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計日程功 三年生態修復全面啟動

2020-12-27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春風和煦,萬物復甦。運河經濟開發區鍾辛莊西側的大運河生態林場,剛栽種不久的刺槐、國槐等樹苗猶顯稚嫩,但成方連片的陣勢頗為震撼。不久的將來,這裡將成為一道壯觀的生態屏障,猶如一道過濾器,「淨化」工業企業對主城區環境的影響。

&nbsp&nbsp&nbsp&nbsp眾所周知,運河經濟開發區是德州的老城區、老工業區、老商貿區。多年來,生態文明欠帳較多,生態環境質量亟待提高,生態修復一直是群眾熱切期盼的事情。

&nbsp&nbsp&nbsp&nbsp群眾有所求,政府有所應。陳飛市長的講話擲地有聲: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我們堅守綠色發展理念不動搖,以釘釘子的精神,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解決,一年接著一年幹,總有迎來綠水青山的那一天!

&nbsp&nbsp&nbsp&nbsp優化生態環境、建設城市森林,與重工業區形成有效的生態間隔,大運河萬畝生態林場呼之欲出。

&nbsp&nbsp&nbsp&nbsp「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

&nbsp&nbsp&nbsp&nbsp3月10日的德州乍暖還寒,大運河生態林場卻一派熱火朝天。在這裡,市四大班子成員、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和運河經濟開發區的幹部群眾精心栽下了一棵棵樹苗。

&nbsp&nbsp&nbsp&nbsp「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陳勇書記殷切地囑託當地幹部群眾,「下大氣力補齊生態短板,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生活方式。」

&nbsp&nbsp&nbsp&nbsp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運河經濟開發區生態修復擺在了重要位置,「重點實施運河開發區生態修復三年規劃,啟動建設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和西陳溝溼地公園,3年內在運河開發區成方連片造林7500畝,今年啟動種植3100畝,建設城市森林,與重工業區形成有效的生態間隔。」

&nbsp&nbsp&nbsp&nbsp如今,政府工作報告的規劃正變為現實。

&nbsp&nbsp&nbsp&nbsp鱗次櫛比,甚為壯觀,這是記者對大運河生態林場的第一印象。3年後,這裡將是一片林木蔥蘢、芳草遍地。

&nbsp&nbsp&nbsp&nbsp根據規劃,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項目總體目標是成方連片、長期存續、效果鮮明,核心是提高綠地數量,形成生態屏障,優化生態環境。

&nbsp&nbsp&nbsp&nbsp「項目規劃為『兩帶三區』,『兩帶』即運河生態林帶和西陳溝生態林帶,『三區』是西南汙處企業隔離林區、中部企業降塵林區和西北防風林區(魯冀邊界防護林區),面積分別為3100畝、1500畝、2900畝,合計7500畝,總投資4.3億元,建設期3年。」運河經濟開發區農辦主任李佔華介紹。

&nbsp&nbsp&nbsp&nbsp今年秋天,佔地3100畝的西南汙處企業隔離林區綠化任務就要完成。

&nbsp&nbsp&nbsp&nbsp針對如此大規模的林木種植,德州捨得投入真金白銀引來專業力量。目前,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一期1500畝工程項目已經完成設計採購施工招標,引進的北京鑫地園林集團有限公司已進駐現場,這個以環境生態治理為核心產業的公司,將在3年內對苗木進行細緻管理。

&nbsp&nbsp&nbsp&nbsp「這是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建設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必然要求」

&nbsp&nbsp&nbsp&nbsp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支持山東德州建設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建設京津冀南部生態功能區,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建設生態綠網。

&nbsp&nbsp&nbsp&nbsp陳飛市長則把建設大運河生態林場定位為緩解運河經濟開發區生態環保壓力,積累地區發展後勁的重要舉措。他強調,這是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建設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態功能區的必然要求。

&nbsp&nbsp&nbsp&nbsp建設大運河生態林場,僅一期工程鍾辛莊就有1000多人口需要搬遷。

&nbsp&nbsp&nbsp&nbsp一般來說,整村搬遷是城鎮化的必然。而搬遷為生態建設讓路,這在德州尚屬首次。不僅如此,搬遷的鐘辛莊百姓,無不對大運河生態林場建設拍手叫好。「此次搬遷,區裡給了優厚的安置條件,在安置房建好前,每月每戶還發放600元租房補貼。得知這次搬遷是為了建設生態林場,大家都卯足了勁支持政府工作。」鍾辛莊村委會主任李希文說。

