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官自身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時,誰來守護法官的正義?

2021-02-19 法律人那些事

 

投稿郵箱:faguannaxieshi@sina.com

小編微信:xuefaxiaosheng

作者:飲冰人


法官,被譽為是正義的守護神,可是,當法官自身受到了不公平對待時,誰來守護法官的正義?

中辦規定,律師執業五年以上優秀者,可以從中被選拔為法官,可是,法院內部工作人員從事法律工作滿五年,卻因改革之名被暫停了法官任命。於是乎,兩名大學同班同學,一起參加法院考試,一名經過激烈的競爭後考進了法院,一名沒有考上法院最後選擇了做律師。五年後,那名考進法院的同學依舊因為被暫停了法官任命,還是做著書記員和法官助理的工作,而另一名同學卻因為從事律師職業滿五年被直接選拔為法官。我想,許多在五年前因為考試成績優秀進入法院的政法幹警都會感覺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可是,面對這樣的不公平對待,又有誰來替他們主張?


《法官法》規定任命初任法官的基本條件是從通過國家司法考試,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的人員從擇優選取。由於司法改革與員額制的大力推行,《法官法》的規定似乎早已被各地方束之高閣。舊規定已被改革之名架空,新規定卻遲遲不見出臺,法院內部人心不定。讓法院人留住,請先安定法院人的心。欲安定法院人的心,請先示天下法院人以具體、明確、公開、可預期的制度。

如果說選擇法官的條件之一是辦案經驗豐富,那麼論辦案數量,一些已經實行員額制改革的地方,法官一年的辦案量就達到200件以上。對於絕大許多律師來說,五年的辦案量尚不足200件。然而,很不幸的是,那些年均辦案200件以上的法官,因為要滿足員額制的要求,必須離開法官崗位,重新開始做法官助理的工作;而許多五年辦案量尚不足200件的律師卻可以登堂入室,不需經過公務員考試就正大光明地被直接任命為法官。面對斯情斯景,讓那些年均辦200件以上案件卻因為員額制改革不得不離開審判崗位的法官們情何以堪?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制度設計公平嗎?

那些最初進入法院擔任法官助理、書記員工作的年輕政法幹警,有的一年協助法官辦理的案件至少也在200件以上,可是,對於這麼大的一批人,卻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與妥當的安排,沒有讓他們看到可預期的職業圖景。有的地方甚至早已經凍結了任命他們為初任法官的程序。也許,是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員額制改革;也許,是為了確保原來有法官資格的人員都能入額,減少老法官們的競爭壓力。畢竟,年輕人好擺平。老法官們,如果員額考試沒通過,讓他們再去做助理,臉面如何安放?老法官們哪有年輕人那麼好擺平,況且,有的老法官還帶了個「長」字呢。


現今,舊存尚未妥當安排,且無妥當安排之計、之策、之制,卻已開始對新人投之以木桃,期盼著新人報之以瓊瑤。而確實也有些賺足錢的新人在開始躍躍欲試,欲覓一「長」字華麗轉身。真真箇應了杜甫《佳人》裡面的幾句詩:「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舊人也曾是佳人,「自雲良家子」,現在卻是「零落依草木」。面對如此不堪的境況,對舊人來說,除了逼著他們思慮「孔雀東南風」外,已再無昔日那股「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之念。

且看近日方城縣法院判處楊法官民事枉法裁判罪,令多少法官感到不寒而慄。法官職業早已成為一個高危職業,性價比極差的職業。法官的一個錯誤,很可能就會令昔日的審判者變為今日的階下囚。如此高危的一個職業,繃緊了法院人的神經。加班多、待遇差、責任重、風險高、缺乏職業尊榮,這些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可是,如果再讓法院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讓法院人久久看不見改革的成效,只會動搖更多堅守者的信心。

對追求公平正義的法院人來說,公平正義就是他們的生命線,他們渴望著自己能夠被公平相待:提高法官的待遇不是口惠而實不至,捍衛法官的尊嚴不是穩定壓倒一切,保障法官的尊榮不是雷聲大雨點小,穩定法官的身份不是「新人美如玉,舊人被零落」。

