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螺城東南社區推行「積分兌換」 鼓勵垃圾分類

2020-12-22 閩南網

居民將可回收的垃圾送到社區,可以獲得相應積分,積分可直接用於兌換生活用品。日前,在惠安螺城鎮東南社區,這一新舉措得到居民們紛紛點讚,成效良好。

作為目前惠安縣唯一的垃圾分類示範點,螺城鎮東南社區多舉措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綠色低碳、健康生活理念逐漸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在該社區的一個垃圾投放點,記者見到一個高135釐米的紅色垃圾箱——有害垃圾收集箱。「這種垃圾箱可以幫助居民解決有害垃圾無處丟棄的困擾。」社區工作人員介紹說,垃圾箱設有多種造型的收納格,對應飲料瓶、燈管、電池、溫度計、家用殺蟲劑、油漆化學品、家化用品等各類有毒有害垃圾,還配有圖文解說,居民投放垃圾時一目了然。

而就在垃圾箱對面,社區還專業設置一處環保驛站。其貨架上擺滿洗潔精、洗衣液、牙膏、紙巾等各類生活用品。居民只要將可回收的垃圾送到這裡,就可以根據不同垃圾分類,獲得相應積分,用於兌換生活用品。

「『積分兌換』這一舉措自今年10月份推行以來,已有不少人前來辦理積分卡。」東南社區居委會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強宣傳,讓更多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行動。

據了解,目前可用於兌換積分的垃圾相對有限,除金屬製品、紙張、塑料瓶外,今後還將進行有害垃圾兌換禮品活動,進一步帶動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剛開始許多居民不懂得分類,嫌麻煩,我們都會幫他們重新分類。」社區垃圾分類督導員說,通過對垃圾桶進行檢查以及不間斷地宣傳垃圾分類的益處,社區居民們的觀念也逐漸轉變,重視垃圾分類。該社區不僅組織垃圾督導巡檢,對垃圾分類不規範的居民進行勸阻和上門指導,還創設垃圾分類宣傳一條街,通過分發各類垃圾分類指導手冊,督促居民們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營造社區優美宜居環境。(通訊員歐陽榮華 張惠玲 記者 張文璟)

