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是民族的追求,也是全世界的追求。」第二屆「佛山·大城工匠」稱號獲得者潘柏林這樣闡釋他眼中的工匠精神。
紮根石灣陶藝領域數十年,潘柏林始終堅持鑽研學習,不曾鬆懈。高超的陶塑技藝,以及他對作品的高要求、高標準,令他成為享譽世界的石灣陶藝大師。也正是這份堅持,讓他的藝術生涯成為工匠精神的精彩註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的作品都是我全神貫注的成品」
潘柏林出生於南國陶都佛山石灣,受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影響,他從小便愛上了陶塑這門藝術。但由於家境貧寒,潘柏林直到23歲才真正開始製作陶瓷製品。雖然起步稍晚於同輩,但潘柏林用天賦加勤奮、膽識加魄力,奮起直追實現超越,37歲那年就將國家級大獎收入囊中。
潘柏林表示,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全神貫注下做出的,因此每一次創造出好作品時內心一定是非常開心的,好作品帶給自己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其它事物無法比擬的。
潘柏林十分重視對石灣傳統陶塑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在題材、材料和手法等方面都對石灣傳統陶瓷技術進行了改革,廣採博收,自成一格,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打破石灣陶塑以仙家道佛為主的創作格調,創造出《回娘家》等民俗風情系列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刻畫,講述清朝老百姓的尋常故事,成為近年來石灣陶藝的新派代表。
2006年,中止多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恢復評選,53歲的潘柏林躋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列。
「培養學生是藝術家社會價值的體現」
「我是石灣地區收徒比較多的陶藝家,我很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潘柏林認為,藝術是屬於社會的,石灣陶藝必須後繼有人。
「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石灣。」潘柏林表示,正是佛山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帶給石灣陶藝發展的活力,「希望能出一份力,讓石灣陶藝文化傳播得更遠。」
多年來,潘柏林扶掖後輩,近百名徒弟已成為石灣藝壇的中堅力量,對傳播和發展石灣陶塑藝術作出突出貢獻。
「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
2018年6月,佛山市委、市政府舉行第二屆「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命名30位「佛山·大城工匠」,潘柏林獲命名。
他表示,獲得 「佛山·大城工匠」榮譽稱號是對自己工作價值的一種肯定,也是對自己繼續前進的一種鼓勵。「不能因大城工匠而驕傲,這只是做到了應該做的事情。」
潘柏林認為,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成為大城工匠的意義不在於個人取得成就,而是要以自身對陶藝的感悟,把石灣陶藝這個非遺項目發揚光大。」
潘柏林希望,每一位「佛山·大城工匠」都能不忘初心,用自身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讓更多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湧現出來。
佛山新聞網報導
圖文/視頻:劉陳緣
審校:王駿、陳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