘,然而第一艘還沒服役
    近年來各國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海上實力,而作為直觀的體現就是一艘艘軍艦的問世上,就拿中國海軍來說,自主研發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002號,以及首款排水量超一萬噸的055大驅,代表了中國海軍近年來的成就。與此同時,我們的鄰國印度也挑大梁搞自主研發,不僅自主建造了自己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還開啟了國產盾艦的研發與批量建造工作,但過程有點坎坷。
  • 專家:海軍節非航母下水"良辰吉日" 或在四月末
    ,之前有不少媒體分析稱,國產航母有可能將於4月23日海軍建軍節下水。在「精裝修」的基礎上航母基本達到「入住」標準,而要形成作戰能力還需假以時日。整個航母建造和交付過程中,最令人興奮並緊張的時刻是什麼?就是海上試航!試航時,會有幾艘拖船將這艘龐然大物拖離碼頭。離開碼頭後,拖船陸續駛離,新航母將第一次靠自身動力駛向大海。這時,檢測人員分成幾組對不同的系統進行檢驗,從動力系統、各種升降機、武器系統、指控系統到士兵居住的艙室,不放過任何角落。
  • 揭秘俄航母殺手瓦良格:艦上有鋼琴 用餐分等級
    瓦良格號巡洋艦外號「航母殺手」,這艘巡洋艦與中國頗有淵源,它不僅代表俄海軍參加過中國海軍60周年海上大閱兵,2012年4月,瓦良格號巡洋艦還參加在黃海海域舉行的「海上聯合-2012」中俄海上聯合軍事演習。
  • 五年內國產航母核潛艇驅逐艦批量下水,這一次,真是厲害了我的國
    首艘052D型驅逐艦昆明號於2014年服役,截止於2017年6月,一共有13艘052D下水服役。然而這個「網紅」還沒熱夠呢,就變成「過氣網紅」了,因為055型驅逐艦下水了。055型驅逐艦滿載排水量12000噸,128分垂直發射單元,足足是052D的兩倍,是一艘綜合作戰能力世界第二的大型驅逐艦。055型驅逐艦於2017年下水,預計在2019年之前服役。
  • 圖文:英最大航母下水啟示中國
    (新華社發)         英國當地時間7月4日,蘇格蘭法夫的羅塞斯船廠,英國最大航母、滿載排水量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號下水。獨一無二的雙艦島設計和未來約40架F-35B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的部署配置,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女王」號是為數不多的在近10年開工建造的航母,在一些方面也代表了中型航母的發展方向。
  • 江南造船廠盛況空前:10艘726A型氣墊登陸艇同時生產
    "一年下水一支艦隊",這種咋一看就像是天方夜譚般的說法,對於當前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的中國海軍而言卻並非玩笑。很顯然,近年來我們津津樂道的中國海軍"下餃子"般的新艦建造速度,完完全全是受益於我國船舶製造工業的強大和相關配套體系的完善。
  • 擊沉它的人剛去世,日本造出第2艘「加賀號」航母
    原標題:擊沉它的那個老人剛去世,日本又造出了第二艘「加賀號」航母儘管日本官方宣稱其是「護衛艦」,但按照國際標準,它應該被歸為直升機航母。4月22日,在美國德州的聖安東尼奧,一位過完百歲生日不久的老人平靜地去世。他叫諾曼·科雷伊斯,曾是中途島海戰中在世的最後一名美國俯衝轟炸機飛行員。
  • 明斯克號和基輔號:中國的第二和第三艘航母,都成了航母主題公園
    因此,明斯克號是中國曾經擁有的第二艘航母,而基輔號是中國曾經擁有的第三艘航母。艦長273米,艦寬49米,其中,飛行甲板長長195米,寬20.7米,滿載排水量43000噸,最高航速32節,採用4臺蒸汽輪機推進系統,輸出功率20萬馬力,續航力18節時為13000海裡。
  • 「中途島」號航母珍貴下水照片 傳奇一生最終成為博物館
    1945年,美國維吉尼亞州紐波特紐斯造船廠,一艘新型航空母艦即將下水。這是「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的首艦,排水量60000噸,是當時美國建造的最大航空母艦。之前的桂冠屬於「列剋星敦」級航母,排水量44000噸。
  • 多國欲購買「航母殺手」?蔡英文當場作出承諾
    文丨快樂天使 審丨瑾涵為加強軍力,臺灣地區不斷從美國購進先進的軍事武器,而在最近,臺灣沱江軍艦後續艦首艦舉行了下水典禮。據悉,該艦艇在島內有「航母殺手」之稱,於是,臺媒宣稱,多個國家已經向臺軍此次的自造軍艦表示出極大的興趣。蔡英文主持沱江軍艦下水典禮據臺媒報導稱,近期,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宜蘭蘇澳龍德造船廠親自主持了臺灣沱江軍艦後續艦的下水典禮。在典禮上的該艘軍艦被命名為塔江軍艦。
  • 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殺手:SBD俯衝轟炸機 《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
    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殺手:SBD俯衝轟炸機 《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 24個小時擊沉了4艘日本航母。 這場戰役毫無疑問是道格拉斯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最榮耀的時刻。 SBD為何能在中途島戰役中大殺四方呢?這與其強大的性能是分不開的。
  • 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殺手:SBD俯衝轟炸機《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
    太平洋戰場的航母殺手:SBD俯衝轟炸機 《決戰中途島》中最靚的仔中途島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雖然筆者之前對該戰役有些了解,但是通過最近學習又獲得了更多的新鮮資料。現在筆者就將新知道的東西與各位網友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