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謝春生尋母:母子一別多年相見,他86歲母親106歲!

2020-12-16 青琯評史人

有人將戰爭形容成生命的收割機,不管是所謂侵略戰爭,還是保衛戰爭,都意味著無數生命將再次隕落,無數的家庭將因此破碎,但有時人們痛恨戰爭,並不是因為他對生命的殘忍,而是痛心於同族的自相殘殺,世上沒有比這更令人悲催的了。

也有人把戰爭形容成一面鏡子,人性的醜惡會被無限放大,人性的光輝也會更加閃亮,戰爭是一個收割生命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創造奇蹟的地方。

顛沛歲月,於戰火中尋生機

1942年國民政府的招兵辦,迎來了一個面目清秀略顯瘦弱的少年,少年的名字叫謝春生,他參軍的目的只有一個,不是為了保家衛國,不是為了趕走侵略者,只是單純地想要結束戰爭。

他痛恨戰爭,想要儘快結束這罪惡的一切,然後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安安靜靜的過日子,十幾歲的少年本應在私塾裡無憂無慮讀書,幾年前的一場意外,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仇恨的種子,戰爭讓他的內心深處承受著痛苦,為此不惜一切代價,他也要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結束戰爭。

謝春生生在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家裡還有一個妹妹,一家4口雖然過不上富裕的日子,但生活也是有滋有味。然而戰爭的到來,打破了這平靜的生活,父親帶著一家人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然而全國各地都蔓延著戰火,大家不在小家何處安生,每到一處他們看到的都是四處逃亡的人,每到一處他們聽到的都是同族之人的慘叫聲。昔日安寧的世間,突然之間變成了人間地獄。

在逃亡途中,父親為了掩護一家人離開,不幸失去了生命,作為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他的離開讓這個家庭的日子變得更加悽慘。謝春生也第1次感受到戰爭所帶來的慘痛後果,距離自己是如此的近,當然作為家裡唯一的男人,儘管他還沒有成年,但他也必須肩負起這個家庭的重任。好在母親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在戰火中求生存,在地獄的夾縫中尋找那一抹生機。

少年從軍,為父廝殺於戰場。

經過一段顛沛流離的逃亡之路,謝春生的母親帶著一家人來到了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這裡上卻沒有被戰火蔓延,一家人可以享受片刻的安寧。然而父親的死亡讓謝春生難以忍受,就這樣苟延殘喘活著,對於戰爭,他比任何人都痛恨,他希望能夠結束在一切,儘管自己並不能夠改變戰爭的結局,但能夠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母親和妹妹看到希望,這是他作為家裡唯一一個男人的職責。

於是他向母親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這讓母親勃然大怒,謝春生能夠理解母親的心情,母親只不過不想讓他再冒險,母親只不過是不想失去她。然而自古忠孝難兩全,謝春生在一個夜裡還是偷偷跑了出去,隱隱約約他似乎察覺到母親看到了自己,但卻並沒有多加阻攔,也許母親也理解他,只是不捨得自己的兒子而已。就這樣謝春生進入了軍隊。

戰爭的殘酷,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根本想像不到,在現場上,不經意間的一顆子彈,不經意間的一顆碎片,都有可能奪走一個人的生命。不過對於謝春生來說,這些他通通都不畏懼,因為在他內心

深處,有著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使命,戰場上的英勇作戰,每次都衝鋒在第一陣線上,大大小小數百場戰役,將昔日瘦弱的少年郎,如今已經成長為一個錚錚鐵骨的孩子,身上留下的疤痕,也成為了一個男人榮譽的徽章。

千裡奔襲,再見已兩鬢斑白。

戰爭結束之後,開始了內戰,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謝春生不明白,為何同族之間也能做到如此殘忍。但他還是堅定不移地執行了上司的命令,然而這一次與抗戰時期的情況截然不同,抗戰時期他心懷希望,部隊也是節節取勝,這次他心中充滿了迷茫,部隊也節節敗退,最終撤到了臺灣,謝春生想回家孝敬母親的心願,就這樣被擱置,他也不知道這次分別會持續多長時間,或是幾年或是幾十年,又或者是永遠。

來到臺灣之後,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自己的母親,每分每秒都在想念自己的妹妹,不過想要見到自己的親人,自己就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活下來。於是謝春生靠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性格,在臺灣當地做起了小生意。

日子也越過越好,按照正常人的人生軌跡慢慢的結婚生子,時光荏苒,歲月如梭,70年的時間就這樣擦肩而過,謝春生也成為了一個父親,子女們的孝順,讓他潸然淚下,作為兒子,他只能算是個不孝子。

