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客家的美食,那就不得不提到廣東梅州畲江的菊花糕了,畲江是梅州市的一個小城鎮,基本上都是工廠,梅州的很多工業產業鏈都紮根在畲江這個地方。這個小城鎮除了有許多工廠之外,最出名的應該就是畲江的菊花糕了。畲江菊花糕的特色就是外形像一朵菊花,質地軟韌、香甜可口。畲江的菊花糕從面世到現在也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經過了那麼漫長的歲月,畲江菊花糕依舊活躍在客家人的生活之中,並且是客家人送禮的首選佳品,一塊塊小小的菊花糕,也蘊藏著客家人的感情,見證著客家人的發展歲月。
客家畲江菊花糕的與其他的菊花糕有著明顯的區別,大多數的菊花糕都是更像一道點心,口感是比較鬆軟或者酥化的。但是客家菊花糕的口感就好像是小孩子很愛吃的QQ糖,Q彈的口感韌性十足,這也是客家菊花糕的特色之處。客家菊花糕最早出現在光緒年間,是由豐順縣湯坑鎮的張氏家族發明並製作出來的。那時候,張氏家族為了躲避突如其來的瘟疫,所以全家人一起搬到了畲江鎮,整個家族的人就紮根在了畲江。張氏家族也靠著自己的本事營生,將自己家族的手藝運用起來,在畲江當地開了一家店鋪,專門做糖果、糕點批發的生意。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張氏家族發明出了一道小吃,這種小吃在蒸製的過程中會噴出水霧,所以取名為「噴水糕」。隨著時間的流逝,加上張氏根據食客的口味對這道「噴水糕」加以改良,就變成了如今的「菊花糕」。
畲江菊花糕裡面其實並沒有菊花,之所以取名為菊花糕的原因,是因為經過張氏的改良,將「噴水糕」的款式改良成一朵朵小菊花的模樣,因為這道小吃的外形酷似菊花,所以才將其更名為「菊花糕」。菊花糕其實是用糯米、麥芽、白糖、榛油、生油等等食材混合在一起,經過手藝人用傳統方式不斷揉搓,不斷地攪拌,形成糕坯之後,再放入菊花糕的模具當中。接著就需要用均勻的力量去按壓模具裡面的食材,按壓出一個個跟菊花相似的小塊,等到成型之後就將菊花糕脫模出來,脫模之後的菊花糕每一個的大小大概就只有大拇指那麼大。
這時候可以看到,菊花糕還是一個半成品,並且也不是那種晶瑩剔透的顏色,是純白色的。這時候就需要將定好形狀的菊花糕放進蒸鍋裡面蒸製,需要將菊花糕的半成品一個個均勻地擺在蒸盤上面,這一步就需要花費一定的耐心。經過一段時間的蒸製後,就可以看到菊花糕的顏色變得有點像黃糖的色澤,黃潤通透,還泛著一點油光。這時候只需要將蒸製好的菊花糕放在陰涼通風處,等待自然冷卻,菊花糕就製作完成了。
在客家地區,特別是廣東梅州,很多小店都能看到菊花糕的存在,菊花糕的外形就如同一朵菊花,晶瑩剔透,黃潤亮澤,口感軟韌有彈性,並且甜味適中,不會給一種很甜膩的感覺。在梅州很多汽車站的小店裡,一定會有畲江菊花糕的存在,在這種人來人往融匯了許多離別與相聚情感的地方,有一份菊花糕的存在,就好像是見證著人們的相聚與分離。也有很多人會在離開家鄉的時候帶上一盒菊花糕,就好像是將自己的家鄉也一起帶在身邊,儘管自己離開家鄉去打拼,但是將自己的思鄉之情寄托在這一塊塊小小的菊花糕上,對於思念家鄉的客家人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吧。因為這一顆顆的菊花糕,對客家人來說,不僅僅是一道香甜可口的小吃,同時還是許多客家人在家鄉的甜蜜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