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說說一筆書的創立。
「一筆書」其實就是草書,說「一筆」是指書寫文字時筆勢連綿相續,如一筆直下而成。這當然是一種形象的、誇張的說法,真要做到「一筆寫到底」是非常困難的,幾乎不可能實現。
一般認為東漢張芝是一筆書的創始人。我國唐代書畫理論家張懷瓘在他的名著《書斷》中寫道:「伯英(張芝)章草,學崔(璦)、杜(度)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轉精其妙,字之體勢一筆而成。偶有不連,而血脈不斷,及其連者,氣候通其隔行。」
可惜張芝並無真跡傳世,僅在北宋《淳化閣帖》中收有他的《八月帖》、《冠軍帖》等五個刻帖。從他的有限作品中,我們很少能看到一筆連寫三個字以上的記錄,有人甚至懷疑中國書法史上張芝是否確有其人。
「一筆書」真能一筆一行寫到底嗎?

即便是到了張旭、懷素時代的狂草書法,中國書法的巔峰時代閃亮登場,一筆書的連綿不絕也已經發揮到了極致水平,而且在氣勢、情緒的表達上更張揚、更率真、更浪漫,天馬行空,大開大合,但能真正實現一筆寫到底的地方也是屈指可數。懷素的《自敘帖》是中國書法史上驚世駭俗的草書第一貼,可以看作是懷素的巔峰之作,我仔細研究、計算了一下,能夠真正算是一筆一行寫到底的只有7處,如果把「筆斷意連」、血脈貫通都算進去,大概有20多行,這實在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書法奇蹟。

懷素之後,草書再無高峰!黃庭堅、王鐸、祝允明、徐渭、董其昌以及曾被譽為「當代草聖」的于右任、林散之等等等等,都沒能再現顛張醉素的輝煌,其中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算是他們這夥人裡面,「一筆書」寫得最好的一位書家了(上圖是一幅王鐸書法作品)。

在當代書法家之中,有一位草書大家司徒越(已故),我個人很喜愛他的書法風格,他的名氣雖不是很大,但他的作品僅看一筆連綿書寫,的確已經是登峰造極,貼上他的一幅作品,大家一起欣賞一下,是不是覺得還真是一口氣寫一行?其實仔細看看就會發現,老先生也只是字與字間距很小,不鉤連也勾連上了,最多的地方他一口氣寫了五個字。
一代代的草聖況且都如此,我等書法愛好者自然望塵莫及!因此,我們不必過度追求草書的勾搭連環,應該在草書的法度、章法、氣韻、墨法上多下功夫,至於鉤連之筆,講究自然和諧,順勢而為,能連最好,不連也無妨(下一篇文章我打算談談我對鉤連之筆的一點點體會和建議)。

順便說一句,「一筆書」的書寫方式還真的只能是沿用古代人的「從上往下、從右向左」,勾連起來才自然,有美感,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給我們老祖先的智慧和審美點個讚才行。
我還曾經試過按照我們現在的書寫方式寫「一筆」草書,根本行不通,勉強寫出來,看上去更像是泰國或是某個中東國家的文字速寫。因此,全世界只有中國文字發展成為一門書法藝術,這其中是有內在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