&nbsp&nbsp&nbsp&nbsp鍾辛莊村周邊有電廠、垃圾處理廠、汙泥處理廠等5家企業,每到夏天,村民在家都能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隨著搬遷,這些問題迎刃而解。

&nbsp&nbsp&nbsp&nbsp「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一定要讓群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看得見藍天白雲。」陳飛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表達這樣的決心。

&nbsp&nbsp&nbsp&nbsp王會安今年62歲,作為鍾辛莊的老村民,他怎麼也沒想到,村裡拆遷來得如此之快。「我們也想過沾沾城鎮化建設的光,住新樓,要不是建設萬畝生態林場,我們還得繼續住在平房裡。」

&nbsp&nbsp&nbsp&nbsp王會安的兩個兒子都已成家。整個家庭的7畝地流轉給區裡,每畝每年租金1500元。之前,王會安老兩口有兩套平房,兩個兒子分別有一套平房。這次拆遷安置,他們一家共獲得4套安置房。

&nbsp&nbsp&nbsp&nbsp「沒想到臨老身價更高了。」說到這裡,王會安滿足地笑了。

&nbsp&nbsp&nbsp&nbsp現在,像王會安一樣,村民們不但能夠呼吸到新鮮的空氣,而且搖身一變成了市民。

&nbsp&nbsp&nbsp&nbsp截至目前,佔地2000多畝的鐘辛莊村現在三分之二已經拆遷,村民的土地也全部流轉出去,未來,他們原來的村址將成為一片綠樹的海洋。

&nbsp&nbsp&nbsp&nbsp「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

&nbsp&nbsp&nbsp&nbsp在市第十五次黨代會上作報告時,陳勇同志堅定地指出: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肅問責,堅決落實生態環保責任終身追責制。

&nbsp&nbsp&nbsp&nbsp基於這樣的發展思維,運河經濟開發區向全區提出生態文化興城、綠色產業強區、全面小康惠民的工作要求,重點抓好生態修復、綠色工業、商貿提升、老城改造、文化旅遊、社會民生等6項重點工作,傾力打造「中心城區西部生態屏障」和協同發展重要增長極。

&nbsp&nbsp&nbsp&nbsp「工業要發展,不應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運河經濟開發區將集全區之力開展生態修復工作。」運河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高秀鵬說。

&nbsp&nbsp&nbsp&nbsp不止大運河生態林場,事實上,運河經濟開發區正在謀篇布局大文章:「十裡花廊、百草家園、千頃溼地、萬畝林場」。生態建設朝著「城市園林化、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蔭化、水域林溼化、農田林網化、市域全綠化、國土生態化」的目標全面邁進。

&nbsp&nbsp&nbsp&nbsp未來,運河經濟開發區將把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遵循,以生態修復統領整體工作,堅持發展經濟必優先考慮生態效益,建設城市必優先謀劃生態建設,改善民生必優先改善生態環境,加快構築人口經濟資源環境相協調的空間開發格局,加快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走出具有運河特色的生態建設道路,打造全國老舊城區、老工業區、老商貿區生態修復經典模塊。

&nbsp&nbsp&nbsp&nbsp地處華魯恆升和華能德州電廠兩大企業之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西陳溝溼地公園就在這裡。

&nbsp&nbsp&nbsp&nbsp運土車來回穿梭,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今年5月,西陳溝溼地公園一期工程就要建成了。項目主要安排5項建設內容,即河道清淤疏通工程、生態溼地修復工程、景觀道路建設工程、綠化工程、景觀亮化工程,河道規劃總長度2.7公裡,建設人工溼地21萬平方米。建成後的西陳溝溼地公園,通過生態涵養水源,將調節城市氣候、緩解工業園區的熱島效應,降解水體有害物質。

&nbsp&nbsp&nbsp&nbsp西陳溝溼地公園建成後,將與重工業區形成一道生態間隔。隨著3年生態修復的全面啟動,不久的將來,一道生態屏障將矗立在德州大地上。

