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藏鋒回鋒的書寫是學書法的大忌?這個方法究竟有何弊端?

2020-12-23 書法大觀園

學書法的朋友都見到過下面這樣一些教人學筆法的字帖,這種字帖的特點是筆筆藏鋒、筆筆回鋒,很多書友按這個方法學習了數十年甚至是一輩子,把這個方法看作是「中鋒大法」覺得只有這樣寫才是「正統書法」。

教授藏鋒回鋒法的字帖大行其道

但在筆者看來這個筆法卻是學書法的大忌,如果一直按這個方法書寫將終生難以真正步入書法之門。本人也一直在撰寫文章批判這種誤人子弟的「畫」字法,在反對「藏鋒」、「回鋒」、「畫」字的這條道路上,既碰見了很多堅定不移的反對者,也遇見了很多同道知音,比如臺灣書家陳忠建對藏鋒回鋒的書寫也是堅決反對的,他說「只是為了回鋒而回鋒,卻反而扼殺了楷書的靈魂。」看來「藏鋒」、「回鋒」這種寫法在臺灣也是同樣流行的。

臺灣陳忠建先生的觀點

前幾天我撰寫了一篇批判「藏鋒」、「回鋒」法的文章發在了本號,有個讀者提出了異議,他說的意思大致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去書寫,不能因為跟自己方法不同而否定別人的方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我為什麼否定這種寫法,為什麼說它是錯誤的寫法,它到底給書寫者帶來了怎麼樣的危害?

藏鋒回鋒的書寫方法

在前幾天發的文章中我已經說過,這種書寫方法的主要表現是書寫速度極其緩慢,效率低下。古人的書寫是講究效率的,用這樣的方法書寫太耽誤事了。那麼這種書寫方法給練書法的人會帶來什麼樣的負面影響呢?我覺得最大的危害就是藏鋒回鋒阻斷了筆畫之間的有機關聯,把每個筆畫都分割開來,這些寫出來的字成了筆畫的僵硬堆砌,彼此之間失去了原有的關聯性、字像用筆畫搭起來的木偶,死板而僵硬。

藏鋒回鋒的錯誤寫法一

用這種方法寫字,就像畫畫一樣,完成第一筆,用眼睛再去找第二筆的起始位置和結束位置,然後藏、行、回鋒完成第二個筆畫,再去尋找第三個筆畫的起始和結束位置......,筆畫之間的自然關聯全都在這些藏鋒、回鋒當中被斷開了,這樣不僅寫字速度慢,而且會覺得楷書和行書之間有道鴻溝,就是看似楷書寫很好了,但依然寫不了行書,速度一快就顧此失彼一塌糊塗了。

藏鋒回鋒的錯誤寫法二

如果我們使用正確的書寫方法,上下兩筆之間是相關聯的,眼睛觀察只是起到了一個輔助作用,手指會自動引領毛筆找到下一筆畫的起始點,這樣前後兩個筆畫之間就有了關聯。那麼即使是楷書,筆畫之間也是關聯的。用這樣的筆法會很自然的通了行書、草書,以及其他各種書體。你會發現其實筆法只有一種,也就是用筆千古不易的真正含義吧。

不藏鋒回鋒筆畫之間才能連貫靈活

那麼這種「藏鋒」、「回鋒」的寫法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呢?近現代大多數「書法家」為什麼要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去寫字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古筆法在唐代以後失傳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宋代以後逐漸開始流行大字書法,小筆寫大字開始盛行起來,用小筆去寫大字粗重的地方(比如顏體的收筆處)

對聯等大字書法是近幾百年才開始出現的

就需要用筆尖做個提按收的動作,用多個動作多筆畫出這樣一個形態,於是乎給它起了個看似專業的名稱叫「回鋒」。筆畫開始的地方也寫不出來於是勾描填畫一下起個名字叫「藏鋒」,其實我們去看看顏體的原始碑刻就能明白,起筆處是沒有藏鋒的。那麼不藏鋒,不回鋒,那些粗重的地方究竟該怎麼寫出來呢?其實是可以一筆寫出來的,比如顏體的橫是這樣書寫的:

