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2020-12-18 醒獅解讀

11月11日,我市在東山隆重召開百人大會,正式全面啟動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市委書記邵玉龍在會上強調,要大力學習弘揚谷文昌精神和向東渠精神,思想再統一、站位再提高、工作再鼓勁,堅定不移推進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在攻堅克難中體現新擔當新作為,努力開創漳州更加美好的明天。市長劉遠、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漢夫、市政協主席張禎錦出席。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可以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邵玉龍指出,穿越歷史的滄桑巨變,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八尺門海堤和向東渠的建設,對漳州、漳州南部特別是對東山縣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從八尺門海堤和向東渠身上,我們更加深刻地領悟到谷文昌精神、向東渠精神所蘊含的時代意義和時代價值,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集中體現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黨員先鋒模範作用,體現在戰天鬥地、移山填海的鬥爭精神,體現在尊重科學、求真務實的創新意識。進入新時代,這些寶貴精神財富依然是我們黨員幹部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必須大力學習傳承弘揚。

「人類發展的歷史是一個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邵玉龍指出,歷經六十年的發展,東山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八尺門海堤和向東渠八尺門渡槽已經光榮地完成了歷史使命。今天,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矛盾是由於各種因素造成的八尺門海域生態不斷惡化,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八尺門海堤的物理隔阻,正式全面啟動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已經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必須堅定不移加快推進,這是保護生態環境的迫切要求,是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我們要把保護生態作為踐行「兩個維護」的試金石,堅決扛牢扛好整改的政治責任,堅決把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作抓緊、抓實、抓到位,絕不辜負人民的期盼、上級的要求和歷史的選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邵玉龍強調,推進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涉及面廣、工作量大、關注度高,是我們今天必須面對也必須幹好幹成的事,是涉及東山灣、詔安灣明天的大事要事,更是漳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關鍵事件。我們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舉措,全力以赴攻堅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文物保護一定要科學依法,認真落實省政府專題會議精神,堅持實事求是、依法依規,抓緊做好異地遷移保護工作。生態保護一定要刻不容緩,加強組織協調,加快推進綜合治理生態修復。海域功能一定要最優化,立足海域實際、發展需要,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的關係,進一步實現海域使用最優化、效益最大化。輿論宣傳一定要凝聚最大共識,讓關心關注的社會各界人士知曉情況、參與進來,廣泛形成思想共識。

「尊重歷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當下,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開創漳州美好的明天。」邵玉龍強調,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從谷文昌精神、向東渠精神中汲取力量,進一步提振精氣神,開啟新徵程,在敢於擔當中扛牢發展使命,在敢於鬥爭中解決發展問題,在敢於創新中打造發展優勢,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奮力譜寫富美新漳州建設新篇章,努力當好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先鋒、新增長極和重要引擎。

市各套班子領導,市法院、市檢察院領導,各縣(市、區)、開發區(投資區)黨政主要領導,市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人等參加啟動大會。會前,與會同志實地察看了八尺門海堤和向東渠八尺門渡槽,參觀了谷文昌紀念館。(記者 張俊毅)

