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藏鋒、回鋒,就是一筆寫不出標準筆畫而產生的畫字法」

2021-01-15 書法大觀園

本文根據《晉唐筆法》內容改編,某寶有售,作者:劉桂軒

近、現代的很多書法字帖上都有類似下圖的」標準「筆畫解析圖:

橫畫中常見的藏鋒、回鋒圖示

當代流行的字帖中橫的寫法

甚至很多針對學生的書法教材上也畫有這樣的筆畫教學圖。網絡 上很多所謂的書法」名「家的書法教學視頻裡也在用這樣的方法教學。現實中的書法培訓教師也在用這樣的方法教。這是因為所謂的「藏鋒」理論已經在書法界廣泛流行。這些「老師」的老師從小受到的就是這樣的培訓。這樣的寫法看似很流行,很少有人去懷疑它的正確性。都把這個方法當作標準的練字方法。其實這種方法在清代就已經流行開了,這種圖示最早出現在清朝人蔣和所著的《習字秘訣》中,但這種筆法並不是真正的古筆法!

蔣和《習字秘訣》中橫的寫法就是藏鋒法

這個方法 是錯誤的,它誤導了中國的書法教育。從筆法上講,這是一個分了好幾步完成一個筆畫的方法,是一筆寫不出標準筆畫而產生的「畫」字法! 用這種錯誤筆法書寫,導致書寫速度緩慢、楷書和行書的練習沒法有機的聯繫在一起。用這樣的方法書寫,筆畫這筆畫之間的有機銜接也被破壞掉了,這樣寫出來的字只是筆畫的堆砌,嚴重影響了書寫的連續性。

這個看似沒有問題的書寫方法,其實是因為近、現代人不懂古筆法而創造出來的「畫」字法。通過蔣和對其家族書法傳承和當時教孩子練字的普遍方法看,這個方法並不起源於清代,而是在明代就已經存在了。雖然在明代就已經存在,但它並非晉唐古法!真正的晉唐古法是一種高效快捷的方法,任何筆畫都是一筆完成,不需要來回勾填。筆者所著的《晉唐筆法》一書對古筆法的來龍去脈和書寫方法做了系統的研究,某寶有賣,有興趣可以去讀一下。

