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老張育兒,原創內容。
前言
情緒是會傳染的,不管是好脾氣還是壞脾氣。當然大家最像被感染的,肯定是好情緒,尤其是在心情原本鬱悶的狀態下,別人的好情緒就像陽光一樣。但若是身邊圍繞的總是壞情緒,那麼再溫暖陽光的人,也會被這些情緒所折磨。
不知何時起,那個愛笑的萱萱不見了,轉而變成了天天哭喪著臉不開心的姑娘。在中班之前,媽媽對萱萱的教育是自由和快樂為主,因為她覺得萱萱的童年應該是不被約束的。但是到了大班,架不住其他家長的「洗腦」,秉著為小學成績考慮的原則,媽媽就給萱萱報了很多學習班,而且要求也嚴格了不少。好像從那之後,孩子就很少笑了,而且時常因為學的內容不會而發脾氣。
自從萱萱被壞情緒包裹之後,連帶著媽媽及爸爸的情緒也不是很好,因為看著孩子每天索然無味的態度,父母也是很心疼的。或許家長只看到了孩子的壞情緒,對於情緒背後可能隱藏的「秘密」卻不是很了解。
1、心理影響
這些壞情緒,會讓孩子整個人變得消極起來,而且在他們身上很少能看到陽光的東西,所以對孩子心理健康的影響最為明顯。若是孩子從內而外都是負能量,那麼他的情緒也會處於一直低落的狀態,可能內心對於未來也是一片模糊。
2、影響身體
中醫有雲,情緒不好容易發怒的人,很容易傷害到肝臟,孩子也不例外。所以為了身體狀態著想,都應該做個管控情緒的人。當然壞情緒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僅僅只有肝臟,通常易怒易躁的孩子,他們身體的其他器官也會受到傷害。
3、社交及工作容易被影響
生活中總是保持著壞情緒的孩子,他們很難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喜歡,哪怕是大人也很難喜歡這樣的小孩。所以他們的人際關係一定是特別糟糕的,若是一直沒有朋友的話,孩子也有可能逐漸自閉。除此外成年後找工作也是充滿荊棘,要知道現在的工作都是講究合作共贏的,相信所有人都不想跟容易生氣發怒的人一起共事。
原來,壞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從心理到生理,甚至蔓延到了生活中。因此改變孩子的情緒必須要提上日程,這樣才不至於因為情緒影響孩子的未來。
1、反省
孩子身上所有的表現,可以說是家長教育的一個反射,既然出現壞情緒,那說明家長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有瑕疵。糾正孩子的壞情緒之前,家長先回顧一下自己之前的教育,順便反省下教育的弊端。生活中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素太多,但家長絕對是最大的那個因素。
那些脾氣不好的家長,你們可曾把自己的壞情緒用來教育孩子?生活中,家長的態度及情緒,會過渡和傳染給孩子。因此要從自身做起,從此做一個不像孩子發脾氣的家長,最好保持樂觀微笑的樣子。
2、減輕壓力
在孩子的意識中,學習都已經夠辛苦了,為何還要承受來自父母的那些學習壓力呢?現在的家長,為了能讓孩子的成績高人一等,在課外輔導班,以及日常的學習輔導中,真的操碎了心。那些超高的要求,成了孩子學習路上的壓力,好像家長覺得孩子考好成績是理所當然,要不然對不起自己的辛苦。
在學習重壓以及父母的「道德綁架」下,孩子變得沉默,哪怕所有的心思用在了學習上,但是依舊不能令父母滿意。於是孩子在不懂發洩情緒的時候,只能選擇用壞情緒去發洩壓力。說真的,繁重的壓力是不可能變成動力的,所以再多的壓力只會讓孩子崩潰。
3、轉移情緒
要試圖接納孩子表現出來的壞情緒,因為事出有因,不要想著先去責備孩子為何會有壞情緒,而是先接納和理解他不好的情緒。之後在引導孩子轉移情緒,畢竟小孩在情緒管理上存在漏洞,需要家長上前幫助。
其實孩子的情緒反而更容易轉移,畢竟他們的思想簡單。可以在孩子情緒靜下來後,選擇跟孩子聊天,內容最好不要涉及他的壞情緒,而是以情緒為主題。
所謂的幸福,應該就是永遠保持嘴角上揚的態度,因為微笑可以淡化一切的壞情緒。從生活氛圍開始,給孩子一個足夠理解和包容的家庭。
關注「老張育兒記」,學習更多專業又實用的母嬰育兒知識,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評論、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