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美術大師潘柏林: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

2020-12-13 佛山新聞網

「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是民族的追求,也是全世界的追求。」第二屆「佛山·大城工匠」稱號獲得者潘柏林這樣闡釋他眼中的工匠精神。

紮根石灣陶藝領域數十年,潘柏林始終堅持鑽研學習,不曾鬆懈。高超的陶塑技藝,以及他對作品的高要求、高標準,令他成為享譽世界的石灣陶藝大師。也正是這份堅持,讓他的藝術生涯成為工匠精神的精彩註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我的作品都是我全神貫注的成品」

潘柏林出生於南國陶都佛山石灣,受濃厚的陶瓷文化氛圍影響,他從小便愛上了陶塑這門藝術。但由於家境貧寒,潘柏林直到23歲才真正開始製作陶瓷製品。雖然起步稍晚於同輩,但潘柏林用天賦加勤奮、膽識加魄力,奮起直追實現超越,37歲那年就將國家級大獎收入囊中。

潘柏林表示,每一件作品都是自己全神貫注下做出的,因此每一次創造出好作品時內心一定是非常開心的,好作品帶給自己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其它事物無法比擬的。

潘柏林十分重視對石灣傳統陶塑藝術的傳承和創新,在題材、材料和手法等方面都對石灣傳統陶瓷技術進行了改革,廣採博收,自成一格,取得了顯著成就。他打破石灣陶塑以仙家道佛為主的創作格調,創造出《回娘家》等民俗風情系列作品,注重人物神態的刻畫,講述清朝老百姓的尋常故事,成為近年來石灣陶藝的新派代表。

2006年,中止多年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恢復評選,53歲的潘柏林躋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之列。

「培養學生是藝術家社會價值的體現」

「我是石灣地區收徒比較多的陶藝家,我很希望可以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投入到這個行業中來。」潘柏林認為,藝術是屬於社會的,石灣陶藝必須後繼有人。

「我很慶幸自己出生在石灣。」潘柏林表示,正是佛山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帶給石灣陶藝發展的活力,「希望能出一份力,讓石灣陶藝文化傳播得更遠。」

多年來,潘柏林扶掖後輩,近百名徒弟已成為石灣藝壇的中堅力量,對傳播和發展石灣陶塑藝術作出突出貢獻。

「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

2018年6月,佛山市委、市政府舉行第二屆「佛山·大城工匠」命名大會,命名30位「佛山·大城工匠」,潘柏林獲命名。

他表示,獲得 「佛山·大城工匠」榮譽稱號是對自己工作價值的一種肯定,也是對自己繼續前進的一種鼓勵。「不能因大城工匠而驕傲,這只是做到了應該做的事情。」

潘柏林認為,工匠精神是每個人都需要擁有的精神財富。「成為大城工匠的意義不在於個人取得成就,而是要以自身對陶藝的感悟,把石灣陶藝這個非遺項目發揚光大。」

潘柏林希望,每一位「佛山·大城工匠」都能不忘初心,用自身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讓更多擁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湧現出來。

