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林場沒再砍伐一棵樹

2020-12-22 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改革5年,成效怎樣?

  在清晨的薄霧之中,高洲林場護林隊長楊興孫帶領護林員詹貴茂、寧湧進開始巡山。在崎嶇的山路上,摩託車一路顛簸到達林邊,再往深處走,就只能用砍刀開路。

  「生態林場成立3年來,沒再砍伐一棵樹。」同行的高洲林場場長凌國龍說,曾經崇仁縣國有林場的樹越砍越少,經濟十分困難。2013年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後,森林逐步恢復。

  高洲林場前身是高洲採育林場,與全國各地不少國有林場一樣,也經歷了砍樹賣木發工資的年代。上世紀80年代,林場年採伐量高達1萬多立方米。如今的護林員,不少都是當年的伐木工人。

  改革前,崇仁縣國有林場管轄林地10.57萬畝,有職工586人,負債3590.36萬元,其中工人工資拖欠時間最長的超過10年。

  崇仁是省級試點縣,2017年底前如期完成了改革任務。

  縣裡將5個國有林場整合為3個生態林場,全部為公益型事業單位,建立健全9項管理考核辦法,確保10.57萬畝林地和2538.63萬元的帳面資產不流失,並出資2600餘萬元安置586名職工。

  3個生態林場共核定55名事業編制,實行績效管理,依據工作量和實際貢獻,最高可以拿到1.5倍獎勵工資。林場以購買服務方式,聘請了69名護林員。富餘職工採取提前退休、自願解除勞動合同等措施相繼離職。100多名林場遺屬也由財政保障,每人每月發放360元。崇仁縣林業局局長魏東華說:「國有林場改革不僅保護了資源,促進了林業的發展,也妥善安置了職工。」

  周宏昌現為高洲林場副場長,1986年從江西第二林校畢業,2005年到高洲林場工作。「當時林場職工的主要工作就是上山砍樹,每月只有300多元的工資。」 周宏昌說,「現在,林場職工主要是封山和造林。工資由縣財政撥付,心裡踏實了。」

  崇仁縣專門劃撥安置用地,減免一切費用,分兩年將所有林場職工安置在縣城周邊,每人一套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馬家林場的林業小區,包括在職和退休職工在內的474套房屋已在2017年7月竣工交付給職工,職工每套房只花了11萬元左右。

  崇仁縣國有林場改革啟動5年來,共完成造林6900畝,森林覆蓋率由82.6%增長到85.9%,森林蓄積量增加2.4萬立方米。改革後,林場推動以提升森林資源質量、全面封山育林和禁止天然林採伐3項工作為核心的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制度落實,還投資720萬元修繕21.3公裡林區公路,生產生活條件全面改善。