《晉唐筆法》某寶有售

這篇文章可能會引起一些讀者,甚至書法名家的反對。但反對的人請記住:在寫較大字的時候,你一定是一筆寫不出豎鉤的人,你出勾以前必須來回做一些複雜的動作,否則就寫不出來!書法流傳到現代,應該結束勾填描畫真正的回歸古法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藏鋒回鋒的書寫是學書法的大忌?這個方法究竟有何弊端?
    本人也一直在撰寫文章批判這種誤人子弟的「畫」字法,在反對「藏鋒」、「回鋒」、「畫」字的這條道路上,既碰見了很多堅定不移的反對者,也遇見了很多同道知音,比如臺灣書家陳忠建對藏鋒回鋒的書寫也是堅決反對的,他說「只是為了回鋒而回鋒,卻反而扼殺了楷書的靈魂。」看來「藏鋒」、「回鋒」這種寫法在臺灣也是同樣流行的。
  • 轉變教學思路,處理好「畫」字與「寫」字
    作為中小學書法教師,可以試著轉變教學思路,幫助學生處理「畫」字與「寫」字的關係,提升漢字的書寫性。漢字的書寫應當具有動態美,這種動態之勢也就是我們強調的書寫性。很多書法教師在進行顏體教學時,都會強調筆畫的「藏頭護尾」。從大多數筆畫的起收形態來看,如此要求的確能大致達到範本表層的藝術效果,然而卻忽略了生活中文字的書寫應用需要赴急趨速。倘若筆筆藏鋒回鋒,每一個筆畫都是先轉一圈再寫然後再轉一圈結束,把用筆當作畫圖,如此繁瑣恐怕不是古人書寫時所追求的。
  • 毛筆寫篆書為什麼要「中鋒運筆」
    寫字也一樣,每一筆,不管是點、橫、豎、撇、捺,一個筆畫有一個筆畫的重心,一個字有一個字的重心。 今以直畫為譬: 所以,作書法的第一個重要原則是保證字畫的重心,方法是「筆鋒必須在畫之中央」,就是「中鋒筆法」,中鋒筆法又分成三個部分,起筆時的「逆鋒」,筆畫行進時的「藏鋒」,以及收筆時的「回鋒」。以豎畫為例,如圖:
  • 學寫隸書基本點畫的運筆
    寫點時,起筆要求藏鋒逆入,出鋒因其形態的變化而變化。它是其他筆畫的濃縮。要寫得生動而富於變化,尤其要做到飽滿厚重。書寫點畫的基本步驟:1.逆鋒落筆上行;2.轉筆回鋒向右下;3.頓筆向左下出鋒。橫畫是隸書中最基本的筆畫,是由篆書中的橫畫演變而來。書寫時一定要注意要寫得充實穩健、果斷利落、粗細均勻。藏鋒逆入,忌頓頭;遇圓筆用轉法調整筆鋒,遇方筆以折法調整筆鋒;中鋒提按時,宜穩實;回鋒書筆時,須自然。
  • 楷書最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
    (1)點: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有一筆點、二筆點、三筆點、四筆點;橫點、豎點:長點、短點等等不同的形態。書寫時,筆側勢,鋒尖先落筆與紙面接觸,再將筆毫鋪開後回鋒收筆,做到落筆重, 著紙輕,取勢遠,收鋒疾。多點組合時要注意呼應和大小錯落的關係。
  • 學習楷書,搞懂這些基本筆畫的寫法,你會覺得很簡單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楷書的基本筆畫。學習楷書最重要的是掌握楷書的基本筆畫,即點、橫、豎、鉤、挑、折、撇、捺,基本上與永字八法相對。楷書的八種基本筆畫可以衍化為多種形式。掌握楷書的基本筆畫,首先要形似,進而神似。
  • 隸書較為難寫的幾種基礎筆畫,建議收藏好
    隸書是書法藝術裡面形態比較獨特的一種書體,扁平寬大,筆畫伸展,筆力雄勁。要寫好隸書,基礎筆畫必須掌握好才能寫出大概的「隸」味來。有些人在沒有充分掌握隸書筆畫特點的基礎上,大量融入楷書的筆法來書寫隸書,最後寫出來的隸書字體顯得不倫不類。
  • 趙孟臨摹的「書中龍」,只見筆畫不見風神,王羲之在世會說不妥
    我們知道,臨摹有「實臨」和「意臨」,對王羲之這樣的經典作品,趙孟即使不臨其全貌,也應該臨出其神,但這一件已完全沒有了王字的風神。再看「七」字,王羲之是兩筆書寫,橫畫與「十」的橫畫幾乎一樣的筆法,收筆略有不同,是自然出鋒。趙孟是一筆書寫,橫畫同樣顯得軟,藏入,收筆回鋒向左上行筆順勢寫下一筆,第二畫收筆向左下出鋒,順勢寫「日」字。趙孟這個「七」字筆畫粗黑,有「墨豬」之嫌,有肉無骨,更無筋可言。
  • 搞懂這些「行書」的基本筆畫,方能筆法極盡變化之妙
    「十」字的長橫以藏鋒入筆(這裡的藏鋒過長沒能完全藏入筆畫之中,留出了中間的白道)向左上略斜運行、至中間位置頓筆,再略提筆,順勢繼續向右上運行,呈現出波勢,收筆時筆勢似有翻折向上的意味。「黃」字中間的長橫是露鋒入筆,邊向右邊逐漸下按,至末端略停頓收筆,筆勢向下牽出,整個橫畫由左向右逐漸變粗。
  • 歐楷基本筆畫第02講 豎畫的寫法 記住這些特徵寫歐楷就會得心應手
    學習歐楷,首先要攻破點畫,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每一個點畫都有其書寫規則,這就是書法中的「法度」,掌握這些法度,學習書法就會快人一步。如果書家不遵循這些法度,我們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他寫的是「醜書」了。(2)收筆:行筆至末尾時,頓筆後往左(或右)回鋒收筆。3、關於回鋒方向問題的說明:豎畫的收筆反向涉及到豎畫的態勢及筆意的連貫性。豎畫的收筆方向必須與下一個筆畫的起筆關聯。
  • 古人是這樣藏鋒的,大多數人理解錯了!
    多數人也接受藏鋒起筆和筆筆藏鋒的理論。藏鋒非藏也,中鋒也藏鋒的概念最早在蔡邕《九勢》中描述過:「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這與現今講的藏鋒含義是一致的,即逆鋒起筆,回鋒收筆,藏頭護尾。
  • 每日練字:點畫的幾種基礎寫法
    在漢字書法當中,點畫是最常見的筆畫之一,比如「永」字八法當中,就包含有點畫的寫法。搞書法藝術,一定要搞懂弄通點畫的寫法,這也是毛筆與硬筆書法在細微之處所見略同。可以這麼說,點畫寫得好不好,在最終的字體結構中將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如果寫不好,可能就會影響到整個字體的美觀。
  • 初學歐體字的幾種筆畫書寫方法
    歐楷字體遒勁有力、布局巧妙、筆畫精確、筆鋒險峻、風格硬朗。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歐體字的幾種主要筆畫書寫方法。第一,點的寫法。歐體字的「點」大概有如下幾種寫法(如下圖),其中最有特點的是三點水,歐體三點水中間一點帶有行楷風格。
  • 這9大筆畫寫好了,楷書就不難寫了
    豎點是以豎代點,由豎畫縮短而來。書寫要點:起筆要重按,折鋒下行,再藏鋒收筆。要注意,豎點筆畫粗短。注意,筆畫書寫當中,要切出類三角的輪廓。細腰長橫一般左低右高,有一定的傾斜;筆畫一般成上拱的弧形,筆畫兩頭粗中間細。如下圖。
  • 要寫出筆畫的氣勢,這些筆法要熟練掌握
    書法寫作的筆鋒運動形式第三:藏鋒和露鋒的書寫要領毛筆書法中的藏鋒,就是起筆用逆鋒入紙,收筆用回鋒出尖,把鋒尖裹藏在筆鋒之內。露鋒,就是起筆用順鋒入紙,收筆用出鋒展現筆畫終端,讓毛筆的鋒尖露在筆畫之外。起筆時筆鋒的行筆方向與筆畫書寫的方向相同的叫順鋒,相反叫逆鋒。如寫橫畫和豎畫時,採取「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寫出筆畫的開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