&nbsp&nbsp&nbsp&nbsp記者尹斌

相關焦點

  • 建設空氣超級站、封閉煤場、萬畝林場 德州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華能德州電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煤場封閉工程總投資16571萬元,計劃2019年底全部完成。記者了解到,華能德州電廠採用單跨網架加壓型彩鋼板進行封閉的形式,一、二期2座條形煤場設置1座南北走向的全封閉煤棚,;三期2座條形煤場設置1座南北走向的全封閉煤棚。同時,將安裝煤場遠程控制系統,對鬥輪機進行無人值守自動化改造。
  • 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11月11日,我市在東山隆重召開百人大會,正式全面啟動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從八尺門海堤和向東渠身上,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谷文昌精神、向東渠精神所蘊含的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集中體現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體現在戰天鬥地、移山填海的鬥爭精神,體現在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創新意識。進入新時代,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依然是我們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必須大力學習傳承弘揚。
  • 福建國有林場:回歸生態本位,激活林場活力
    東南網7月3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國有林場改革國家級驗收工作行將啟動。  這場從2015年啟動至今的改革,指向的是多年來國有林場功能定位不清、管理體制不順、經營機制不活、支持政策不健全等痼疾。推動林業發展由木材生產為主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利用森林獲取經濟利益為主轉變為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是這輪改革的要義。
  • 生態林場沒再砍伐一棵樹
    在清晨的薄霧之中,高洲林場護林隊長楊興孫帶領護林員詹貴茂、寧湧進開始巡山。在崎嶇的山路上,摩託車一路顛簸到達林邊,再往深處走,就只能用砍刀開路。  「生態林場成立3年來,沒再砍伐一棵樹。」同行的高洲林場場長凌國龍說,曾經崇仁縣國有林場的樹越砍越少,經濟十分困難。2013年啟動國有林場改革後,森林逐步恢復。
  • 德州這些「小目標」,今年要實現!
    2017年,德州將重點做好哪些工作?為德州百姓送上了哪些「紅包」?讓我為您一一梳理。◥再組建7個市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左右,新增企業科技創新平臺120個◥完成規範化公司制改制330家以上◥力爭3家企業主板上市、6家企業新三板掛牌,全年實現直接融資300億元以上◥鞏固升級「老字號」,努力使德州扒雞、樂陵小棗、德州黑陶等老品牌擦得更亮;培育壯大「新字號」,使泰山、皇明、景津、希森、保齡寶、麗馳等新品牌群叫得更響
  • 「十三五」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支付超8千億
    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凡科軍就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綠化造林+生態修復+保護碧水 下花園樂享生態「紅利」
    近年來,在推進經濟轉型過程中,下花園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通過蓄水、治河、綠化、治汙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等措施,大力實施生態涵養修復,加快推進「首都兩區」建設,走出一條生態興區、生態強區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子,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成為名副其實的山水花園、宜居城市。昔日「煤城」變成北京的「生態後花園」,廣大市民樂享生態「紅利」,幸福指數日益攀升。
  • 國有林場:生態脊梁 綠色明珠
    國有林場是我國林業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生態修復和建設的重要力量,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最重要的基礎設施,為社會提供了最優質的生態產品和公共服務。 國有林場建設發展歷程 國有林場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優化生態開發空間格局,加大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力度,由國家投資在國有宜林荒山荒地建立起來的專門從事營造林和森林管護的林業事業單位。
  • 雲勇林場再獲「國」字頭榮譽,升級國家森林公園
    誰能想到,始建於1958年的雲勇林場,在當時只有布滿荊棘的野草和低矮的灌木叢,並沒有原始生態林,一片蒼野茫茫。彼時,國家每年投資約10萬元開發雲勇林場,由此開啟雲勇林場的人工造林之路。1984年,雲勇林場由省下放給佛山管理,成為佛山市屬唯一的國有林場。2001年,雲勇林場從商品經營型林場向生態公益型林場轉型,進入了全面修復保護和提供生態服務的階段。
  • 財政部:中央財政「十三五」投入8779億支持生態保護修復
    發布會上,鳳凰衛視記者提問稱:做好生態修復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和下一步的考量?,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啟動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在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地區開展25個試點項目,統籌自然生態各要素對自然生態系統進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三是支持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支持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實施海岸帶保護修復工程,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
  • 天津南運河水系生態治理工程啟動