相關焦點

  • 北京最大林場開放:京西林場有萬畝松林還有珍禽褐馬雞
    2017年5月21日訊,北京,封育了半個世紀,北京最大的林場要向市民開放了!這片林場位於京西門頭溝、房山兩地,原名「京煤林場」。過去50多年一直由京煤集團封閉管理。就在上周五,市園林綠化局正式接管這片近18萬畝的林區,並更名為「京西林場」。
  • 福建國有林場:回歸生態本位,激活林場活力
    東南網7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國有林場改革國家級驗收工作行將啟動。  這場從2015年啟動至今的改革,指向的是多年來國有林場功能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等痼疾。推動林業發展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是這輪改革的要義。
  • 國有林場:生態脊梁 綠色明珠
    國有林場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為社會提供了最優質的生態產品和公共服務。 國有林場建設發展歷程 國有林場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優化生態開發空間格局,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由國家投資在國有宜林荒山荒地建立起來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林業事業單位。
  • 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計日程功 三年生態修復全面啟動
    &nbsp&nbsp&nbsp&nbsp優化生態環境、建設城市森林,與重工業區形成有效的生態間隔,大運河萬畝生態林場呼之欲出。&nbsp&nbsp&nbsp&nbsp鱗次櫛比,甚為壯觀,這是記者對大運河生態林場的第一印象。3年後,這裡將是一片林木蔥蘢、芳草遍地。&nbsp&nbsp&nbsp&nbsp根據規劃,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項目總體目標是成方連片、長期存續、效果鮮明,核心是提高綠地數量,形成生態屏障,優化生態環境。
  • 中國「綠色後院」在變革:大興安嶺65載見證國有林場變遷史
    中新社呼倫貝爾2月21日電 題:中國「綠色後院」在變革:大興安嶺65載見證國有林場變遷史?  中新社記者 烏瑤  「假如呼倫貝爾草原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鬧市,那麼大興安嶺則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幽靜的後院。」上世紀60年代,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如是感慨。然而,半個多世紀以來,對樹木的一度大規模砍伐破壞了這座「後院」的幽靜。
  • 各地環保頭條丨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八步沙林場開展 「熱議美麗...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實地了解甘肅省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強化黨性鍛鍊,激發奮鬥精神,11月13日下午,甘肅省生態環境廳辦公室等機關黨支部聯合武威市生態環境局黨委、古浪縣分局黨支部、八步沙林場黨支部,開展「熱議美麗中國新藍圖,開啟生態甘肅建設新徵程
  • 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再加力 湟水流域規模化林場建設納入國家試點
    近日,記者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新建規模化林場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河北省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內蒙古自治區渾善達克沙地、青海省湟水流域開展新建規模化林場試點。  試點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部署。
  • 貴溪市彭灣鄉溪源村解「人鳥之爭」 呼喚生態補償機制
    這片「白鷺林」,屬龍虎山景區管委會上清林場。經過林場20餘年的精心養護,這塊杉木經濟林已經到了採伐周期,正準備採伐。  無奈之下,200多位村民聯名向省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呼籲政府能留下這片「白鷺林」。因為,一旦山林被砍伐,很可能會造成「巢毀鳥亡」的慘劇。去年5月,浙江省衢州市一片兩百多畝的杉木林被砍伐,結果萬隻白鷺「巢毀鳥亡」。
  • 昆明:海口林場喬木6026.1公頃盡顯生態本色
    1956年3月3日,雲南省林業廳在海口成立林場,從此,造林大軍就開進了荒山禿嶺。1964年3月3日,周恩來總理親手在海口林場種下了一株油橄欖苗,更激發了林場職工造林護林的幹勁。83歲的林場退休職工江志祥站在山頂,望著無邊無際的林海,不禁感慨萬千。當年,江志祥和無數林場職工一樣,背著孩子,帶著全部家當,趕著牛車拉著水,一路爬坡,一路栽樹。白天栽到哪裡,晚上就睡在哪裡。
  • 雲勇林場再獲「國」字頭榮譽,升級國家森林公園
    近日,佛山市雲勇林場再度傳來好消息,獲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覆設立廣東雲勇國家森林公園,成為今年廣東省唯一一個新設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雲勇林場森林公園建設再上新臺階。誰能想到,始建於1958年的雲勇林場,在當時只有布滿荊棘的野草和低矮的灌木叢,並沒有原始生態林,一片蒼野茫茫。彼時,國家每年投資約10萬元開發雲勇林場,由此開啟雲勇林場的人工造林之路。1984年,雲勇林場由省下放給佛山管理,成為佛山市屬唯一的國有林場。2001年,雲勇林場從商品經營型林場向生態公益型林場轉型,進入了全面修復保護和提供生態服務的階段。