不藏鋒回鋒來寫顏體橫

這個方法在筆者所著的《晉唐筆法》一書中有詳細的論述。

《晉唐筆法》書見某寶

相關焦點

  • 「藏鋒、回鋒,就是一筆寫不出標準筆畫而產生的畫字法」
    橫畫中常見的藏鋒、回鋒圖示當代流行的字帖中橫的寫法 甚至很多針對學生的書法教材上也畫有這樣的筆畫教學圖。網絡 上很多所謂的書法」名「家的書法教學視頻裡也在用這樣的方法教學。現實中的書法培訓教師也在用這樣的方法教。這是因為所謂的「藏鋒」理論已經在書法界廣泛流行。這些「老師」的老師從小受到的就是這樣的培訓。這樣的寫法看似很流行,很少有人去懷疑它的正確性。都把這個方法當作標準的練字方法。其實這種方法在清代就已經流行開了,這種圖示最早出現在清朝人蔣和所著的《習字秘訣》中,但這種筆法並不是真正的古筆法!
  • 毛筆寫篆書為什麼要「中鋒運筆」
    學篆刻不得不學書法,學書法就必然要懂得運筆,因此,鄧散木先生的《篆刻學》在講完執筆方法之後,緊接著講的就是運筆。老辦法,我們一邊發原文,一邊做解析: (《篆刻學》運筆章節書影) 支持物體,必賴重心,然後方無傾側墜落之虞,蓋重心者,力之所在也。
  • 古人是這樣藏鋒的,大多數人理解錯了!
    ✔對於書法的初學者,想必在書店市場上應該看到許多關於書法筆法的論述,很多教材都在強調藏鋒的重要性,起筆要逆鋒藏鋒,收筆也要回鋒一下,特別是初學顏真卿楷書的人,老師一般會讓學生逆鋒起筆,如下圖所示:這種教學方法可以說是普遍存在。多數人也接受藏鋒起筆和筆筆藏鋒的理論。藏鋒非藏也,中鋒也藏鋒的概念最早在蔡邕《九勢》中描述過:「藏鋒,點畫出入之跡,欲左先右,至回左亦爾。」
  • 楷書最基本筆畫的書寫方法!
    (1)點:漢字是由點畫組成的,點有一筆點、二筆點、三筆點、四筆點;橫點、豎點:長點、短點等等不同的形態。書寫時,筆側勢,鋒尖先落筆與紙面接觸,再將筆毫鋪開後回鋒收筆,做到落筆重, 著紙輕,取勢遠,收鋒疾。多點組合時要注意呼應和大小錯落的關係。
  • 鑄翰教育:書寫工具對孩子學書法的重要性
    我們都知道孩子學書法有很多好處,不管是對他們現階段的學習生活來說,還是對他們的未來,都起著重要的幫助作用,所以社會上的很多家長都想讓自己孩子學書法,並為之付出了實際行動。通常情況下,家長讓孩子學書法,都是通過給孩子報個少兒書法班,找個專業的書法老師,讓孩子跟著專業的書法老師一起學習書法就行了,而家長們自己呢,就只管日常的接送孩子上下書法班,孩子學得好,也不鼓勵孩子,一旦孩子學得不好,就會立馬埋怨孩子「笨」;對書寫工具都存在一個誤區,那就是:剛開始學習書法的階段,家長們沒必要給孩子買好的書寫工具,隨便買一支筆和紙張就可以了,反正都能寫,等以後水平高了再選擇好的書寫工具
  • 初學歐體字的幾種筆畫書寫方法
    下面我們簡單介紹一下歐體字的幾種主要筆畫書寫方法。第一,點的寫法。歐體字的「點」大概有如下幾種寫法(如下圖),其中最有特點的是三點水,歐體三點水中間一點帶有行楷風格。歐體字的「橫」主要有尖橫(又叫點橫)、短橫(又叫粗橫)、中橫、細腰橫(又叫長橫)(如下圖)。短橫和中橫的寫法相似,只是粗細不同。而細腰橫的寫法左輕右重,藏鋒收筆。尖橫起筆由細而粗,不出鋒。
  • KnowArt|裴小波 談談小學生學書法
    ~~ 那麼, 小學生學書法學什麼好呢? 談談我的看法,內容慢慢添加,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或許有用。也可留言共同探討。 ~~~ 書法班裡大體有這幾種情況。
  • 零基礎學書法,柳公權《玄秘塔碑》八種基本筆畫,楷書入門必備!
    零基礎學書法,柳公權《玄秘塔碑》八種基本筆畫講解:橫、豎、撇、捺、點、鉤、挑、折。要學好毛筆字,首先要學會各種筆畫的起筆、行筆及收筆的書寫方法,注意提、按、轉、折以及筆畫的形態、走向、長短、肥瘦和細微的變化,把基本筆畫寫像、寫好,就為學好楷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學書法的小孩,99%不會變壞
    臺灣教育界有句名言,就是「學書法的孩子不會學壞」,根據調查,一般學習書法的孩子學習成績好的比例很高,而犯罪的比例卻非常少。於是我們想,一是學習書法就必須有時間保證,學習書法的孩子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就有限了。而最重要的是書法本身的潛移默化的教化功能,使得孩子在學習書法的同時在學習美,感受美,還在實踐美。一個美的環境對於陶冶孩子的心靈和性情無疑是大有裨益的。
  • 硬筆楷書筆畫,「橫」的4種書寫實用技法
    筆法是用筆的根本方法,也稱「用筆」,是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和書法技藝的核心,筆法是一種經久不衰的寫字規矩、準則。一、短斜橫「短斜橫」從文字中並不難理解,一是短,至於短要短到什麼程度,這要根據字體中所在位置和結構安排,及個人書寫特點而定。二是斜,也可以理解為「斜勢、扛肩」,書寫時形成左底右高的筆法,如「正、豐」字中首筆,筆畫相對較短且扛肩。
  • 學書法,方法比勤奮更重要!
    清代梁說:「學書須臨唐碑,到極勁健時然後歸到晉人,則神韻中自俱骨氣,否則一派圓軟,便寫成軟弱字矣。」先學法度森嚴的還是先學自由放縱的,唐徐浩《論書》云:「初學之際,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這話很有見地。我贊成先從點畫瘦硬的唐楷起步。
  • 四大楷書中,顏體字在筆畫和架構方面與其他三家有何不同?
    顏體字在四大楷書當中,後人繼承其衣缽的書法家相對較少,至於他的字美不美,我個人認為,各人審美觀不一樣,那麼他的字體與歐體、柳體和趙體在筆畫和架構方面有何區別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顏真卿楷書字體那麼,顏楷的筆畫有哪些特徵呢?
  • 書法學習|你並不是寫不好字,而是忽略了這些書寫方法
    技法是書法的技術,屬於最為普遍而且最為常用的一種書寫方法,很多人對書法的技法看似熟悉,但在書寫時卻拋在腦後,進而影響到書寫效果。技法是千百年來人們在書寫活動中的經驗總結,自古以來就有「用筆千古不易」的說法,這句話裡面就包涵了很多有關技法層面的意思,包括執筆、用筆、鋪毫、提、按以及中鋒、逆鋒、藏鋒、露鋒等等,這些都是最為基礎的,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視的。