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醃面,是梅州客家一道特色風味小吃。客家人對客家醃面的喜愛那已經是很難形容了。
在客家人中幾乎早餐,夜宵都是以它為主,再配上一份客家地道肉丸湯或是瘦肉艾草湯,那就是一絕。
其實,除了這客家醃面外,還有這些好吃的梅州客家傳統特色小吃,你都吃過了嗎?
筍粄:傳統的客家小吃。筍粄、豆粄其製作包括粄皮和肉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製成薄度小圓形粄塊;肉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
梅菜扣肉:採用肥瘦平均的五花腩與農家製作菜乾的梅菜拌上適量的蒜仁、薑絲、醬油、味精、鹽用文火蒸製而成。
其特色是甜鹹適中,香而不膩。這個可謂是中國最常見的菜餚之一,據說有一半中國人都吃過這個菜。
客家娘酒雞:客家娘酒雞是一道廣東省的特色傳統名菜,屬於粵菜系。娘酒雞因具有暖身,驅寒,補血之功效,所以客家人對娘酒雞頗為鍾愛。
憶子粄:憶子粄的得名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傳在明朝,大埔茶陽某地有一戶人家叫松嬸,其兒子阿根武藝出眾,在鄭成功部下當名海軍,飄洋過海到臺灣去剷除這倭寇,除暴安民。
松嬸思念兒子,就每逢中秋節,就做了兒子愛吃的粄,擺在月下,對月懷思。秋去冬來,足足等了30年。在一個中秋之夜,兒子突然回來,母親端上兒子最愛吃的粄,歡慶團圓,此粄因而得名。
如今,憶子粄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製作要領是:一是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
二是製作餡料,一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乾、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
艾餈:在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種常見的食材。每到春季,田頭水邊就會長出一叢叢艾草,綠色的葉子盤旋而上,像寶塔似的非常可愛。
這時客娘會帶著孩子們把它們採下來,回家將這個糯米蒸熟之後,拌入艾葉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間包些花生或芝麻餡,團成一個個綠綠的小粑粑放進鍋裡蒸熟就好了。艾餈的做法主要有:蒸艾餈、煮艾餈和炸艾餈。
奶油果酥:這是傳統的客家糖果。由於製作考究,其味醇厚香甜,酥脆,包裝裝潢美觀大方,是饋贈親友和節日必備的最佳食品之一,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
鹽焗雞爪:客家鹽焗雞爪最早源於梅州,由於中原地區和粵東山區都屬內陸腹地,因此梅州客家菜用以入饌的副食品都是家養禽畜和山間野味,海產品較少,所以有「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日積月累,客家菜慢慢地自成一家。
菊花糕:這個菊花糕是屬於梅縣畲江的一道客家傳統糕點之一,菊花糕的色澤呈現一種金黃色,小小個的做出了菊花的形狀。
其實,在菊花糕裡面其實是沒有菊花的,但吃菊花糕起來的口感軟糯勁道,味道甘甜回香,甜香味十足。
南口豆乾:這是梅縣區南口鎮的一道食品,由於產自於南口因此取名為南口豆乾。南口的豆乾色澤呈淺黃色,豆乾的質地也特別的結實勁道。可以用來炒制、滷、涼拌等方法來進行烹飪,而且可以在各地的梅縣街上看到人們在攤上賣,超級受歡迎。
牛肉乾:客家牛肉乾可以說是一道極其美味的小吃了,客家的牛肉乾主要是用黃牛臀部的肉來進行製作,因為黃牛臀部的肉質會比較嫩。
因此烹飪出來的牛肉乾的肉質會特別的香,嚼在嘴裡的味道香甜微辣,爽脆可口,是一種越嚼越香的口感,客家牛肉到今為止也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免責聲明:「覓食健康坊」所推送的文章,其目的是傳遞更多信息,所發布的爆料不代表本號同意其觀點和其真實負責。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敬請諒解。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告知我們。
一線潮流情報,一線時尚資訊!編輯:覓食健康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你的印象,我封存之;你的時光,我另存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