2008年兩岸實現三通,對於謝春生來說,生命當中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此時的謝春生已經86歲高齡,分別七十幾年,他不知道自己的母親是否還在人世,也不知道自己的妹妹現在身處何處。

在他內心深處一直相信,母親和妹妹還在等著他。子女們勸他不要如此長途跋涉,以免發生意外,但謝春生還是義無反顧踏上了回鄉之旅,這是到這麼多年以來唯一的夙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世界上沒有比這一刻更重要了。

經過長途跋涉來到昔日的那個小山村,幾十年的光陰過去,一切早已物是人非,他沒有找到熟悉的街道,也沒有找到熟悉的背影,當地人感慨於他的孝心,多方打聽,終於找到了他的家人。

妹妹還活著,見到妹妹的那一刻,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母親也活著,只不過此刻的她,已經106歲了。跨越半個世紀的相逢,讓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流下了眼淚,也讓這位孤苦等待的母親,留下了眼淚,或許上天,不願意再折磨這可憐的一家人,也許是父親,在冥冥之中保佑了一家人。

相關焦點

  • 老兵謝春生:15歲瞞母參軍,多年後回來,106歲的母親仍在等他
    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死傷了數千萬人,湧現了不少抗日戰爭英雄,他們為了民族存亡而獻出了一切,其中就有一個叫謝春生的抗戰老兵,他15歲瞞母參軍,多年後回來尋母,106歲的母親仍在等他
  • 抗日戰爭,兒子偷偷去參軍走了71年,106歲母親仍在含淚等待
    當時的謝春生雖然只有十五歲,但是他對日軍殘暴行為的憤恨激起了他想要反抗的欲望。參軍,加入抗日隊伍,為他的父親和千千萬萬同胞報仇的信念在謝春生的心中深深地紮下了根。
  • 兒子偷偷參軍抗戰,一走就是71年,106歲母親仍在家中等待
    母親更是偉大,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很少能真正理解一個為人母的心情,那種不舍又期盼著你能多經歷風雨獨自成長的深深母愛,或許身為母親的人才會感同身受。天會荒地會老,母愛卻永遠不會枯竭,然而在抗戰時期發生了那麼一件關於母親偉大的事情,一位在兒子參加抗日戰爭71年後回來,發現自己的母親還在等自己回家,母親已經106歲的高齡了。這份偉大的愛我們一會來慢慢感受下它炙熱的光芒。
  • 戰爭期間:兒子偷偷去參軍,一走就是71年,母親106歲含淚等待!
    戰爭期間:兒子偷偷去參軍,一走就是71年,母親106歲含淚等待!眾所周知,中國在近代史中可謂是傷痕累累,中國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戰爭。戰爭牽扯到了很多的家庭,一些家庭中的年輕的壯士都奔赴了戰場,只留下家庭中的孤兒老小。
  • 3歲時父母離異母親遠嫁他鄉 20年後千裡尋母終團聚
    23 年前,年僅3歲的郭鶴榮遭遇父母離異,之後就跟隨父親一直生活在浙江。積累多年的思母情結,幾天前再次爆發,小夥從江蘇徐州來到安徽寧國千裡尋母,在寧國警方的協助之下,小夥如願找到了離別多年的生母。母子相聚的那一刻,他哭得像個孩子,他說此刻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為父報仇15歲就上戰場打鬼子,直到83歲才回家,母親等他熬到105歲
    有一位抗戰老兵,一直到83歲才回到自己家中,這時候他才發現,自己的母親已經105歲了,白髮蒼蒼,沒過多久,這位母親就已經去世。不過這位老母親總算是在臨終前見到了自己的孩子。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 看得又笑又哭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 看得又笑又哭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那場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以寡敵眾,志願軍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奇蹟般地取得勝利. 這場戰役中的志願軍李繼德,如今已是86歲的老人.
  • 抗美援朝86歲老兵飆英語,讓人又哭又笑!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視頻中,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與黃繼光一起臨床而眠的86歲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韓戰故事。李繼德爺爺在視頻中不斷重複著一句英語:「Stand!!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
  • 湖南一10歲男孩不服母親嚴厲管教,多次離家出走還稱其母是人販子
    湖南一10歲男孩不服母親嚴厲管教,多次離家出走還稱其母是人販子來自湖南省株洲市的一名10歲小男孩小張,因母親的嚴加管教,和母親發生矛盾後離家出走。警方找到小張後,母親卻不願意接小張回家,說小張已多次離家出走,在外面還說自己是人販子,實在是太讓人心寒。