  • 自然生態惠蓀林場 中臺灣初春賞櫻的秘密花園
    自然生態豐富的惠蓀林場,早年以咖啡知名,也是中興大學的實驗林場,更是遊人賞綠親自然去處。其實初春的惠蓀,櫻花紅豔招展枝頭,春意濃得化不開。 在臺灣咖啡當道的今天,「惠蓀咖啡」可是本土咖啡最響亮的品牌,咖啡產地就在惠蓀林場周邊,而「惠蓀」正是取自林場名稱。
  • 廣東惠州國有梁化林場打造森林生態示範園
    今年6月,惠州市國有梁化林場全新升級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核心景區燕巖梅園將於今年年底煥發新顏。據了解,惠州市國有梁化林場打造森林生態示範園分為兩個主要的子項目:森林旅遊示範園和森林康養示範園。林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老的梅樹品種為果梅,是80年代時為了水果生產而種植的,開的花並沒有什麼特色。新嫁接的品種,是更具觀賞性的梅花珍品。除了嫁接,林場還套種、補種了不少新品種的梅花。在梅花樹下,以往雜草眾生、亂石林立的情景不見了,換上的是乾淨整潔的地面,以及蜿蜒曲折的水泥步道。
  • 中國林場協會到東莞市大屏嶂林場調研
    12月16日,中國林場協會姚昌恬會長等一行到東莞市國營大屏嶂林場調研,調研內容主要有國有林場改革、生態共享、機制創新等方面取得的經驗、成果以及存在問題和下來發展方向,省林業局謝盛椿副處長、市林業局安連天局長、覃何貴二級調研員、大屏嶂林場黃練忠場長等領導及有關負責同志陪同調研。
  • 金山屯區委書記張玉寶到白山林場、豐嶺林場調研
    10月11號,金山屯區委書記張玉寶在副區長譚立新、區委辦負責人的陪同下到白山林場、豐嶺林場調研。在白山林場,張玉寶重點視察了伊春金山泉飲品有限責任公司,詳細了解了這個公司的建設進度,生產規模, 產品種類,工藝流程等情況,當聽說水廠採用的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生產線,飲用水源取自地下186米深,處於真空狀態下,沒有受到汙染,經國家權威部門檢測水質已經超過國際標準時,張玉寶說,林區最重要的就是生態環境,最吸引人的也是生態環境,好的生態環境造就好的資源,同時也會造就好的產品。
  • 北京林場健康經營 4萬公頃森林成休閒公園(圖)
    同時,在間伐的空地裡,補栽核桃楸、丁香等幼樹,讓針葉樹種和闊葉樹種混交,豐富森林的生態多樣性。  砍掉的樹,也不浪費。記者在營城村森林健康經營項目區看到,利用鋸掉的油松樹幹,原本沒路的林間坡地上,鋪出了一條條上山小徑。木質小徑與周圍的林子渾然一體,別有一番韻味。  「利用砍伐的樹,將來還要在山上布置一些休閒的涼亭、座椅,垃圾箱等等,遊客上山有地方轉,有地方歇腳。」
  • 廣東省首個開園的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省東江林場林業科技示範...
    近日,廣東省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省東江林場林業科技示範園落成啟用。省東江林場林業科技示範園是廣東省首批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10個建設單位之一,規劃面積8208畝(547.2公頃),首期投入資金2千萬。為滿足居民走進自然的需求,2019年廣東省投資2億元,推進10個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建設。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依託國有林場、森林公園,突出資源特色,高標準打造集森林旅遊、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科技示範、林下經濟等於一體的多功能示範園。
  • 「惠州」國有梁化林場打造森林生態示範園
    今年6月,惠州市國有梁化林場全新升級改造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核心景區燕巖梅園將於今年年底煥發新顏。據了解,惠州市國有梁化林場打造森林生態示範園分為兩個主要的子項目:森林旅遊示範園和森林康養示範園。林場工作人員介紹,這些老的梅樹品種為果梅,是80年代時為了水果生產而種植的,開的花並沒有什麼特色。新嫁接的品種,是更具觀賞性的梅花珍品。除了嫁接,林場還套種、補種了不少新品種的梅花。在梅花樹下,以往雜草眾生、亂石林立的情景不見了,換上的是乾淨整潔的地面,以及蜿蜒曲折的水泥步道。
  • 花都梯面林場試水碳普惠項目 靠生態林吸收二氧化碳贏得碳匯收益
    一年前,梯面林場3萬畝林地的碳普惠項目獲得廣東省發改委批准備案,成為了廣州首個依託碳普惠方法學開發的碳匯林。梯面林場通過委託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對碳普惠減排量進行交易,成交後林場獲得碳匯收益。一年來,林場「試水」碳普惠項目為林場帶來超過20萬元的收益,更為梯面鎮帶來了綠色發展的信心。
  • ——榆中縣貢井林場58年艱苦造林紀實
    由於生態遭到破壞,天上飛的喜鵲、地裡跑的野雞沒了蹤影。  來過這裡的人都感嘆:北山真窮、真苦、真荒涼!生態惡化,警鐘驟響!造林綠化,勢在必行!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國土綠化。1959年,正值國民經濟困難時期,國家仍咬緊牙關,在榆中縣貢井鎮、夏官營鎮、清水驛鄉、韋營鄉的四鄉鎮交界處,建起了國有貢井林場,恢復北山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