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補課」和「無償補課」以及「少年們的其它」
——關於沭陽教育「第三學期」的一些思考
文/教不習乎
引子:素質教育是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也就是為了全面提高國民的素質。
很多家長不是痛恨家教,而是痛恨有償家教!而且,家長處於被動方,對方出價多還不能「討價還價」,有些家長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再被強制補課「捋羊毛」的確有些吃不消,甚至有些小學一二年級的老師都要求學生補課,有償補課成為人人喊打的對象。在此,我仍然聲明:教師有償家教並不違法。而「不能討價還價」只是涉及「不正當競爭」,老師有償補課「影響學生公平的受教育權」,因此教育主管部門隔一段時間就重申「禁止有償家教」,又往往禁止不了。
禁而不止的有償家教,主要原因有三:(壹)有些學校「大班額」現象嚴重,課堂僅是維持紀律就要花費很大精力,任課老師如何能保證教學質量呢?因此,小班化教學也是遏制愈演愈烈有償家教的必要措施。「小班化教學效果好」,是教育界公認的常識。(貳)劇場效應,有的人家孩子假期補課了,害怕自家孩子不補課就落後,於是家長們「挖空心思讓孩子去補課」。而市場上有限的家教機構根本滿足不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加上教育局隔三差五地「敲打公辦在職教師」,因此,家教市場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因為市場需求量大,所以師資這塊始終是硬傷。(叄)在職教師參與有償家教,奔著利益而去,是時候提高一下教師待遇了。
很多國家都有「有償補課現象」。但在日本,在職教師「不屑課外補課」,補習這塊幾乎都是市場化的補課機構運作的。據說,日本老師的社會地位確實是很高、很高、很高。如坐公車「老人都會讓座」,購物有享最低折扣的「老師商店」,去旅遊,「景點免票」。當然,在日本,在職公辦教師「有償補課」就是「犯罪行為」,沒人犯傻去違法。美國、德國,法律禁止在職老師「有償補課」,一旦補課會被處分,並寫入該教師的檔案。韓國,只有私立學校的老師或者專門從事補習教育的老師才可以從事有償家教。新加坡,政府明令禁止中小學教師業「餘時間從事有償家教」活動。這些國家中,我覺得日本值得效仿:提高教師待遇並立法禁止在職教師有償補課。
我們的主管部門,每年都大力氣的宣傳禁止在職教師有償家教,效果如何大家是有目共睹,不言而喻,顯而易見。我想,要消除家長們的擔憂,需要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不能一禁了之,卻又無法禁止。
一個是規範教育輔導市場,明確責任主體,提升教育結構的辦學水平。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宣傳等都有詳細的指導意見,加強引導。
「有償家教」是相對於「無償家教」而言的。有償家教處處可見,無償家教幾乎很難尋覓。在教育產業化的前提下,有償家教是一塊很大的市場,交易的是「知識」,買賣雙方是老師和家長,受眾是學生。「一禁了之」,勢必會讓這個市場更加的畸形,甚至部分在職教師有償補課轉入地下活動,加上網際網路教育的日趨成熟,反而會讓家長「付出更多」。
那麼既然把在職公辦教師「私下補課說的那麼不齒」,但「禁止不了」那麼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思維,「讓政府出資團購一線在職優秀教師課堂」,實行區域範圍內「無償家教」,「再窮不能窮教育」,這既可以培養師資,也可以讓更多的孩子獲得優質的補課資源。以沭陽為例,我們的孩子在假期幾乎找不到可以公共活動的場所。 源自蘇聯的「少年宮」,曾經是我國為「培養、發現天才兒童」,幫助學校開展校外活動的場所。但是,現在很多地方的少年宮只是「徒有其名」,甚至「銷聲匿跡」。
沭陽作為人口大縣,必須充分重視教育的作用,「由人口大縣向人力資源大縣轉變」,就必須注重人才的培養。暑假作為「第三學期」,絕對不能只讓孩子們「摸著手機刷屏」,「對著手機傻笑」,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一旦上癮「整個人就廢了」,是時候得「救救孩子」啦!
如何救這幫年輕的「「手機奴」,讓他們放下手機回歸生活?我想,那就必須把他們引向積極健康的生活中去。
沭陽作為經濟百強縣,還是有這個實力出手的。比如,把孩子「防溺水」改成「學遊泳」,不要一到暑假,就動員家長「像防賊似的看好孩子遠離水域」,還動不動發「哪兒哪兒又淹死幾個」主推這種「恐怖的氛圍」。「地球」準確的說是「水球」,孩子在一生中與水「打交道」的時候應該不少。與其讓孩子遠離水,不如培訓他們的遊泳技能,即便是有一天掉水裡去,也能撿回一條命。所以,假期裡應該廣泛動員學生學習遊泳技能,做到「個個過關」並納入學校考評。而教育有關部門積極投入資金,先在沂河南、沂河北各選擇三所學校,建設「標準化遊泳館」,有計劃的訓練孩子們遊泳技能。
設立「少年公共區」,新華書店當然算一個了,在裡面讀書的基本是學生。隨便問一個「沭陽通」的人,讓他「扳著手指算,想破腦袋使勁想」,估計真說不出個「說出個子卯午酉」。
沭陽青少年學習的公共場所,除了「新華書店」還有「沭陽圖書館」。這圖書館在哪裡?作為地道的沭陽人,如果你不導航搜索,估計「一下子說出準確位置的人不多」,甚至有人「壓根就沒聽說過沭陽還有圖書館」。「沭陽圖書館」據「度娘」說,它是一座藏書較為豐富的圖書館,在什麼位置呢?就在沭陽如東中學東北角那棟樓上,請問圖書館的工作人員,貴單位旁邊的那所學校「有多少師生」在那裡「辦卡讀書」?暑假裡,上座率又有多高?