  • 86歲臺灣老人趙潤華尋找父親趙璧齋母親韓亞雲的大陸親人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董連輝 記者解麗達)近日,筆者在幫助老兵尋親的微信群裡收到一封求助帖——臺灣的楊傳人先生希望幫母親趙潤華尋找外公趙璧齋和外婆韓亞雲的大陸親人。 臺灣的楊傳人先生希望幫母親趙潤華尋找外公趙璧齋和外婆韓亞雲的大陸親人。圖為原籍霸州信安的趙璧齋。今年55歲的楊傳人介紹,母親趙潤華今年86歲,目前定居臺北市。
  • 貴州母親跨越大江南北尋子 被拐25年兒子找到(圖)
    在養父母家裡的25年,他一直下意識地一個人默默背誦著這兩首詩。  為了找智智,智智的生父宋懷南崩潰自殺,智智的生母張雪霞跨越大江南北,一找就是25年。蒼天不負,這對分別了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母子終於重逢。而此時,張雪霞的青絲早已染上了些許白霜。而智智,也已成為兩個孩子的父親。
  • 母子做生意合夥8年,27歲兒子為何要解僱50歲母親?
    所以家中如果有一個強勢的女人,往往會成為夫妻關係、母女關係或母子關係矛盾爆發的根源。一、母子搭檔多年,為何兒子要把母親「炒魷魚」?劉美華今年50歲,她和兒子李明一起,開了一家建材店,劉美華負責財務,兒子李明負責進貨和出貨,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還在市中心買了一套170平米的大房子。可是,劉美華卻說兒子要把她「炒魷魚」,連店都不讓她去了,母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 揚州92歲志願軍老兵的回憶:我與朝鮮阿媽尼的「母子情」
    「今年是抗美援朝赴朝作戰70周年,我雖然已92歲了,但還是經常想念當年朝鮮的一位阿媽尼(老大娘)。」老兵宗明深情地說。家住曲江街道窪字街社區的宗明,12歲參加新四軍,從小演員到戰地醫生,先後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四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四次為重傷員獻血。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講述戰鬥故事飆英文...
    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視頻:@食貧道視頻中,抗美援朝老兵李繼德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網友看過紛紛表示:「流著淚又想笑,笑著笑著又哭了。」
  •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
    86歲抗美援朝老兵飆英文:「Lay down your arms」 「Stand! Don't Move! Lay down your arms!」近日,一條86歲抗美援朝老兵說英文的視頻在B站上火了。
  • 這位86歲抗美援朝老兵火了
    這兩句簡單但有力的英語,出自一位86歲的抗美援朝老兵之口,他叫李繼德。日前,老爺爺用最輕鬆的語調,講述了那段最殘酷、最驚心動魄的朝鮮戰場故事。視頻很快在網上走紅,網友們紛紛表示,「笑著笑著就哭了」。據人民日報11月5日報導,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爭那場艱苦卓絕的上甘嶺戰役中,我方以寡敵眾,志願軍靠著鋼鐵般的意志,奇蹟般地取得勝利。
  • 「兒大避母」要記牢,有些界限媽媽一旦越界,母子關係難收場
    執筆:檸兒都說「兒大避母」,但是具體怎麼避,何時避?很多寶媽還是搞不清楚。就比如,有些媽媽孩子十幾歲了,還不知道分房睡。還有些媽媽,在兒子面前毫不避諱,摟抱親吻,還被人誤會像戀人。這些,看似是媽媽疼愛兒子,但是礙於性別不同,還是要有所避諱。不然,容易影響兒子性別認知,也會導致母子關係界線模糊。
  • 86歲解放軍老兵遠赴臺灣,尋找昔日「對手」,一笑泯恩仇
    他曾是解放軍福建前線的戰地播音員,是1958年金門炮戰的親歷者,他的聲音曾穿越臺灣海峽,成為除炮彈以外的另一門殺傷武器。同時,他也親身經歷了海峽兩岸從對峙、緩和到走近、往來的歷史變遷。他的名字叫吳世澤,是一名解放軍老兵。
  • 泰安兩兄弟5萬酬金髮文尋母
    「隔離在家,看到親戚朋友都在曬跟父母吃團圓飯,心裡挺不是滋味,我也會常常想起我的親生母親…」提起董偉的心結,他的聲音變得有些低沉。原來,自董偉(化名)15歲時,生母便離家出走、生死未卜,至今已有23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泰安融媒記者得知這一消息,源於朋友圈的轉發,抱著能否幫一把的態度,聯繫到當事人董偉。
  • 離婚後母親探視兒子受阻 強制執行法院助母子相見
    本報訊(通訊員陸法 記者徐寧)夫妻離婚後,兒子被判給父親,母親獲得每周探視兒子兩天的權利。母親想見兒子卻屢屢遭拒絕,即使起訴打贏了官司也依然無法母子相見。近日,六合法院強制執行了一起探視權糾紛案件,這位母親終於見到了朝思暮想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