相關焦點

  • 福建東山八尺門海堤退役 海域重塑「碧海銀灘」
    中新網漳州4月19日電 題:福建東山八尺門海堤退役 海域重塑「碧海銀灘」  作者 張羽 朱少文  服役逾50年的福建東山八尺門海堤將退出歷史舞臺。  記者採訪中獲悉,東山縣已正式啟動八尺門海堤貫通工程,連接東山島與大陸的八尺門海堤及飛架於海堤之上的向東渠將被全部拆除。
  • 東山將由半島變回全島 八尺門海堤年底有望開拆
    東山縣已正式啟動八尺門海堤貫通工程,連接東山島與大陸的八尺門海堤及海堤上的向東渠將全部拆除,同時啟動兩側海域的清淤整治工程。海堤拆除後,將使東山島從半島變回全島。  據東山海洋漁業局介紹,退堤還海,主要是為避免生產、生活移居導致水域堵塞,退堤還海後,東山灣與詔安灣將打通,改善該區域生態環境。
  • 再見,八尺門海堤!
    東山縣已正式啟動八尺門海堤貫通工程,連接東山島與大陸的八尺門海堤及向東渠將全部拆除,同時啟動兩側海域的清淤整治工程。海堤拆除後,將使東山島從半島變回全島。 東山縣海洋漁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將先拆除海堤上558.6米的向東渠,再炸掉423.1米的八尺門海堤,使被海堤阻斷的東山灣、詔安灣海水互通,改善水環境。
  • 朱真帶隊調研八尺門退堤還海工程項目
    10月8日上午,縣長朱真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前往八尺門退堤還海工程項目點現場,詳細了解工程設計及建設情況,現場研究解決施工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囑託施工方要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進度,確保按期完成工程建設。縣領導肖華順、朱葉順參加調研。
  • 河北省全面打響渤海綜合治理...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近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河北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通知,經河北省政府同意,《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出臺,標誌著河北省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全面打響。該《實施方案》提出了陸源汙染防治攻堅、海洋汙染防治攻堅、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攻堅、環境風險防範攻堅、旅遊旺季生態環境保障攻堅等五大重點任務。
  • 已正式啟動!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年底有望開工!
    為加快南昌市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進度,南昌水投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先行啟動外電接入工程,目前南昌市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外電接入項目部已組建完成,施工人員及機械進場。項目為施工做好準備據了解,南昌市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外電接入項目共有 2 個電源點接入,電源點一:位於富大有路沿江快速路南面(荷塘小院旁),電源點二:位於富大有路沿江快速路南面(江西華源江紡棚戶區改造項目旁)。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 甘州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全面完工 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上...
    近年來,甘州區祁連山黑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項目先後實施黑河流域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水生態環境保護工程、溼地保護治理工程、土地整治與汙染修復及重點區域生態治理工程共計六大類20個子項目,目前,20個試點項目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完成投資11.79億元。
  • 大姚縣蜻蛉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展開
    本報訊(記者 饒勇 通訊員 張從華) 為實現「河暢、岸綠、路通、景美」的綜合治理目標,大姚縣啟動實施蜻蛉河綜合治理工程,近日工程全面展開。    蜻蛉河是大姚縣境內最大的河流,在長達30多公裡的河道兩岸,村莊相連,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然而長久以來,由於蜻蛉河流域地處壩區,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難以立項,使得流域區域發展滯後於山區,成為全縣發展中的一個短板。
  • 「生態」亞洲最大城市內湖綜合治理工程拉開序幕
    8月6日,由長江環保集團牽頭、長江設計公司和中建三局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湖排口截汙改造工程和紅旗湖生態淨化工程。自此,湯遜湖流域系統治理正式拉開序幕,為武漢市疫後生態文明建設增添動能。
  • 武漢將啟動漢陽兩湖泊綜合治理工程
    記者昨悉,兩湖的綜合治理工程擬於本月底動工,綜合治理將從兩湖的清淤開始。現狀:兩湖水質淪為「劣五類」武漢市水務局發布的《2011年武漢市水資源公報》顯示,漢陽墨水湖和龍陽湖水質管理目標都是四類水,但目前,墨水湖水質已經是中度富營養化;龍陽湖水質呈現重度富營養化。
  • 桃河義井河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有序推進
    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建設人員緊張作業……雖然已進入冬季,大多數建設項目停止施工,但在溼地公園工地現場,卻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溼地公園城市生活區段開工一個月以來,建設工人加班加點,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推進工程進度,確保核心區域能夠於明年5月按時保質完工。
  • 天津推進一河一策 強化海域綜合治理 建設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海灣
    本市地處海河流域下遊、緊靠渤海灣灣底,是打好碧水保衛戰的主陣地,也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最前沿。今年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本市通過實施渤海綜合治理強化作戰計劃和12條入海河流「一河一策」,分區域分河段制定「分策」,持續加強海洋環境的動態監管,科學推進海岸線、沿海溼地的生態整治修復工程,構建以海洋、河流、溼地、湖泊為基礎的親海旅遊空間。
  • 襄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如期開工
    【襄陽政府網消息】1月8日,記者從襄陽市2020年度民生「十件實事」新聞發布會了解到,襄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已如期開工。襄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42.4億元,建設內容包括襄水全域15公裡水生態修復、河道清淤、暗渠生態改造、房屋拆遷、景觀提升等。
  • 二期綜合治理啟動,八大系統工程治水,黃孝河機場河即將變身生態廊道
    據中建三局綠投公司介紹,黃孝河、機場河水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已經啟動。建設內容包括排水、旱天截汙、合流制溢流汙染控制、清淤、生態補水、水生態修復、景觀綠化、智慧水務等八個方面。尤其是要建設華中地區最大的地下淨化水廠,助力兩條河道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
  • 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計日程功 三年生態修復全面啟動
    &nbsp&nbsp&nbsp&nbsp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運河經濟開發區生態修復擺在了重要位置,「重點實施運河開發區生態修復三年規劃,啟動建設德州大運河生態林場和西陳溝溼地公園,3年內在運河開發區成方連片造林7500畝,今年啟動種植3100畝,建設城市森林,與重工業區形成有效的生態間隔。」
  • 亞洲最大城市內湖綜合治理工程拉開序幕
    8月6日,由長江環保集團牽頭、長江設計公司和中建三局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湖排口截汙改造工程和紅旗湖生態淨化工程。自此,湯遜湖流域系統治理正式拉開序幕,為武漢市疫後生態文明建設增添動能。
  • 生態環境保護修復資金支持範圍及主管部門一覽表
    (1)治理資金支持主要範圍:(一)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著眼於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國家重大戰略重點支撐區、生態問題突出區,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進行系統性、整體性修復,完善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提升生態服務功能。
  • 山東濟寧探路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 礦坑變身生態聚寶盆
    近年來,山東省濟寧市將採煤塌陷地治理作為推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探索實施「控轉並舉、科技支撐、生態修復、盤活資源」等多元化治理模式,讓塌陷地變成良田、生態公園和產業示範區,探索出一條採煤塌陷地綜合治理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