    中國園林網8月5日消息:據悉,為建設西青區水系循環工程,提高水系生態效果,區水務局積極籌劃,推進南運河水系生態環境建設,為美麗西青建設助力。南運河作為京杭大運河的重要一部分,途徑中北鎮、楊柳青鎮、辛口鎮,具有悠久歷史文化價值,更是西青區重要供排水河道,沿途大多為住宅區及擬規劃住宅區,此次提升改造,將進一步提升南運河灌排功能,著力打造生態宜居、旅遊觀光、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南運河生態景觀帶。
  •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久久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 ——福建洋口國...
    生態文明先進事跡丨久久為功守初心一棵杉木做到底 ——福建洋口國有林場杉木育種科研團隊事跡 2020-12-02 20: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三五」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
    以下為發布會實錄:記者:做好生態修復離不開財政的支持,能不能介紹一下中央財政對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支持情況和下一步的考量?財政部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司負責人 凡科軍:謝謝你的提問。財政部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斷加大對生態保護修復的支持力度。「十三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生態保護修復相關轉移支付資金8779億元,主要支持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支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生態功能重要地區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保障能力,引導地方政府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 深圳河入海口將啟動紅樹林溼地生態修復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0月3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秦綺蔚)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林業局)10月30日發布公示,將啟動對深圳河入海口紅樹林溼地的生態修復,提升溼地生態價值。項目定位為溼地生態修復,主要通過治理外來紅樹植物,以降低其對廣東內伶仃島-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香港米埔和后海灣國際重要溼地和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南區內鄉土紅樹的影響,減緩外來紅樹在深圳灣擴散,限制其對深圳灣灘涂的持續侵佔,為冬季候鳥提供更多的棲息空間。
  • 甘州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全面完工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上...
    近年來,甘州區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先後實施黑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溼地保護治理工程、土地整治與汙染修復及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工程共計六大類20個子項目,目前,20個試點項目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完成投資11.79億元。
  • 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印發
    近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財政廳、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水利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林業局聯合印發了《浙江省錢塘江源頭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實施期限為2019—2021年。
  • 溫州市海洋生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全面實施 涉及水上樂園沙灘溼地...
    溫州網訊 8日,記者從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溫州已確定洞頭西山頭沙灘整治與修復等六大項目為首批海洋生態示範項目,並給予一定金額的專項補助,這標誌著溫州海洋生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得到全面實施。  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該局經過實地踏勘、專家審查、會議研究等嚴格論證過程,優先選擇洞頭西山頭沙灘整治與修復項目、蒼南縣炎亭金沙灘修復項目、平陽縣海西鎮生態廊道工程、龍灣海洋特別保護區生態修復工程、瑞安市銅盤島大沙岙沙灘修復項目、樂清南塘鎮海岸線整治與修復工程等六大項目作為2018年度海洋生態建設示範項目。
  • 擦亮金名片:八省市如何謀劃大運河文化帶?
    2025年,大運河文化帶生態環境整體改善,水系水質全面改善,周邊環境得到有效治理;濱水空間可達性、趣味性明顯提升。 2026至2035年,大運河文化遺產實現整體性系統性保護,大運河濱河生態文化廊道全線建成。 2050年,魅力運河、美麗運河、多彩運河、協同運河全面建成。
  • 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再加力 湟水流域規模化林場建設納入國家試點
    近日,記者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新建規模化林場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在河北省雄安新區白洋澱上遊、內蒙古自治區渾善達克沙地、青海省湟水流域開展新建規模化林場試點。  試點工作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河北塞罕壩林場建設的重要批示精神的重大部署。
  • 2019年「童眼觀生態」活動啟動
    本報訊 記者孫鵬報導 4月28日,2019年「童眼觀生態——全國青少年生態文明教育體驗活動」在首都師範大學附屬玉泉學校啟動。今年的主題為「走進森林」,號召青少年走出校門,走進森林、走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基地,感受美好生態,熱愛保護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