佛山新聞網報導

圖文/視頻:劉陳緣

審校:王駿、陳婉萍

相關焦點

  • 潘柏林:泥土是會呼吸的,守住石灣陶藝精神
    借2019佛山(禪城)陶藝建陶設計周的契機,記者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探討禪城陶藝如何傳承以及人才培養等問題。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 鳳凰訪談:中國是陶瓷大國,除了石灣以外還有景德鎮、宜興等陶瓷產區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潘柏林:為石灣陶開新路傳後人
    昨日下午,在禪城區柏林藝術館的創作室裡,潘柏林指導徒弟完成石灣陶塑作品。從不懂陶藝的門外漢自學陶藝,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佛山·大城工匠,多年來,潘柏林孜孜不倦,廣採博收,藝師百家,自成一格。
  • 呼喚中國傳統精緻文化的回歸 由「工匠精神」反思當前手工藝創作
    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連輯說,當下呼喚「工匠精神」的回歸,不僅是對職業良心、職業信譽、職業忠誠做出新的價值判斷,更是呼喚中國傳統精緻文化的回歸。  連輯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日前主辦的「中國工藝美術理論與批評學術論壇」上說這番話的。這次論壇最大的特色是面向工匠最集中的傳統手工藝創作和生產領域來探討「工匠精神」的傳承問題。
  • 傳播「工匠精神」 打造「工美中國」
    昨天,由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辦的「藝承杯」中國國際手工藝術大師精品聯展新聞發布會暨中國國際手工藝術文化交流促進會成立大會在無錫召開,原對外經貿部中國工藝品進出口總公司負責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委劉培金任首任會長。
  • 匠人匠心:傳承工匠精神
    第一個提出「工匠精神」一詞的著名企業家、教育家聶聖哲認為:「『中國製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過渡到『中國精造』。『中國精造』穩定了,不怕沒有『中國創造』。千萬不要讓『中國製造』還沒有成熟就夭折了,路要一步一步走,手藝活兒是自動化的基礎與前提。」  如今,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製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 程式設計師也需要工匠精神
    缺失信仰,或者說信仰是權利和財富。10. 這麼幹差不多就好了,給多少工資幹多少活11. 抱怨公司和領導不重視自己的才華,沒有給他提供能展示自己能力的舞臺。12. 急功近利,發財要快,做什麼都要快。自己的心逐漸被侵蝕,成為暴戾的、碌碌無為的人。有的時候,可以停下來,靜靜思考一下,反省一下,改變一下自己,洗滌一下心靈,培養一下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有信仰的踏實和認真,勤勞,敬業,投入,全身心奉獻,熱愛自己的事業。對自己的事業執著專注,對所做的事情和作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
    文 徐耀強從本質上講,「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現代科技時代,「工匠」似乎遠離我們而去。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僅需要大批科學技術專家,同時也需要千千萬萬的能工巧匠。
  • 心理學需要工匠精神
    最近幾年工匠精神這個詞屢屢被提及,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種職業精神,它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是從業者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這也讓我想到了我從事的心理工作,這是一個沒有最好,沒有止境,需要不斷的認真學習、認真打磨的工作。
  • 泉州市4名大師獲評輕工「大國工匠」
    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公布了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名單,來自全國各地的60名同志榜上有名,其中,泉州市4位大師獲此殊榮,他們分別是:史俊賢、吳德強、張建奎、林建勝。開展「大國工匠」推薦學習活動旨在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建設適應輕工業創新發展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高素質勞動大軍。
  • 知味雅集 對話工藝美術大師
    活動邀請了浙江省文史館館員、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裘國樑,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何紅兵,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金益榮,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師王武,龍泉市星辰瓷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星,溫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鄭小紅,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揚,浙江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傅晶晶,中國烹飪大師、G20杭州峰會餐飲文化組組長胡忠英
  • 深刻理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豐富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和勞動精神的系列重要講話是我們正確理解勞動精神的重要依據,也是大力弘揚勞動精神的重要參考。「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勞動精神,提倡通過誠實勞動來實現人生的夢想、改變自己的命運」。關於勞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 大師的精神是匠心
    而他成功的秘密,藏在他的工具箱裡——幾十把大大小小的刀具密密麻麻,一字排開,刀頭處都經過精細雕琢,或角度不同,或彎度有異。這是陪伴他多年精雕細琢的寶貝,這些法寶醞釀出了一個「工匠傳奇」。匠心築夢,用一生的時間,堅守工匠精神,寫就人生輝煌。 創新是工匠精神深刻內涵,需要與時俱進,緊跟時代的步伐。
  • 全國先進工作者梁建坤:工匠精神做事 匠心情懷育人
    全國先進工作者梁建坤:工匠精神做事 匠心情懷育人 2020-12-04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一勞動節,企業和個人都應具備工匠精神,什麼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說起我們最敬佩的人,就要屬那些擁有工匠精神的人,那什麼是工匠精神,我們來了解一下。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的道德、品質和能力的一種體現,隨著逐漸的延申,現在的工匠精神最起碼要具備四個要素。首先第一個是敬業,敬業也是一個擁有工匠精神的勞動者最基本的一個要素,這體現著勞動者對於工作認真的態度,也能決定勞動者對工作負責任的程度。
  • 中國人為何缺少「工匠精神」?
    一般人如果只追求市場的價值,會覺得得不償失,但是賈伯斯的邏輯不是商業邏輯,他就是一種工匠的邏輯,他的動力就是對內在利益的追求,我要把我的產品從技術和藝術都做到完美和極致,所以今天才有一個無人可挑戰的蘋果,那個永遠都讓人懷念的賈伯斯。中國媒體有一句神評論,說中國人老是想著job,所以永遠出不了Jobs!」因為賈伯斯有一種工匠精神,我們沒有。
  • 「工匠精神」作文素材彙編
    晉代尚韻,唐代尚法,宋代尚意,明代尚態,清代尚樸我們為什麼需要工匠精神?【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工作是一種修行,世間只有必然性沒有偶然性!
  • 梅州第一屆工藝美術大師評審認定工作綜述
    工藝美術大師郭福康進行花鳥設計創作。(圖片均為方俊鵬攝)  ●本報記者 方俊鵬  通 訊 員 餘偉基 謝鋒輝  日前,我市39人獲評第一屆「梅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此次評選為弘揚工匠精神,促進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與創新,推動工藝美術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助推我市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與廣泛類別齊全  此次評審認定工作得到了全市工藝美術界的積極響應。
  • 新一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優秀作品展將於北京舉辦
    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辦公室近日發布通知,將於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期間,在北京國粹苑藝術品交易中心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優秀作品展。佛山石灣陶塑新當選的兩位大師鍾汝榮及楊銳華屆時將各報送三件代表作參展。
  • 妙手神韻—2018潘柏林中國美術館陶塑作品展在京隆重開幕
    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柏林為本次展覽,精心從歷年作品中挑選出的代表作。其中一部分作品,還是從多年的收藏家手中借回的孤品,難得一見,堪稱經典薈萃。國家文化部原副部長 王文章先生致辭潘柏林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潘柏林大師是當今石灣陶藝界的領軍人物之一,其作品題材宜古宜今,手法能工擅意,造像亦莊亦諧,且思想性和人文性鮮明而強烈。
  • (勞動節·工匠精神)做好「現代工匠」——國外「勞模」的精神追求
    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群的總結是:義大利人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其中設計階段體現在對文化與用戶的理解與尊重上,製造階段體現在對工藝與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上。  正是這些人,日後將成為擁有熟練技術的瑞士「現代工匠」,是鑄成「瑞士製造」基石的重要人才來源。  在瑞士,技校之所以「火」,與當地人對於職業教育的社會尊重與認可程度有著直接關係,技校學生不會受到社會歧視。據統計,瑞士約有300餘種職業技能的培訓,職業技校體系相當完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合適工作,有的甚至在培訓期間就被企業「預定」,報酬也不比從高等學校畢業的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