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在:生物系統的光合作用中也存在量子效應

2021-01-10 科技工作者之家

▲示意圖中顯示了集光綠色硫細菌的光合複合體,其中綠色和黃色的表情符號指示的是兩個被同時激發的分子。

據《自然化學》雜誌5月21日刊發的一篇論文稱,以荷蘭格羅寧根大學(University of Groningen)的理論物理學家託馬斯拉爾揚森(Thomas la Cour Jansen)為首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經研究發現,參與光合作用的分子能夠像非生命體一樣發生量子效應現象。這是科學界第一次證明量子力學現象也存在於參與光合作用的生物系統中,而對於這些光合作用中量子效應的解讀與應用或有助於未來設計開發出仿生集光裝置。

量子理論的基本概念是,電子在被觀察到之前可以同時處於兩種狀態,電子只有在被觀察到後才能確定為其中的一種狀態。這與被稱為「薛丁格的貓」的思維實驗類似——一隻貓被鎖在一個裝著一小瓶有毒物質的盒子裡。如果瓶子的蓋子上有一個量子系統,那麼蓋子可以同時處於打開或關閉的狀態,於是貓也處於「死亡」或「活著」的混合狀態中,直到實驗者打開盒子並觀察系統時,他才能知道貓的情況。而這正也是量子效應中電子的顯性行為表現。

幾年來,關於生物系統中也存在量子效應的課題一直備受爭論。在之前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一些信號表明,細菌中集光分子可能被同時激發成兩種態勢。這一現象本身就自證明了其中量子力學效應的存在與參與,不過讓人意外的是,實驗中分子的激發態持續了超過1皮秒(0.000000000001秒),而這比依據量子力學理論所預計時間要長得多。揚森及其團隊在他們發表的論文中闡釋判定這一早期的觀察結果是錯誤的。揚森指出:「我們已經證明,他們觀察到的量子效應只是分子的正常振動而已。」因此,揚森團隊進行了進一步探尋和搜索。「我們想知道我們是否能觀察到類似於『薛丁格的貓』的情況。」

他們利用不同的光偏振來測量集光綠色硫細菌,該細菌具有1個由7個光敏分子組成的光合複合體。一個光子會激發其中兩個分子,但是能量是同時疊加在兩個分子上的。就像盒子裡的貓要麼是死了要麼是活著一樣,這兩個分子中的一個會被光子激發。揚森解釋說:「在這種疊加的情況下,光譜測量應該能顯示出一個特定的振蕩信號。」這就是我們之前所看到的(現象)。此外,我們發現量子效應所持續的時間正好與基於理論的推測相吻合,並且證明該效應同時來自於疊加在兩個分子上的能量。揚森由此總結道,生物系統與非生物系統都具有相同的量子效應現象。

本研究項目所開發的觀測技術同時可應用於生物和非生物系統。揚森對實驗結果滿意地說道:「對於那些著迷於量子力學這個迷人天地的人來說,這是一次有趣的觀察實驗。此外,研究結果還可能將在開發新系統方面發揮作用,比如太陽能的儲存和量子計算機的研製等等。