相關焦點

  • 掃黑除惡先鋒廖秋平:法官與專家兼一身,實力守護公平與正義
    案件審理中,廖秋平法官和其他合議庭成員發現,與其他典型涉黑案件中「硬暴力」突出不一樣的是,本案存在大量「軟暴力」犯罪行為,如通過滋擾、聚眾造勢 何玉光等人涉惡案系廖秋平法官主辦的另一起涉黑惡犯罪典型案件,公訴機關以涉案犯罪組織為黑社會性質組織提起公訴,被告人和辯護人均辯稱涉案組織不構成黑社會性質組織
  • 公平正義與感受到公平正義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機關提出的工作要求。「感受到公平正義」,即不僅要 「公平正義」,而且要「感受得到」。把案件判公是法官的應有之責,還要把人心判暖,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溫度,這給法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法官看法官|我們是法官助理,請多指教!——青秀區法院的「後浪...
    身處在立案窗口的一線崗位,我每天所接觸的當事人中,其中既有資深律師,也有不了解法律知識的群眾。面對不同身份的當事人,我會站好立案窗口的每一班崗,握緊公平和正義的戒尺,將法官生活用公平和正義點綴得五彩斑斕,揮灑青春的汗水,實現人生的抱負,捍衛法律的神聖和莊嚴,將初心和使命鐫刻進這首最美麗的人生詩歌中!
  • 三個好把式標兵 | 陳偉華:做一名公平正義的好法官
    第一次翻開卷宗,閱讀著關涉生命的「帶血」文字近距離審視著被害人受害時的悲慘照片,凝視著染滿血跡的兇器,看守所提審時聽到被告人那沉重的腳鐐聲。陳偉華內心不安,「我努力克服內心恐懼,一次次地告誡自己:這是你熱愛的職業,你要為死者找出真兇,也要為存疑當事人洗脫冤屈,你要做一名祛邪扶正、公平正義的好法官!」
  • 手持執行利劍 守護公平正義:德州法院「建功立業標兵」劉偉偉
    手持執行利劍 守護公平正義:德州法院「建功立業標兵」劉偉偉 2020-08-14 10: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牢固樹立和踐行公平正義的理念
    如果漠視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聲,對各種社會不公聽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會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影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要為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作貢獻  人民法院和廣大法官肩負著維護和實現公平正義的神聖職責。人民法院是各類社會關係、矛盾、糾紛衝突的「調節器」、「減壓閥」,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
  • 法律的臉龐|法官|正義_網易新聞
    對於絕大多數沒有親歷訴訟的普通民眾而言,法治大廈可能是遠處山峰雲霧繚繞中時隱時現的屋宇簷角,而法官則是帶有些許神秘朦朧不清的一張水墨畫。我們渴望見到法律幛幔背後那張影影綽綽的臉龐。法律人到底長著一張什麼樣的臉呢?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解讀,如同一千個人眼中的一千個哈姆雷特。  正義的臉。
  • 用司法力量激活正義良知——追記全國模範法官、江西省高院法官胡國運
    人們自發深情地緬懷、追思他,稱讚他飽含為民情懷,不舍公平正義。日前,人社部、最高法追授胡國運同志「全國模範法官」稱號;江西省委追授胡國運同志「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胡國運時常對民一庭的法官說,我們的每一次審判都連接著社會的神經,關係著法治的進步。法官不僅要做好個案的裁判,更要通過司法的力量去激活社會的正義和良知。
  • 馬加爵案主審法官涉嫌故意殺人,曾經正義的法官,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在講述今天的案件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馬加爵案件。同時他對自己辦理該案件作出了一個評價:必須按照法律,你違背了法律你就不是法官。他自己說出的這些話,就好像是平地一聲雷一樣,在當時是多麼地正義,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正義的法官被傳出了涉嫌故意殺人。
  • 判錯案子的法官值不值得被原諒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判錯案件的法官?最近和好友又聊起了彭宇案,這個案子你即使不甚了解,但是春晚沈騰和馬麗的那個關於「扶不扶摔倒老人」的小品你肯定看過。彭宇案就是關於到底要不要扶摔倒的老人的案子。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搜索一下,在網上有鋪天蓋地關於此案的評論。