相關焦點

  • 垃圾分類獲得積分 可在超市消費兌換日用品
    瀋陽市瀋河區山東廟街道三八南社區垃圾分類獲得積分,可以在超市消費兌換日用品,贏得了市民的認可。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王鵬攝  垃圾分類不單單獲得年輕人的支持,上了年紀的人也可以通過垃圾分類在「瀋陽綠色帳戶APP」通過獲得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  瀋陽市瀋河區山東廟街道三八南社區即將投入使用的分類垃圾箱贏得老年人的認可,通過該機器獲得的積分更是直接可以在連鎖超市購買商品。
  • 南通三角橋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
    中國江蘇網7月12日南通訊(通訊員 費劍霞)為進一步提高轄區居民垃圾分類知曉率,充分調動廣大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7月12日上午,南通市崇川區狼山鎮街道三角橋社區聯合天楹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走進蘇建學府雅居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黨灣鎮衛東橋社區:推行垃分「333」模式...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黨灣鎮衛東橋社區:推行垃分「333」模式,小社區做出大文章 2020-10-21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鼓勵生活垃圾分類 學士府社區設立樓道「綠色帳戶」
    學士府社區黨支部書記施春惠介紹,垃圾分類涉及家家戶戶,但不少居民缺乏長期堅持垃圾分類的動力,為此按照「分類可積分、積分可兌換、兌換可獲益」的原則,社區設立了「綠色帳戶」,逐步建立起鼓勵居民群眾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激勵機制。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了讓「綠色帳戶」發揮作用,學士府社區做足了「功課」。
  • 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僧多粥少" 自覺分類居民約佔兩成[圖]
    志願者用手機為綠色帳戶積分  東方網8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將垃圾準確分類,扔進小區垃圾箱,然後把手中的一張小卡片在專人持有的手機上掃一掃就能獲得10個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兌換抵用券等實物或服務
  • 加快拓展積分兌換渠道!南京垃圾分類積分可直接付費用於洗衣服
    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已經過去2個月。新一年,為了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南京市不少街道開展了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也建立了專門的積分兌換超市,最近,不少居民發現,"時間銀行"的用戶也可以來這購物了。【「時間銀行」用戶也能來「積分兌換超市」購物】位於南京市棲霞區堯化街道的垃圾分類惠民服務中心,也是居民口中的「垃圾分類積分兌換超市」。居民在平日裡參與垃圾分類時,把積分存在一張卡裡,隨時可以來兌換商品,10積分就是1塊錢。1月7日上午,市民邵阿姨也來了到這裡。
  • 垃圾換實物、綁定時間銀行……為鼓勵垃圾分類,南京這些地區創意滿滿
    這是一家為寧海路街道內六個小區提供垃圾分類服務的第三方公司,負責人小秦介紹說。 目前,居民手裡的這張智慧卡裡,分藍積分和綠積分。用來積攢藍積分的垃圾,分好類後送到指定地點,每周一次,集中積分。綠積分則是指餐廚垃圾兌換的積分,每天下午5點至7點之間,居民將打包好的垃圾送到指定地點,由公司統一回收,不論分量,每次可積1分,一個季度做一次兌換。
  • 2020年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打造之積分兌換工作方案(模版)!
    為構建XX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結合XX小區實際,建立基於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四分類垃圾積分兌換體系;其中,以廚餘垃圾和有害垃圾為主要考核指標;以積分兌換的方式進一步激勵小區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網上積分
  • 走進垃圾分類示範社區③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 做好常態「文章」
    編者按:  2020年是長沙垃圾分類工作的提升年,29個社區因為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敢於創新,取得成績,被評為長沙的垃圾分類可複製社區。星辰在線聯合長沙市城管執法局推出報導《走進垃圾分類示範社區》。蚌塘社區供圖)  蚌塘社區探索出一條「垃圾分類+N」的道路,如推行「垃圾分類+國學」「垃圾分類+插花」「垃圾分類+重大節日」「垃圾分類+變廢為寶」等活動,吸引了許多家庭參與。  轄區四方坪二小創新了垃圾分類激勵機制,如在垃圾分類活動中表現優異的中小學生有機會獲得每學期一次的「分類小星星」榮譽;社區針對居民採取「回收變現」的方法,鼓勵居民將可回收垃圾進行資源,並回收變賣。
  • 長沙縣:垃圾分類攢積分 扮靚家園換獎品