沭陽青少年活動的地方還有同一條街上的「沭陽美術館」和「沭陽科技中心」以及「沭陽花木博物館」。這些地方完全有可能「全面對青少年開放」,沭陽學美術的人不少,從小學到高三可謂是人數眾多,如果假期「完全放開,免費服務」,再時不時的搞個畫展或者是書畫講座,我想一定會吸引一大批「畫粉」過去。那麼多「喜愛美術的人聚集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沭陽教育的一個亮點,「一不小心出個大畫家」,也是值得期待的。
青少年科技館也應該是孩子們的天堂,這個假期去過幾次,那裡「冷冷清清、死氣沉沉」,花費巨資蓋那麼一個龐然大物在那裡「擱」著呢。我真夢想有一天,「沭陽科學技術協會」、「沭陽教體局」、「沭陽科學技術委員會」「沭陽環保局」、「沭陽城管局」、「沭陽知識產權局」、「共青團沭陽委員會」、「沭陽婦女聯合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沭陽青少年科技大賽」,比賽地點就在這裡呢,「夢裡依稀教育淚」啊!。創客機器人、無人機、火箭、駭客等那些科技含量高的東西,沭陽教育也應該走在時代的前面,教育不「面向未來」,這個民族又如何在世界舞臺上實現偉大復興?
沭陽花木博物館。大門口「豐滿的石榴仙子」仿佛欲乘風歸去,據說,該館是將沭陽縣的「花木品種」、「種植歷史」、「花木文化」等信息來打造「東方花都」形象。這麼好的一個館,本來可以完全對青少年放開的,讓他們利用假期的時間去了解花木文化。當然,本人建議在裡面開闢一個「魯班工匠坊」,讓沭陽的孩子們在裡面「動動手」,讓「木工手藝」得以延續,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又提高沭陽孩子的動手能力。
當然,裡面還有虞姬園,那裡「風景如畫」,也可以讓青少年到裡面歇歇腳。可惜,常年都是大門緊閉,「搞得像虞姬不在家一樣」。良辰美景佳人,如果再培養優雅的樂曲,這裡是不是就有了「人氣」?「虞姬家」,這麼好的一個大宅子,就讓它空著,不覺得「太磕磣」了?這裡,完全可以「免費借用給孩子們去練習古箏」,暑假裡,帶著心愛的古箏,一大群、一大群的孩子在裡面「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如果再好好給那些荷花施點肥,讓他們長得再茂盛點,那更是絕佳的吸引遊客的景點了!虞姬是一個能歌能舞的大美人,如果再有幾個穿著漢服的女子在那片不大的場地上翩翩起舞,那就可以拍電視劇了。
沭陽的「公共大工程」一定要時時刻刻考慮「教育元素」,如,古慄林景區,可以開發一些「漁」文化,展現捕魚的一些工具,並讓「少年」親身體驗。如,即將修繕一新的「古城門」,完全可以是「孩子們的天下」,尤其是古代真實場景再現的地方,要充分考慮到「吸引少年」的目的。如,春季的「油菜花海」景點,也要有「少年的樂趣」。如,沭陽韓山公園,除了「喊泉」、「水滑梯」、「麻辣燙」、「套圈圈」外,能不能「弄」出點有內涵的「玩意」來吸引「少年們」的到來?蠶桑文化、活的花木文化、或按照一定的比例「復活」漢代最高學府「太學」,來展現沭陽的「木頭工藝」,順便拉幾個「少年」在裡面讀讀經典!如,南城區即將上馬的「以淮海抗日根據地為主題的紀念公園」,也要充分考慮和「少年」互動的場所,給青少年提供「完全免費開放的公共區域」!然後,以「政府買教育服務」,聘請一些優秀教師「陪」孩子們「玩」,這也許又要花錢,但我覺得花這點錢「為沭陽贏得一個美好的明天」,值得!
思考:
1.規範家教市場,既要有標準也要有底線,既要按市場規律辦事也要進行適當調節。
2.重視「少年」們的成長,打造更多的免費公共空間,讓教育成為沭陽一張「靚麗的名片」。
3.沭陽所有的「公共大工程」,一定要考慮「教育元素」,讓「少年」的社會生活處處有「教育」。
4.以「政府買教育」形式,利用暑假這個「第三假期」,招募公辦在職教師,「完全免費培養」沭水之陽「少年」的遊泳本領。
5.美術、音樂、舞蹈、跆拳道、創客機器人,不僅讓那些民辦的機構做,而且要集中「公立學校資源」搞出一些名堂來。
6.成立「花木之鄉魯班」,教會「少年」製作一些簡單的木工,豐富他們的生活。
7.「文化不能低俗,少年成長需要高雅」,社會教育也是少年成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希望「成年人世界」多多關心「未成年人世界」,像美術館、科技館「那麼好的資源」浪費太可惜了,暑假的時候館內人員一律放暑假,「直接轉交教育局」得了。
8.科技創新得從「少年」抓起,這個要作為培養「面向未來人才」的一個重要指標。
9.有關部門以各種形式積極動員家長讓孩子「遠離手機」,戒掉遊戲、戒掉網癮。
10.即便是在正常開學期間,尤其是春季學期,可統一組織各個學校學生參與「社會公共空間」活動,比如,每年春天在南湖公園舉辦「沭陽校園吹奏樂團巡迅遊活動」比賽,促進各個學校器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