  • 事實真偽不明時法官的裁判思維
    為此,擬以上述問題為引,按照法官在處理本案時的思維方式為線索,試作分析,以期共鳴。  一、是否作出裁判的回答  法官在事實真偽不明狀態下,有無對本案作出裁判的義務?回答是。法官不得以事實不清為理由拒絕對本案作出裁判。  首先,法律正義的尋求是司法的最高價值取向。
  • 努力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司法工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首要目標,必須深刻領會、堅決落實到位。
  • 人民日報:用司法力量激活正義良知——追記全國模範法官、江西省高院法官胡國運
    5月6日,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二級高級法官胡國運在辦公室突發疾病,55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天。他的手邊,還攤著即將開庭案件的案卷。春蠶絲盡,紅燭淚乾。胡國運33年司法生涯,25年堅守審判一線,辦案逾千件,無一錯案。人們自發深情地緬懷、追思他,稱讚他飽含為民情懷,不舍公平正義。
  • 南法因你更美麗~最美女法官等你來選!
    >她們是玫瑰,但不失鏗鏘;有鐵面,也滿腔柔腸;是「肋骨」,更無悔「脊梁」她們在莊嚴神聖的法律中一直演繹著公平、正義、善良她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女法官在中國法治進步的進程中,我要學的東西還很多,要走的路還很長,可是我不會懈怠,維護公平和正義的信念一直堅定,那是我畢生為之奮鬥的夢想。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 優質服務為民解憂、捍衛正義維護公平
    她曾榮立三等功三次、二等功兩次、一等功一次,榮獲江蘇省自強模範、江蘇省優秀女法官、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江蘇最美法官、全國自強模範、全國模範法官等榮譽,並作為全國法院系統唯一的自強模範代表,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接見。
  • 「正義的成本」——無錫中院舉辦第四期青年法官論壇
    全市兩級法院近40名青年法官圍繞「正義的成本——懲罰性賠償在精細化審判理念中的應用」這一主題,結合審判實踐進行了充分的交流分享。作為青年法官要學會掌握原則、運用規則,不斷提高站位、做多方法、做大格局,思考裁判對社會資源的整合、對社會價值的導向,在宏觀與微觀兩個維度彰顯公平正義。
  • 關於法官自由裁量權的法理分析
    從主觀方面來講,由於聖經在西方社會、思想中的巨大的精神影響力,這種規定也直接影響著現代社會法官素質的形成,另外從現代意義上來講,遵照實事求是的原則和有理性地就事論事應當是法官最起碼的職業要求。 法官的職業性質要求法官需要有更多的理性思考。從法官的外部客觀約束上講,現代法治社會的訴訟程序也為法官公平公正的審理案件提供了平臺與支持,為不公平不公正的審理案件設置了監督和約束。
  • 致敬李慶軍法官 感動與收穫同行
    作為一名法院人,聆聽了全國模範法官、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長李慶軍同志的先進事跡報告後,心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用生命詮釋了司法為民的真諦,一生雖短,卻催人奮進。  「真的喜歡辦案,喜歡法官這個職業。」這是李慶軍的由衷之言。  不管身處何種職位,李慶軍身上對職業的熱愛程度都能使人備受鼓舞。
  • 法律推理在法官解釋法律過程中的運用
    因為「正義的一個基本原則主張,法律應當以相同的方法對待基本相似的情形」。有很多因素決定,立法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難免存在漏洞和疏忽。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情況,雖然從法律上找不到明確的規定,但從立法精神和原則裡很容易判斷它「屬於構成該規則基礎的政策原則範圍之內的事實情況」,肯定應該適用該規則的原則予以調整,這一點甚至明顯到可以肯定地說如果立法者立法時考慮到了這種情況,他們毫無疑問也會作出這種判斷。
  • 第一個審判薩達姆敢露臉的法官,最後的結局怎樣?
    而第一個敢於露面的審判薩達姆的主法官裡茲加爾·穆罕默德·阿明便是庫德人,美國就是利用庫德人痛恨薩達姆這一點,從而讓阿明受理此案,但是阿明確實一個非常正義的法官,他之所以選擇露面,是因為他想公平的審理此案,並不想因為國家內部的矛盾,而選擇摒棄正義。最後,美國的幹涉,正義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