編譯:Jonathan 審稿:三水

責編:南熙

來源:http://h5.scimall.net.cn/register?from=xh005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美解密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量子糾纏
    研究表明,在綠色植物中的光合作用中,量子糾纏是量子力學效應的一種自然屬性,量子糾纏能夠在一個生物系統中存在並且持續一段時間。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物理學》雜誌上。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其轉化效率接近100%。如此之高效率的關鍵在於傳遞速度,光合作用如何完成近乎瞬間的能量轉移一直是個謎。
  • 氫分子量子隧穿效應假說!
    經典力學裡這不可能發生的,但量子力學理論卻可以給出合理解釋。有學者提出,氫氣醫學效應也可能存在量子隧穿效應。 在物質中某一特定位置駐留的原子,意味著該位置為原子提供了一個穩定環境,或者說為駐留原子提供了一個低能態環境。一個原子在物質中移動時,會從一個穩定的位置連續移動到另一個相鄰位置,隨著時間延長通過重複方式在移動很長距離。
  • 量子無處不在,水的流動也受量子效應的影響
    水無處不在近期,EPFL(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有了新的發現:溶解在水中的帶電聚合物溶液的粘度受到量子效應的影響。這種微小的量子效應影響著水分子相互作用的方式,進而影響了大規模水分子的流動方式。這種效應可能會改變科學家對水中生物分子溶液的性質和行為方式的理解,進而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水在生物系統中的作用,比如血液和組織液的運行方式。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礎。
  • 蝴蝶效應真實存在嗎?量子蝴蝶效應更令人困惑
    積雲會對任何地方的氣候產生影響,其存在與否可以改變雲層周圍的大氣循環,當積雲發生變化時,將輕微改變較大範圍的大氣循環,之後再改變更大範圍的大氣循環。對於蝴蝶效應而言,非常小的不確定性對更大區域的天氣也使得幾乎相同的氣候特徵隨時間而發生變化,但對於更大的區域的不確定因素將完全覆蓋蝴蝶效應產生的任何影響。
  • 礦物也能「光合作用」
    說起光合作用,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它是植物、藻類和光養微生物吸收利用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變為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它維持了地球二氧化碳和氧氣的循環。但自然界是否還普遍存在著其他類型的太陽能收集和利用系統呢?
  • 量子力學解釋意識何以可能
    在他們看來,人腦內包含著大量的生物分子和原子,由它們所構成的人腦就如量子系統,也同樣遵循著量子力學規律。例如,梅沢博臣從腦量子場論出發,將記憶等意識現象理解為大腦皮層場中能量子的能量交換的結果。  如上所述,對量子大腦的研究啟示我們不應僅僅將人腦視為單純的生物腦,還需認識到大腦中時刻進行著量子活動,是具有量子效應的量子腦。
  • 數學中的量子隧穿效應
    在量子力學中,電子等微觀粒子穿過「牆壁」的現象,就是量子隧穿效應
  • 海洋中驚現無光合作用卻能產生葉綠素的生物
    corallicolid存在於全世界70%的珊瑚中。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4月4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發現了一種可產生葉綠素但不參與光合作用的生物體—「corallicolid」,其存在於全球70%的珊瑚中。研究發表於最新一期《自然》雜誌,有望為人類更好地保護珊瑚礁提供新線索。
  • 新奇生物:產生葉綠素但無光合作用
    它看起來像一種寄生蟲,絕不進行光合作用,但它仍然會產生葉綠素。」  葉綠素是植物和藻類中存在的綠色色素,可以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來自太陽光的能量。  基林解釋說:「擁有葉綠素卻不進行光合作用實際上非常危險,因為葉綠素非常擅長捕獲能量,但沒有光合作用來緩慢釋放能量,就像細胞中生活著一顆炸彈一樣。」
  • 【知識點】生物|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反應式及其過程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過程1.概念及其反應式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有機物
  • 新民晚報 沈允鋼:一生痴迷光合作用的研究
    代表性論著:《動態光合作用》、《Dynamic approaches to the mechanism of Photosynthesis》、《二十一世紀的綠色植物產業展望》,曾任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所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熱帶、亞熱帶草地生態系統的生物生產力和光合作用項目中國區域中心負責人,國際光合作用委員會委員和亞非國家執行主席。
  • 高三生物教案:《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教學設計
    二、實例——碳循環  1.無機環境中的存在形式:________和碳酸鹽;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________;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的循環形式:________。  5.能量作為________,使物質循環不斷地在生物________與________之間循環往返,能量以物質形式存在和流動,能量促進了物質的循環。  思維拓展  1.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特點,能在各級生態系統中進行。  物質循環是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反覆循環,不具遞減性,具有全球性。
  • 【計算】光化學中激發態重原子量子隧穿效應
    上發表文章,該研究首次揭示重原子量子隧穿效應在激發三重態Zimmerman Di-π-Methane(DPM)重排反應中的重要作用。Zimmerman等課題組研究發現,光能催化多環分子實現DPM重排,進而合成非常有價值的環丙烷衍生物,這類反應因而引起化學家的廣泛關注。
  • 科學家揭秘原始生物如何進行光合作用
    綠硫細菌是光合細菌大家庭中的一員,被認為可能出現在35億年前,這類細菌能夠從硫化氫、膠體狀硫黃和硫代硫酸鹽等物質獲得電子而進行厭氧的光合作用。火山溫泉以及深海溫泉等光綠硫細菌能夠在光照極弱的環境下進行光合作用,那麼,綠硫細菌的光合作用系統在結構上和其他細菌又有哪些差別呢?
  • 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研究佔據兩席
    破解藻類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結構和功能光合作用利用太陽光把二氧化碳和水轉換成有機物和氧氣,為地球上幾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能源和氧氣。為了適應不同的光環境,光合生物進化出了各種不同的色素分子和色素結合蛋白,由此來最大程度地利用不同環境下的光能。
  • 光合作用光反應系統講解,請收藏
    大約1年前,在Plant Cell的官網上找到一份光合作用光反應的教學課件,課件詳細介紹了光合作用光反應的理論。
  • 量子理論對生命存在的解讀
    在放射性衰變發生時、在很多化學反應中以及在掃描隧道顯微鏡內都會出現這種量子隧穿效應,這是因為根據量子力學,微觀粒子具有波的性質,因而有不為零的概率穿過這些「牆壁」。「凝聚態」指的是由大量粒子組成且粒子間有很強相互作用的系統。低溫下的超流態、超導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磁介質中的鐵磁態、反鐵磁態等都是凝聚態,它們能在半導體內毫無損失地「旅行」。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量子+生活」產品,騙人的!
    在一家量子生物科技公司的官網上,聲稱一款名為「中鼎量子酒」的產品已上市,該產品通過量子技術提高震動頻率,從而增強健康因子的能量,達到酒療功效。該公司目標是2015年-2020年實現量子酒年產2000噸,產值人民幣12億元。
  • 我國科學家發現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
    據洪文晶教授介紹,在單分子器件中,電子在通過單分子器件中不同電輸運通路時,由於存在相位差而出現增強或相消量子幹涉效應,這是在納米-亞納米尺度電子輸運的獨特效應。在分子結構相近的情況下,具有相消量子幹涉效應的分子和不具有相消量子幹涉效應的分子相比,其電子輸運能力可能有數量級的差異。
  • 中國科學家發現單分子電晶體中電子的量子幹涉效應
    (觀察者網訊)觀察者網2月21日從廈門大學獲悉,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課題組在單分子電子器件電輸運的相消量子幹涉效應調控方向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Anti-resonance features of destructive quantum interference in single-molecule thiophene junctions achi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