    4月21日,著名節目主持人yoyo受長沙縣湘龍街道湘瑞社區邀請參加活動,與居民共同玩遊戲,呼籲大家進行垃圾分類。社區供圖紅網時刻4月23日訊(星沙時報記者 宋彬彬 通訊員 何曲)「報紙、玻璃製品、塑料製品、廢舊家電都是可回收物。」
  • 北京百餘社區垃圾分類可換積分,激勵方案切忌一刀切
    居民只需正確投放500克廚餘垃圾,就可以在一旁的垃圾分類指導員那裡獲得積分,達到一定積分後可兌換物品或超市購物券。記者了解到,「垃圾分類兌換積分」的模式已在本市百餘個社區鋪開。短短10分鐘裡,光明樓小區9號樓前的垃圾箱就有5位居民「光顧」並成功積分。「參與剛半年就攢了100多分,能換不少塊肥皂呢!」老住戶劉大媽談及「垃圾分類兌換積分」模式時讚不絕口。
  • 長沙市雨花區井灣子街道德馨園社區開展廚餘垃圾積分兌換活動
    (彭磊)為促進青少年參與社區垃圾分類,增強環保意識,豐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促使社區「人人參與垃圾分類」氛圍的形成,美化社區環境,長沙市雨花區井灣子街道德馨園社區、德馨讀書吧開展生活垃圾分類之廚餘垃圾積分兌換活動。
  • 積分可換生活用品,垃圾分類你參與了嗎?
    ,卡片輕輕一刷,垃圾便可投入不同圖案的分類箱中,卡中獲得的積分還可以自主兌換小禮品。走在宿城的街頭、社區,都可以看到一組組智能垃圾箱,綠色的箱體分別寫有「塑料」「紙張」「金屬」「織物」,並印著循環利用標誌。只見每個箱體上面還有智能垃圾箱的使用方法,以及可回收垃圾的詳細名單。與傳統垃圾桶相比,智能垃圾箱外表美觀且密封性好,杜絕了垃圾裸露帶來的難聞異味。
  • 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 這些社區各有妙招
    我市是如何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近日,記者走進街道、社區、小區進行實地採訪。資源回收引導參與垃圾分類為積極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號召更多的居民了解垃圾分類並參與到垃圾分類中來,近日,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翠華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了資源回收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居民陸續來到資源回收宣傳點。
  • 平川區興平路街道沁川社區:巾幗佳美積分超市助力垃圾分類工作
    為增強轄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參與率,充分調動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12月15日,興平路街道沁川社區開展垃圾分類積分兌換活動,以積分制形式提高居民垃圾分類積極性。活動開始前,社區工作人員首先對活動的安排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同時再次告知居民如何垃圾分類以及分類後如何處理等問題。隨後,居民們按區域排隊、查詢積分、選擇自己實用物品現場進行兌換。為保障積分的公正性,社區監督員、包片民警將不定期抽查積分情況,每季度對居民垃圾分類積分情況進行公示。
  • 揚州廣陵區推進垃圾分類收集 兌換超市,廢品「換」醬油
    中央環保督察江蘇整改進行時揚州市廣陵區汶河街道皇宮社區最近開了一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居民王勁松經常把家中不用的鐵鍋、廢報紙分類投入超市專門的回收箱。「這些東西以前都是隨意打包扔進小區垃圾桶,有了『兌換超市』,就可以送到這裡兌換積分、換取生活用品。」王勁松邊說邊向記者展示自己的綠色積分兌換卡和剛剛用積分換購的醬油。去年開始,廣陵區投資800多萬元,在運河水府、古運南苑、君悅華府等小區內設置500個垃圾分類亭。
  • 朝陽六裡屯甜水西園社區榮獲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小區
    甜水西園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黨建引領作用,全面統籌、倡導黨員帶頭實施垃圾分類,在職黨員變身實施垃圾分類的「帶頭人」和「監管人」,以點帶面,讓垃圾分類的環保理念輻射到整個小區、整棟樓門,乃至整個家庭,讓居民們共同參與,讓垃圾分類真正能夠深入人心。
  • 答:垃圾分類……的獎勵積分~
    小布袋、小積分、小服務、小習慣,實踐得風生水起,創意層出不窮,垃圾分類已融入到群眾的生活中。1徐媽媽的「小習慣」「以前在農村,家中垃圾集中倒在不遠處的空地,點個火燒了,家家戶戶都這麼做,煙很大,味道也不好聞。」家住港聯社區徐友蘭,今年52歲,丟垃圾是每日必做的事情。
  • 南京浦口垃圾分類積分甚至可以換旅遊
    浦口區城管局因地制宜,在永寧街道永寧社區將垃圾分為乾濕兩大類,每戶門前設立一組乾濕分類垃圾桶,在村組設立垃圾分類收集亭,溼垃圾每天專人定時上門收運,稱重積分。幹垃圾鼓勵村民自主投放。最大程度方便村民,再通過保潔員的二次分類,確保源頭分類質量。運行僅一個月,村民參與率就達96.3%。
  • 垃圾貼上二維碼 分類能換購物卡
    目前北京推行的「垃圾智慧分類模式」,通過二維碼應用綁定住戶信息,與居民身份建立起對應關係,嘗試以較低的成本對垃圾分類行為進行獎勵,由此提高了前端回收網絡的組織化水平,實現了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合一」規範化運營。  報紙、飲料瓶,打包後貼上二維碼標籤,投進再生資源回收櫃裡,就能獲得積分,積分不但可以兌換購物卡、手機充值卡,積攢到一定分數乾脆就能直接拿到現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