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讀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020-12-19 瀟湘晨報

《為你讀詩》

為你讀出更美的世界

為你讀詩《題西林壁》.mp3

04:07來自瀟湘晨報

為你讀詩《題西林壁》.mp3來自隨州新聞綜合廣播00:0004:06

《題西林壁》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釋義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就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

童聲:李欣倍

講解:梅莉

隨州綜合廣播FM100.8

【來源:隨州新聞綜合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蘇軾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我們小時候就學過的蘇軾的一首詩,這首詩傳誦甚廣,和李白的《靜夜思》有的一拼。元豐七年,朝廷下詔讓蘇軾離開黃州,前往汝州任職。蘇軾在前往汝州的途中,打算順便去探望弟弟蘇轍,一路又與參寥子結伴到廬山,《題西林壁》即作於此時。
  • 科學網—不識廬山真面目
    總而言之,幾千年來,廬山已經深深地融入當地人的生活,甚至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童年美好的記憶,幾乎沒有一個人的是與廬山無關的。這也是人與自然相依為命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吧。 與此相似,當一個外鄉人偶爾來到廬山,在此落腳,時間不用多久,廬山也將在他們心中留下深深的記憶。至於那些名人,廬山會更加永久地記住他們的名字。
  • 25、只緣生在此山中
    ​一、今天我們一家來雲臺山了,來過好幾回了,這次是專為看冰掛。
  •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鬼滅之刃劇場版的票房奇蹟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越是了解鬼滅這部作品,可能就越是搞不清楚它為什麼會這麼火。而一旦進入這樣的思維,就基本上不可能找到原因所在了。肯定不可能。鬼滅達到這樣的成績,毫無疑問已經成為社會現象級的作品,雖說原作漫畫本身的銷量就很離譜,但老實說劇場版的這個成績不能直接歸功到原作人氣身上。
  • 蘇軾最有哲理的一首詩,入選小學課本,百讀不厭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語文課本上,《題西林壁》背後有四個大字:背誦全文。從此這首詩就印在我的腦海中。》,同為名作。後兩句說廬山水再多,也洗不清徐凝的這首惡詩。徐凝的《廬山瀑布》並非真的是惡詩,只是蘇軾將李白詩與徐凝詩對比,認為李白的詩更為出色。
  • 蘇大鬍子遊廬山 說好不寫詩的 還是寫了一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蘇軾遊廬山,原本信誓旦旦準備不作詩的,要不是他說話不算數,我們今天就讀不到「不識廬山真面目」了。面對熱情的粉絲,蘇軾也不能免俗,沾沾自喜是肯定的,之前不寫詩的決心也拋到了九霄雲外,張口就來了一首詩—— 芒鞵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 你看,我自己隨便走走玩玩,山裡的人們都認識我,我是蘇軾我傲嬌。
  • 史上最經典的兩首寫廬山的詩,一首前無古人,一首後無來者
    蘇軾,那個從小以範滂為偶像立志成為時代巨人的男人,胸懷天下蒼生,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他手持竹杖,腳踏芒鞋,一步一步走向宋詞的最高峰。濃墨一揮,就半個富宋。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況且蘇軾一直是以李白為偶像的,並沒有想要和李白一較高下,反倒是各類好事的吃瓜群眾老是將蘇軾和李白兩人比較,非要爭出個你高我低來。
  • 蘇軾的這首詩,將廬山和錢塘江都寫進詩中,四句詩有兩句一模一樣
    沿著山路緩緩而行,他不久看到了山中的僧人,他們都說「蘇子瞻來了」。於是蘇軾便不自覺做了首絕句:「芒鞋青竹杖,自掛百錢遊。可怪深山裡,人人識故侯。」但他又暗笑前面說的荒謬,又再做了兩首絕句,第一首寫道:「青山若無素,偃蹇不相親。要識廬山面,他年是故人。」
  •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詩寫的是哪座山?廬山還是黃山
    螞蟻莊園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的是廬山還是黃山?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4日問題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詩寫的是哪座山的朋友,知道選擇廬山還是黃山嗎?下面小編分享了螞蟻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4日答案,快來看看吧。
  • 好玩心理學:「只緣身在此山中」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我的真面目是????咋還有兩幅面孔呢?      嗯,看來你很有必要認清你自己!
  • 廬山10大必玩景點
    作者:氫氣球好貨君廬山: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人文底蘊豐富。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讚美廬山的佳句,尤其是蘇軾那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讓人充滿嚮往。三疊泉:廬山第一奇觀三疊泉被譽為「廬山第一奇觀」。水流從五老峰北懸崖口落下,衝擊三級盤石而形成「三疊」,總落差155米,十分壯美,有「不到三疊泉,不算廬山客」之說。
  • 蘇軾最有名氣的一首詩,小學生都會背,最後14個字飽含了人生哲理
    自打蘇軾被貶到黃州之後,通過在定慧院的修行和日夜的反思,終於讓輕狂不羈、口不遮攔的的蘇軾大大明白了人生的意味!有時低調一些並不是壞事,「難得糊塗」更多的時候並不是貶義詞。試問這世間又有多少文人墨客能夠做到難得糊塗?就算放到今日,正在捧著手機的你來說,面對錯綜複雜的人世滄桑,你又能做到幾回「難得糊塗」呢!
  • 不負秋日,擁有i5的幸福日子,我的廬山遊記
    這次去廬山,算是淡季遊玩,起碼是沒趕在五一十一這樣的日子,有一些收穫有一些體會,也是想分享給各位,廬山在我的鏡頭下很美,其實真實的廬山更美。古詩有雲來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其實不然,現在廬山景區的開發,真的是比較厲害了,尤其是廬山交通索道,那是相當的給力,確實可以讓你「識得廬山真面目」了。
  • 美女帶你遊廬山,雄、奇、險、秀若不識,只緣身在此山中
    九江去廬山,市區就有車直達,因為廬山山頂牯嶺鎮本來就是一座小城市。但最好的方式還是坐公交去好漢坡,這裡是離九江市區最近的一條登山之道,更是古代文人雅士登山的主要道路。當你費勁力氣,衣服溼透幾回登上山頂的時候,一座繁華的小城出現在你的面前,初來乍到的你怎麼會不驚訝。牯嶺鎮就在山頂,這裡一切旅遊的東西齊全,吃住玩一條龍。
  • 「詩詞鑑賞」十二首題壁詩,欣賞另一種詩詞的魅力!
    而題壁詩在古詩詞中佔有重要的位置,通常由詩人有感而作,或有所寄託,然後題在牆壁上。從載體來說,這裡所說的牆壁又可分為寺壁、石壁、殿壁、樓壁等。較有名的題壁詩有蘇軾的《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南宋林升的《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譚嗣同的《獄中題壁》「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 王安石與蘇軾,課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詩,誰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同樣的,雖然蘇軾的才華更勝,但也不代表他的每一類文學造詣都高於王安石。比如寫哲理詩的水平,二者就不相上下。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第二首,蘇軾的《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